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 第309章 琼林宴上,赵顼的期望

第309章 琼林宴上,赵顼的期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垂拱殿内。

    赵顼批阅着举子们的殿试试题,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届中进士的举子,整体水平非常不错。

    “或许,这就是免费私塾的好处,一代更比一代强!”赵顼忍不住感叹道。

    其中,举子余中的【自述墓志铭】,更是让赵顼眼前一亮。

    别的士子自述,更多地是写自己如何保持清廉品性,如何坚持为官之道,面对各种事件而初心依旧不动摇等。

    但是余中,直接讲起了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如:如何丈量田地,如何治理河道、如何关注底层穷苦百姓的婚姻、收成,以及如何解决孤寡老人的生活难题……

    所谈甚细。

    且与大多数士子不同的是,他在最后的结尾写道:若为官,不求撰史注经入翰林,不求陪伺君王前,不求可治一州一府,治好一县,此生足矣。

    那句“治好一县,此生足矣”,将赵顼彻底打动了,当即为其评了一个甲等。

    ……

    很快,五百三十二名举子的名次级别便出来了。

    其中一甲,为进士及第,共录取5人;二甲,为进士出身,录取231人;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录取296人。

    主考官司马光与副主考官王珪,拟定好金榜名单后,来到了垂拱殿。

    “官家,科举榜已拟定完毕,明日便可放榜!”司马光说道。

    赵顼点了点头。

    “好。此次放榜,依旧在东华门前唱名,礼法制度遵循旧制即可。另外,三日后,举办琼林宴,朕将亲临。”

    “臣,遵旨。”司马光与王珪齐齐拱手。

    这些日子,二人甚是忙碌,总算是圆满地完成此次的科举招贤任务了。

    ……

    翌日,天刚微微亮。

    汴京城东华门外的城墙下,便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有书生、有百姓、有商人、还有手里拿着绳索的富商仆从。

    在大宋,有个“榜下捉婿”的习俗。

    若书生入进士榜,且尚未婚嫁,很多富商便会率先将此名进士拽到自己的马车上。

    马车上坐着的是自己的姑娘。

    若书生看得上这位姑娘,那可能不出十日,就能成亲。

    这也是典型的商人想要迈入官员阶层的一种形式。

    毕竟,在大宋成了进士,那真是半步登天,以后混得再差,也几乎是衣食无忧了。

    大概半个时辰后。

    东华门前开始唱名,士子们基本都会来到这里,在被喊到自己的名字时,挥手示意一下。

    然后在万众期待中,走到人群中间,唱名的同时,科举金榜也被贴了出来。

    “榜首……榜首乃是苏州余中,他人呢……人呢?他好像不在这里啊!”人群中议论道,大家最关心的永远都是榜上第一名。

    而此刻,在一个破旧的旅馆中。

    一个看着和余中有三分神似的青年,无比兴奋地冲进屋内,朝着正在读书的余中喊道:“二弟,你中了,中了,还是榜首,咱们老余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此人乃是余中的大哥,名为余贯。

    他也参加了今年的科举,可惜没有机会参加殿试,他也自知学识远远不如自己的二弟,所以没有沮丧,反而为二弟高中而欣喜若狂。

    余中合上书本,面带兴奋,有些羞涩地说道:“我感觉自己能中,没想到竟然还是榜首。”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说话声。

    “榜首的余中余正道公子,便是住在我家旅馆,他与兄长住进来时,我便觉得此人不一般!以后此间屋子便是状元屋了!”

    听到这话,余中和其兄长余贯都不由得相视一笑。

    若不是二人靠着拉柴赚钱,早就被这个势利的掌柜赶出去了。

    很快,一群人围在了门口。

    “余公子在屋吗?在下乃是裕丰宅的掌柜,为庆贺公子夺得魁首,特地来为公子送点小玩意!”

    “在下乃是南城布商齐落岩,家有小女,年方十八,长得甚是标致,尚未出嫁,我家愿意出嫁妆一万贯,不知公子可否有空闲见一见?”

    “余公子,在下乃是一锅烩饭庄的掌柜,特来求余公子赐字,润笔费用,公子可以随便提!”

    “余公子,老夫甚喜文人,不知公子是否在汴京城有住处,老夫愿意送住宅一套,以庆公子夺得榜首。”

    “余公子,您……您……曾经光临过我的书铺,还买走了两刀纸,若余公子可为本铺题匾,以后您的笔墨纸砚我全包了!”

    ……

    这就是科举中榜的好处。

    一旦高中头甲,金钱、媳妇、宅院,只要是想要的,几乎伸伸手都能够得到。

    余中求助性地看向余贯。

    “大哥,你了解我的,我……我实在不擅长应付这种场合。待我有了官职,俸禄完全可以养家,这些人的好意,还是都拒了吧!”

    余贯笑着点了点头。

    “二弟放心,此事大哥来解决,你现在乃是当朝状元,大哥有底气将他们赶走!”余家二兄弟虽经济洁具,但志向远大,并不想掺合这些事情。

    ……

    三日后,近午时。

    五百三十二名进士,身穿进士服,来到了汴京城西,顺天门大街上的皇家琼林苑。

    苑中,有怪石、有假山、有楼阁、有球场、还有江南进贡的各种名花。

    如今,很多牡丹都长出了花骨朵,甚是好看。

    新科进士们各个意气风发,在礼部吏员的引领下,来到了座位,然后根据名次分别落座。

    当看到座位前那个金黄色的皇座后,大家都兴奋起来。

    琼林宴,乃是官家赐宴,代表的是他们作为天子门生的荣耀,但官家是不一定出席的。

    而此时,官家的皇座就在这里,说明今日官家将亲临。

    新科进士们兴奋地议论着。

    “听说,琼林宴的宴席甚是美味,此生有幸品尝,真是人生美事儿啊!”一个身材有些肥胖,脸庞也是婴儿肥的男子说道,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张兄,官家可在上面看着呢,你且莫狼吞虎咽的,失了仪态,小心官家生气!”

    “这个自是知道,我虽爱吃,但并不是傻子,等会儿自然会矜持一些的,不过酒倒是可以多喝几杯!”

    ……

    很快,在新科进士们坐好大约半刻钟后,赵顼来了,而赵顼两旁跟着的乃是主考官司马光和副主考官王珪。

    新科进士们纷纷起身,朝着赵顼拱手。

    连续三次,以此表达对官家的敬重。

    赵顼笑着说道:“诸位都坐吧,此乃私宴,无须恪守太多礼仪。”

    当即。

    在赵顼、司马光、王珪三人分别落座后,众进士们才纷纷落座。

    赵顼看向众人,道:“诸位都饿了吧!此午宴,朕并未安排御膳房去做,而是想和大家一块尝一尝,汴河上船工们到底在吃什么。”

    说罢,赵顼一招手,当即便上菜了。

    汴河船工套餐:一条巴掌大的咸鱼,两块咸菜疙瘩,两个略微有些硬的馒头,还有一碗温白开。

    当此套餐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大家都有些傻眼,不知官家要说什么。

    “先吃吧,吃完,朕再告诉你们,为何让你们吃这样一顿饭!”

    说罢。

    赵顼率先拿起馒头,啃了一口,然后慢慢吃了起来。

    随后,司马光和王珪也跟着吃了起来。

    新科进士们也都纷纷拿起馍快,有模有样地吃了起来。

    此刻。

    每个人都在用余光打量着别人,而大家吃饭的仪态也尽收赵顼眼下。

    众人可以分两类。

    一类为富家公子,因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根本没有吃过这种带有一丝丝腥臭的咸鱼,还有很咸很咸的咸菜疙瘩,以及硬到塞牙的馒头。

    他们的表情是痛苦的,若不是官家赐宴,是很勉强的,但脸上还不得已露出笑容,如果不是这次机会,他们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吃这样的饭。

    另一类,则是平民阶层,他们吃得很正常、也很认真。

    会用牙齿将每一根鱼刺都剔得干干净净,馒头渣都不会掉在地上,另外他们懂得馒头和咸菜疙瘩如何搭配更好吃。

    这两类人,一眼就能区分出来。

    而赵顼,啃着馒头,也觉得有些难以下咽,但他还是坚持下去,将汴河船工套餐吃得一点渣子都不剩。

    很快,众人便都吃完了。

    赵顼长呼一口气,道:“不怎么好吃吧!”

    新科进士们顿时都笑了。

    由于汴河船工干的都是力气活,饮食偏咸,故而大家其实都不太适应。

    “各位,无论原来你们的家庭是穷是富,在中了进士后,大概率是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贫苦百姓才能吃到的饭菜了!”

    “朕之所以今日让大家来吃一顿这样的饭菜,乃是希望大家知晓,汴河船工们觉得每日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诸位是有能力让我们的百姓吃得更好的,这是诸位的责任和义务!”

    赵顼缓了缓,接着说道:“通过此次科举试题,诸位也看得出来,朝廷接下来需要的官员之才,是脚踏实地能为百姓解忧办事的,是可以吃苦耐劳,解决百姓困苦的。”

    “朕决定,将大家在馆阁学习的时间更改为三个月,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征,外放入县衙做事,且一定是穷苦的县。至于你们能不能成为知县,甚至成长为知府知州,就看你们的能力了!”

    “将你们派遣去的地方,大概率是西北,是燕云之地,越苦越穷的地方,越希望你们能够带来活力!”

    一般情况下,新科进士们前三年都会入翰林院、大理寺、太史局、国子监等衙门办公学习。

    三年后,才会外派。

    但赵顼觉得这种馆阁中的学习,用处并不大,且时间太长,故而将其改成了三个月。

    “咱们的新科状元曾说过,“当下的读书人,想做当头炮和巡河车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而朕这次,就是让你们先做卒子,至于你们能够成长到什么地步,便看你们的实力了!”

    听到官家突然提到自己,余中不由得身体一颤,抬头望向赵顼。

    这才发现,原来那个在街头碰到的人,竟然是当朝官家。

    他见其他人也都在看自己,连忙将脑袋低了下去。

    此人擅长做事,心中有沟壑,但就是缺乏表达能力。

    或者说,脸皮还没有练出来。

    旋即,赵顼又开口道:“当然,朕也不强迫大家,若有人认为自己不愿外放,可向中书申请,入史阁学习。”

    这时候。

    一名进士站起身来,甚是激动地说道:“官家所言,臣以为甚有道理。我当下的大宋缺少的便是能够吃苦,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小事的官员,臣愿意去穷苦的地方,且为了尽快实现让我大宋再无饥馑之患的目标,臣要求将俸禄减半!”

    此话刚落,又有人站了起来。

    “臣愿意俸禄减半,臣愿意俸禄减半,臣愿意俸禄减半!”

    ……

    唰!唰!唰!

    一下子站起来了三十多人。

    而在前两排,除了新科状元余中,其他人都站了起来。

    余中面露尬尴,见周围的士子都看向他,犹豫了一下后,也站起身说道:“臣亦请求俸禄减半!”

    赵顼面带笑容,微微摇头。

    能高喊着减少俸禄的,家里都是不缺钱的。

    而余中在临考之日还在卖柴,显然家庭不富裕。

    没准儿全家都要靠着余中这点俸禄过活呢!

    若俸禄再减半,恐怕他的日子过得会非常困难。

    赵顼双手一摆,请愿的新科进士们纷纷都坐了下来。

    “朕明白诸位的心情,但当下的朝廷并不缺钱,大家的俸禄不但一分一厘都不会少,并且家庭有困难者,朝廷还会给予补助!”

    “朕的目的,就是让你们毫无顾虑的去做父母官,去为百姓做事,去做有良心的事情,去将每个县、每个村里的情况摸索清楚,将所有细节都做好,百姓们才能够过得幸福!”

    “你们好好做官,便是对朝廷对百姓最大的帮助,朕自然不会亏待大家,希望大家都能不辜负朝廷心意,做到让百姓满意安心!”

    “臣明白!”众人齐呼道。

    而此刻,余中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长呼一口气,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