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 第232章 引富赶贫,杭州的富城之法

第232章 引富赶贫,杭州的富城之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杭州城街头,熙熙攘攘,人群如潮水一般。

    赵顼和徐虎在街头转了小半个时辰后,不由得有些饿了,当即便准备找一家餐馆裹腹。

    赵顼的心情甚好,杭州的繁华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商铺林立,车马不断。

    举目望去,身穿绫罗绸缎的行人比比皆是。

    他只有在汴京城才感受到过如此浓郁的商业范围。

    即使是扬州,街面上的行人也远远没有杭州看起来这般富贵。

    赵顼曾看过杭州知州佘文敬的汇报奏疏,里面汇报了杭州城为引起商人入驻而规划的多项措施,非常用心。

    由此看来,杭州对农兼商法的施行确实不错。

    就在这时。

    两个身穿灰色麻衣的十二三岁男孩突然在徐虎面前打闹起来。

    一下子将徐虎与赵顼的距离拉远了。

    与此同时。

    另外两名男孩突然一左一右,一人负责撞赵顼,另一人则是要偷赵顼的荷包。

    徐虎眼力非凡。

    一眼就看到在赵顼旁边的其中一个男孩,正是不久前他所抓的那个小盗贼。

    唰!

    徐虎大手一挥,便将面前的两名男孩推到了一边,然后,大跨步走到赵顼的身边,在两个男孩伸手的瞬间,抓住了二人的手臂。

    “小小年纪,便学会团伙作桉了,刚才抓的就是你小子吧,看我不将你们送到衙门去!”徐虎气呼呼地说道。

    一旁的赵顼也微微皱眉。

    小小年纪,就开始组团偷盗,那长大了还了得。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确实该送到衙门去。

    那男孩虎头虎脑,一脸不服气的模样,不断地用力挣脱,但无论他如何用力都不可能挣脱徐虎的双手。

    这时。

    赵顼的另外一名护卫将后面的两个孩子也抓了起来。

    不要说小孩子了,即使真正的惯偷,想从赵顼身上偷根头发都不可能。

    赵顼周围,除了徐虎外,还有十余名隐藏的护卫在左右跟随。

    “将他们都送官府吧!”赵顼说道。

    “求求你不要将他们送到官府,他们……他们是为了帮我给我娘亲瞧病,要送,就把我送去吧!”

    一旁,一道声音响起,竟然是稚嫩的女声。

    那说话的孩子撩起头发。

    赵顼低头一看,竟然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

    此女孩也身穿灰色麻衣,脸色发黄,有些营养不良,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长大后定然是个漂亮姑娘。

    女孩仰脸看向赵顼,眼泪从眼眶中流出。

    楚楚可怜。

    “你们想要赔偿的话,可以……可以将我卖到窑子里去,我……还是值些钱的。”

    女孩带着哭腔说道。

    一旁那个男孩听到这话,瞪眼道:“果果,你瞎说什么呢!”

    听到女孩此话,赵顼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这里面必有隐情。

    他环顾四周,说道:“走,我请你们吃饭,吃完饭,你们只需要老实回答我几个问题,我便放了你们!”

    此话一落,这位名叫果果的女孩擦了擦眼泪,使劲点了点头。

    而那个男孩依然警惕。

    “你们……你们不会是人贩子吧?”

    徐虎朝着其脑袋揉了一下。

    “人贩子可不要你这么大的小伙子!”

    ……

    片刻后。

    赵顼、徐虎,带着四个孩子来到了一家名为“鲜鲜烩“的餐馆中。

    赵顼点了八菜一汤,还有一盘粟子糕。

    肉菜都很硬,分别是烧羊肉、清蒸鱼、卤鸡、片羊头。

    还有一盆大米饭。

    菜刚端上后,四个孩子就忍不住咽口水了。

    赵顼笑着说道:“可以动快子了!”

    唰!唰!唰!

    三个小男孩瞬间拿起碗快,吃喝起来。

    除了小女孩果果吃饭还略显优雅外,那三个男孩就如同饿死鬼投胎,似乎是三五天都没吃过饭了。

    一个个狼吞虎咽,恨不得将盘子都吞下去。

    吃得贼勐,贼香。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不到片刻。

    如风卷残云般,一桌饭菜便被吃得干干净净,盘子都舔的干干净净,根本看不出刚才盘子里放的什么菜。

    而赵顼和徐虎还没有动快。

    赵顼忍不住乐了,告诉徐虎,道:“再让上几份饭菜!”

    片刻后,两只片好的大羊腿,一盘兔肉,一盘烧饼,还有一大碗鲜汤端了上来。

    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一个个开始打饱嗝后才停了下来,坐在一旁安静地喝水。

    等待着赵顼提问。

    赵顼已然得知四人的名字,女孩叫做果果,十一岁。

    为首的男孩叫做杠头,十三岁。

    另外两个男孩,一个叫做二牛,一个叫做小铜豆,都是十二岁。

    “果果,你先说,你们为什么要当小偷?”

    果果有些紧张地咬了咬嘴唇,道:“我……我……娘生病了,很严重,我家没钱,我爹……又被关进大牢了,所以……我们才想着偷钱。”

    一旁杠头挺直了身子。

    “这个主意是我出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们要抓就抓我!”

    赵顼看向他,问道:“你为何专挑我来偷,还是偷两次?”

    “因为……因为……你看上去就很有钱,荷包挂在腰里,你还是个外地人!”

    赵顼面色略微尬尴,心想:以后穿衣还是要低调些,荷包也不能外露,自己确实太容易被当成被偷的对象了。

    赵顼又看向女孩,问道:“你爹为何被关进大牢?”

    “因为……因为我爹为了给我娘看病,偷偷进城去卖烧饼!”

    赵顼一愣,道:“进城卖烧饼,有罪吗?”

    “我爹……我爹没有商贩许可证,是不允许进城卖烧饼的。被抓了,就要入牢三十天,现在才十天。”

    赵顼看了一眼徐虎,后者立即会意,此事需要细查一番了。

    赵顼想了想,又问道:“你们这个年龄,应该在百姓学堂读书,为何要在大街上乱跑呢?”

    “我们……我们……不是杭州城的人,这里的百姓学堂不收我们,我们村里又没有百姓学堂,俺家在方笼寨,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打工又没人要,为了填饱肚子,只能自己想办法!”

    “方笼寨在哪里?”

    “在城外面,我爹说,只有在杭州城才能赚到钱,但杭州城的房租太贵了,我们只能住在方笼寨。”果果说道。

    ……

    赵顼又问了几个问题,但几个孩子回答的都很模湖,并且知之甚少,还说得不是很明白,赵顼便不再追问了。

    赵顼想了想,看向四人。

    “无论如何,偷盗都是不对的。以后绝对不能再偷了。一会儿,我会给你们每人十斤大米,你们先扛回家救救急。然后明天早上,你们在这里集合,我去方笼寨看望你娘亲,并找大夫为她诊病,如何?”

    听到这话,四个孩子互视一眼,然后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朝着赵顼使劲磕头。

    赵顼让徐虎连忙将他们扶了起来。

    片刻后。

    赠完大米并送走四个孩子后,赵顼看向徐虎。

    “迅速调查一下,为何卖烧饼还需要商贩许可证,为何这些孩子不能上杭州城内的百姓学堂,还有,方笼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徐虎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赵顼和徐虎回到了居住的宅院。

    宅院乃是郑家的私宅。

    郑万山已经返回明州了,郑东行则是继续跟着赵顼。

    在杭州城,郑家也有产业,名为鉴宝斋。

    徐虎将要调查的情报朝着郑东行一说,后者便开始调查了。

    入夜。

    赵顼、徐虎和郑东行聚在一间茶室中。

    郑东行率先开口道:“公子,已经全都调查清楚了!”

    “杭州城和汴京城几乎是一个问题,因为农兼商的施行,对大商人的利好政策逐渐增多,城内人口过多,就变得拥挤起来。”

    “在去年年底,杭州知州佘文敬发布了一条法令,名为控商法,即为提高商人质量,控制商人数量。”

    “此法令针对的就是小商小贩。法令强行定下了一条街上商贩的数量。比如一条街上有五家卖烧饼的,其中四家都必须关门或者离开杭州城,然后让一家做大做强。因为摊贩数量太多,官府便颁发了商贩许可证,从而抑制那些不合格的商贩入城做生意。”

    “另外,杭州的百姓学堂做的很有特色,除了官府出资外,很多商人也添置很多钱财与物品,还邀请了名师教学。百姓学堂比一些私塾做的都好。穷人家的孩子底子薄,与富人家的孩子处在一块,容易出问题,故而州府下令,但凡在杭州城内无房产者,皆不能入城内的百姓学堂学习。”

    “至于方笼寨,位于城南八里外。杭州城对商税有减免政策,引得大量富人拥挤,在城内购买宅院与商铺。这导致房价和物价暴涨,穷苦百姓们在城内租不起房屋,但又需要在城内务工,故而住在了方笼寨,如今的方笼寨大概有五万多人,乃是杭州城穷人的聚集处!”

    ……

    听完这些,赵顼顿时明白了。

    怪不得当下的杭州城,一眼望去,皆是繁华,身穿麻布衣衫的百姓都很少见,原来都被驱赶出去了。

    这还真是上有政策,下有计策。

    地方官员如此引富赶贫,善对富商,恶向穷人,确实可以很快将自己的政绩提上去。

    让杭州成为一座没有穷人的城市。

    但那些穷苦百姓也是大宋的百姓,绝不能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如此变相的农兼商之策,可不是赵顼的初心。

    按照杭州这种政策,五年之后的发展结果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最后二者将会变成两个完全不可逾越的阶层。

    这对于朝廷来讲,乃是个大隐患。

    当穷苦百姓活不下去了,那最后一种活命方法,就唯有造反。

    赵顼喃喃道:“明日去方笼寨看一看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