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理 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形的高墙与无形的高墙将太庙内外隔成两个不同世界,三层围墙外面是群情汹涌热火朝天,外加热闹非凡,围墙里太庙是清冷平静、典雅庄严。
大戟门房里,等待接见的乐安公主是愁眉莫展,主动请缨是一无所获;大公主朱媺娖是孩子多忘事,已忘记害怕开始仔细打量起太庙的不同,看到门外高大戟架上两排高大的银戟来了兴致,可深秋的寒意让银戟冰凉,摸着可是很不舒服;无聊之极的“大丫”失望的看了眼银戟,最后对金水河里的锦鲤来了兴趣,找来两位一般大的宫女(玩伴)趴在汉白玉栏杆上,看着水里“半死不活”的鱼儿叽叽咋咋说过不停,自然是讨论哪条鱼更漂亮。
能决定大明命运的人终于来了,在京内阁成员与资政院的几位重臣簇拥着老太师孙承宗与前首辅黄立极逶迤前来;几位都是或曾经是位高权重之人,神情不喜形于色,乐呵呵的一路相谈甚欢,相护搀扶而来,其乐融融还真看不出他们内心的想法。
嬉戏的大公主小心思全在鱼儿身上,哪会在意这些“俗事”!看着水里的鱼儿游得慢,玩心一起竟让两玩伴挡住姑姑的视线,准备翻过汉白玉栏杆下河去捉鱼;那脚刚放在冰冷的汉白玉栏杆上,抬头就看到金水桥上站着群“老头”,神色如常的人群之中,太师傅抚摸着白胡子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大公主小脸微微发烫,忙将腿放下,不好意思低下头;转眼脸上堆笑的跑上桥,恭敬鞠躬行礼道:“学生拜见太师傅,参见各位师傅!”
小女娃娃长得可爱嘴又甜,加上地位尊贵,如何不让人喜爱!除了授业的孙承宗受了这礼,其余各位可算可不算的可都不敢受公主这份大礼,纷纷鞠躬回礼。
得意的孙承宗摸着胡子,慈祥的笑道:“鱼儿可爱,捞起来还可爱否?”
捞出来玩呗,这么冷的天,能有啥可爱?
大公主也知自己的错误,可又不愿轻易认输,嘟着嘴想逃避可去路被堵;扯着衣角扭扭捏捏的回道:“那个?那个不好玩!太师傅!阿弟都可以在里面陪着父皇,为啥咱就不可以!”
公主还小,有这样的问题也正常,可是该如何回答?
这些重臣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儒家道士”,就是常说的那些“卫道士”;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不假,大明社会风气如此,还真怨不得人,没严重到海瑞饿死女儿那“疯狂”的地步。
孙承宗从公主话里听出其它意思,没在意“细枝末节”,放下摸胡子的手,惊喜得有点激动,声音发颤的问道:“哦!辽王在大殿陪着陛下?”
见大公主肯定的点点头,孙承宗心里安定下来,想起长公主的问题,微笑和蔼的说道:“辽王身为皇子陪在父皇身边,是孝心使然,表现很不错!大公主如果也有孝心,该回宫禀报母后,说太庙一切安好,让母后不必心忧!懂了吗?”
看似很难回答的难题,被这位“老江湖”用“化骨绵掌”轻松化解;大公主哪懂成人世界的“阴险狡诈”,只知道太师父的话不假,乐得一蹦一跳找愁眉苦脸的姑姑去了。
次辅李邦华看着远去的大公主,摇头笑道:“生性活泼可爱,懂得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成年大公主必然了不得。”
话意有所指,各人想着正殿跪着的那位,都心知肚明,微笑不语。
直隶总督孙承宗有着自己的责任,淡然回道:“老夫替陛下看着几位公主、皇子,只是不想大明未来的争斗是从皇家内部开始;至于其它,老夫看得很淡,有人愿意闹,老夫身无半点官职,也是管不着;不过各位请记住,今上功劳甚大,对大明有再造之恩,有些东西适可而止,不要过头;试问下,谁又没年轻过,真有必要如此么?”
太庙前金水桥上,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摇摆不定的老太师孙承宗坚定了自己的立场;看他的样子是想在进庙前先定个调调,免得大家在历位先皇牌位前吵起来那就不妙。
老谋深算的黄立极见老太师如此,他又怎么会让自己落后于人?看了眼几位资政院“老伙伴”,收到鼓励的眼神,也笑道:“太师之言发自肺腑,老朽深以为然!陛下年轻气盛,有点小错也难免,不过这也是咱们做臣子的错!本次巡察之事,本不该老朽多语,总体看来还是意义非凡,有功无过,有功无过!”
黄立极明显偏袒的话,让其它几位退休的阁老找到机会,忙在一边点头附和;负责皇家兵工集团的刘老汉也激动不已,情不自禁鼓掌赞同。
刘老汉本没资格进太庙,还有位就是掌管大明关内三分之一耕地及大明一半土地的金忠,要不是去南方公干,同样会被次辅李邦华请来的,与主管工部的内阁成员宋应星做为新生力量,登上大明政治舞台;不是靠技术与人品,靠的是他们背后千千万万工人、皇庄社员、各族人民和新学势力。
刘老汉与倡导新政的皇帝荣辱与共,冒失鼓掌终觉不对,红着脸躲在众人背后;孙承宗看着老实的刘老汉躲避,想让几位当朝阁老不要小瞧这位出生低微的老工匠,笑道:“刘院士(刘老汉是科学院资深院士),您老躲在后面点头,是听明白咱这几个老家伙的话,还是?”
李邦华看到孙承宗出言询问,会心一笑忙让看半个身位,躲在身后的刘老汉一下成了众人焦点来;对此不以为然的薛观礼再不情愿,也只得陪着笑看向老汉。
直隶总督孙传庭看着几位的神色,见刘老汉还有点躲闪,笑着鼓励道:“刘院士,老太师言之有理!您和长庚兄(宋应星的字)对大明贡献颇大,是该听听您老的意见。”
三位大佬不约而同的鼓励刘老汉,不是看他与皇家的关系,而是发现技术的革新或许是维持大明长久不衰的方法,或者是想尝试选一种与以往“农桑文明”不同的发展道路。
太庙金水桥离大戟门只有那么短短十几米的距离,可就是这么短的距离显得那么遥远;真要跨过那十几米距离,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智慧。
出生低微的刘老汉站在金水桥头,看着高权重的大官们都盯着自己看,纵这几年居于高位养成些上位者的气势;骨子里对文人的尊敬,总觉得在这些饱读经书的文人面前矮那么三分,喃喃回道:“这?老汉不知说啥,也说不好!”
孙承宗见着刘老汉扭捏的神情,有意化解尴尬气氛,打趣笑道:“你这老家伙,看到器物两眼冒光!一月前在京师到昌平的火车上,老朽就听您说得头头是道;那时您老还不在训斥‘不争气’的儿子;怎么到这就不敢说?还不是一样的么!说说吧!”
被人当众揭短,刘老汉也不恼,讪笑着摸了摸头,还是不知道说啥好,苦笑道:“老太师,那能一样么?那是咱擅长的手艺,这是哪里啊!每次到太庙,咱两条腿老不听使唤。”
难得老汉没忘本,懂得惜福,懂得藏拙!
可是老这么躲在后面可不行,李邦华不想让刘老汉轻松过关,笑道:“刘老院士,治国和造火枪可是一个理!造枪时一个零件、一个火候都差不得,您老知道如何造火枪和大炮,治国又能差到哪去?”
这是一样的么?能一样?刘老汉可不敢混为一谈,工匠的地位也是在崇祯朝才提升,要想改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揭过。
看着不作声沉思的刘老汉,孙承宗知道与皇家关系不错的老汉是铁杆“拥帝派”;这段时间,皇家军业集团下属各企业工人“自卫队”可是训练不断,不时还与直隶皇家农庄的“自卫队”联合演练。
他们在担心什么?不说大家也该明白!
要不是陛下将他的孙子刘忠君调到南京孝陵卫,端门内外那些正在乱说话的家伙,怕早被执勤的近卫军打得头破血流;躲在里面的那位估计早料到会有如此局面,调走支持自己的狂热分子,加强北方各省军备建设,就是防止大规模的内乱发生。
京城表面平静如常,其实全在皇帝暗中掌控之中,只要一声令下,血流成河可不是难事,可以肯定那绝对不是皇家的血。
可笑有些人就是看不明白事理,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学让大明迅速聚集了大批“新士族”,他们渗透到大明的各行各业,掌握着大明的经济、产业命脉;旧士族还不知反省,一味蛮干反对新学,最后除了成为“文化传统”,抱着堆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经书,什么事都做不了。
孙承宗叹了口气,放过了不愿多说的刘老汉,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前举人”宋应星,对李邦华严肃说道:“陛下即使有过,也是小过!陛下能主动到太庙认错,说明陛下已知自己的错误;依老朽看来,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此事可以就此揭过,不能过分相逼,万一激起天下民愤,士族被屠戮一空,那就是千年的浩劫。”
千年浩劫?危言耸听!
对此不满的薛礼观诧异看了眼孙承宗,没看出什么东西,低头仔细想了下,才发觉不是没这个可能,颓然的低头不语。
备注:
1、大戟门得名于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满清末年被八国联军劫掠一空。
2、金忠代表内宫掌管属于皇室的土地,关内耕地主要是没收的皇族、勋贵耕地组成的军屯与皇家农庄,关外耕地辽东三省的军屯及皇家农场;关外的土地是新占领的吕宋、西域等地和内附各部的土地(包括内、外蒙、布里亚特蒙古、黑龙江以北的土地)。
有形的高墙与无形的高墙将太庙内外隔成两个不同世界,三层围墙外面是群情汹涌热火朝天,外加热闹非凡,围墙里太庙是清冷平静、典雅庄严。
大戟门房里,等待接见的乐安公主是愁眉莫展,主动请缨是一无所获;大公主朱媺娖是孩子多忘事,已忘记害怕开始仔细打量起太庙的不同,看到门外高大戟架上两排高大的银戟来了兴致,可深秋的寒意让银戟冰凉,摸着可是很不舒服;无聊之极的“大丫”失望的看了眼银戟,最后对金水河里的锦鲤来了兴趣,找来两位一般大的宫女(玩伴)趴在汉白玉栏杆上,看着水里“半死不活”的鱼儿叽叽咋咋说过不停,自然是讨论哪条鱼更漂亮。
能决定大明命运的人终于来了,在京内阁成员与资政院的几位重臣簇拥着老太师孙承宗与前首辅黄立极逶迤前来;几位都是或曾经是位高权重之人,神情不喜形于色,乐呵呵的一路相谈甚欢,相护搀扶而来,其乐融融还真看不出他们内心的想法。
嬉戏的大公主小心思全在鱼儿身上,哪会在意这些“俗事”!看着水里的鱼儿游得慢,玩心一起竟让两玩伴挡住姑姑的视线,准备翻过汉白玉栏杆下河去捉鱼;那脚刚放在冰冷的汉白玉栏杆上,抬头就看到金水桥上站着群“老头”,神色如常的人群之中,太师傅抚摸着白胡子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大公主小脸微微发烫,忙将腿放下,不好意思低下头;转眼脸上堆笑的跑上桥,恭敬鞠躬行礼道:“学生拜见太师傅,参见各位师傅!”
小女娃娃长得可爱嘴又甜,加上地位尊贵,如何不让人喜爱!除了授业的孙承宗受了这礼,其余各位可算可不算的可都不敢受公主这份大礼,纷纷鞠躬回礼。
得意的孙承宗摸着胡子,慈祥的笑道:“鱼儿可爱,捞起来还可爱否?”
捞出来玩呗,这么冷的天,能有啥可爱?
大公主也知自己的错误,可又不愿轻易认输,嘟着嘴想逃避可去路被堵;扯着衣角扭扭捏捏的回道:“那个?那个不好玩!太师傅!阿弟都可以在里面陪着父皇,为啥咱就不可以!”
公主还小,有这样的问题也正常,可是该如何回答?
这些重臣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儒家道士”,就是常说的那些“卫道士”;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不假,大明社会风气如此,还真怨不得人,没严重到海瑞饿死女儿那“疯狂”的地步。
孙承宗从公主话里听出其它意思,没在意“细枝末节”,放下摸胡子的手,惊喜得有点激动,声音发颤的问道:“哦!辽王在大殿陪着陛下?”
见大公主肯定的点点头,孙承宗心里安定下来,想起长公主的问题,微笑和蔼的说道:“辽王身为皇子陪在父皇身边,是孝心使然,表现很不错!大公主如果也有孝心,该回宫禀报母后,说太庙一切安好,让母后不必心忧!懂了吗?”
看似很难回答的难题,被这位“老江湖”用“化骨绵掌”轻松化解;大公主哪懂成人世界的“阴险狡诈”,只知道太师父的话不假,乐得一蹦一跳找愁眉苦脸的姑姑去了。
次辅李邦华看着远去的大公主,摇头笑道:“生性活泼可爱,懂得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成年大公主必然了不得。”
话意有所指,各人想着正殿跪着的那位,都心知肚明,微笑不语。
直隶总督孙承宗有着自己的责任,淡然回道:“老夫替陛下看着几位公主、皇子,只是不想大明未来的争斗是从皇家内部开始;至于其它,老夫看得很淡,有人愿意闹,老夫身无半点官职,也是管不着;不过各位请记住,今上功劳甚大,对大明有再造之恩,有些东西适可而止,不要过头;试问下,谁又没年轻过,真有必要如此么?”
太庙前金水桥上,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摇摆不定的老太师孙承宗坚定了自己的立场;看他的样子是想在进庙前先定个调调,免得大家在历位先皇牌位前吵起来那就不妙。
老谋深算的黄立极见老太师如此,他又怎么会让自己落后于人?看了眼几位资政院“老伙伴”,收到鼓励的眼神,也笑道:“太师之言发自肺腑,老朽深以为然!陛下年轻气盛,有点小错也难免,不过这也是咱们做臣子的错!本次巡察之事,本不该老朽多语,总体看来还是意义非凡,有功无过,有功无过!”
黄立极明显偏袒的话,让其它几位退休的阁老找到机会,忙在一边点头附和;负责皇家兵工集团的刘老汉也激动不已,情不自禁鼓掌赞同。
刘老汉本没资格进太庙,还有位就是掌管大明关内三分之一耕地及大明一半土地的金忠,要不是去南方公干,同样会被次辅李邦华请来的,与主管工部的内阁成员宋应星做为新生力量,登上大明政治舞台;不是靠技术与人品,靠的是他们背后千千万万工人、皇庄社员、各族人民和新学势力。
刘老汉与倡导新政的皇帝荣辱与共,冒失鼓掌终觉不对,红着脸躲在众人背后;孙承宗看着老实的刘老汉躲避,想让几位当朝阁老不要小瞧这位出生低微的老工匠,笑道:“刘院士(刘老汉是科学院资深院士),您老躲在后面点头,是听明白咱这几个老家伙的话,还是?”
李邦华看到孙承宗出言询问,会心一笑忙让看半个身位,躲在身后的刘老汉一下成了众人焦点来;对此不以为然的薛观礼再不情愿,也只得陪着笑看向老汉。
直隶总督孙传庭看着几位的神色,见刘老汉还有点躲闪,笑着鼓励道:“刘院士,老太师言之有理!您和长庚兄(宋应星的字)对大明贡献颇大,是该听听您老的意见。”
三位大佬不约而同的鼓励刘老汉,不是看他与皇家的关系,而是发现技术的革新或许是维持大明长久不衰的方法,或者是想尝试选一种与以往“农桑文明”不同的发展道路。
太庙金水桥离大戟门只有那么短短十几米的距离,可就是这么短的距离显得那么遥远;真要跨过那十几米距离,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智慧。
出生低微的刘老汉站在金水桥头,看着高权重的大官们都盯着自己看,纵这几年居于高位养成些上位者的气势;骨子里对文人的尊敬,总觉得在这些饱读经书的文人面前矮那么三分,喃喃回道:“这?老汉不知说啥,也说不好!”
孙承宗见着刘老汉扭捏的神情,有意化解尴尬气氛,打趣笑道:“你这老家伙,看到器物两眼冒光!一月前在京师到昌平的火车上,老朽就听您说得头头是道;那时您老还不在训斥‘不争气’的儿子;怎么到这就不敢说?还不是一样的么!说说吧!”
被人当众揭短,刘老汉也不恼,讪笑着摸了摸头,还是不知道说啥好,苦笑道:“老太师,那能一样么?那是咱擅长的手艺,这是哪里啊!每次到太庙,咱两条腿老不听使唤。”
难得老汉没忘本,懂得惜福,懂得藏拙!
可是老这么躲在后面可不行,李邦华不想让刘老汉轻松过关,笑道:“刘老院士,治国和造火枪可是一个理!造枪时一个零件、一个火候都差不得,您老知道如何造火枪和大炮,治国又能差到哪去?”
这是一样的么?能一样?刘老汉可不敢混为一谈,工匠的地位也是在崇祯朝才提升,要想改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揭过。
看着不作声沉思的刘老汉,孙承宗知道与皇家关系不错的老汉是铁杆“拥帝派”;这段时间,皇家军业集团下属各企业工人“自卫队”可是训练不断,不时还与直隶皇家农庄的“自卫队”联合演练。
他们在担心什么?不说大家也该明白!
要不是陛下将他的孙子刘忠君调到南京孝陵卫,端门内外那些正在乱说话的家伙,怕早被执勤的近卫军打得头破血流;躲在里面的那位估计早料到会有如此局面,调走支持自己的狂热分子,加强北方各省军备建设,就是防止大规模的内乱发生。
京城表面平静如常,其实全在皇帝暗中掌控之中,只要一声令下,血流成河可不是难事,可以肯定那绝对不是皇家的血。
可笑有些人就是看不明白事理,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学让大明迅速聚集了大批“新士族”,他们渗透到大明的各行各业,掌握着大明的经济、产业命脉;旧士族还不知反省,一味蛮干反对新学,最后除了成为“文化传统”,抱着堆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经书,什么事都做不了。
孙承宗叹了口气,放过了不愿多说的刘老汉,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前举人”宋应星,对李邦华严肃说道:“陛下即使有过,也是小过!陛下能主动到太庙认错,说明陛下已知自己的错误;依老朽看来,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此事可以就此揭过,不能过分相逼,万一激起天下民愤,士族被屠戮一空,那就是千年的浩劫。”
千年浩劫?危言耸听!
对此不满的薛礼观诧异看了眼孙承宗,没看出什么东西,低头仔细想了下,才发觉不是没这个可能,颓然的低头不语。
备注:
1、大戟门得名于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满清末年被八国联军劫掠一空。
2、金忠代表内宫掌管属于皇室的土地,关内耕地主要是没收的皇族、勋贵耕地组成的军屯与皇家农庄,关外耕地辽东三省的军屯及皇家农场;关外的土地是新占领的吕宋、西域等地和内附各部的土地(包括内、外蒙、布里亚特蒙古、黑龙江以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