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难!难!难!殿试题目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月十八日。
开封府贴出告示,由于翠锦社女子围殴桉尚存疑点且在民间造成的舆论较大,故再次提交刑部复审。
很快。
一个消息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已处于半致仕状态的欧阳修,在看过许逢春的飞白书之后,给了八字评语:春引秋蛇,一文不值。
此话意味着什么,聪明人一想便知。
一时间,凡留存许逢春书法者,皆将其焚毁。
与此同时,此桉也有了新的判罚结果。
许逢春在玉凤阁听曲拒不付钱且殴打女人,犯殴打罪。
翠锦社姑娘为讨债而寻许逢春,双方互殴,因许逢春欠债在先,需担负主要责任。
最后的宣判结果便是:苏盼盼无罪无错,翠锦社的姑娘罚钱三十贯,许逢春罚钱三十贯,且处以两个月劳役。
另外,皇城司夏采薇因打人,也被罚俸半年,且禁足七日自省。
夏采薇的打人行为自然不提倡,不然若人人都以武力解决问题,那要大宋律法还有何用。
许逢春得知两个月的劳役后,直接傻眼了。
两个月劳役,并不算重罪,但这意味着他无法参加省试了。
对他可谓是重罚。
一些书生举子觉得此处罚过于严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要求给许逢春一个参加科举的机会,劳役延后处理,毕竟后者已挨了两顿打,教训已经很深刻了。
而这时,赵顼亲临国子监,写下了一幅字: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德。
此福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自此,无人再为许逢春求情。
举子们也看出了朝廷对天下士子的态度:若无德,有再高的才能,朝廷可能也不会用。
此事给了举子们一个深刻的警醒,无人再敢高调行事,都纷纷呆在屋内读起了书。
……
三月一日,贡院。
三千六百多名举子手挎竹篮,陆续入场。
接下来的三日,首日考贴经墨义;次日考诗赋;最后一日考策论。
试卷乃是一日一发。
而当考生们看到第一日的试题时便愣住了。
有的甚至以为这是不是六年前的试卷,怎么又考起了贴经墨义?
所谓贴经,就是填空,考察考生们对古籍经典的默写能力;墨义,则是简答题,有经义、有疏、有注。
主考官王安石和副主考官王珪看到考生们的表情便知晓,大多猜题都猜错了。
他们以为朝廷此次的考题会出奇出怪,哪曾想都是基础题目,那些读书时基本功占优的书生明显占据优势。
不过,惊讶归惊讶,很快便答起题来。
这三千多名考生毕竟都是各个州府的佼佼者,基本功都不算差。
随后。
第二日的诗赋考试,依然考究基本功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考生们答的也都算顺利。
而到了第三日。
当考生们看到最后两道策论大题时,都不是傻眼,而是呆住了。
“举家六口,父母、夫妻、儿女,共有钱一贯。假定六人皆待业于家,无生计、无存粮、无人相助。问:六人共花一贯,一日两餐、须有米面、有菜蔬、有盐有茶,人人皆饱,如何花销?如何分配?可过几日?”
此题,涉及大宋当下的米面菜蔬盐茶等多种生活用品的定价,涉及长幼有序的分配制度、涉及到算术、儒学、治家之法,甚至还能映射到治国之论。
包含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而大多数考生都是脚在云间,不接地气。
正如考生余中所言:当下的读书人,想做当头炮和巡河车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
大多数考生根本就不知这些细节。
难,非常难。
而第二道:汝知一县,何以治民?
依旧是细节题。
若平时没有留意生活中常识,没有去过田地,没有经历过饥饿、灾荒、根本答不好。
不多时,竟有考生开始发疯,在考场中大喊大叫。
“完了!完了!我答不出,我答不出啊!这三年,我……我白学了!”
砰!
那疯考生将墨砚打翻,发疯似的朝着外面冲去。
这是精神崩溃的表现。
当即,便有士兵将其架了出去。
按照考场规定,但凡在考场喧哗或离开座位者,皆终止考试资格。
不多时,便有五位心理脆弱的考生被抬了出去。
司马光和王珪的脸上并无太多表情。
每次科举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些不能抗压的举子也不适合为官,被架出去,朝廷也并无损失。
不过,也有一部分考生,脸上并无波澜。
其中,一名身穿带着补丁布袍的青年看过题目后,更是微微一笑,甚是自信。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顼见过的穷书生余中。
大概半个时辰后。
发愣的、傻眼的、迷惘的、落泪的、不知怎么写的、都开始动笔了。
硬写也要写,不然就要再苦读三年了。
时间飞快。
铛铛铛!铛铛铛!
黄昏时刻,随着一道密集的敲锣声,三日省试正式结束。
举子们收拾好挎篮,纷纷朝着贡院外走去。
而此刻,在贡院外,挤满了人群。
有举子的亲卷,有勾栏瓦舍的女伎、有客栈酒馆的掌柜、还有汴河上游船上的把头……
一般情况下,考完试后,必然有一批自信会高中进士的举子们会进行一番狂欢。
还有一批觉得会落榜的举子们也会选择奢靡一把,然后再离开汴京。
卡!卡!卡!
贡院的大红门被打开。
一个个考生们低着脑袋,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
有的脑袋上满是汗珠,有的一脸疲态,有的一边走一边叹气,有的面无表情……
这让外面的人都傻眼了。
这和往昔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时,一个考生走到其老婆面前,一下子扑在其怀里,高喊一声:“太难了!”
喊罢,嚎啕大哭。
他的一声哭,引得很多考生都忍不住落泪。
贡院门前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今年……今年的题目……就……就这么难吗?”有人忍不住说道。
往昔,举子们无论考得好与坏,都认为自己倾尽全力了。
但这次考试给他们的感觉是,自己还不如六年前的自己。这种本该是手拿把撰的题目,给了他们巨大的挫败感。
当日晚。
科考的题目便在汴京城内流传开来。
保康门街、秦秀才书斋,满满当当,坐的都是读书人。
不过这些人并未参加科举,而当大家看到此次考试的题目后,也都傻了眼。
所有人都猜偏了。
没想到朝廷给天下的读书人玩了一招回马枪。
“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啊!竟然又考起了贴经墨义,这三年来,举子们都在研究朝廷新政,确实对这些都生疏了!”
“唉,这……这最后两道策论,着实有难度啊!特别是对那些生于富贵之家的公子哥们,他们若不知油盐何价,恐怕是难以上榜啊!”
“此次的题目,若放在六年前,算不得偏怪,但……但放在今年,确实出人意料啊!”
“从试题便能看出,朝廷想要的官员,已经不再是高谈变法新策,出奇制胜的官员了,而是踏实能干,兢兢业业的官员。”
“是啊!我大宋变法新政的大框架已经完成,接下来需要的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再提新策的官!”
……
不远处。
年近古稀的秦秀才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喃喃道:“此次的试题,没有大道理,全是小细节,好啊,好啊!若老朽再年轻三十岁,此次绝对能高中进士。”
……
这几日,大宋民间满是议论科举题目的。
很多读书人都从此次科举题目中分析出了,未来的朝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这也正是赵顼想要看到的。
与此同时。
司马光、王珪等人开始批阅试卷。
而赵顼也并没有闲着。
省试录取名单出来后,便是殿试,而殿试的题目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出题。
省试通过者,便为进士出身。
但是何名次,还要根据殿试的成绩综合而定。
考生们对殿试也都甚是重视。
因为排名前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未来的仕途上,他们究竟能够走多远。
三月十日。
司马光和王珪拿着五百三十二份湖名誊录的试卷来到赵顼面前。
三千六百余名举子,符合标准、能够获得进士头衔的共有五百三十二人。
“官家,臣等在批阅试卷时,根据优劣,本着宁缺母滥的旨意,共挑选出了五百三十二份试卷,供官员阅览。”司马光说道。
赵顼点了点头。
宁缺母滥,正是赵顼说的。
因为按照常规,此次取仕应该在七百名左右。
接下来的流程,便需要赵顼将这些试卷统统阅览一遍,若无问题,便要开始准备殿试了。
三日后。
赵顼将试卷批阅了一遍。
举子们的答题水准,还略微超出了赵顼的期待。
其中一份试卷,在答最后两道策论时,写得甚是详细,令人眼前一亮。
赵顼专门将这份试卷挑了出来。
随后,赵顼没有淘汰任何一人,当即确定,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
然后,这些考生们的姓名籍贯被司马光整理好后交给了赵顼。
令赵顼意外的是,五百三十二名举子中,竟然大多数还是生于富贵之家。
那些有钱人的公子哥,也并非是五谷不分,对于日常消费了解很深,对当县令后的举措,也甚有想法。
而那个最出挑的试卷,当赵顼看到名字后,不由得笑了。
正是他曾遇到过的穷书生余中。
“此子有状元之才也!”赵顼感叹道。
……
三月十五日。
五百三十二名举子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汴京皇宫。
激动,乃是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已经中了进士。
忐忑,乃是因为当今的官家向来不走寻常路,殿考之题,定然非同一般。
大庆殿内。
五百三十二名举子各自一桌一椅,等待着试题。
殿试较为简单,一般只考策问,一道到三道不等,写五百字以上即可。
虽然短小精悍,但有状元之才者,写得无疑不是妙笔生花,出类拔萃,让官家忍不住拍桉叫好。
此刻。
在后殿内,司马光和王珪还没有见到殿试题,二人也是充满好奇。
片刻后。
内侍们抱着一叠试题走了过来。
司马光和王珪低头一看。
仅此一道题。
当看到题目内容后,二人不由得都笑了。
“不愧是官家,此题目出的高,实在是高!”王珪忍不住夸赞道。
司马光也忍不住说道:“天下能出这样的题目,恐怕也只有官家了,好题目,好有题目呀,不过这些举子们可是有罪受了!”
片刻后,一份份试卷出现在五百三十二名举子的面前。
只有一道策论题,且只有五个字。
【自述墓志铭】
考生们都了愣住了,提笔许久,才明白了官家的深意。
所谓墓志铭。
志,指平生事迹;铭,指对逝者的评价。
官家让他们自述墓志铭,其实就是让他们写一写,未来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将会如何评价未来的自己。
此题目可谓甚是刁钻。
若一味地夸赞自己,定然写不出格调;但若贬谪自己,又容易降低在官家心中的印象。
这是一个难度颇高的技术活儿。
考生们在一番苦思冥想后,便纷纷开始落笔了。
此次殿试,定在午时结束。
随后,官家大概会用三日时间阅览完这些试卷,最后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根据省试的成绩进行排名。
有时在殿试结束后,官家也会召见一些考生,看其是不是真才实学,召见之后,才会出金榜,才会有东华门外唱名,才会有士子们甚是期待的琼林盛宴……
唰!唰!唰!
考生们笔携风云,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最强实力。
此文虽短,但无疑会是官家看得最认真的,若想拥有好的名次,就必须将此策论写好。
很快,殿试结束。
考生们纷纷离开了皇宫,而五百多份试卷统统送到了赵顼的手中。
司马光和王珪将作为辅助,与赵顼一同批改这些试卷。
二人甚是好奇,考生们到底能够写出什么样的惊世文章,此题若让二人答,二人都没有把握能够答得与众不同。
二月十八日。
开封府贴出告示,由于翠锦社女子围殴桉尚存疑点且在民间造成的舆论较大,故再次提交刑部复审。
很快。
一个消息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已处于半致仕状态的欧阳修,在看过许逢春的飞白书之后,给了八字评语:春引秋蛇,一文不值。
此话意味着什么,聪明人一想便知。
一时间,凡留存许逢春书法者,皆将其焚毁。
与此同时,此桉也有了新的判罚结果。
许逢春在玉凤阁听曲拒不付钱且殴打女人,犯殴打罪。
翠锦社姑娘为讨债而寻许逢春,双方互殴,因许逢春欠债在先,需担负主要责任。
最后的宣判结果便是:苏盼盼无罪无错,翠锦社的姑娘罚钱三十贯,许逢春罚钱三十贯,且处以两个月劳役。
另外,皇城司夏采薇因打人,也被罚俸半年,且禁足七日自省。
夏采薇的打人行为自然不提倡,不然若人人都以武力解决问题,那要大宋律法还有何用。
许逢春得知两个月的劳役后,直接傻眼了。
两个月劳役,并不算重罪,但这意味着他无法参加省试了。
对他可谓是重罚。
一些书生举子觉得此处罚过于严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要求给许逢春一个参加科举的机会,劳役延后处理,毕竟后者已挨了两顿打,教训已经很深刻了。
而这时,赵顼亲临国子监,写下了一幅字: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德。
此福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自此,无人再为许逢春求情。
举子们也看出了朝廷对天下士子的态度:若无德,有再高的才能,朝廷可能也不会用。
此事给了举子们一个深刻的警醒,无人再敢高调行事,都纷纷呆在屋内读起了书。
……
三月一日,贡院。
三千六百多名举子手挎竹篮,陆续入场。
接下来的三日,首日考贴经墨义;次日考诗赋;最后一日考策论。
试卷乃是一日一发。
而当考生们看到第一日的试题时便愣住了。
有的甚至以为这是不是六年前的试卷,怎么又考起了贴经墨义?
所谓贴经,就是填空,考察考生们对古籍经典的默写能力;墨义,则是简答题,有经义、有疏、有注。
主考官王安石和副主考官王珪看到考生们的表情便知晓,大多猜题都猜错了。
他们以为朝廷此次的考题会出奇出怪,哪曾想都是基础题目,那些读书时基本功占优的书生明显占据优势。
不过,惊讶归惊讶,很快便答起题来。
这三千多名考生毕竟都是各个州府的佼佼者,基本功都不算差。
随后。
第二日的诗赋考试,依然考究基本功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考生们答的也都算顺利。
而到了第三日。
当考生们看到最后两道策论大题时,都不是傻眼,而是呆住了。
“举家六口,父母、夫妻、儿女,共有钱一贯。假定六人皆待业于家,无生计、无存粮、无人相助。问:六人共花一贯,一日两餐、须有米面、有菜蔬、有盐有茶,人人皆饱,如何花销?如何分配?可过几日?”
此题,涉及大宋当下的米面菜蔬盐茶等多种生活用品的定价,涉及长幼有序的分配制度、涉及到算术、儒学、治家之法,甚至还能映射到治国之论。
包含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而大多数考生都是脚在云间,不接地气。
正如考生余中所言:当下的读书人,想做当头炮和巡河车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
大多数考生根本就不知这些细节。
难,非常难。
而第二道:汝知一县,何以治民?
依旧是细节题。
若平时没有留意生活中常识,没有去过田地,没有经历过饥饿、灾荒、根本答不好。
不多时,竟有考生开始发疯,在考场中大喊大叫。
“完了!完了!我答不出,我答不出啊!这三年,我……我白学了!”
砰!
那疯考生将墨砚打翻,发疯似的朝着外面冲去。
这是精神崩溃的表现。
当即,便有士兵将其架了出去。
按照考场规定,但凡在考场喧哗或离开座位者,皆终止考试资格。
不多时,便有五位心理脆弱的考生被抬了出去。
司马光和王珪的脸上并无太多表情。
每次科举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些不能抗压的举子也不适合为官,被架出去,朝廷也并无损失。
不过,也有一部分考生,脸上并无波澜。
其中,一名身穿带着补丁布袍的青年看过题目后,更是微微一笑,甚是自信。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顼见过的穷书生余中。
大概半个时辰后。
发愣的、傻眼的、迷惘的、落泪的、不知怎么写的、都开始动笔了。
硬写也要写,不然就要再苦读三年了。
时间飞快。
铛铛铛!铛铛铛!
黄昏时刻,随着一道密集的敲锣声,三日省试正式结束。
举子们收拾好挎篮,纷纷朝着贡院外走去。
而此刻,在贡院外,挤满了人群。
有举子的亲卷,有勾栏瓦舍的女伎、有客栈酒馆的掌柜、还有汴河上游船上的把头……
一般情况下,考完试后,必然有一批自信会高中进士的举子们会进行一番狂欢。
还有一批觉得会落榜的举子们也会选择奢靡一把,然后再离开汴京。
卡!卡!卡!
贡院的大红门被打开。
一个个考生们低着脑袋,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
有的脑袋上满是汗珠,有的一脸疲态,有的一边走一边叹气,有的面无表情……
这让外面的人都傻眼了。
这和往昔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时,一个考生走到其老婆面前,一下子扑在其怀里,高喊一声:“太难了!”
喊罢,嚎啕大哭。
他的一声哭,引得很多考生都忍不住落泪。
贡院门前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今年……今年的题目……就……就这么难吗?”有人忍不住说道。
往昔,举子们无论考得好与坏,都认为自己倾尽全力了。
但这次考试给他们的感觉是,自己还不如六年前的自己。这种本该是手拿把撰的题目,给了他们巨大的挫败感。
当日晚。
科考的题目便在汴京城内流传开来。
保康门街、秦秀才书斋,满满当当,坐的都是读书人。
不过这些人并未参加科举,而当大家看到此次考试的题目后,也都傻了眼。
所有人都猜偏了。
没想到朝廷给天下的读书人玩了一招回马枪。
“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啊!竟然又考起了贴经墨义,这三年来,举子们都在研究朝廷新政,确实对这些都生疏了!”
“唉,这……这最后两道策论,着实有难度啊!特别是对那些生于富贵之家的公子哥们,他们若不知油盐何价,恐怕是难以上榜啊!”
“此次的题目,若放在六年前,算不得偏怪,但……但放在今年,确实出人意料啊!”
“从试题便能看出,朝廷想要的官员,已经不再是高谈变法新策,出奇制胜的官员了,而是踏实能干,兢兢业业的官员。”
“是啊!我大宋变法新政的大框架已经完成,接下来需要的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再提新策的官!”
……
不远处。
年近古稀的秦秀才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喃喃道:“此次的试题,没有大道理,全是小细节,好啊,好啊!若老朽再年轻三十岁,此次绝对能高中进士。”
……
这几日,大宋民间满是议论科举题目的。
很多读书人都从此次科举题目中分析出了,未来的朝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这也正是赵顼想要看到的。
与此同时。
司马光、王珪等人开始批阅试卷。
而赵顼也并没有闲着。
省试录取名单出来后,便是殿试,而殿试的题目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出题。
省试通过者,便为进士出身。
但是何名次,还要根据殿试的成绩综合而定。
考生们对殿试也都甚是重视。
因为排名前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未来的仕途上,他们究竟能够走多远。
三月十日。
司马光和王珪拿着五百三十二份湖名誊录的试卷来到赵顼面前。
三千六百余名举子,符合标准、能够获得进士头衔的共有五百三十二人。
“官家,臣等在批阅试卷时,根据优劣,本着宁缺母滥的旨意,共挑选出了五百三十二份试卷,供官员阅览。”司马光说道。
赵顼点了点头。
宁缺母滥,正是赵顼说的。
因为按照常规,此次取仕应该在七百名左右。
接下来的流程,便需要赵顼将这些试卷统统阅览一遍,若无问题,便要开始准备殿试了。
三日后。
赵顼将试卷批阅了一遍。
举子们的答题水准,还略微超出了赵顼的期待。
其中一份试卷,在答最后两道策论时,写得甚是详细,令人眼前一亮。
赵顼专门将这份试卷挑了出来。
随后,赵顼没有淘汰任何一人,当即确定,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
然后,这些考生们的姓名籍贯被司马光整理好后交给了赵顼。
令赵顼意外的是,五百三十二名举子中,竟然大多数还是生于富贵之家。
那些有钱人的公子哥,也并非是五谷不分,对于日常消费了解很深,对当县令后的举措,也甚有想法。
而那个最出挑的试卷,当赵顼看到名字后,不由得笑了。
正是他曾遇到过的穷书生余中。
“此子有状元之才也!”赵顼感叹道。
……
三月十五日。
五百三十二名举子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汴京皇宫。
激动,乃是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已经中了进士。
忐忑,乃是因为当今的官家向来不走寻常路,殿考之题,定然非同一般。
大庆殿内。
五百三十二名举子各自一桌一椅,等待着试题。
殿试较为简单,一般只考策问,一道到三道不等,写五百字以上即可。
虽然短小精悍,但有状元之才者,写得无疑不是妙笔生花,出类拔萃,让官家忍不住拍桉叫好。
此刻。
在后殿内,司马光和王珪还没有见到殿试题,二人也是充满好奇。
片刻后。
内侍们抱着一叠试题走了过来。
司马光和王珪低头一看。
仅此一道题。
当看到题目内容后,二人不由得都笑了。
“不愧是官家,此题目出的高,实在是高!”王珪忍不住夸赞道。
司马光也忍不住说道:“天下能出这样的题目,恐怕也只有官家了,好题目,好有题目呀,不过这些举子们可是有罪受了!”
片刻后,一份份试卷出现在五百三十二名举子的面前。
只有一道策论题,且只有五个字。
【自述墓志铭】
考生们都了愣住了,提笔许久,才明白了官家的深意。
所谓墓志铭。
志,指平生事迹;铭,指对逝者的评价。
官家让他们自述墓志铭,其实就是让他们写一写,未来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将会如何评价未来的自己。
此题目可谓甚是刁钻。
若一味地夸赞自己,定然写不出格调;但若贬谪自己,又容易降低在官家心中的印象。
这是一个难度颇高的技术活儿。
考生们在一番苦思冥想后,便纷纷开始落笔了。
此次殿试,定在午时结束。
随后,官家大概会用三日时间阅览完这些试卷,最后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根据省试的成绩进行排名。
有时在殿试结束后,官家也会召见一些考生,看其是不是真才实学,召见之后,才会出金榜,才会有东华门外唱名,才会有士子们甚是期待的琼林盛宴……
唰!唰!唰!
考生们笔携风云,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最强实力。
此文虽短,但无疑会是官家看得最认真的,若想拥有好的名次,就必须将此策论写好。
很快,殿试结束。
考生们纷纷离开了皇宫,而五百多份试卷统统送到了赵顼的手中。
司马光和王珪将作为辅助,与赵顼一同批改这些试卷。
二人甚是好奇,考生们到底能够写出什么样的惊世文章,此题若让二人答,二人都没有把握能够答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