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襄阳城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温体仁压制住群臣的反对意见,这时候谁要再反对条约签订就是心向流寇。无论是在朝的官员,还是在野的士绅已经看清了流寇的面目。
流寇完全是站在了士绅的对立面,一旦城池村寨被流寇攻破,普通黔首还有活命的机会,士绅大户绝对没有幸免的机会。
这个时候可以说流寇就是士绅最大的敌人,温体仁将流寇的问题放大出来,谁也不敢保证流寇不会打到自己的家乡。
条约就这样在群臣的默许下通过,皇帝用玺内阁副署。然后就是在邸报上刊登,发往两京一十三省布政使司地方州县。
这样一份条约的签订,很快就引起了天下士绅的议论,内地士绅只是依靠土地过活,这条约签不签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影响,可是江南士绅就不同了,这是切实的动了他们的利益,条约签订之后,倭人就能光明正大的来大明交易,大明商人也能光明正大的出海交易。
感觉利益受损的江南士绅开始聚集在青楼画舫之中密谋,对于朝廷批准条约表达了各种抨击,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擅改祖制。
祖制就是一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就拿来遮一遮,没用的时候就丢到一边不予理睬。
士绅们为了体现自己的正义性,不敢直接攻击崇祯擅改祖制,所有的火力都对准了当朝首辅温体仁,温体仁奸臣的名号一夜之间在江南叫响。就连温体仁的老家乌程百姓都视温体仁为耻,由此可见士绅对舆论的掌控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江南甚至出现了商人罢市的抗议活动,商人罢市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江南的城镇工人家庭,这些工人家庭,每天做工换来的几个铜钱都用来买生活必须的粮食,一旦商人罢市,没有存粮的工人家庭很快就陷入窘境。
接着江南就跟着加入到了抗议的行列,江南的抗议活动越闹越大,更是直接影响了南北运河的漕运,没有了漕粮支撑的中原官军,紧接着就陷入了缺粮的境地,没有饭吃的官军再也不能阻挡流寇肆虐的脚步,很快流寇就从各个大山中出来,突破了官军的防线突进到了信阳、南阳、襄阳一线,流寇的前锋甚至突进到了武昌府的边缘。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朝廷上下一日三惊。时间拖到崇祯五年的时候,温体仁承受不住来东林党的压力,向崇祯皇帝递交了辞呈。
崇祯皇帝不但没有温言安抚,反而勃然大怒,将温体仁的辞呈打回并且御批:卿食君禄,当为君分忧,今天下板荡,朝廷风雨飘摇,温卿不思为国尽忠,以安天下。只谋独善其身,是何居心?
这是很严厉的指责了,温体仁善于揣摩上意,一看到崇祯皇帝的评语,温体仁心就凉了,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安然身退了。
慌乱之下温体仁想到了希望营,下值之后写了一封求援信送到了希望营军情司在京城的隐蔽据点。温体仁的求援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天津盐场,搭乘前往锦州的船只,四五天的时间温体仁的求援信就出现在了张三的桌案之上。
对于温体仁的求援希望营高层一致的意见是必须全力保住温体仁的位置,有温体仁在朝廷就不会对希望营进行突然袭击,打乱希望营的部署。
眼下最要紧的是将流寇肆虐的规模控制住,不能让流寇渡过长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湖广之地,有了湖广之地鱼米之乡的粮草供应,流寇将会实力大增。这并不符合希望营的利益,希望营最希望的是流寇进入江南,洗劫江南之地,彻底的将江南的士绅根基拔除。
很快张三的奏疏就送进了紫禁城,张三在奏疏中表示,愿意带领希望营水师沿长江口上溯到武昌城下,挡住流寇南下的脚步。给官军一个充分的部署时间,一举将流寇歼灭在汉水以东长江以北的地区。
有人愿意自带干粮为朝廷作战,朝廷当然求之不得,马上给张三又加了一个官衔--辽东水师提督,命其带领辽东水师进入长江作战。
张三当然不可能亲自带兵去长江作战,刚刚从倭国回来不到半年的沈英杰又一次带领麾下舰队出征,不过这一次海军的任务只是阻止流寇渡过长江。只要流寇不过长江,沈英杰就不管其他的战事。
然而事实上流寇也没有做好渡江的准备,南方河网纵横,让跑惯了黄土地的中原汉子很不适应,贸然进入长江以南说不定在湖广被官军一窝端了。
直到崇祯五年的时候,流寇也没有真正想过要把朱家的皇帝从龙椅上掀下来,自己坐上去。
高迎祥与张献忠等一众流寇在长江以北与武昌城隔江相望,望着浩渺的长江水,头皮就是一阵发麻。
一群陕北汉子哪里见过如此大的河流,在他们眼里黄河就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河了,面对着长江天险,这群旱鸭子本能的就是恐惧。
经过商议之后,最后决定沿着汉水向上游推进,下游是不敢去的,因为下游是卢阎王的防区,下游可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凤阳府,凤阳府可没有城墙守护,若是被流寇突进到凤阳府卢象升就得自裁以谢天下。
在如今兵力不足,钱粮短缺的情况之下,卢象升只能放弃中原大片的地区,全力守住淮河一线,一方面确保凤阳府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漕运的安全。
上游也有一座大城,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襄阳府。如今的襄阳府里也有一位大明亲王,那就是仁宗之五子封为襄王的朱瞻墡,如今的襄王是朱翊铭,论辈分是崇祯皇帝的爷爷辈。
如今的襄阳城早已经没有了当年荆襄锁钥的雄城模样,地处中原腹地,几百年的承平让这座曾经的雄城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在流寇大军抵达的当日就被饥兵攻破,王府内的襄王朱翊铭比原本历史上早了九年被流寇杀死,王府中历经二百年所积累的民脂民膏都成为了流寇的战利品。
看着温体仁压制住群臣的反对意见,这时候谁要再反对条约签订就是心向流寇。无论是在朝的官员,还是在野的士绅已经看清了流寇的面目。
流寇完全是站在了士绅的对立面,一旦城池村寨被流寇攻破,普通黔首还有活命的机会,士绅大户绝对没有幸免的机会。
这个时候可以说流寇就是士绅最大的敌人,温体仁将流寇的问题放大出来,谁也不敢保证流寇不会打到自己的家乡。
条约就这样在群臣的默许下通过,皇帝用玺内阁副署。然后就是在邸报上刊登,发往两京一十三省布政使司地方州县。
这样一份条约的签订,很快就引起了天下士绅的议论,内地士绅只是依靠土地过活,这条约签不签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影响,可是江南士绅就不同了,这是切实的动了他们的利益,条约签订之后,倭人就能光明正大的来大明交易,大明商人也能光明正大的出海交易。
感觉利益受损的江南士绅开始聚集在青楼画舫之中密谋,对于朝廷批准条约表达了各种抨击,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擅改祖制。
祖制就是一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就拿来遮一遮,没用的时候就丢到一边不予理睬。
士绅们为了体现自己的正义性,不敢直接攻击崇祯擅改祖制,所有的火力都对准了当朝首辅温体仁,温体仁奸臣的名号一夜之间在江南叫响。就连温体仁的老家乌程百姓都视温体仁为耻,由此可见士绅对舆论的掌控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江南甚至出现了商人罢市的抗议活动,商人罢市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江南的城镇工人家庭,这些工人家庭,每天做工换来的几个铜钱都用来买生活必须的粮食,一旦商人罢市,没有存粮的工人家庭很快就陷入窘境。
接着江南就跟着加入到了抗议的行列,江南的抗议活动越闹越大,更是直接影响了南北运河的漕运,没有了漕粮支撑的中原官军,紧接着就陷入了缺粮的境地,没有饭吃的官军再也不能阻挡流寇肆虐的脚步,很快流寇就从各个大山中出来,突破了官军的防线突进到了信阳、南阳、襄阳一线,流寇的前锋甚至突进到了武昌府的边缘。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朝廷上下一日三惊。时间拖到崇祯五年的时候,温体仁承受不住来东林党的压力,向崇祯皇帝递交了辞呈。
崇祯皇帝不但没有温言安抚,反而勃然大怒,将温体仁的辞呈打回并且御批:卿食君禄,当为君分忧,今天下板荡,朝廷风雨飘摇,温卿不思为国尽忠,以安天下。只谋独善其身,是何居心?
这是很严厉的指责了,温体仁善于揣摩上意,一看到崇祯皇帝的评语,温体仁心就凉了,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安然身退了。
慌乱之下温体仁想到了希望营,下值之后写了一封求援信送到了希望营军情司在京城的隐蔽据点。温体仁的求援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天津盐场,搭乘前往锦州的船只,四五天的时间温体仁的求援信就出现在了张三的桌案之上。
对于温体仁的求援希望营高层一致的意见是必须全力保住温体仁的位置,有温体仁在朝廷就不会对希望营进行突然袭击,打乱希望营的部署。
眼下最要紧的是将流寇肆虐的规模控制住,不能让流寇渡过长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湖广之地,有了湖广之地鱼米之乡的粮草供应,流寇将会实力大增。这并不符合希望营的利益,希望营最希望的是流寇进入江南,洗劫江南之地,彻底的将江南的士绅根基拔除。
很快张三的奏疏就送进了紫禁城,张三在奏疏中表示,愿意带领希望营水师沿长江口上溯到武昌城下,挡住流寇南下的脚步。给官军一个充分的部署时间,一举将流寇歼灭在汉水以东长江以北的地区。
有人愿意自带干粮为朝廷作战,朝廷当然求之不得,马上给张三又加了一个官衔--辽东水师提督,命其带领辽东水师进入长江作战。
张三当然不可能亲自带兵去长江作战,刚刚从倭国回来不到半年的沈英杰又一次带领麾下舰队出征,不过这一次海军的任务只是阻止流寇渡过长江。只要流寇不过长江,沈英杰就不管其他的战事。
然而事实上流寇也没有做好渡江的准备,南方河网纵横,让跑惯了黄土地的中原汉子很不适应,贸然进入长江以南说不定在湖广被官军一窝端了。
直到崇祯五年的时候,流寇也没有真正想过要把朱家的皇帝从龙椅上掀下来,自己坐上去。
高迎祥与张献忠等一众流寇在长江以北与武昌城隔江相望,望着浩渺的长江水,头皮就是一阵发麻。
一群陕北汉子哪里见过如此大的河流,在他们眼里黄河就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河了,面对着长江天险,这群旱鸭子本能的就是恐惧。
经过商议之后,最后决定沿着汉水向上游推进,下游是不敢去的,因为下游是卢阎王的防区,下游可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凤阳府,凤阳府可没有城墙守护,若是被流寇突进到凤阳府卢象升就得自裁以谢天下。
在如今兵力不足,钱粮短缺的情况之下,卢象升只能放弃中原大片的地区,全力守住淮河一线,一方面确保凤阳府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漕运的安全。
上游也有一座大城,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襄阳府。如今的襄阳府里也有一位大明亲王,那就是仁宗之五子封为襄王的朱瞻墡,如今的襄王是朱翊铭,论辈分是崇祯皇帝的爷爷辈。
如今的襄阳城早已经没有了当年荆襄锁钥的雄城模样,地处中原腹地,几百年的承平让这座曾经的雄城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在流寇大军抵达的当日就被饥兵攻破,王府内的襄王朱翊铭比原本历史上早了九年被流寇杀死,王府中历经二百年所积累的民脂民膏都成为了流寇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