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大明孽子 > 第430章 京师大学堂

第430章 京师大学堂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

    有着大义的名分,朱瞻墉做起事情来自然是非常的顺利。

    特别是朱棣亲自站台,调整京师三大营的将领,根本就没有谁敢站出来反对。

    刚刚到达北京城的新军,立马就掌控了三大营。

    与此同时,五军都督府的相关人员也作了调整。

    短短几天的时间,朱瞻墉就将北京城的军权给抓在了手中。

    至于其他边军,自然没有谁敢不听从号令。

    “瞻墉,城外那个颐和园已经修建好了,朕搬到那里居住比住在皇宫里头更加舒服。”

    “你就不要继续待在越王府了,要不然对朝廷也没有好处。”

    朱棣将军权都已经交出去了,自然不会再赖在紫禁城里头。

    本来颐和园的居住环境就比紫禁城要更好,既然选择了享福,那就好好去享福咯。

    “爷爷,孙儿住在哪里都是可以的,您不用搬出去的。”

    朱瞻墉虽然知道朱棣说的是实话,但是该挽留的还是要挽留一下。

    要不然终归是有点不合适。

    “怎么?”

    “莫不是你自己想要去颐和园,把这住的难受的紫禁城留给朕?”

    朱棣开了一个玩笑,直接就表明了自己要搬迁的态度。

    朱瞻墉这下自然是不好再说什么了。

    所以很快的,朱棣就彻底的离开了紫禁城。

    从此连朝会也不再参加,安心的在颐和园疗养身体。

    当然了,《大明日报》上面的新闻,他还是每天都会关注的。

    其他的事情就没有关注那么多了。

    甚至连锦衣卫指挥使换成了张軏,朱棣都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纪纲这种跟朱瞻基走的那么近的人,朱瞻墉是不可能用的。

    这个家伙,如今在东厂的天牢里头待着呢。

    不过东厂的都督,朱瞻墉倒是没有更换,继续让亦失哈负责。

    反正这个家伙之前就是跟越王党走的近。

    “皇上,从岭南书院抽调一半的教谕过来,成立京师大学堂,这个选址和学堂的规划已经完成了。”

    “但是规模有点大,是不是可以考虑分几期来修建?”

    朱瞻墉登基之后,抓的第一件事是军权。

    然后第二件事就是教育。

    这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朝中的许多政务,应该是朱瞻墉要去操心的。

    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子。

    朱瞻墉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京师大学堂的修建上面。

    甚至还专门把原本在北京城的越王府都划归到了京师大学堂。

    与此同时,还在附近征了一大批土地,让京师大学堂的占地面积居然达到了破天荒的一万亩。

    这绝对是大明最大的一座学堂了。

    “刚开始招募的学员只有大学一年级的人员,不需要那么多的校舍和教学楼。”

    “等到明年和后年,那些建筑也都已经修建好了。”

    “所以现在的规划没有必要去缩减。”

    “京师大学堂和岭南书院,一南一北,将会是大明高等教育的核心所在。”

    “里面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会对大明将来的许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都不能拖延,否则代价会比较大。”

    朱瞻墉现在直接是给京师大学堂设立了十二个学院。

    什么物理学院、化学院、数学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商学院、经学院、建筑学院、医学院、农学院、交通学院、船舶学院……

    每个学院下面还有好多个系。

    就比如机械学院里头,有专门的蒸汽机系、纺织机系、机床系……

    各种架构非常的庞大,甚至有些学院之间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重叠。

    这让杨士奇觉得有点浪费了。

    所以才会有今日的讨论。

    “皇上,以前岭南书院的影响主要是在广东布政使司,但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就是面向整个大明了。”

    “如今科举的取士主要是考察经学相关的内容,但是京师大学堂的架构里头,十二个书院之中只有一个是经学院,其他都跟科举没有关系。”

    “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的科举需要进行改革?”

    杨士奇的眼光很是犀利。

    为什么这一次京师大学堂的筹建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

    就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事情背后,其实是关系着科举制度的改革。

    这直接会给大明的读书人带来巨大的影响。

    谁也不希望自己学了十几年的知识,突然没有用了。

    “科举改革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不用直接提出来。”

    “但是今后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学员,可以直接进入到大明各地担任胥吏。”

    “对于这些学生,哪怕是不参加科举,也可以从九品一直做到一品。”

    “甚至我们可以树立一些典型,让京师大学堂的优秀学员直接成为某些地方的县令。”

    “考虑到京师大学堂的学习时间是三年,可以先从岭南书院的学员身上试一试。”

    朱瞻墉这么一说,杨士奇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虽然胥吏不算是官员,但是按照朱瞻墉的说法,以后胥吏和官员之间,除了品级不一样,其他就没有区别了。

    胥吏将慢慢的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

    这绝对也会是跟科举改革一样,成为大明官场的一个重大改变。

    “皇上,这个变化肯定会引起许多读书人的反弹,是不是可以先缓一缓?”

    “缓一缓?为什么要缓一缓?那些读书人要是能够考中进士,朝廷也会继续给他们安排官职;如果考不中,那也可以考虑去京师大学堂学习。”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朱瞻墉才不会管那么多呢。

    以后大明通过旧的科举制度录取的官员数量,肯定会是不断下降的。

    无形之中,这就相当于改变了科举制度。

    “皇上,微臣担心读书人会闹事。”

    杨士奇自己就是读书人出身,自然是知道朱瞻墉的这一些手段背后的影响。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读书人要闹事,那就最好不过了。”

    “现在大明在海外的很多地方,正缺少官员呢。”

    “甚至草原上新设立的一些州县,现在也普遍缺少官员。”

    “到时候谁要是闹事,就让这些读书人去海外或者去大草原。”

    “该给他们官位的,就给;该单胥吏的就当胥吏;该流放的就流放。”

    “反正让他们都说不上不是来。”

    读书人的力量,朱瞻墉还是要利用的。

    “这个……”

    “也不是不行。”

    杨士奇感受到了朱瞻墉的坚持,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不过,他有一种预感,接下来这段时间,他有得忙了。

    ……

    “吕尚书,皇上如此重视新式教育,大刀阔斧的成立京师大学堂,这让国子监怎么办?”

    吕震的府中,迎来了国子监祭酒孔爽。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爽是最在乎这个变化的人之一。

    毕竟,曲阜孔家能够有如此高的地位,跟现在的科举和教育方式有着巨大的关系。

    他们已经享受了几十代的荣光了。

    “孔祭酒,皇上原本还在广东布政使司的时候,就已经专门搞出来了岭南书院。”

    “如今只是把岭南书院的那一套搬到了北京城而已。”

    “甚至就连教谕都是从岭南书院那边抽调过来的人员。”

    “所以京师大学堂的建设,是谁也阻拦不了的。”

    “我们能够考虑的是怎么让京师大学堂变成更加符合我们的期待。”

    吕震是个聪明人。

    他虽然也是支持孔爽,支持传统的教育方式。

    但是要让他冲出来跟朱瞻墉作对,他才没有那么傻。

    新皇登基,六部尚书都还没有更换,只是补充让于谦进入到内阁。

    这种局面绝对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到时候拿谁先开刀都是有可能的。

    吕震可不想成为最先被换下来的尚书。

    “京师大学堂的十二个学院里头,有十一个都是有悖于传统的程朱理学,这个学堂从大的架构上就已经背离了国子监的方向。”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只要加强国子监,在原本国子监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算学等学科的教学就可以了。”

    虽然孔爽知道大势不可逆,但还是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反正在他看来,自己是孔子的后代,不管是哪个帝王都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毕竟曲阜孔家的影响力,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得上的。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要给自己几分面子。

    要不然他一个国子监祭酒怎么敢这样子逼着吕震这个礼部尚书?

    “你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显然是不能满足皇上的要求。”

    “国子监现在还是大明最高学府,我觉得孔祭酒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住国子监的荣光。”

    “最好就是能够借着这个改革,做出一些让皇上满意的事情出来,要不然到时候国子监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是不好说。”

    吕震也是卖几分孔爽的面子的。

    所以提的建议还是有些道理。

    只是孔爽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认输呢?

    自己是孔家的传人,不能让持续了上千年的教育方式,到了自己手中就变化了。

    到时候礼乐崩坏,那可是会出大事的啊。

    “京师大学堂哪怕是要组建,也是要由国子监出面组建。”

    “皇上的这个做法,国子监不能同意。”

    孔爽那么头铁的样子,让吕震很是无语。

    不过,他也不想多说了。

    你要闹,那就去闹吧。

    ……

    颐和园中,朱棣乘坐着游船在昆明湖中欣赏着春日里的风光。

    跟紫禁城里头有点逼仄的建筑风格相比,颐和园这里就舒服多了。

    满园春色,根本就不是紫禁城可以比得上的。

    朱棣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搬迁出来。

    “太上皇,这段时间皇上都在忙着京师大学堂的事情,朝中不少官员对这个事情颇为不满。”

    “认为皇上不务正业,将政务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内阁,一点都不像是明君应该做的样子。”

    亦失哈这个东厂,理论上肯定是要对朱瞻墉负责。

    但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还是跟在朱棣身边,也让朱棣对外面的事情有着更加直接的认识。

    所以哪怕是朱棣天天待在颐和园里头,对于朝中的事情也是比较清楚的。

    “朕在位二十二年,许多政务都是太子在处理,朝中也没有出什么大事。”

    “如今瞻墉只不过是把政务交给了内阁,短时间内也是出不来什么事情的。”

    朱棣既然选择了不再干涉朝政,自然不会轻易的再发表意见。

    当然了,这也跟他觉得大明的局势还是可控的有很大的关系。

    要是朱瞻墉真的把大明折腾的乱七八糟,朱棣肯定是要干涉的。

    “虽然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事情,但是那些读书人和官员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毕竟京师大学堂的成立,看起来只是一所书院而已,但是背后却是会对朝中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甚至会对大明未来的体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与其说大家是对皇上把政务交给了内阁不满,不如说是有些人对皇上过于重视新式教学表达了不满。”

    在朱棣面前,亦失哈自然是什么都不敢隐瞒。

    直接把自己的分析意见给说了出来。

    “新式科学这个东西,很多内容都跟大家过往了解的情况不同。”

    “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也是正常的。”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新式科学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看看朝廷这些年赋税收入的增加,再看看之前的越王府为什么富可敌国,就可以感受到新式科学的好处了。”

    “所以对于新式科学,朕也是支持的。

    ”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瞻墉选择把京师大学堂的筹建作为推动大明变更的引子,朕觉得是非常好的。”

    朱棣这么一说,亦失哈就松了口气。

    太上皇和皇上的意见是一致的,他这个东厂厂督的日子就不会那么的难过。

    “这是很好的切入点?”

    亦失哈知道什么时候该捧场,所以放松了心情之后,他换了一种聊天模式。

    “没错,京师大学堂将来是要修建成有教谕和学员数量超过三万人的大学堂。”

    “将来每年都会有一万来人的学员毕业之后进入到朝堂,进入到各行各业,将新式观念带到大明的各地……”

    朱棣滔滔不绝的跟亦失哈说起了自己的见解。

    这让亦失哈对朱瞻墉的厉害有了侧面的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