武林小说网 > 万历三大征 > 第四十六回:安流民官府助还乡,劝农桑功成

第四十六回:安流民官府助还乡,劝农桑功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安流民官府助还乡,劝农桑功成正风俗

    正在钟化民及张一元苦等之时,当代名医张守仁,杨济时携弟子以及徐春甫的一体堂宅仁医会纷纷赶来。钟化民大喜过望,急出门相迎。见杨济时说道:“久闻杨太医大名,您年事已高竟还赶至灾区实在令人感佩,只是担忧杨太医安全。”杨济时答道:“医者不避灾险,老夫确已老迈,但老夫今日所带之弟子已将老夫针灸之法尽数学会,可当大用。”

    张一元说道:“早就有所闻杨太医精于针灸,讲究脉证合参,审证求因,针药调摄之法极为出众,想来弟子定也是如此。”钟化民又对张守仁说道:“张先生也能到此本院实感荣幸,张先生精通药理,所研制的十八罗汉尤适用于劳力伤寒,肠胃疾患,名扬海内。灾民有救,河南有救。”张守仁说道:“大灾之后疫情必发,各地难免有所慌乱,审选良医我也愿助一臂之力。”钟化民拜谢。

    而一体堂宅仁医会也说道:“医会集海内名医数百人,闻河南大灾,特来救治灾民,愿为诸位效犬马之劳。”钟化民答道:“一体堂宅仁医会自建立以来便对医术医德有严格要求,广集各省名医,能来相助,灾民可再无忧虑。”随后又有南直隶、浙江一带的富商受内阁王锡爵、赵志皋、张位三相的委托往河南捐献巨款并运送药财。钟化民与张一元皆一一拜谢。

    万事俱备,钟化民及张一元便利用已重建后的惠民药局及慈善药局救助灾民,根据药方配置药材,发往各地。委托张守仁、杨济时及一体堂宅仁医会等善选良医并各自带领,大县选派二十余人,小县选派十余人,凡遇染病之人便对症施药,有一万余灾民救治良好。并再度上疏请求朝廷于灾后允许河南休养生息。

    医治灾民期间钟化民及张一元召集议事,钟化民说道:“据各府州县申报,医过病人已达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名。杨老与本院说,久病之后,其神必伤。如再植之木,其根必损,想要使元气恢复,神气渐完,并非旦夕可成。必须休养生息数年,然后才能恢复原态。本院与都堂已对此具文上奏,诸位也需牢记于心。”

    巡抚张一元说道:“此前有一些州县官吏为了讨好当地富户或收受贿赂,擅自将完好熟田报为灾田申请救助,抢夺灾民救济钱粮。克扣赈银,盘剥灾民,嫌贫爱富,将公家储备尽给市井游食之徒、富家大户之主。而乡邻灾民,终日未见一粒粮米。罪无可赦!这些人都已一一查清,就地正法,希望诸位严令有司引以为戒。”

    钟化民再言:“人心有欲望,见利则忘义,朝廷百万银两是为救济中州苍生。而散发官员对此垂涎,多欲染指。或偷换或掺沙土,或做假偷运,花样百出。层层贪污如何能平复灾情。法网严密,却仍不惜以身犯险,奉劝诸位切勿因小失大。”众官领命。

    巡抚张一元继续说道:“接下来需准备赎还妻儿,流民复业。中州割人食肉,至亲不能互保。苟图活命,贱卖他人,发妻子女飘零异乡,原非少恩,实出无奈。如今灾情逐渐稳定,有司即刻尽行救赎,清查买卖详情,出资赎其子女还父,赎其弟妹还兄,赎妻还夫,各州县据实回报,不得有误。另外将已死者着各乡掩埋尸骨,需入土为安不得任由暴尸荒野,此将安定民心。凡掩一尸,给工食银三分,衬席银两分,各乡义冢一并效仿。”布政使领命。

    钟化民说道:“饥荒之后,幸留残命,小民无知,每以小忿逞颂,有司往往不能劝息。若行受理,审议之后或夺一家数月之粮,或绝一人数日之食,或死数家之命。当前惟以救灾为急务,不得轻易被分散精力,通令各府州县按旧例,尽停平常词讼,若涉大逆作乱者需速为审决,但不得连坐。灾民之中有一些不过是迫于生计铤而走险而被捕获,本无大碍,稍加训导便行释放。”提刑按察使领命。

    提刑按察使说道:“灾荒之年也有众多灾民落草为寇,其中有些不过是迫于无奈,时刻盼望归乡赎罪。而有些则趁机聚拢灾民,啸聚山林,出没山谷,打家劫舍,十分猖獗。这些人对与赈灾已成阻碍,这些贼寇是予以剿灭还是安抚?”

    钟化民说道:“总归都是迫于饥寒才至如此,本院愿遍历各寨与魁首相谈,使其知晓现在赈灾实情,若能立时解散,也能为赈灾出力。若是执迷不悟则立刻剿灭,到时还请提司派人护我左右。”

    按察使说道:“赈济使自可放心,提司中人尽可差遣,一切皆听奉号令。我也会知会都司备兵,除协助救灾外,此次抚匪也以备万一。”后钟化民领提司差吏从开封到汝宁、南阳等地亲自劝喻弃恶从善。

    钟化民开出布告:“圣天子万分哀恻汝等,寝食不宁,大发帑金。特敕本院到此,多方拯救。凡尔百姓,各有良心,乃是迫于饥寒,情出无奈。尔等宜相传说,圣天子九重悯念,遣官赈济,我等小民,何福顶戴?必有咨嗟流涕,焚香顶祝圣天子者。且粥厂散银之法,尔等具闻,必俟麦熟方止。尔等即时解散,便做良民,若执迷不悟,自有法度,虽悔何及?今日正尔转祸为福之时,悟处便是乐土,迷处便是地狱。始迷终悟,便化地狱为乐土,而须前思祖父,后念子孙,中保身命,莫待后来追悔。”钟化民又亲自出面教诲,多数山贼皆有感悟,纷纷放下兵器各归本土。

    通过医疗疾疫、赎还子女、掩埋骸骨、散盗禁讼等措施灾情日渐稳定,钟化民每次到粥厂巡视时,流民虽得赈济但仍日夜悲啼,有些许流民向钟化民哭诉说离乡背井,在外乞食,虽有赈济但情愿归家,只是身无分文,又担心沿途饿死。才不得已继续流落在外,盘踞粥厂。

    钟化民由此了解到各地灾民极愿归乡只是没有路费,于是官府开始清查流民,资助还乡,按地远近资助路费,有司开设印信注明原籍所在,所过州县给银三分,还乡后按票领取赈银,重操旧业。共计送还流民两万三千名。

    钟化民与布政使巡视各州县,各地虽然赈济及时,流民复业,但极缺可耕之具,以致满野荒芜。便向布政使问应当如何处置?布政使说道:“按照惯例灾后每户给牛两头,量给种子,审验院业田地给予耕种,优免粮差五年。但如今每户两牛实在开支太大,灾荒之年耕牛被饥民宰杀众多,难以按此配给。只能严勘荒芜土地,量给种子,按田地多寡统一分配耕牛。”

    钟化民说道:“此法很好,可解此困。如一县有牛百只,生息数十年可得子牛千只。为免再有私杀耕牛之事,官府需每年登记,永存民间。广生繁衍,使人有可耕之具,户无不垦之田。”布政使答道:“正是这样,各地能逐渐恢复耕作,这灾情平复也便指日可待。”于是官府照此实施,以使家徒四壁的的农民暂能重新耕种田地。

    与此同时官府开始施行以工代赈,开展重修书院、重修城镇、疏通河流、修筑堤坝等计工募民,每人每天得谷三升,既可灾后重建也可不误百姓生计,公私两利。

    一日,钟化民与布政使正率人在虞城县巡查,当地乡亲便请其品尝桑椹。钟化民问道:“此处既然有桑椹则必有桑树,有桑树便能产有蚕丝。为何不见桑树及蚕丝呢?”当地乡亲回答说道:“当地极少种植桑树,养蚕人家也只卖蚕茧而不纺丝。”

    钟化民问道:“老乡可知这蚕丝能做何种用途?可知能卖多少银两?”老乡答道:“小人所知不多,只听说这蚕丝能织丝绸,是价格很贵的布料。这乡下平常也没怎么见过,这位官爷所说是什么意思啊?”

    钟化民再问:“老乡知道的不少,那为何乡里就没有纺丝外卖啊?”老乡说道:“原先平日里乡亲们都在耕作及一些小买卖,哪有空闲再去种桑养蚕啊。”布政使问道:“那虞城县就只是一直在发赈济粮么?”老乡称是。

    钟化民后对布政使说道:“这有些县官及当地百姓还是只着重于积蓄救灾粮食,而不急于恢复生产。汉代贾谊曾说,圣王在上而民布冻馁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材之道也。应令各州县正官,巡查务农之时,如有地一亩就种桑百株,十亩千株。桑多则蚕多,蚕多则丝多,丝多便利多。至于除谷物种植外,枣梨柿栗等也可种植,应使人无遗力,地无遗利。”

    布政使说道:“赈济使所言极是,食为民天,因荒而赈。若因赈而废农耕,饥荒不休。”钟化民便让布政使令各州县长官深入乡村田间,指导农业生产,除种植麦豆粟谷外,还需在适宜土壤在中桑树及果树,丰富农产,以便产卖。

    为了能鼓励灾后百姓尽快从事农田耕作及城乡建设,恢复秩序。钟化民特地组织人力日夜赶工编纂了脍炙人口的《劝农九歌》,发往各地传唱,使全省老小人尽皆知。劝农九歌感染极强,一时间全省已过半耳熟能详,灾后恢复事宜愈加蓬勃。

    劝农九歌:一曰,民可富,俗可风,我先劳,亲劝农。大家小户齐来听,恰如父母劝儿童。二曰,时雨润,水盈盈,节候至,及时耕。东作莫辞辛苦力,西郊到底好收成。三曰,不好斗,免刑灾,不争讼,省钱财。门外有田须早种,县中无事莫频来。四曰,肯务农,有饭吃,不贫穷,免做贼,请看窃盗问徒流,悔不田间早用力。五曰,莫纵酒,莫贪花,不好赌,不倾家,世间败子飘零尽,只为当初一念差。六曰,勤力作,谷麦成,早办税,免崔征。不见公差来闾巷,何须足迹到公庭。七曰,五谷熟,菜羮香,率子妇,养爹娘。哥哥弟弟同安乐,孝悌从来是上方。八曰,朝督耕,晚课读,教儿孙,成美俗。莫笑乡村田舍郎,自古公卿出白屋。九曰,家家乐,人人足,登春台,调玉烛。喜逢尧舜际唐虞,黎民齐贺太平曲。

    钟化民在巡查时还发现河南各地广植木棉,民间用布却需从商贩处购买。钟化民向村中老妇问道:“大娘,木棉种的这么多,何不自家用于纺织非要全给商贩啊?”老妇说道:“自家织布过于费时,家务还多,都想着直接给商贩算了。”

    钟化民劝道:“大娘,这样的话实在是太亏了,所种木棉极多,大娘你就应该这么算账,你一家女子纺织,三两月可得布两匹,数月纺织能供数口所用绰绰有余,剩余布料可换米换钱。纺织虽然辛劳费时,但也是自给自足,有利无害,不必每次都需经由商贩,徒增开支。”

    老妇说道:“有劳都老爷费心了,只是这光我一家只怕别人说些什么。另外家里女子织布手艺不精,也赶不及啊。”钟化民说道:“大娘的担忧本院明白,本院会下一道命令,令全省各地各户女子全部开始手工纺织,这样一来也不是你一家这么做了,大灾之后应多方设法补充家资,更何况男耕女织,本就平常。由其夫其父催督纺织。”

    老妇说道:“官府有令,哪敢不从,只是也不需催织,我们尽量纺织就行啦。”钟化民说道:“这并非是官府非要如此,而是为各家各户考量打算,希望能够让大家伙都知道这里的利益,官府只希望各家能早日家资充足,能坚持到耕种丰收。此期间免受官吏商贩盘剥。”

    钟化民见老妇还是有所犹豫,便责令地方每次下乡劝农,必督察妇女纺织情况,凡织量多者奖赏其夫,无织量者斥责其夫。并多加宣导因纺织而得利者事迹,加以流传,以利益激励各户对纺织趋之若鹜。

    一月后河南灾情已经开始接近尾声,巡抚张一元向钟化民说道:“灾年,百姓出于求生悖乱礼教,一时间难以恢复。除律法规范还需引导才是,我苦思多日,特来合计。”钟化民对此深有同感:“赈灾期间我也有所发现,中原平日生活际婚丧嫁娶极为奢靡,应趁此来更正风俗,约束言行,并推广节俭之风极为必要。”两人商定可编辑礼法规要来宣导并严格实施已达到更正风俗。

    后钟化民著《四礼辑要》督令各地严格施行,维风礼教。钟化民在奏疏中写到:“臣闻理财之道,不惟生之,而且能节之也。中州之俗,率多侈靡。迎神赛会,揭债不辞。设席筵宾,倒囊奚恤。高堂广厦,罔思身后之图。美食鲜衣,惟顾目前之计。酒馆多于商肆,赌博胜于农工。及遭灾厄,糟糠不厌,此惟奢而犯礼故也。盖礼禁于无形,法加于己著。自冠、婚之礼废,人道无始;自丧、祭之礼废,人道无终。彼民之好奢,如水之走下,不以礼提防之,不止也。臣思欲禁末流,先正本实。采冠、婚、丧、祭四礼,与今相宜者,著为四礼辑要。令布政司分发有司,晓谕士民。冠婚取其成礼,即濯冠、浣衣、荆钗、裙布可也。丧祭取其成礼,即庐居、墓宿、菜羹、瓜祭可也。其有尊礼者,旌之赏之;其有越礼者,董之戒之。共挽浇漓之习,期回淳雅之风。孟子曰: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伏愿皇上秉礼以为天下先,崇俭以为天下法,则教化行而习俗美,奢侈之风自革矣。”

    半年之内河南灾情已经相对平复,百姓皆欢欣鼓舞,河南巡抚张一元特来向钟化民贺喜:“多亏赈济使主持救灾,否则即便我手持大明律法,严令照办也难能平此灾祸。”钟化民笑道:“都堂心存百姓,经办事务并无差错,督察官员细致入微,才干悠长,只是初为封疆,尚需历练而已。”

    后张一元详问灾情何能如此巨大?钟化民说道:“首先必是报灾延迟,部分官员处于身家性命的考虑不愿立刻上报灾情而试图掩盖抑制。上官为避免影响仕途升迁往往与下级官吏狼狈为奸,隐匿不报或以大化小。于是朝廷虽欲加恩于民,而民毫无所得。百姓受苦而朝廷一无所知。地方仍在征缴税粮。加之平日贪腐无能,灾患突发,无力救灾,毫无作为。在朝廷知晓之后,百姓早已深受其害。此事值得各省深思自省。”张一元深感有理。

    赈灾期间,钟化民尽心竭力,督导各司,人各尽心,民皆得实惠。诸多措施之下,一省灾民可活。百姓人皆颂扬钟化民之功,钟化民因功升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