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陈尤问答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曜摩夷天华胥仙境,元檓宫。
陆灵部都统领、花椒贩神、固安侯刘咏春与红檓仙童一起掐经。为什么只有他两个掐经呢?
其他众位贩神早已经在尤贯的水果神殿集中掐过《陈尤问答》,至于《忘经本义》及《贩略经》在更早之前已经掐过。他是新封贩神,尚不知经文究竟是什么?
前两部贩经《忘经本义》、《贩略经》刘咏春用了七天时间进行消化,不再赘述。
我们看看土相部都统领、澄泥贩神、管城伯陈哲与广州大总管、水果贩神、浏阳子尤贯的问答,即《陈尤问答》,里面到底写的什么?
《陈尤问答》开宗明义写道:
《贩略上经》已证忘生养乃有视略、触略,忘母施乃有聆略、取略。
其次该证言略、行略、知略、判略、放略,因内容乃土相帅陈伯与广州帅尤子的问答,此五略成书,可称之为《贩略下经》,或《陈尤问答》。相对而言,《贩略上经》亦可称之为《贩略经》。
尤子曰:“言略、行略,为何来自忘父斥?”
陈伯曰:“无论人神,谁可生而知之?必是父母渐次所教,母施多,方可成年,父斥多,方可成器。而父斥凌厉,自幼熏陶,及年长,每念父之所斥,皆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以至于出言不知深浅,行动不知对错。是故,铭父斥必灭胆魄。必先忘父斥,方生言略、行略。”
尤子曰:“以是观之,父斥愈多,子辈言略愈痴,行略愈滞,设若父不斥,子辈言略愈明、行略愈壮乎?”
陈伯曰:“非是。父斥当以准则,不可细若牛毛,万事归类而斥,切不可万事皆斥。此乃子辈成器之要。”
尤子曰:“及年长,忘父斥,其言略、行略相背于父斥,岂不毁人?”
陈伯曰:“子辈年长,已有视略、触略、聆略、取略,既能察知万事,深明其义,就该因事出言,因事而行。此时,异于昔日父斥,或恰合昔日父斥,乃事之必然,有何不可?”
尤子曰:“所言极是。既是如此,何为言略?”
陈伯曰:“言略之经,古有《鬼谷子》专论,精彩绝伦,成就苏秦、张仪大业。概而言之,言略者,乃口舌之略。出言无略者,居家尚且置气,出外必起纷争,从商更要亏空。贩夫不知言略,不如无言,贩卖却能无虞。”
尤子曰:“然也。言与不言之间如何区处?如何因事出言?”
陈伯曰:“天下尽知其事,不言。必欲出言,以其事之新疑而言之。天下未知其事,必出言。必得言之有据,若无据之言,待日后众人尽知,必毁信用,皆以吾辈为谎流。亦必言之有理,若无理之言,待日后众人尽知,必毁信任,皆以吾辈为乱源。故而,言与不言兹事体大,当三思而后言。”
尤子曰:“然也。且问言略有高下之判乎?”
陈伯曰:“言略因所知不同而有高下之别。知少且浅者,慧而善聆者,往往多听少说。鄙而逞能者。往往起而争辩,滔滔不绝,此二者,皆视为无知之言。
“虽知少而知之甚深,犹如望凌通之《竹竿歌》,其言虽简而启迪甚深。若为贩夫,必然引人来买,事半功倍。此言略可视为专攻之言。
“知多而不深,必多言也。只是博闻之言,于慧者有启迪,于鄙者徒增笑料耳。此种言略,可谓是驳杂之言,佐酒者也。
“知多且深者,必不多言。往往如愚夫,他人滔滔不绝,喧嚣不止,屋宇震颤,此人索然寡味,了无一言。若逼问之,一言而惊四座,叫人闭息凝神,气不敢出,汗出如浆。所谓大智若愚,即此等人也,乃智者之言。”
尤子曰:“妙哉,言略分高下四等,果然不假。知多而不深者,于肆市之中宣喝竟日,声嘶力竭,口干舌燥,买主寥寥无几。巨商大贩,往往三言两语而成交累千累万,皆归于智者之言。所谓金口玉言,亦是如此。”
言略一篇看完,固安侯刘咏春大为惊叹:“此种贩略,理当广为传布,省却初为贩夫者许多烦恼。”
红檓仙童更是拍手叫好:“贩略中的言略,本身就言简而意深。虽为贩略,却可指引各界人神。”
花椒贩神刘咏春看红檓仙童样貌,恰如初夏的花椒叶子一般柔嫩,青春气息逼人心魄,不免好奇:“红檓,你是怎么修炼成仙的呢?”
红檓仙童一看自己侍奉的主神问起修行的事情,坦然说道:“在下乃阶州大椒山百丈悬崖上所生花椒树,三百年无人蹬踏树身,因而愈发青葱旺盛。落下花椒又生出许多花椒树,此山各处悬崖都有巨大花椒树。
“至一千年之际,仍旧无人滋扰,已修成人形,遂飞举成仙。到神农大帝万药园又一千年。今因主神来归,神农大帝遂命小仙伴驾,点化后世贩神。今后还望主神多多提携,不吝赐教。”
刘咏春大为震惊,赞道:“若论红檓修仙之难,我等人间贩夫数十年辛苦,实在算不了什么?这就要深深感念大唐天子、元贩大帝及众师祖提携。”
他们一神一仙聊了一阵自身来历,一天早已过去。
第二天一早,沐浴更衣,点起檀香,又看《陈尤问答》,下面是行略篇。
尤子曰:“言略之事,果然厉害。而所谓行略者,作何解?”
陈伯曰:“凡是多说无益,终归落实在行动之上。而行动颇有讲究,并非行动就有大功,故而行亦必有略。行而无略,几至于双脚打炮,形容枯槁,赔多赚少,债台高筑,赚钱难以糊口,贩事久不能成,苦甚矣。”
尤子曰:“然。行略必有取舍,亦必有高下之分,究竟如何?”
陈伯曰:“何事可行不可行,必看需求形势及所知深浅。
“某贩事,看市中巨商小贩挤挤撞撞,不可胜数,各货主所卖并不称意,需求必是饱和,行此事当慎之又慎。
“某贩事,虽市中尚无,尚需激起需求方可成事,吾辈行之必千难万险,一着不慎而致亏空无尽,亦当谨慎。
“某贩事,市中已有雏形,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抑或人户消耗量甚大,甚至每日必用,则可究其深意,专攻专事,行之必能成功。”
陈伯略微茗一口香茶,继而说道:“至若行略之高下,当分三类。
“下等行略,垂涎巨商钱袋,探听所贩何物,急切亦步亦趋,或需求旺盛必然获利颇丰,或需求饱和必然眨眼亏本。
“中等行略,看准市中之物尚有新功用,转而专攻专事,不同于他人叫卖,必使该物面目一新,人众兴趣盎然。此等行略,独辟蹊径,赚多赚少,必不亏本。
“上等行略,搭伙已有巨商大贩,赚取千贯万贯,宛如探囊取物。继而分事一职,专攻专事,孵于旧业而立新业,领首于世,何愁无利。”
尤子拍手称快,赞曰:“行略之要,妙不可言。上等行略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借猪生仔,还猪有崽。两下有情有义,一起成功。”
水果贩神尤贯禁不住回忆起淮西经历,叹道:“虽是吴元济恶徒属下,但终归是吴家提供了猪。吴元济败,而终究获得了人生阅历和智慧,才成为镇州密使,脱胎换骨,成为大异于吴元济的功勋。”
澄泥贩神陈哲也感叹从前经历:“本帅今生重大转折也在行略得当,弃官从商,拜在朝歌三贩师尊门下。先随大师父沈丘捕贼,所获智慧和经验大异于从前所学经义,继而有了大踏步前进,成了一个全新的陈哲。”
尤子曰:“再说知略、判略,为何要忘师指,方生知略、判略?”
陈伯曰:“师指必是未知,指点之后,吾辈已知。所学之事之业,限于专攻。设若出师,依旧从事该事该业,亦必有实时行情之千变万化,固化于师指,必然失去变通。
“设若从事他业,师指则百无一用,只是取师尊人品道德、做事方法。故而,忘师指而生知略,善于知事,亦必生判略。”
尤子曰:“知略者,诸子百家似有涉及,并未一家明确提出,试问知略之要在于何处?”
陈伯曰:“知,以探求事物之名之疑之理,若欲知某事,其要有三。
“其一,知其名必探其疑。譬如知竹竿之名,而竹竿成长、竹竿妙用亦必深究。不能探其疑,于我无用,于人无用,不如不知,耽误吃酒快活。
“其二,探其疑必究其理。譬如已知竹竿之名,又知竹竿之用,而不究篾匠编物之理,便不知买主以多少竹竿编织多少物品?亦必不知如何与他物对比定价。生意无法开展,白白起兴,空欢喜一场。
“其三,究其理必弃师指。某物之名之疑之理既明,以人为师者,师授昔日之言有所弃。以书为师者,书载之言有所弃。以物为师者,此物既变之先所呈义理,亦有所弃。”
尤子曰:“善。知略之要,世人当警者多矣。师于人,叩首而拜,口传心授尚且有所弃。师于书,著述者视略、触略、聆略、取略高低不同,又有言略层次高低,当弃者甚多。至于以物为师,物者多应时而变,因势而变,其理也,当弃者益多。而每每激辩引经据典者,于知略面前,更其相形见绌。”
陈伯曰:“是故,知略之要,并不在读书多寡,拜师多少,要在一个‘究’字。欲深究事物义理,书不如师,师又不如物,物又不如悟也。由是观之,读书不如游历,游历才是知略第一要害。
“是故,世家商贩,日日游历,以其游历所费,虽买万卷书亦不能比。而读破万卷书者,早已垂垂老矣,行将就木,还能作甚?故而巨商亦必大知之人,其学问之广大,非诸子百家所能及也。”
尤子曰:“善。汉举孝廉,隋行科考。汉人治国之略,大略多,以至于后世难以更改。而隋人治国之略,小略多,以至于仓促倒台。科考几本当弃之经义,用而治国,知略磨灭殆尽,还在那里冠冕堂皇,岂不愚哉。”
陈伯曰:“知略乃贩夫至深韬略。古来贩夫一族虽无经义,却世代掌握知略法宝,从不以诸子百家著者观点行事,而以贩夫知略行事,因而贩界不灭。试问,任何教派丢弃经义,还能存在多久?唯贩界无虞也。”
花椒贩神、固安侯刘咏春与红檓仙童看完行略、知略两篇,禁不住陷入沉思,这些说法简直是神了,人世间哪有这样的经义?
难怪人世间受苦,神仙逍遥,境界之殊异,简直不可以丈量。又难怪一年三百六十天,巨商往往只做六十天,而用三百天****转悠,当知其用意何在?
七曜摩夷天华胥仙境,元檓宫。
陆灵部都统领、花椒贩神、固安侯刘咏春与红檓仙童一起掐经。为什么只有他两个掐经呢?
其他众位贩神早已经在尤贯的水果神殿集中掐过《陈尤问答》,至于《忘经本义》及《贩略经》在更早之前已经掐过。他是新封贩神,尚不知经文究竟是什么?
前两部贩经《忘经本义》、《贩略经》刘咏春用了七天时间进行消化,不再赘述。
我们看看土相部都统领、澄泥贩神、管城伯陈哲与广州大总管、水果贩神、浏阳子尤贯的问答,即《陈尤问答》,里面到底写的什么?
《陈尤问答》开宗明义写道:
《贩略上经》已证忘生养乃有视略、触略,忘母施乃有聆略、取略。
其次该证言略、行略、知略、判略、放略,因内容乃土相帅陈伯与广州帅尤子的问答,此五略成书,可称之为《贩略下经》,或《陈尤问答》。相对而言,《贩略上经》亦可称之为《贩略经》。
尤子曰:“言略、行略,为何来自忘父斥?”
陈伯曰:“无论人神,谁可生而知之?必是父母渐次所教,母施多,方可成年,父斥多,方可成器。而父斥凌厉,自幼熏陶,及年长,每念父之所斥,皆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以至于出言不知深浅,行动不知对错。是故,铭父斥必灭胆魄。必先忘父斥,方生言略、行略。”
尤子曰:“以是观之,父斥愈多,子辈言略愈痴,行略愈滞,设若父不斥,子辈言略愈明、行略愈壮乎?”
陈伯曰:“非是。父斥当以准则,不可细若牛毛,万事归类而斥,切不可万事皆斥。此乃子辈成器之要。”
尤子曰:“及年长,忘父斥,其言略、行略相背于父斥,岂不毁人?”
陈伯曰:“子辈年长,已有视略、触略、聆略、取略,既能察知万事,深明其义,就该因事出言,因事而行。此时,异于昔日父斥,或恰合昔日父斥,乃事之必然,有何不可?”
尤子曰:“所言极是。既是如此,何为言略?”
陈伯曰:“言略之经,古有《鬼谷子》专论,精彩绝伦,成就苏秦、张仪大业。概而言之,言略者,乃口舌之略。出言无略者,居家尚且置气,出外必起纷争,从商更要亏空。贩夫不知言略,不如无言,贩卖却能无虞。”
尤子曰:“然也。言与不言之间如何区处?如何因事出言?”
陈伯曰:“天下尽知其事,不言。必欲出言,以其事之新疑而言之。天下未知其事,必出言。必得言之有据,若无据之言,待日后众人尽知,必毁信用,皆以吾辈为谎流。亦必言之有理,若无理之言,待日后众人尽知,必毁信任,皆以吾辈为乱源。故而,言与不言兹事体大,当三思而后言。”
尤子曰:“然也。且问言略有高下之判乎?”
陈伯曰:“言略因所知不同而有高下之别。知少且浅者,慧而善聆者,往往多听少说。鄙而逞能者。往往起而争辩,滔滔不绝,此二者,皆视为无知之言。
“虽知少而知之甚深,犹如望凌通之《竹竿歌》,其言虽简而启迪甚深。若为贩夫,必然引人来买,事半功倍。此言略可视为专攻之言。
“知多而不深,必多言也。只是博闻之言,于慧者有启迪,于鄙者徒增笑料耳。此种言略,可谓是驳杂之言,佐酒者也。
“知多且深者,必不多言。往往如愚夫,他人滔滔不绝,喧嚣不止,屋宇震颤,此人索然寡味,了无一言。若逼问之,一言而惊四座,叫人闭息凝神,气不敢出,汗出如浆。所谓大智若愚,即此等人也,乃智者之言。”
尤子曰:“妙哉,言略分高下四等,果然不假。知多而不深者,于肆市之中宣喝竟日,声嘶力竭,口干舌燥,买主寥寥无几。巨商大贩,往往三言两语而成交累千累万,皆归于智者之言。所谓金口玉言,亦是如此。”
言略一篇看完,固安侯刘咏春大为惊叹:“此种贩略,理当广为传布,省却初为贩夫者许多烦恼。”
红檓仙童更是拍手叫好:“贩略中的言略,本身就言简而意深。虽为贩略,却可指引各界人神。”
花椒贩神刘咏春看红檓仙童样貌,恰如初夏的花椒叶子一般柔嫩,青春气息逼人心魄,不免好奇:“红檓,你是怎么修炼成仙的呢?”
红檓仙童一看自己侍奉的主神问起修行的事情,坦然说道:“在下乃阶州大椒山百丈悬崖上所生花椒树,三百年无人蹬踏树身,因而愈发青葱旺盛。落下花椒又生出许多花椒树,此山各处悬崖都有巨大花椒树。
“至一千年之际,仍旧无人滋扰,已修成人形,遂飞举成仙。到神农大帝万药园又一千年。今因主神来归,神农大帝遂命小仙伴驾,点化后世贩神。今后还望主神多多提携,不吝赐教。”
刘咏春大为震惊,赞道:“若论红檓修仙之难,我等人间贩夫数十年辛苦,实在算不了什么?这就要深深感念大唐天子、元贩大帝及众师祖提携。”
他们一神一仙聊了一阵自身来历,一天早已过去。
第二天一早,沐浴更衣,点起檀香,又看《陈尤问答》,下面是行略篇。
尤子曰:“言略之事,果然厉害。而所谓行略者,作何解?”
陈伯曰:“凡是多说无益,终归落实在行动之上。而行动颇有讲究,并非行动就有大功,故而行亦必有略。行而无略,几至于双脚打炮,形容枯槁,赔多赚少,债台高筑,赚钱难以糊口,贩事久不能成,苦甚矣。”
尤子曰:“然。行略必有取舍,亦必有高下之分,究竟如何?”
陈伯曰:“何事可行不可行,必看需求形势及所知深浅。
“某贩事,看市中巨商小贩挤挤撞撞,不可胜数,各货主所卖并不称意,需求必是饱和,行此事当慎之又慎。
“某贩事,虽市中尚无,尚需激起需求方可成事,吾辈行之必千难万险,一着不慎而致亏空无尽,亦当谨慎。
“某贩事,市中已有雏形,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抑或人户消耗量甚大,甚至每日必用,则可究其深意,专攻专事,行之必能成功。”
陈伯略微茗一口香茶,继而说道:“至若行略之高下,当分三类。
“下等行略,垂涎巨商钱袋,探听所贩何物,急切亦步亦趋,或需求旺盛必然获利颇丰,或需求饱和必然眨眼亏本。
“中等行略,看准市中之物尚有新功用,转而专攻专事,不同于他人叫卖,必使该物面目一新,人众兴趣盎然。此等行略,独辟蹊径,赚多赚少,必不亏本。
“上等行略,搭伙已有巨商大贩,赚取千贯万贯,宛如探囊取物。继而分事一职,专攻专事,孵于旧业而立新业,领首于世,何愁无利。”
尤子拍手称快,赞曰:“行略之要,妙不可言。上等行略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借猪生仔,还猪有崽。两下有情有义,一起成功。”
水果贩神尤贯禁不住回忆起淮西经历,叹道:“虽是吴元济恶徒属下,但终归是吴家提供了猪。吴元济败,而终究获得了人生阅历和智慧,才成为镇州密使,脱胎换骨,成为大异于吴元济的功勋。”
澄泥贩神陈哲也感叹从前经历:“本帅今生重大转折也在行略得当,弃官从商,拜在朝歌三贩师尊门下。先随大师父沈丘捕贼,所获智慧和经验大异于从前所学经义,继而有了大踏步前进,成了一个全新的陈哲。”
尤子曰:“再说知略、判略,为何要忘师指,方生知略、判略?”
陈伯曰:“师指必是未知,指点之后,吾辈已知。所学之事之业,限于专攻。设若出师,依旧从事该事该业,亦必有实时行情之千变万化,固化于师指,必然失去变通。
“设若从事他业,师指则百无一用,只是取师尊人品道德、做事方法。故而,忘师指而生知略,善于知事,亦必生判略。”
尤子曰:“知略者,诸子百家似有涉及,并未一家明确提出,试问知略之要在于何处?”
陈伯曰:“知,以探求事物之名之疑之理,若欲知某事,其要有三。
“其一,知其名必探其疑。譬如知竹竿之名,而竹竿成长、竹竿妙用亦必深究。不能探其疑,于我无用,于人无用,不如不知,耽误吃酒快活。
“其二,探其疑必究其理。譬如已知竹竿之名,又知竹竿之用,而不究篾匠编物之理,便不知买主以多少竹竿编织多少物品?亦必不知如何与他物对比定价。生意无法开展,白白起兴,空欢喜一场。
“其三,究其理必弃师指。某物之名之疑之理既明,以人为师者,师授昔日之言有所弃。以书为师者,书载之言有所弃。以物为师者,此物既变之先所呈义理,亦有所弃。”
尤子曰:“善。知略之要,世人当警者多矣。师于人,叩首而拜,口传心授尚且有所弃。师于书,著述者视略、触略、聆略、取略高低不同,又有言略层次高低,当弃者甚多。至于以物为师,物者多应时而变,因势而变,其理也,当弃者益多。而每每激辩引经据典者,于知略面前,更其相形见绌。”
陈伯曰:“是故,知略之要,并不在读书多寡,拜师多少,要在一个‘究’字。欲深究事物义理,书不如师,师又不如物,物又不如悟也。由是观之,读书不如游历,游历才是知略第一要害。
“是故,世家商贩,日日游历,以其游历所费,虽买万卷书亦不能比。而读破万卷书者,早已垂垂老矣,行将就木,还能作甚?故而巨商亦必大知之人,其学问之广大,非诸子百家所能及也。”
尤子曰:“善。汉举孝廉,隋行科考。汉人治国之略,大略多,以至于后世难以更改。而隋人治国之略,小略多,以至于仓促倒台。科考几本当弃之经义,用而治国,知略磨灭殆尽,还在那里冠冕堂皇,岂不愚哉。”
陈伯曰:“知略乃贩夫至深韬略。古来贩夫一族虽无经义,却世代掌握知略法宝,从不以诸子百家著者观点行事,而以贩夫知略行事,因而贩界不灭。试问,任何教派丢弃经义,还能存在多久?唯贩界无虞也。”
花椒贩神、固安侯刘咏春与红檓仙童看完行略、知略两篇,禁不住陷入沉思,这些说法简直是神了,人世间哪有这样的经义?
难怪人世间受苦,神仙逍遥,境界之殊异,简直不可以丈量。又难怪一年三百六十天,巨商往往只做六十天,而用三百天****转悠,当知其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