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大明的回响 > 第二十八章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第二十八章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作者:涸平的一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堂上的风雨暂时还没有传到北平这边,让朱棣一阵好等的李洛却是终于把罗贯中给带回来了。

    李洛去的时候只用了一周时间,由于当天就完成了任务所以还有时间在返程之前,在杭州玩了两天。回去的路上由于罗贯中年老,上不了马,因此返程的后半段光马车就坐了十天。

    不管怎么说,这一趟算是平安的回来了。

    朱棣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想接见这位老人家,不过还好被福伯以此举失礼为名给劝住了,只得请福伯带着人在提前准备好的宅子中落下脚来。

    罗贯中虽然没来,但在这趟南下过程中充当朱棣眼线的那个“木头亲卫”却是第一时间过来复命了。

    “这一路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吗?”

    “李洛运气不错,到杭州的第一天就找到了罗贯中。”

    李洛要是听到了,一定会惊讶这个陪自己走了一路的人,居然会说这么长的一句话。

    “那还挺顺利的。”

    “不过我们返程的时候,被人盯上了,盯梢的人跟了一路,李洛对此没有察觉。”

    “能知道对方身份吗?”

    “末将猜测是有官府背景,不然做不到一直从杭州跟到北平。”

    “这样啊...”朱棣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自己稀疏的胡子:“你下去好好休息吧。”

    一时半会也搞不清跟踪的人是冲着自己来的,还是冲着罗贯中去的,不过现在人都已经送到北平了,因此朱棣也没再纠结这件事。

    第二日罗贯中沐浴更衣完毕后,这才被朱棣给请到了王府上共进午餐。

    这一老一少两个人才刚一见面,就开始互相打量上了。

    朱棣见罗贯中这幅落魄的模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还是老于世故的罗贯中率先开口说道:“世人皆道王爷气度非凡,乃是少有的少年英豪,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罗老可真是过誉了,本王刚及弱冠,未曾建过寸功,又哪是什么少年英豪呢。”

    朱棣虽然矢口否认,但脸上的笑意却出卖了他的想法:“本王听李洛说,罗老对于本王是如何得知罗老的名号这事十分好奇?”

    “还望王爷为老朽答疑解惑。”

    “罗老的名号在本王还未就藩的时候就听到过了。此事说来也巧,本王的胞弟周王爱玩,一日他拿着一沓纸过来非要让我读一读,纸上面的内容正是罗老写的《三国通俗演义》。恰好就看到了火烧赤壁那一块,看的本王心潮澎湃,也就自此记下了罗老湖海散人的名号。”

    这个理由是朱棣早就想好了的,反正也没人能去求证,他也不怕自己胡诌的话会被拆穿。

    “原来是这样。”罗贯中点了点头,心里的疑虑这才算是彻底打消了。

    赤壁之战是他自己写的最满意的一段,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又虚构了很多充满戏剧性的桥段,朱棣会被这样的故事吸引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王召罗老北上,正是想把罗老所著之书发扬光大,这个愿望还请罗老不要回绝。”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哈哈哈哈,善,不知罗老的《三国通俗演义》可曾完本?共有多少回内容?”

    “已然完本,共有一百二十回。老朽现在正在写一本名为《三遂平妖传》的书。”

    “既然如此,本王有一个提议,罗老且听一听。”

    “王爷请讲。”

    “从下一期北平时报就开始连载《三国通俗演义》的内容,每一回内容分两期刊载,这样一百二十回分二百四十期报纸连载完毕。此外,每四十回内容编为一卷,每卷分别在报纸刊载完毕后出版。”

    “罗老可得书籍出版中获利的三成。报纸这边由于利润太少,因此就按照连载的回数支付报酬,每一回五两银子。罗老意下如何?”

    朱棣出手相当大方,单说这每一回内容五两银子得报酬就抵得上罗贯中在茶馆里说一个月的书了。

    “王爷如此恩赏,老朽何德何能?”罗贯中有些哽咽:“要是老朽早日得见王爷,小儿或许也就有救了。”

    他想到了自己因为写了一辈子书,一直也没挣到什么钱,甚至连为自己孩子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颇受打击的他,这才在茶馆找了一份工作,以此为生。

    朱棣看着眼前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是感到一阵心酸,古今中外那么多才华横溢的人却都没有在自己生前享受到与自己成就相符的待遇。

    也不知道这是因为这些境遇才赋予了他们超乎寻常的才华,还是因为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才华,所以必然会遭遇与之对应的磨练。

    “总之,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朱棣在心里这么告诉自己。

    “来,喝酒。”

    “老朽先干为敬。”

    放下杯子,朱棣开口说道:“今日罗老可定要为本王讲一讲三国的故事。”

    这不管是年龄相差甚远的两人,竟借着酒意聊了起来,相谈甚欢。

    从秦汉帝王,聊到了大唐的绝代风华。从北击匈奴的荡气回肠,再到南宋兵临城下的憋屈。

    双方都是熟知历史的人,却对历史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因此两人是和而不同。

    出于好奇,朱棣还特地问了罗贯中,为什么要把曹操塑造成反派。得到的回答是,“曹、刘二人皆雄主也,然曹势大,刘势微。世人爱观以弱胜强之事,此著书基本之道也”。

    可怜的曹老板,要背负很长一段时间的恶名了。也不知道这个时代会不会有较真的人站出来为曹老板仗义执言呢?

    继续聊下去,罗贯中看朱棣如此平易近人,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恕老朽直言,当世之人皆认为小说乃上不得台面之物,为何王爷却如此看重老朽写的东西呢?”

    “小说上不得台面?若是如此想就大错特错了。”

    “愿闻其详。”

    “从汉赋到唐诗再到宋词,篇幅字数一直在增加,所为的不就是能更好地把一个故事讲的淋漓尽致吗?文学的体裁从来都没有高下之分,广大百姓对小说的内容喜闻乐见,若是有人不喜欢,那他又算老几?”

    借着周总理的话把想说的喷出来是真的爽,朱棣顿时来了继续喷下去的灵感。

    “不是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会有闪耀的明珠,没有任何厚古薄今的必要。”

    罗贯中一听就懵了,难道自己读的书是假的?为什么搜肠刮肚也对这首诗毫无印象?这作诗的人胆子也忒大了,敢说诗圣诗仙的诗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了,他这份豪气也真是令人敬佩。

    “恕老朽愚鲁,未曾听闻此诗,王爷可知此诗乃何人所作?”

    朱棣心想,不应该啊,这么有名的诗为啥会没听说过?别是自己把明、清的诗搬出来了吧。

    仔细一琢磨,还真有可能。唐宋时期的人好像也不太敢对李、杜大放厥词。

    “本王也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听到的了,若是罗老未来打听清楚了,可定要让本王了解一下这位诗人的名号。”朱棣非常“真诚”的说道。

    也不知道有没有蒙混过关,朱棣打算立马岔开话题:“对了,这《三国通俗演义》是不是还没有做开篇词?”

    “这个说来惭愧,老朽自己也曾做过几首,却都不甚满意,因此还一直空缺着。”

    “今日本王诗兴大发,这首词就赏给你了。拿笔和纸来。”朱棣大声的喊道。

    下人们很快就在酒桌上清出了一块地方,摆好了笔墨纸砚。

    朱棣大笔一挥,借着酒意开始在纸张上肆意书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朱棣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古人喜欢喝完酒写诗了,因为这样是真的爽啊。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本就不好看的字,借着酒意写完后就变得更加奔放了,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瑕不掩瑜,字虽然不好看,但这诗毕竟是号称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写的,内容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王爷写的一手好词啊,与苏东坡的《赤壁怀古》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罗贯中是真没想到朱棣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文化造诣,以这首诗的水平,就算称之为天纵奇才也并不过分了。

    “怎么样,这词给罗老你的《三国演义》做开篇词可不算掉价吧?”

    “承蒙王爷厚爱,老朽在此谢过王爷赏赐。”

    罗老作势欲跪,被朱棣赶紧扶住。随后又是一番攀谈交心,这顿饭吃的是主宾尽欢。

    送走罗贯中之后,朱棣的眼睛里立马恢复了清明。饭局上吃好的标志是把酒喝到位了,因此装醉就成为了一门学问。

    下午朱棣没出门,在家远程遥控了报社的人去罗贯中那里把稿子带走。

    忙完工作之后刚想享受一下午后的美好时光,就被一位不速之客给打断了。

    “燕王朱棣接旨。”尖细的声音听得人有些不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关于土地兼并问题,燕王献策有功,特赏银千两。令限燕王在十日之内提出针对此问题的具体对策,并由他人代为呈在朝堂之上以供百官作为参考。钦此。”

    “臣接旨。”

    朱棣脸色凝重,往过来送旨的公公手里塞了不少银子,希望打听打听具体是什么情况。废了半天劲,这才知道当时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

    “坏了。”

    千算万算,没算到朱元璋不打算帮他保守秘密,而是想把朱棣推到台前去做这件事。

    对着下人说道:“赶紧去传道衍大师过来与本王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