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大明的回响 > 第三十七章 露出尾巴的老虎

第三十七章 露出尾巴的老虎

作者:涸平的一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日后

    袁志这两天是春风得意,最新的一期北平时报上刊载了他发明出水泥并获得朱棣的三百两赏赐这件事。以至于街坊四邻知道这件事之后,把袁家本来无人问津的门庭都快给踏烂了。

    这就和有人突然中了彩票差不多,那些平时几乎不联系的亲戚朋友、牛鬼蛇神们一时间都跳了出来。这家想借点银子修葺一下宅子,那家想给儿子讨一门亲事。

    不过幸好袁志颇有先见之明,在报纸把这件事登出来之前,他就已经拿着那些赏银去扩大水泥的生产规模了。因此那些想来打秋风的人们都只能败兴而归了。

    袁志清楚地知道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朱棣一手策划的。这笔钱虽说是赏赐给他的,然而他绝对不能拿着这笔钱去自己享乐,不然朱棣让他摔下去绝对比抬他起来更容易。

    三百两银子要是用来买奢侈品的话会很不经花,但也勉强够袁志建一个水力磨坊以及一个比之前更大的窑炉用了。

    水力磨坊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在明朝的时候效率已经比他最开始出来的时候高了不少。它相比普通磨盘的优势在于,磨坊不仅可以利用水力,同时还可以使用畜力。就算在北方冬季河道结冰的时候,磨坊也依旧可以正常运作。至于水力充沛的夏季,更是比单靠畜力人力的效率高了百倍。

    新的水泥厂没有建在北平城内,而是选择建在了密云县,位于潮白河的上游,离后世密云水库的位置非常的近。

    整个建厂的过程还得到了密云知县的鼎力相助,袁志买厂房的地根本就没花钱,雇工也是找的也是县城里一些无业游民,人力成本极低。

    其实一开始密云知县并没有重视这件事,之所以后来转变了态度是因为李彧和袁志达成了一个为运河修缮工作优先供货的协议。随后所有事都变得简单了起来,从上到下一路绿灯,建厂之快可谓神速。

    李彧以帮助袁志建厂、未来扩建、五年之内免税作为条件,获得了收购水泥的价格只比成本价略高一点的许诺。

    此时袁志才为自己当天如实诉说了制造水泥的成本感到后悔,这使他想故意抬高一点价格都没得办法。

    于是他也改变了自己的思路,顺势卖官府一个好处,然后在官府地扶持下迅速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赚钱不急在一时,毕竟水泥的需求量几乎是无限的。

    而且生产水泥的工艺并不复杂,若是水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造了大量财富的话,势必会有人眼红自己。万一水泥的配方被泄露出去的话,那些更有钱的商人完全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抢占市场。

    因此自己必须在那之前把水泥厂积累起足够的规模,才能承受住有可能到来的风浪。袁志可不想再一次被“同行”们挤垮了,这种体验一生有一次就够了。

    此时正是汛期,河道里水量丰富,水力磨坊能一天24小时运转,因此这大大提升了研磨石灰石的效率。很快,一袋袋水泥粉就开始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随后水泥粉被就地装船,沿着潮白河顺流而下便可以直达通州。为此李彧特地修改了修缮运河的方案,将原来从北平城往外修,改成了从通州往回修。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水泥一天的产量还远不能满足修缮工程一天的消耗量。对此李彧多次提出由官府出资,帮助袁志扩大水泥厂规模,但都被袁志拒绝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袁志知道李彧不是突然想发善心,他的目的显然是蚕食掉自己的水泥厂。而让袁志敢于挺直腰板的底气就在于有朱棣为他撑腰,朱棣提供了一笔两千两银子的低息贷款。这笔钱将会分批次交给袁志,帮助他扩大水泥厂的规模。

    尽管没有捞到水泥厂的控制权,李彧还是从这件事上捞到了不少好处。

    免税这件事,是他和袁志的私下承诺,只有少数一部分人知道这件事。因此李彧在账上记录的水泥收购价格是高于实际开销的,高出的那部分就是税费。因此这部分钱,在外面赚了一圈,最终又流回了李彧的口袋里,

    李彧欺下瞒上,官员们躺着就能把钱挣到了。而对于这件事袁志是不知情的。

    贪污这件事,是全世界人类的本性,这么说并不是在为贪官们进行开脱,但自古至今这种屡禁不止的现象早就说明了贪污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

    朱元璋给官员定的工资水平过低,像李彧身为三品大员,月奉只有35石。这从另一方面反而加剧了贪污的现象,本来那些处于可贪可不贪的官员,都是因此而走上歪路的。

    把话说回北平城里,由于袁志的事迹在一夜之间爆火,很多人都幻想着自己也能被燕王看中,然后成为故事的主角。以至于最近朱棣收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玩意,燕王府的门房对此都已经麻木了。

    参与这件事最积极的就是那些匠户,他们好多都是从元朝就定居在北平的传统手艺人。在此之前由于市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他们只能做一些传统物件以此为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技术不够精湛。

    不出所料的是,拿过来的大部分东西都是没什么用处的手工艺制品。虽然制作算的上精美,但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不了什么帮助。朱棣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自己描述的有一些问题,应该做更明确的说明才对。

    不过这其中还是有两样东西让朱棣眼前一亮。

    第一个东西,进献的这个人宣称这是根据自己祖上为元顺帝进献过一份香水的秘方的。是以皂角为主料,辅以多种中药制成,使用了之后可以使人变得润滑白净,永葆青春。

    这个时代并不缺香水这种东西,而让朱棣觉得这玩意有价值的原因是,它的成本比起效果而言相当的低,这就使得在商业上可操作的空间变得非常的大。

    朱棣十分好奇这个人为什么不自己用这份配方发一笔财。询问之后得到的回答是,他并没有发大财的欲望,只想安稳的过日子。

    于是朱棣就满足了他这个心愿,用三十两银子就把这个配方买了下来。他估摸着未来这玩意将会成为收割蒙古人财富的一大杀器。

    第二个东西就更特别了,准确的说,这目前还只是一个想法。

    这人提出,如果可以制造出一个足够大的风筝的话,就可以把人载上天。还说他自己已经研究很久了,之前已经做出来了一个能拉着十斤重的石头飞起来的风筝。但没有其他人愿意协助他,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

    不得不说,就连朱棣也不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就目前的材料技术来说,这件事是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的。

    风筝全靠风提供升力,风不大的话没法把人带起来。而如果风要是足够了,风筝就会直接被吹散架。同理,想单纯通过增加风筝大小来增加升力也根本不可能实现,风筝根本承受不住。

    但人类科技的发展不就是通过不断地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设想而实现的吗?

    因此朱棣并没有把这个人赶出门去,而是非常有耐心地拉着这个人坐了下来,给他讲了讲自己对于流体力学简单的认知,并十分隐晦地说出了气压这个概念。

    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比上方压力大,于是空气就推着风筝飞起来了。

    朱棣给了他一些银子作为研究经费,还推荐他去了北平学府,找姚广孝一起研究这件事。在朱棣的设想里,最好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做出一个无动力滑翔翼出来,虽然实际意义不大,却会使科技有很大进步。

    又过了几日,朱棣才终于收到了朝廷有关自己上次上奏的回复。

    “居然还真通过了,不过要是父皇是想让我背锅的话,为什么试点工作又不让我来了?。”

    “这个提议既然是王爷提出来的,那这件事的成败自然就与王爷脱不开干系了。”

    目前姚广孝是朱棣手底下唯一能帮他出主意的人,因此第一时间朱棣就把他叫了过来。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岂不是我还得祈求着太子顺利完成?然后再凭借这件事赢取无上威望?”朱棣险些被气笑了。

    “确实是这样,不过就算是试点失败了,依照太子殿下的性格,他未必会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王爷你。”

    “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可真不好。那要是我从中作梗,破坏掉这件事的话,父皇还有可能找别人重新做这件事吗?”

    “贫僧认为若是太子殿下失败了的话,此事就将被搁置起来。就算还会有其他人接替,这个人想必也一定不敢成功,否则岂不是说明太子殿下能力不行吗?”

    “你说的有道理。”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标抢走自己的功劳,朱棣对此颇为无奈。不过随即他安慰自己,反正不管谁来做这件事,只要做成了的话,都会对百姓和大明有不小的好处,如此也不算背离自己提出这件事的初衷。

    “上次跟王爷提到的往南京城安插眼线一事,应尽早提上日程了。至少先要摸清太子殿下为这件事都启用了何人、是从哪里入手的、以及他们实时的进展。”

    “本王正要说这件事,那日从书院回府的路上遇见了一个颇为优秀的商人,很适合成为一个探子,本王想把他收为己用。”

    “商人倒是不太容易引起注意,只不过地位未免太低了,恐怕接触不到上面的信息吧?”

    “本王认为这件事值得尝试一下,可以想办法和一些官员搭上关系之后再暗中收买。”

    “不知道是何人被王爷所看重?”

    “王府附近的那家许氏粮铺的掌柜,南方人,来北平之后白手起家。”

    “这样说的话,那他去南京发展倒不显得十分突兀。”

    “本王打算开诚布公的跟他谈一谈,我看他本来就有主动为我效力的愿望,以利益为诱惑的话,成功的机率该当不小。”

    “不如让贫僧来跟此人谈,王爷可以隐身幕后。”

    “也好,那本王就告诉他学府需要买粮,让你们在此事上进行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