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新时代即将到来(继续二合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车床这个东西,结构不是特别的复杂。
特别是初代产品,更加不会搞的特别复杂。
但哪怕如此,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难度也很高。
不说别的,单单一个螺栓螺母,放在这个年代就不是那么容易加工的。
更加不用说成本问题了。
“于谦,这个车床直接按照最终的使用方案来制作,肯定是很有难度的。”
“甚至会出现你说的先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拆分一下,把这个过程线简化一下,那么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我们先使用木头来制作车床的模型,完成车床结构的验证。”
“然后使用铁力木这些比较坚硬的木头,配合一些刀具来实现对木头等零件的加工,是不是理论上也可行?”
“甚至我们可以使用木制的车床来加工一些铁件,从而将木制车床变为铁制车床。”
“然后再进一步的用铁制车床来加工一些钢铁制品,进一步的改进铁制车床的性能。”
“这么一步一步来,最终能够初步满足设计要求的车床,基本上就出来了吧?”
朱瞻墉这么一说,于谦愣住了。
这个方案听起来完全可行啊。
为什么之前大家没有想到呢。
总想着车床的示意图和相关的要求是朱瞻墉给出来的,都不敢轻易的做修改。
现在简简单单的换了一个思路,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归根结底,这个年代的匠人,地位太低了,根本就不敢挑战朱瞻墉的方案。
“王爷,属下无能,耽误了车床的研究。”
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谦倒是很干脆,直接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不过朱瞻墉肯定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就惩罚他。
毕竟于谦这一年在广州府的工作还是非常得力的。
“你们这是陷入到了误区,下面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做一下创新,自然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停滞不前。”
“这样吧,本王专门拿出一万两银子出来,设立一个奖项,但凡是哪个匠人和教谕在新设备、新技术上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明,就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
“与此同时,要充分的鼓励各个作坊的匠人自主创新,对作坊里头的一些工艺提出改善的提案。”
“我们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作坊的主人一样,主动的推进技术创新。”
朱瞻墉这个提议,一下就让于谦意识到了其中的好处。
士农工商,除了士大夫,其他人的地位都是不高的。
工匠甚至都是有专门的匠户,社会地位连农夫都比不上。
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能满足大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目标。
虽然朱瞻墉现在还不能做非常大规模的一些变动,但是在广州府推进一些事情,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爷,属下立马就去安排。”
“那些匠人今后肯定会对王爷您感激涕零,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低看一眼了。”
于谦虽然是读书人出生,但是跟着朱瞻墉这么多年,眼光也变了。
他能够意识到匠人和商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甚至说的夸张一点,匠人和商人,才能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变得世界无敌。
“士农工商,既然是排在一起,就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接近。”
“特别是蒸汽机和车床生产出来之后,会给大明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带来非常巨大的改变。”
“到时候,我们大明的商品会比以往更加的丰富。”
“我们大明可以从世界各地获得更多的金银和商品。”
“我们大明需要从一个内陆国家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朱瞻墉一番话,说的于谦等人热血沸腾。
他们虽然都已经过了头脑发热的年龄,但是朱瞻墉画的这个大饼,实在是太有刺激性了。
“王爷,我给您立一个军令状,今年第一代可以投入到实际使用的蒸汽机和车床,一定可以生产出来。”
“如果生产不出来,我于谦今后就弃文从匠,亲自参与蒸汽机和车床的研究和生产。”
于谦的这个军令状,很是特别。
看起来好像力度比较薄弱,其实放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是非常狠的誓言了。
毕竟,弃文从匠,可以说是社会地位的大幅度下降。
哪怕是朱瞻墉哎推进匠人的地位提升,也不是立马就可以看到效果。
在很长时间内,读书人的地位肯定是高于匠人的。
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你算了吧!”
“你要是去研究蒸汽机和车床了,越王府一堆事情我找谁处理去啊?”
“你赶紧把这些任务吩咐下去就是了。”
朱瞻墉自然不会让于谦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这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
只有这样子,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威力。
……
朱瞻墉回到广州府,虽然在短时间内给太孙党和越王党的矛盾降了降火,但是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问题。
他离开北京城之后的一举一动,自然也是受到了非常多的人的关注。
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亦或是朱瞻基,都很想要知道朱瞻墉去到广州之后的一举一动。
甚至朝中的大臣和勋贵,也都各自安排了人员来广州府打听情况。
“太孙殿下,从目前广州那边飞鸽传书汇报的消息来看,越王殿下回到广州之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每天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带着人参观作坊,参观岭南书院等各种机构。”
“甚至还亲自带着人去种植园摘水果,制作水果罐头之类的。”
“这倒是让人感到有点奇怪。难不成他真的要推出储君争夺吗?”
张辅跟朱瞻基在一处院子里头,一边品着美酒,一边交谈着最近朝中的一些大事。
远在广州的朱瞻墉,虽然不上朝,但是大家对他的关注却是一点也没有减少。
“我那弟弟,现在已经不可能退出竞争了。”
“哪怕是他自己真的想要推出来,他身边的人也会推着他往前走的。”
“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时候,情况不也是这样子吗?”
“所以不管他在广州府做什么,我们都要分析背后的目的,他肯定不是漫无目的的。”
“只不过他做事比较天马行空,不到最后时刻,我们往往看不透他的布局。”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应该收集分析他在广州府的一举一动,找到他的真实目的所在。”
“最好就能判断清楚他的下一步举动,这样子我们做事就有针对性了。”
朱瞻基对自己的弟弟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这可不是什么省油灯。
连他自认为智慧过人,在朱瞻墉面前,也甘拜下风。
要不是占据了嫡长子的优势,恐怕这个皇太孙的位置,早就跟他没有关系了。
“太孙殿下说的这个也有道理,越王殿下的做事风格确实是很特别。”
“正常来说,哪个王爷会天天泡在作坊里头,跟一堆匠人打的火热。”
“这些匠人哪怕是全部支持他,也不能改变他在大明的地位。”
“同样的,这些匠人哪怕是全部都不支持我们,对我们的竞争也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对于张辅这种勋贵子弟,打心眼里头都是瞧不起匠人的。
在他们看来,匠人就跟镰刀、扁担这些工具一样,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话是这么说,但是这些年,越王府取得的成绩,有很多都跟匠人的努力是有关系的。”
“你看那水晶镜子,还有晒盐场之类的,全部都是匠人努力的结果。”
“不仅为越王府提供了很多的资金,还为他在朝中争取了不少人的支持。”
朱瞻基这么一说,张辅倒是没有办法反对。
说起来,张家也是属于从越王府获得了好处的人。
只不过是通过自己的弟弟张軏获得的。
“对了,瞻墉在城外的纺织城搞的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羊毛产品被卖到了整个大明。”
“我们之前投入了大力气制作的棉布,现在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方面,我们得想办法改变一下。”
越王府有钱,朱瞻基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太孙府有钱。
这两年,他也是做了不小的努力。
如今,太孙府或者是跟太孙府关系密切的商人,在棉布这个行业里头,算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棉布是朱瞻基拿出来跟朱瞻墉的羊毛线打擂台的产品。
“太孙殿下请放心,我们的商人在纺织城旁边修建了大型的棉布作坊,从河北等地购买棉花,纺织成棉布。”
“这些纺织机也都跟羊毛线作坊的类似,做了很大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我们的棉布的成本也算是降低了不少,在市面上很有竞争力。”
“等到今年棉花采摘之后,这些作坊的产量会立马有一个快速的增加。”
“到时候,大明的棉布产业就是我们说了算。”
“虽然羊毛线的重要性很大,但是我觉得棉布的重要性比它更大。”
“这一点,包括皇上在内,朝中大家都是公认的。”
张辅这么一说,朱瞻基稍微松了一口气。
太孙党和越王党的竞争,如今是全方位的。
不仅在朝堂上面有竞争,在商场上面也是一样。
一直以来,越王府的商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在搞,不接受外面商人的投靠。
所以很多商家哪怕是想要抱大腿,都找不大让自己满意的大腿去抱。
现在为了跟越王府竞争,朱瞻基主动的站出来收拢一批商家为自己服务,立马就吸引了许多背景不强的商家投靠过来。
对于这些商家来说,能够跟朱瞻基混,这已经是比之前的任何一个选择更加好了。
至于最终朱瞻基是否能够成功,他们已经不愿意去考虑太多了。
毕竟,做生意,哪里会没有风险的呢?
“是否可以彻底的控制棉布行业,关系着今后我们的商业发展,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重视。”
“最好就是再拉拢一些人员进入到我们的合作项目,到时候共同控制棉布的价格。”
朱瞻基觉得自己在商业上面,也是可以不属于自己弟弟的。
之前只是自己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商业的重要性,所以才落后了。
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自然就要奋起直追。
他觉得在这方面,自己是追得上的。
“这个应该问题不大,实在不行,到时候让纪纲配合一下,我不信还有哪家商家会不识趣。”
张辅这么一说,朱瞻基愣了一下。
还能这样子?
貌似可行啊!
看来以前自己太老实了啊。
有权利不用,等着别人过来抢吗?
“英国公,我看瞻墉这段时间频繁的出入广州府的各个作坊,看来各种作坊对今后的一些事情有比较大的影响。”
“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搞清楚这其中的目的和蕴含的含义,但是跟着设立一些作坊,我觉得应该是有必要的。”
朱瞻基现在也变老实了。
总是吃亏,还搞不清楚情况,那干脆就跟风得了。
反正以太孙府的资源,越王府能够搞的事情,他觉得自己也可以搞。
哪怕是搞不成第一,搞到第二,他还是有信心的。
“这个问题不大,不过就是多找一些商家合作而已。”
张辅不是很在意的应了一句。
在他看来,朱瞻基应该把重点放在三大营上面。
想办法拉拢三大营的将士,应该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效果最好的办法。
“还有那岭南书院,总是抛出来一些乱七八糟的观点,你说我们有没有必要在北京城里头也设立一家书院?”
凡是朱瞻墉有的东西,朱瞻基现在都不想落下。
这样子自己在竞争之中,就不用担心哪个地方突然有巨大的短板。
“这个情况有点复杂,岭南书院对于越王府来说肯定是有不少好处的。”
“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会影响跟读书人的关系,影响跟儒家的关系。”
“我觉得这方面的事情,还是需要慎重一点。”
张辅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那就再等一等,看看越王府怎么利用岭南书院这张牌!”
车床这个东西,结构不是特别的复杂。
特别是初代产品,更加不会搞的特别复杂。
但哪怕如此,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难度也很高。
不说别的,单单一个螺栓螺母,放在这个年代就不是那么容易加工的。
更加不用说成本问题了。
“于谦,这个车床直接按照最终的使用方案来制作,肯定是很有难度的。”
“甚至会出现你说的先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拆分一下,把这个过程线简化一下,那么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我们先使用木头来制作车床的模型,完成车床结构的验证。”
“然后使用铁力木这些比较坚硬的木头,配合一些刀具来实现对木头等零件的加工,是不是理论上也可行?”
“甚至我们可以使用木制的车床来加工一些铁件,从而将木制车床变为铁制车床。”
“然后再进一步的用铁制车床来加工一些钢铁制品,进一步的改进铁制车床的性能。”
“这么一步一步来,最终能够初步满足设计要求的车床,基本上就出来了吧?”
朱瞻墉这么一说,于谦愣住了。
这个方案听起来完全可行啊。
为什么之前大家没有想到呢。
总想着车床的示意图和相关的要求是朱瞻墉给出来的,都不敢轻易的做修改。
现在简简单单的换了一个思路,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归根结底,这个年代的匠人,地位太低了,根本就不敢挑战朱瞻墉的方案。
“王爷,属下无能,耽误了车床的研究。”
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谦倒是很干脆,直接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不过朱瞻墉肯定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就惩罚他。
毕竟于谦这一年在广州府的工作还是非常得力的。
“你们这是陷入到了误区,下面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做一下创新,自然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停滞不前。”
“这样吧,本王专门拿出一万两银子出来,设立一个奖项,但凡是哪个匠人和教谕在新设备、新技术上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明,就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
“与此同时,要充分的鼓励各个作坊的匠人自主创新,对作坊里头的一些工艺提出改善的提案。”
“我们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作坊的主人一样,主动的推进技术创新。”
朱瞻墉这个提议,一下就让于谦意识到了其中的好处。
士农工商,除了士大夫,其他人的地位都是不高的。
工匠甚至都是有专门的匠户,社会地位连农夫都比不上。
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能满足大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目标。
虽然朱瞻墉现在还不能做非常大规模的一些变动,但是在广州府推进一些事情,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爷,属下立马就去安排。”
“那些匠人今后肯定会对王爷您感激涕零,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低看一眼了。”
于谦虽然是读书人出生,但是跟着朱瞻墉这么多年,眼光也变了。
他能够意识到匠人和商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甚至说的夸张一点,匠人和商人,才能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变得世界无敌。
“士农工商,既然是排在一起,就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接近。”
“特别是蒸汽机和车床生产出来之后,会给大明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带来非常巨大的改变。”
“到时候,我们大明的商品会比以往更加的丰富。”
“我们大明可以从世界各地获得更多的金银和商品。”
“我们大明需要从一个内陆国家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朱瞻墉一番话,说的于谦等人热血沸腾。
他们虽然都已经过了头脑发热的年龄,但是朱瞻墉画的这个大饼,实在是太有刺激性了。
“王爷,我给您立一个军令状,今年第一代可以投入到实际使用的蒸汽机和车床,一定可以生产出来。”
“如果生产不出来,我于谦今后就弃文从匠,亲自参与蒸汽机和车床的研究和生产。”
于谦的这个军令状,很是特别。
看起来好像力度比较薄弱,其实放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是非常狠的誓言了。
毕竟,弃文从匠,可以说是社会地位的大幅度下降。
哪怕是朱瞻墉哎推进匠人的地位提升,也不是立马就可以看到效果。
在很长时间内,读书人的地位肯定是高于匠人的。
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你算了吧!”
“你要是去研究蒸汽机和车床了,越王府一堆事情我找谁处理去啊?”
“你赶紧把这些任务吩咐下去就是了。”
朱瞻墉自然不会让于谦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这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
只有这样子,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威力。
……
朱瞻墉回到广州府,虽然在短时间内给太孙党和越王党的矛盾降了降火,但是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问题。
他离开北京城之后的一举一动,自然也是受到了非常多的人的关注。
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亦或是朱瞻基,都很想要知道朱瞻墉去到广州之后的一举一动。
甚至朝中的大臣和勋贵,也都各自安排了人员来广州府打听情况。
“太孙殿下,从目前广州那边飞鸽传书汇报的消息来看,越王殿下回到广州之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每天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带着人参观作坊,参观岭南书院等各种机构。”
“甚至还亲自带着人去种植园摘水果,制作水果罐头之类的。”
“这倒是让人感到有点奇怪。难不成他真的要推出储君争夺吗?”
张辅跟朱瞻基在一处院子里头,一边品着美酒,一边交谈着最近朝中的一些大事。
远在广州的朱瞻墉,虽然不上朝,但是大家对他的关注却是一点也没有减少。
“我那弟弟,现在已经不可能退出竞争了。”
“哪怕是他自己真的想要推出来,他身边的人也会推着他往前走的。”
“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时候,情况不也是这样子吗?”
“所以不管他在广州府做什么,我们都要分析背后的目的,他肯定不是漫无目的的。”
“只不过他做事比较天马行空,不到最后时刻,我们往往看不透他的布局。”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应该收集分析他在广州府的一举一动,找到他的真实目的所在。”
“最好就能判断清楚他的下一步举动,这样子我们做事就有针对性了。”
朱瞻基对自己的弟弟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这可不是什么省油灯。
连他自认为智慧过人,在朱瞻墉面前,也甘拜下风。
要不是占据了嫡长子的优势,恐怕这个皇太孙的位置,早就跟他没有关系了。
“太孙殿下说的这个也有道理,越王殿下的做事风格确实是很特别。”
“正常来说,哪个王爷会天天泡在作坊里头,跟一堆匠人打的火热。”
“这些匠人哪怕是全部支持他,也不能改变他在大明的地位。”
“同样的,这些匠人哪怕是全部都不支持我们,对我们的竞争也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对于张辅这种勋贵子弟,打心眼里头都是瞧不起匠人的。
在他们看来,匠人就跟镰刀、扁担这些工具一样,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话是这么说,但是这些年,越王府取得的成绩,有很多都跟匠人的努力是有关系的。”
“你看那水晶镜子,还有晒盐场之类的,全部都是匠人努力的结果。”
“不仅为越王府提供了很多的资金,还为他在朝中争取了不少人的支持。”
朱瞻基这么一说,张辅倒是没有办法反对。
说起来,张家也是属于从越王府获得了好处的人。
只不过是通过自己的弟弟张軏获得的。
“对了,瞻墉在城外的纺织城搞的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羊毛产品被卖到了整个大明。”
“我们之前投入了大力气制作的棉布,现在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方面,我们得想办法改变一下。”
越王府有钱,朱瞻基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太孙府有钱。
这两年,他也是做了不小的努力。
如今,太孙府或者是跟太孙府关系密切的商人,在棉布这个行业里头,算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棉布是朱瞻基拿出来跟朱瞻墉的羊毛线打擂台的产品。
“太孙殿下请放心,我们的商人在纺织城旁边修建了大型的棉布作坊,从河北等地购买棉花,纺织成棉布。”
“这些纺织机也都跟羊毛线作坊的类似,做了很大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我们的棉布的成本也算是降低了不少,在市面上很有竞争力。”
“等到今年棉花采摘之后,这些作坊的产量会立马有一个快速的增加。”
“到时候,大明的棉布产业就是我们说了算。”
“虽然羊毛线的重要性很大,但是我觉得棉布的重要性比它更大。”
“这一点,包括皇上在内,朝中大家都是公认的。”
张辅这么一说,朱瞻基稍微松了一口气。
太孙党和越王党的竞争,如今是全方位的。
不仅在朝堂上面有竞争,在商场上面也是一样。
一直以来,越王府的商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在搞,不接受外面商人的投靠。
所以很多商家哪怕是想要抱大腿,都找不大让自己满意的大腿去抱。
现在为了跟越王府竞争,朱瞻基主动的站出来收拢一批商家为自己服务,立马就吸引了许多背景不强的商家投靠过来。
对于这些商家来说,能够跟朱瞻基混,这已经是比之前的任何一个选择更加好了。
至于最终朱瞻基是否能够成功,他们已经不愿意去考虑太多了。
毕竟,做生意,哪里会没有风险的呢?
“是否可以彻底的控制棉布行业,关系着今后我们的商业发展,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重视。”
“最好就是再拉拢一些人员进入到我们的合作项目,到时候共同控制棉布的价格。”
朱瞻基觉得自己在商业上面,也是可以不属于自己弟弟的。
之前只是自己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商业的重要性,所以才落后了。
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自然就要奋起直追。
他觉得在这方面,自己是追得上的。
“这个应该问题不大,实在不行,到时候让纪纲配合一下,我不信还有哪家商家会不识趣。”
张辅这么一说,朱瞻基愣了一下。
还能这样子?
貌似可行啊!
看来以前自己太老实了啊。
有权利不用,等着别人过来抢吗?
“英国公,我看瞻墉这段时间频繁的出入广州府的各个作坊,看来各种作坊对今后的一些事情有比较大的影响。”
“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搞清楚这其中的目的和蕴含的含义,但是跟着设立一些作坊,我觉得应该是有必要的。”
朱瞻基现在也变老实了。
总是吃亏,还搞不清楚情况,那干脆就跟风得了。
反正以太孙府的资源,越王府能够搞的事情,他觉得自己也可以搞。
哪怕是搞不成第一,搞到第二,他还是有信心的。
“这个问题不大,不过就是多找一些商家合作而已。”
张辅不是很在意的应了一句。
在他看来,朱瞻基应该把重点放在三大营上面。
想办法拉拢三大营的将士,应该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效果最好的办法。
“还有那岭南书院,总是抛出来一些乱七八糟的观点,你说我们有没有必要在北京城里头也设立一家书院?”
凡是朱瞻墉有的东西,朱瞻基现在都不想落下。
这样子自己在竞争之中,就不用担心哪个地方突然有巨大的短板。
“这个情况有点复杂,岭南书院对于越王府来说肯定是有不少好处的。”
“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会影响跟读书人的关系,影响跟儒家的关系。”
“我觉得这方面的事情,还是需要慎重一点。”
张辅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那就再等一等,看看越王府怎么利用岭南书院这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