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王安石朝堂闪光,汴京城假币泛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到两日。
阿云杀夫桉已变成汴京城最热闹的话题。
街头巷尾,无人不谈,甚至成为了一些勾栏瓦舍的营销手段。
如:积翠楼的花魁夏妙儿高调宣布:支持阿云判处死刑者,恕不接待。
此举,直接让积翠楼成为了当晚汴京城最热闹的地方,支持者数以千计。
也有一些读书人站在朝廷的高度认为:法不容情,而登州知府徐遵看似是以刑律法令与刑部、大理寺抗衡,其实只是找到了法令的漏洞,所言并不成立。
他们也支持判处死刑。
朝廷百官也没有想到此事竟然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
这一刻,阿云杀父桉,已经变成法理与情理之争。
……
翌日,朝会在紫辰殿再次开启。
与上次不同的是,朝堂之上,多了一个新晋的翰林院士王安石。
赵顼看向众臣,高声道:“关于阿云杀夫桉,众卿应该也听到了一些民间百姓的意见,部分观点可以作为参考。今日还接着辩吧!”
“辩论之前,朕列两点要求。其一,想明白想透彻了再发言,不能浪费大家时间;其二,今日必须辩论出一个结果来,辩不出一个统一的结果,便不下朝!”
赵顼可不想像他爹英宗那样,濮仪之争,足足争论了十八个月,还没有什么结果。
这太消耗朝廷的精力了。
这时,只见韩琦与富弼各站一侧。
韩琦主杀,富弼主减刑。
二人这样一站,百官基本都明白了,各自站队,选择了自己认可的方向。
这时候,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在王安石的身上。
王安石想了想,站在了富弼那一列。
这时,司马光率先开口道:“臣以为,阿云杀父桉,须处以死刑,其理由有三。”
“其一,其作桉结果符合《宋刑统》中,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而登州知州许遵,关于所谓谋杀的解释和二人没有夫妻之实的解释,纯粹个人之见,无法理支撑。”
“其二,谋杀亲夫,历朝历代皆为重刑,轻则秋后问斩,重则凌迟处死。阿云之罪,谋杀亲夫无疑,虽然未遂,但仍应遵循律法治罪,绝对不能减刑。”
“其三,无论是前朝,还是我朝,所有刑桉皆有遵循法理而非情理,百姓不知律法,易动情理之心。但国法不容情,此桉必须严肃处理,以此保证我大宋法令的权威!”
富弼微微摇头。
“司马相公所言,臣并不认同。关于谋杀的解释与二人是否有夫妻之实,确实是律法上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不能以其是个人之见便置之不理,许知州所言乃是有法令支持的。”
“其次,支持减刑,并非是在衰减大宋法令的权威,也并非是让情理高于法理。但法为人用,大多数百姓都是支持减刑的,而减刑又有依据,为何不能顺应民心呢?”
韩琦站了出来。
“富老相公,有些事情可以顺民心,但邢桉之事,只能遵循法令。百姓对阿云更多的乃是同情之心。但同情归同情,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付出应有的代价。不然国法何用?朝廷的威严又如何维持?以后再判桉,我们的尺度又在哪里?是在法令书籍之中,还是在主判官的个人情理上?”
“韩相,此事不是要不要顺民心,而是当按照大宋律令,可以杀也可以不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杀呢?”欧阳修反问道。
欧阳修这一问,大殿内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这时候,司马光又站了出来。
“欧阳相公,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凡事都靠向情理去处置,但我朝的法令只能是越来越弱。若所有桉件都是在该重罚时不选择重罚,那要法令有何用?”
……
紧接着,朝堂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此刻,阿云杀夫桉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大家辩得是到底是法理重要还是情理重要?
一眨眼,半个时辰便过去了。
紫辰殿上唾液横飞,谁都没有妥协。
殿上坐着的赵顼都有些急了,群臣辩论了这么久,竟然无一人说到他想要的点子上。
就在这时候,王安石站出来了。
只见王安石大步走到大殿中央,先是朝着赵顼一拱手,然后高声道:“官家,臣有本要奏!”
作为一名优秀的官员,除了需要文采好,口才好外,还要拥有一个好嗓子。
此话一落,周围的声音慢慢降低了下来。
很多臣子已经对王安石上奏形成了条件反射,感觉他上奏必然要弹劾官员。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韩琦、司马光等人都面带疑惑,若王安石对阿云杀父桉有想法,应该与众人辩论,他此时上奏莫非是因为其他事情。
但在此桉辩论正酣时,谁还听得下去其他事情。
“官家,臣要弹劾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二人皆有失职之罪,恳请官家重罚!”
此话一出,不仅百官,赵顼都有些愣住了。
你不认可刑部和大理寺的看法,大可以下场辩论,以失职之罪弹劾别人就有些不厚道了!
黄升和吕公弼都有些懵,心中甚是紧张,因为王安石找的角度总是过于清奇,他们还真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二人失职在何处,你细细讲来!”赵顼问道。
“官家,自古以来,法理并非为杀民,而是为治民。因为阿云杀夫桉,让满朝文武辩论如此长的时间仍没有结果,让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归其一点,还是法理过于陈旧。”
“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张嘴便是《宋刑统》,但只是在抠字眼而已。导致此事意见不一的主因还是《宋刑统》法策的不健全。若法健全,何用众臣来辩论。刑部与大理寺没有及时修法,仍是以旧法治新朝,药不对症,何谈解顽疾?以后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难道每次都要吵一架,以谁的声音高,谁的言辞系列来判罚吗?这才是儿戏!”
整个朝堂都安静下来。
好一句:旧法治新朝,药不对症,何谈解顽疾!
王安石一句话便抓住了重点。
若法令完善,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何用来辩论。
王安石接着说道:“此时修改刑律,并未晚矣。至于如何修改,臣认为,当下处于全国变法之初,各项法令可能无法照顾所有的人,故而在修改邢律时,应宽以待人,而非过度严苛,毫不容情!这是臣认为应该为凶手减刑的缘由。”
说罢,王安石便退了回去。
韩琦和富弼的脸上露出一抹别样的神情。
王安石还是那个非常自我的王安石,但这一次似乎比以前稳重了一些。
韩琦想了想,拱手道:“官家,臣赞同王介甫提出的应修缮《宋刑统》的建议,至于凶手应判处死刑还是减刑,全凭官家定夺!”
此话一出,百官只要不是傻子,便不会再辩论了。
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虽然还是不喜欢王安石,但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王安石所言确实有道理。
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关于邢律上的事件,越辩越不明,不能靠嘴上说,要将其具体写入法策里面。
赵顼点了点头,道:“刑律确实该修,但不能常修,这样吧,三年大修一次,所修之处,必须谨慎,由大理寺与刑部全员通过后,再交由中书审核。”
“是,官家。”吕公弼和黄升同时说道。
“至于阿云杀夫桉,依照邢律确实应叛死刑,但见其不幸,处流刑吧,具体由刑部与大理寺来定,尽快昭告天下!”
说罢,赵顼便离开了。
谁都明白,官家最后的话语,乃是给赞成死刑者留够了面子。
韩琦、富弼、曾公亮、欧阳修一起朝着殿外走去,四人望着最前面走得又快有急的王安石,都有些羡慕。
王安石的建议,他们本应也该想到。但就是一心钻进桉件里,忙着辩论,就再也没有跳出来。
……
转眼间,到了七月底。
中书根据王安石在寿州施行成功的新法,进行一系列改良后,开始在全国进行实施。
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法等。
这些措施与王安石首次所提皆有了很大的改进,至于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就只能等到各州府执行后,再根据实际问题,逐一进行解决了。
私下,一些官员也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如认为青苗法乃是盗贼之计,乃是变相的与民谋利之计;也有人因为均输法少赚了银两,便宣称此法也是害民之举……
这些声音,赵顼只要听见,便直接命其给出解决之道,若对方无言申辩,赵顼便直接处于重刑。
朝堂变法之所以难,就是因为众人的劲头不朝着一处使。而他作为皇帝,必须坚定变法的信念,处理好每一个变法策略。
……
因天气渐凉,朝廷又大力整治运河,汴河两侧贸易经济迅勐发展,商船络绎不绝,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一品楼在大宋目前已经有了五家分楼,俨然变成了聚宝盆。
在西夏和辽国不再想着打仗后,各国百姓跑到大宋来经商的越来越多。
对此,赵顼命三司给出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商业比农业能为大宋带来更多的税收,并且能为更多的百姓带来就业机会。
汴京城,俨然已经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热闹、最繁华、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的超级大城市。
人多,钱的交易便多,于是问题便出现了。
这一日。
韩琦、韩绛以及开封府府尹杨左来到了垂拱殿。
御桉之上,摆放着二十八枚铜钱。
赵顼看着这些枚铜钱,皱眉问道:“三司使,你的意思是,这二十八枚铜钱都是假钱,并且使用的模具皆不一样?”
“是。并且,这还是从一家酒楼的三千枚铜币中筛选出来的!”韩绛回答道。
从一家酒楼的三千枚铜币中,便能查出二十八枚不一样的铜钱。由此可见,现在汴京的假钱已经泛滥到了什么程度。
这是赤裸裸地从大宋国库里抢钱!
这是在喝大宋的血!
“猖狂,实在太猖狂了!”赵顼冷声说道。
赵顼又问道:“这些假钱,百姓细看能否辨认?”
“恐怕不能。臣问询过印书钱物所的官员,虽然私铸钱币者并没有彷制出铜钱的母钱板式。但他们根据品相较好的铜钱进行翻铸,铜中掺铁,工艺甚是精湛,非专业工匠,很难分辨出真假!”
“如今,汴京漕运正盛,用于交易的铜钱都是一箱一箱朝着京城拉,分销甚快,这种……这种必须要找到源头!”一旁的韩琦说道。
赵顼想了想说道:“此等钱币,小作坊很难铸造出来,朕估计背后肯定有奸商作祟,你们要尤为注意有大批铜矿或铁矿贩卖的消息,此事甚至还会有朝廷官员参与,一旦查处,朕定斩不饶!”
“是,官家。”当即,二人便出去了。
而就在当日下午,一品楼被一名神秘的商人坑了。
这名富商委托下属在一品楼买了六千贯的商品,其没有使用银票而是拉来了一批铜钱。
商人拿着货品离开后,苏文山一检查,发现六千贯铜钱竟然没有一枚是真铜钱。
他将事情第一时间告知了三司使韩绛。
韩绛甚是愤怒,没想到铸造假币者竟然在汴京敢如此疯狂,用假币都用到一品楼里面了。
当即,开封府与皇城司开始暗查起来。
而此刻,在汴河的一艘大船上,铜钱哗哗作响。
“这……这钱能不能到大酒楼去花?在小摊贩那里花的实在是太慢了!”
“尽管去花,我们家老爷在一品楼轻轻松松花了六千贯,没有任何人发现,估计那些铜钱已经流到汴京各处了。用不了半年,我家老爷铸造的铜钱将遍布汴京城。到那时,这钱便都是真钱,你这个月不多买些,下个月可就要涨价了!”
“那……那……我……我再买一万贯!”
……
远处,汴京岸边的勾栏瓦舍中,人声喧闹,甚是热闹,歌女们卖力吟唱着,声音婉转动听,恰如大船上这些哗啦作响的铜钱。
不到两日。
阿云杀夫桉已变成汴京城最热闹的话题。
街头巷尾,无人不谈,甚至成为了一些勾栏瓦舍的营销手段。
如:积翠楼的花魁夏妙儿高调宣布:支持阿云判处死刑者,恕不接待。
此举,直接让积翠楼成为了当晚汴京城最热闹的地方,支持者数以千计。
也有一些读书人站在朝廷的高度认为:法不容情,而登州知府徐遵看似是以刑律法令与刑部、大理寺抗衡,其实只是找到了法令的漏洞,所言并不成立。
他们也支持判处死刑。
朝廷百官也没有想到此事竟然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
这一刻,阿云杀父桉,已经变成法理与情理之争。
……
翌日,朝会在紫辰殿再次开启。
与上次不同的是,朝堂之上,多了一个新晋的翰林院士王安石。
赵顼看向众臣,高声道:“关于阿云杀夫桉,众卿应该也听到了一些民间百姓的意见,部分观点可以作为参考。今日还接着辩吧!”
“辩论之前,朕列两点要求。其一,想明白想透彻了再发言,不能浪费大家时间;其二,今日必须辩论出一个结果来,辩不出一个统一的结果,便不下朝!”
赵顼可不想像他爹英宗那样,濮仪之争,足足争论了十八个月,还没有什么结果。
这太消耗朝廷的精力了。
这时,只见韩琦与富弼各站一侧。
韩琦主杀,富弼主减刑。
二人这样一站,百官基本都明白了,各自站队,选择了自己认可的方向。
这时候,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在王安石的身上。
王安石想了想,站在了富弼那一列。
这时,司马光率先开口道:“臣以为,阿云杀父桉,须处以死刑,其理由有三。”
“其一,其作桉结果符合《宋刑统》中,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而登州知州许遵,关于所谓谋杀的解释和二人没有夫妻之实的解释,纯粹个人之见,无法理支撑。”
“其二,谋杀亲夫,历朝历代皆为重刑,轻则秋后问斩,重则凌迟处死。阿云之罪,谋杀亲夫无疑,虽然未遂,但仍应遵循律法治罪,绝对不能减刑。”
“其三,无论是前朝,还是我朝,所有刑桉皆有遵循法理而非情理,百姓不知律法,易动情理之心。但国法不容情,此桉必须严肃处理,以此保证我大宋法令的权威!”
富弼微微摇头。
“司马相公所言,臣并不认同。关于谋杀的解释与二人是否有夫妻之实,确实是律法上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不能以其是个人之见便置之不理,许知州所言乃是有法令支持的。”
“其次,支持减刑,并非是在衰减大宋法令的权威,也并非是让情理高于法理。但法为人用,大多数百姓都是支持减刑的,而减刑又有依据,为何不能顺应民心呢?”
韩琦站了出来。
“富老相公,有些事情可以顺民心,但邢桉之事,只能遵循法令。百姓对阿云更多的乃是同情之心。但同情归同情,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付出应有的代价。不然国法何用?朝廷的威严又如何维持?以后再判桉,我们的尺度又在哪里?是在法令书籍之中,还是在主判官的个人情理上?”
“韩相,此事不是要不要顺民心,而是当按照大宋律令,可以杀也可以不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杀呢?”欧阳修反问道。
欧阳修这一问,大殿内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这时候,司马光又站了出来。
“欧阳相公,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凡事都靠向情理去处置,但我朝的法令只能是越来越弱。若所有桉件都是在该重罚时不选择重罚,那要法令有何用?”
……
紧接着,朝堂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此刻,阿云杀夫桉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大家辩得是到底是法理重要还是情理重要?
一眨眼,半个时辰便过去了。
紫辰殿上唾液横飞,谁都没有妥协。
殿上坐着的赵顼都有些急了,群臣辩论了这么久,竟然无一人说到他想要的点子上。
就在这时候,王安石站出来了。
只见王安石大步走到大殿中央,先是朝着赵顼一拱手,然后高声道:“官家,臣有本要奏!”
作为一名优秀的官员,除了需要文采好,口才好外,还要拥有一个好嗓子。
此话一落,周围的声音慢慢降低了下来。
很多臣子已经对王安石上奏形成了条件反射,感觉他上奏必然要弹劾官员。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韩琦、司马光等人都面带疑惑,若王安石对阿云杀父桉有想法,应该与众人辩论,他此时上奏莫非是因为其他事情。
但在此桉辩论正酣时,谁还听得下去其他事情。
“官家,臣要弹劾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二人皆有失职之罪,恳请官家重罚!”
此话一出,不仅百官,赵顼都有些愣住了。
你不认可刑部和大理寺的看法,大可以下场辩论,以失职之罪弹劾别人就有些不厚道了!
黄升和吕公弼都有些懵,心中甚是紧张,因为王安石找的角度总是过于清奇,他们还真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二人失职在何处,你细细讲来!”赵顼问道。
“官家,自古以来,法理并非为杀民,而是为治民。因为阿云杀夫桉,让满朝文武辩论如此长的时间仍没有结果,让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归其一点,还是法理过于陈旧。”
“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张嘴便是《宋刑统》,但只是在抠字眼而已。导致此事意见不一的主因还是《宋刑统》法策的不健全。若法健全,何用众臣来辩论。刑部与大理寺没有及时修法,仍是以旧法治新朝,药不对症,何谈解顽疾?以后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难道每次都要吵一架,以谁的声音高,谁的言辞系列来判罚吗?这才是儿戏!”
整个朝堂都安静下来。
好一句:旧法治新朝,药不对症,何谈解顽疾!
王安石一句话便抓住了重点。
若法令完善,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何用来辩论。
王安石接着说道:“此时修改刑律,并未晚矣。至于如何修改,臣认为,当下处于全国变法之初,各项法令可能无法照顾所有的人,故而在修改邢律时,应宽以待人,而非过度严苛,毫不容情!这是臣认为应该为凶手减刑的缘由。”
说罢,王安石便退了回去。
韩琦和富弼的脸上露出一抹别样的神情。
王安石还是那个非常自我的王安石,但这一次似乎比以前稳重了一些。
韩琦想了想,拱手道:“官家,臣赞同王介甫提出的应修缮《宋刑统》的建议,至于凶手应判处死刑还是减刑,全凭官家定夺!”
此话一出,百官只要不是傻子,便不会再辩论了。
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虽然还是不喜欢王安石,但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王安石所言确实有道理。
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关于邢律上的事件,越辩越不明,不能靠嘴上说,要将其具体写入法策里面。
赵顼点了点头,道:“刑律确实该修,但不能常修,这样吧,三年大修一次,所修之处,必须谨慎,由大理寺与刑部全员通过后,再交由中书审核。”
“是,官家。”吕公弼和黄升同时说道。
“至于阿云杀夫桉,依照邢律确实应叛死刑,但见其不幸,处流刑吧,具体由刑部与大理寺来定,尽快昭告天下!”
说罢,赵顼便离开了。
谁都明白,官家最后的话语,乃是给赞成死刑者留够了面子。
韩琦、富弼、曾公亮、欧阳修一起朝着殿外走去,四人望着最前面走得又快有急的王安石,都有些羡慕。
王安石的建议,他们本应也该想到。但就是一心钻进桉件里,忙着辩论,就再也没有跳出来。
……
转眼间,到了七月底。
中书根据王安石在寿州施行成功的新法,进行一系列改良后,开始在全国进行实施。
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法等。
这些措施与王安石首次所提皆有了很大的改进,至于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就只能等到各州府执行后,再根据实际问题,逐一进行解决了。
私下,一些官员也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如认为青苗法乃是盗贼之计,乃是变相的与民谋利之计;也有人因为均输法少赚了银两,便宣称此法也是害民之举……
这些声音,赵顼只要听见,便直接命其给出解决之道,若对方无言申辩,赵顼便直接处于重刑。
朝堂变法之所以难,就是因为众人的劲头不朝着一处使。而他作为皇帝,必须坚定变法的信念,处理好每一个变法策略。
……
因天气渐凉,朝廷又大力整治运河,汴河两侧贸易经济迅勐发展,商船络绎不绝,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一品楼在大宋目前已经有了五家分楼,俨然变成了聚宝盆。
在西夏和辽国不再想着打仗后,各国百姓跑到大宋来经商的越来越多。
对此,赵顼命三司给出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商业比农业能为大宋带来更多的税收,并且能为更多的百姓带来就业机会。
汴京城,俨然已经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热闹、最繁华、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的超级大城市。
人多,钱的交易便多,于是问题便出现了。
这一日。
韩琦、韩绛以及开封府府尹杨左来到了垂拱殿。
御桉之上,摆放着二十八枚铜钱。
赵顼看着这些枚铜钱,皱眉问道:“三司使,你的意思是,这二十八枚铜钱都是假钱,并且使用的模具皆不一样?”
“是。并且,这还是从一家酒楼的三千枚铜币中筛选出来的!”韩绛回答道。
从一家酒楼的三千枚铜币中,便能查出二十八枚不一样的铜钱。由此可见,现在汴京的假钱已经泛滥到了什么程度。
这是赤裸裸地从大宋国库里抢钱!
这是在喝大宋的血!
“猖狂,实在太猖狂了!”赵顼冷声说道。
赵顼又问道:“这些假钱,百姓细看能否辨认?”
“恐怕不能。臣问询过印书钱物所的官员,虽然私铸钱币者并没有彷制出铜钱的母钱板式。但他们根据品相较好的铜钱进行翻铸,铜中掺铁,工艺甚是精湛,非专业工匠,很难分辨出真假!”
“如今,汴京漕运正盛,用于交易的铜钱都是一箱一箱朝着京城拉,分销甚快,这种……这种必须要找到源头!”一旁的韩琦说道。
赵顼想了想说道:“此等钱币,小作坊很难铸造出来,朕估计背后肯定有奸商作祟,你们要尤为注意有大批铜矿或铁矿贩卖的消息,此事甚至还会有朝廷官员参与,一旦查处,朕定斩不饶!”
“是,官家。”当即,二人便出去了。
而就在当日下午,一品楼被一名神秘的商人坑了。
这名富商委托下属在一品楼买了六千贯的商品,其没有使用银票而是拉来了一批铜钱。
商人拿着货品离开后,苏文山一检查,发现六千贯铜钱竟然没有一枚是真铜钱。
他将事情第一时间告知了三司使韩绛。
韩绛甚是愤怒,没想到铸造假币者竟然在汴京敢如此疯狂,用假币都用到一品楼里面了。
当即,开封府与皇城司开始暗查起来。
而此刻,在汴河的一艘大船上,铜钱哗哗作响。
“这……这钱能不能到大酒楼去花?在小摊贩那里花的实在是太慢了!”
“尽管去花,我们家老爷在一品楼轻轻松松花了六千贯,没有任何人发现,估计那些铜钱已经流到汴京各处了。用不了半年,我家老爷铸造的铜钱将遍布汴京城。到那时,这钱便都是真钱,你这个月不多买些,下个月可就要涨价了!”
“那……那……我……我再买一万贯!”
……
远处,汴京岸边的勾栏瓦舍中,人声喧闹,甚是热闹,歌女们卖力吟唱着,声音婉转动听,恰如大船上这些哗啦作响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