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堡(10)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43年5月25日清晨4点35分,在斯摩棱斯克的指挥部里,霍夫曼踌躇满志地下达了“城堡”战役正式启动的命令,这个意义是象征性的,在此之前,这个命令早已传递到每一支执行任务的部队指挥官头上。
这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各前线机场迎来了最为拥挤忙碌的时刻,在震天轰鸣声中,轰炸机先行起飞编组,然后等待护航战斗机一起出发,为了加大打击力度,已成为东线骨干战斗机的Bf-219和Fw-190A都挂上了炸弹。
5点17分,借着拂晓时分的亮光,第一批航空兵部队将炸弹投掷到了目标周围,那些精心布置的反坦克阵地、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防御工事、天线林立,看上去似乎是指挥部的地方,炮兵阵地尤其是高射炮阵地都遭到了覆盖性打击,而重中之重的就是敌军在坦波夫方圆200公里之内的全部野战机场。
为达成良好的进攻效果,这次空袭主要动用了Ju-188和He-218两种型号的轰炸机,前者以投掷燃烧弹为主,后者以投掷250公斤的炸弹为主,曾经风靡一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斯图卡几乎再也看不见,全都换成了He-218这种轻盈的天鹅,而新服役的Ju-188也比原来的Ju-88性能更好。
有了中东石油保障之后,德军终于可以奢侈地玩起燃烧弹战术,他们对软目标的破坏效果更好,同时利用其纵火特点可以形成二次杀伤,更重要的是,燃烧后的火光和烟雾还能为后续炮击指示方向,可谓一举数得。
虽然红军地面防空火力竭尽全力还击,但依然无济于事,除极少数倒霉的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之外,大多数根据近段时间航空照相预备要摧毁的阵地全部被命中,可怜的红军空军第15集团军本来飞机数量就不够,在德军猛烈空袭之下,还在机场和库房里被摧毁了近200架。
5点30分,德军开始炮击,大口径火炮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落在敌军阵地上,激起的灰尘和硝烟遮蔽了整段天空,以至于明明天空是正在变亮,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越来越暗,只有持续不断、划破天空的闪光和隆隆作响的轰鸣声才让人明白自己原来身处战场。空中和地面同步炸响的凶猛火力,几乎要将红军阵地融化在钢铁风暴里。
为确保进攻发起的突然性,莫德尔做了很多调整与佯动:第一是坚持将指挥部设在斯摩棱斯克——指挥部里的电报信号是无法掩饰的,而且一定会非常密集,但放在莫斯科西而不是靠近沃罗涅日就起到了明显的迷惑作用;第二是让魏克斯的东方集团军展开进攻,给他们下达的作战指令是5月27日,除极少数人外,所有东方集团军群的部队都以为这是真实的命令——有计划、有补给、有日程表、有作战区域分配,他们唯独不知道,5月26日晚些时候会给他们一个“计划推迟”的补充指令,莫德尔相信潜伏在这里的间谍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情报”送出去;第三是让沃罗涅日方向按兵不动,任何有可能造成误会或警觉的行为都不执行——其中就包括排雷和战前勘察。
为阻拦德军装甲集群进攻,红军在前线阵地埋设了大量反坦克地雷,密度有密有疏,一旦德军误入雷区被困住,配合反坦克阵地就能进行精确打击,因此以往战役通常都会派工兵事先去排雷,以便尽可能为进攻部队拉出一条通道,同时减轻坦克损失。这种排雷行动很难做到完全隐蔽,对面的红军会经常检查地雷埋设情况并判断德军的进攻方向在哪里。
但这次莫德尔决定凭借装备硬闯,不在战前进行排雷,而他底气则是那几百辆排雷车。德国军工部门一直在琢磨用机器排雷以提高效率,一开始他们造出了歌利亚——这种小巧的微型坦克箱内带有********,一旦触雷会引爆炸药,使周边50米内的地雷全部被引爆。
歌利亚最初用的是线控和电动机,但因控制技术实在麻烦,后来又改为汽油引擎。虽然整个玩意看上去蛮好玩,价格也不贵,大约只有1000多马克一辆,在闲暇时分还能让士兵们找点乐子,但霍夫曼嫌歌利亚效能太低、速度又慢,要求开发更好的东西,然后军工部门又将Sdkfz301BIVa/b重型遥控爆破车——格拉本狼进行完善,这玩意的排雷效率虽然比歌利亚成倍增长,但依然十分麻烦——因为还是依靠投放炸药引爆地雷。
最后霍夫曼明确下达了指令,鉴于爆破车效果不好,前线给战斗工兵派去由勤务坦克改装的排雷车——用那些缴获的、性能低劣的T-34们改装而成的车辆。在“万能改造”天赋的激励下,去除炮塔的T-34被改造成了隆隆作响的排雷车。车体前通常带有2-3个扫雷碾子缓缓前进,中间原本安置炮塔的地方会竖起类似起重臂的钢铁拍板,在工兵操纵下不断拍击坦克两侧土地用以引爆各种地雷。一辆排雷车通常可拓出周围8-10米的路径来,而且扫雷速度是歌利亚的2倍,每小时至少12公里。
当前面的碾子被摧毁得差不多时,这些坦克就会直接用车体去趟地雷,直到两条履带完全炸毁不能动弹为止,然后工兵就可以放弃车辆准备撤退。如果T-34排雷车还不够用,那些缴获的、已改装为勤务坦克的谢尔曼们会继续冲上去,用身体继续趟雷大业。
除T-34能享受这份殊荣外,那些缴获坦克,比如以7兄弟棺材而闻名的M3坦克,从苏军手里缴获的斯图亚特坦克,BT\T-26等轻型坦克都先后尝试过改造,最后发现还是T-34最好——这家伙运载能力强、机动性也好、故障水平在能接受的范围里,防御力更不算差,哪怕遇上反坦克地雷也不会给车组造成危险,顶多就是不能动弹而已。谢尔曼的表现同样不差,但他们的缴获数量哪里及得上T-34量大呢?
为迅速打开进攻通道,莫德尔给前线安排了整整200辆排雷坦克,并告诉下面的战斗工兵,别为这些东西担心,真撞上地雷后也不会炸烂,只要能控制战场,回头打扫战场并回收修理后还能接着用。
这么壮观的排雷方法简直闻所未闻,看着一线排开、隆隆前进的扫雷车,在远处观察的第3装甲师第6坦克团团长弗里茨-贝克上校忍不住感慨起来:“没想到我们现在这么阔气了,居然用坦克去排雷……”
“是啊,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放着坦克或反坦克歼击车不造,居然去造步兵战车,哎,真不是在做梦吧?”在他身旁的第1营营长奥托-佐伦科夫少校也万分感慨。
在装备88mm火炮的突击者坦克歼击车研制成功并量产后,用38T底盘改建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生产逐步停止,军工部门除继续利用这种底盘改建为蟋蟀自行火炮外,还在元首的直接干预下开始建造犀牛步兵战车。
这是霍夫曼借鉴BMP步兵战车画出来的草稿,最后变成现实时进行了一定改动以适应38T底盘,改造后的步兵战车长4.9米,宽2.2米,重量大约11吨,配合改进后的140匹马力发动机时,最大速度可达45公里/小时,一辆标准步兵战车可容纳10人(2+8),乘员舱里有全副武器的士兵8人,每侧4人,背靠背乘坐,载员舱顶部有4个舱盖,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孔,人员可通过车后双开门出入,一遇到敌情就可快速部署。
根据运用思路,这款战车将配属给装甲师中的装甲掷弹兵团使用,正好每班一辆。虽然编制人数比标准的12人少了2人,但威力可比sdk251或250这种半履带步兵输送车辆厉害多了,不但是全履带设计,越野性能更佳,而且火力提升很多,除一挺7.92mmMG42通用机枪外,还装备了20mm机关炮,而在部分明确为火力支援班的搭乘车上(每排1辆),这挺20mm机关炮换成了75mm无后坐力炮——行进时固定在车体上,一旦进入阵地就可以方便地取下来。
搭载步兵手中的武装也不予余力,新改造的10人班组是4挺STG43和6支G43的组合,比起以前K98步枪的火力不亚于天壤之别。但由于时间不足和产能缘故,新型步兵战车的产量还很少,只来得及完成600多辆,也只有第3装甲师这样首批完成整编的王牌部队才有此殊荣,即便这样也不过是2个掷弹兵团各装备了一个步兵战车营,其他各营依然搭载Sdk251的12人班组。
为便于区别,在装甲掷弹兵的序列中硬生生变出装甲掷弹突击营这样诡异的名称——他们将是第一批配合装甲营投入战斗的步兵。
“长官,雷区扫清了!”
贝克上校点点头,对准通话器下达命令:“全团突击!”(未完待续。)
1943年5月25日清晨4点35分,在斯摩棱斯克的指挥部里,霍夫曼踌躇满志地下达了“城堡”战役正式启动的命令,这个意义是象征性的,在此之前,这个命令早已传递到每一支执行任务的部队指挥官头上。
这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各前线机场迎来了最为拥挤忙碌的时刻,在震天轰鸣声中,轰炸机先行起飞编组,然后等待护航战斗机一起出发,为了加大打击力度,已成为东线骨干战斗机的Bf-219和Fw-190A都挂上了炸弹。
5点17分,借着拂晓时分的亮光,第一批航空兵部队将炸弹投掷到了目标周围,那些精心布置的反坦克阵地、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防御工事、天线林立,看上去似乎是指挥部的地方,炮兵阵地尤其是高射炮阵地都遭到了覆盖性打击,而重中之重的就是敌军在坦波夫方圆200公里之内的全部野战机场。
为达成良好的进攻效果,这次空袭主要动用了Ju-188和He-218两种型号的轰炸机,前者以投掷燃烧弹为主,后者以投掷250公斤的炸弹为主,曾经风靡一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斯图卡几乎再也看不见,全都换成了He-218这种轻盈的天鹅,而新服役的Ju-188也比原来的Ju-88性能更好。
有了中东石油保障之后,德军终于可以奢侈地玩起燃烧弹战术,他们对软目标的破坏效果更好,同时利用其纵火特点可以形成二次杀伤,更重要的是,燃烧后的火光和烟雾还能为后续炮击指示方向,可谓一举数得。
虽然红军地面防空火力竭尽全力还击,但依然无济于事,除极少数倒霉的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之外,大多数根据近段时间航空照相预备要摧毁的阵地全部被命中,可怜的红军空军第15集团军本来飞机数量就不够,在德军猛烈空袭之下,还在机场和库房里被摧毁了近200架。
5点30分,德军开始炮击,大口径火炮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落在敌军阵地上,激起的灰尘和硝烟遮蔽了整段天空,以至于明明天空是正在变亮,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越来越暗,只有持续不断、划破天空的闪光和隆隆作响的轰鸣声才让人明白自己原来身处战场。空中和地面同步炸响的凶猛火力,几乎要将红军阵地融化在钢铁风暴里。
为确保进攻发起的突然性,莫德尔做了很多调整与佯动:第一是坚持将指挥部设在斯摩棱斯克——指挥部里的电报信号是无法掩饰的,而且一定会非常密集,但放在莫斯科西而不是靠近沃罗涅日就起到了明显的迷惑作用;第二是让魏克斯的东方集团军展开进攻,给他们下达的作战指令是5月27日,除极少数人外,所有东方集团军群的部队都以为这是真实的命令——有计划、有补给、有日程表、有作战区域分配,他们唯独不知道,5月26日晚些时候会给他们一个“计划推迟”的补充指令,莫德尔相信潜伏在这里的间谍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情报”送出去;第三是让沃罗涅日方向按兵不动,任何有可能造成误会或警觉的行为都不执行——其中就包括排雷和战前勘察。
为阻拦德军装甲集群进攻,红军在前线阵地埋设了大量反坦克地雷,密度有密有疏,一旦德军误入雷区被困住,配合反坦克阵地就能进行精确打击,因此以往战役通常都会派工兵事先去排雷,以便尽可能为进攻部队拉出一条通道,同时减轻坦克损失。这种排雷行动很难做到完全隐蔽,对面的红军会经常检查地雷埋设情况并判断德军的进攻方向在哪里。
但这次莫德尔决定凭借装备硬闯,不在战前进行排雷,而他底气则是那几百辆排雷车。德国军工部门一直在琢磨用机器排雷以提高效率,一开始他们造出了歌利亚——这种小巧的微型坦克箱内带有********,一旦触雷会引爆炸药,使周边50米内的地雷全部被引爆。
歌利亚最初用的是线控和电动机,但因控制技术实在麻烦,后来又改为汽油引擎。虽然整个玩意看上去蛮好玩,价格也不贵,大约只有1000多马克一辆,在闲暇时分还能让士兵们找点乐子,但霍夫曼嫌歌利亚效能太低、速度又慢,要求开发更好的东西,然后军工部门又将Sdkfz301BIVa/b重型遥控爆破车——格拉本狼进行完善,这玩意的排雷效率虽然比歌利亚成倍增长,但依然十分麻烦——因为还是依靠投放炸药引爆地雷。
最后霍夫曼明确下达了指令,鉴于爆破车效果不好,前线给战斗工兵派去由勤务坦克改装的排雷车——用那些缴获的、性能低劣的T-34们改装而成的车辆。在“万能改造”天赋的激励下,去除炮塔的T-34被改造成了隆隆作响的排雷车。车体前通常带有2-3个扫雷碾子缓缓前进,中间原本安置炮塔的地方会竖起类似起重臂的钢铁拍板,在工兵操纵下不断拍击坦克两侧土地用以引爆各种地雷。一辆排雷车通常可拓出周围8-10米的路径来,而且扫雷速度是歌利亚的2倍,每小时至少12公里。
当前面的碾子被摧毁得差不多时,这些坦克就会直接用车体去趟地雷,直到两条履带完全炸毁不能动弹为止,然后工兵就可以放弃车辆准备撤退。如果T-34排雷车还不够用,那些缴获的、已改装为勤务坦克的谢尔曼们会继续冲上去,用身体继续趟雷大业。
除T-34能享受这份殊荣外,那些缴获坦克,比如以7兄弟棺材而闻名的M3坦克,从苏军手里缴获的斯图亚特坦克,BT\T-26等轻型坦克都先后尝试过改造,最后发现还是T-34最好——这家伙运载能力强、机动性也好、故障水平在能接受的范围里,防御力更不算差,哪怕遇上反坦克地雷也不会给车组造成危险,顶多就是不能动弹而已。谢尔曼的表现同样不差,但他们的缴获数量哪里及得上T-34量大呢?
为迅速打开进攻通道,莫德尔给前线安排了整整200辆排雷坦克,并告诉下面的战斗工兵,别为这些东西担心,真撞上地雷后也不会炸烂,只要能控制战场,回头打扫战场并回收修理后还能接着用。
这么壮观的排雷方法简直闻所未闻,看着一线排开、隆隆前进的扫雷车,在远处观察的第3装甲师第6坦克团团长弗里茨-贝克上校忍不住感慨起来:“没想到我们现在这么阔气了,居然用坦克去排雷……”
“是啊,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放着坦克或反坦克歼击车不造,居然去造步兵战车,哎,真不是在做梦吧?”在他身旁的第1营营长奥托-佐伦科夫少校也万分感慨。
在装备88mm火炮的突击者坦克歼击车研制成功并量产后,用38T底盘改建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生产逐步停止,军工部门除继续利用这种底盘改建为蟋蟀自行火炮外,还在元首的直接干预下开始建造犀牛步兵战车。
这是霍夫曼借鉴BMP步兵战车画出来的草稿,最后变成现实时进行了一定改动以适应38T底盘,改造后的步兵战车长4.9米,宽2.2米,重量大约11吨,配合改进后的140匹马力发动机时,最大速度可达45公里/小时,一辆标准步兵战车可容纳10人(2+8),乘员舱里有全副武器的士兵8人,每侧4人,背靠背乘坐,载员舱顶部有4个舱盖,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孔,人员可通过车后双开门出入,一遇到敌情就可快速部署。
根据运用思路,这款战车将配属给装甲师中的装甲掷弹兵团使用,正好每班一辆。虽然编制人数比标准的12人少了2人,但威力可比sdk251或250这种半履带步兵输送车辆厉害多了,不但是全履带设计,越野性能更佳,而且火力提升很多,除一挺7.92mmMG42通用机枪外,还装备了20mm机关炮,而在部分明确为火力支援班的搭乘车上(每排1辆),这挺20mm机关炮换成了75mm无后坐力炮——行进时固定在车体上,一旦进入阵地就可以方便地取下来。
搭载步兵手中的武装也不予余力,新改造的10人班组是4挺STG43和6支G43的组合,比起以前K98步枪的火力不亚于天壤之别。但由于时间不足和产能缘故,新型步兵战车的产量还很少,只来得及完成600多辆,也只有第3装甲师这样首批完成整编的王牌部队才有此殊荣,即便这样也不过是2个掷弹兵团各装备了一个步兵战车营,其他各营依然搭载Sdk251的12人班组。
为便于区别,在装甲掷弹兵的序列中硬生生变出装甲掷弹突击营这样诡异的名称——他们将是第一批配合装甲营投入战斗的步兵。
“长官,雷区扫清了!”
贝克上校点点头,对准通话器下达命令:“全团突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