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弹劾洛阳王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晃眼,便到了五月初一。
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大朝会,李子衿作为藩王,平日里的早朝可以不去,但这种大朝会,京中文武百官都会到场,作为藩王,不在京城就罢了,像今日这样在京城中,他也得去参加大朝会。
外面天还灰蒙蒙的,李子衿的屋外传来了鹿鸣的声音。
“王爷,该上朝了。”
“知道了。”李子衿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鹿鸣使了个眼色,四个侍女端着李子衿上朝要穿的服冕和洗漱用具推开了李子衿的房门,走了进去,房间内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不一会儿,李子衿的声音再次从屋内传来。
“好了,你进来吧。”
鹿鸣带着两个亲卫走进了屋内。再出来时,鹿鸣和两个亲卫将李子衿扶在中间。
李子衿换上了一身朝服,头戴九旒衮冕,一身紫衣纁裳,上绣四爪金莽;金玉饰剑镖首,腰间配金玉带,脚踏九纹金靴,让原本温和的李子衿添上了几分威严。
坐上了王府马车,马车一直开到皇城外停了下来。不到卯时,天空中才泛起鱼肚白,然而皇城外已经停满了马车轿子。
李子衿被扶下了马车,坐上了轮椅,亲卫侍从留守在马车旁,鹿鸣推着轮椅,夏侯莫擎跟在一旁。
到了大明宫外,仰望着恢宏的宫殿,这是大唐强盛的象征。殿前的长梯两侧,皇宫禁卫林立,个个身姿挺拔,眼放精光,目不斜视。
夏侯莫擎递上了两把拐杖,李子衿在两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两人各站一边,手握着李子衿的手臂,三人并行踏上了殿前的长梯。
时不时有朝中官员从三人身边经过,都在李子衿身边停了下来,向着李子衿鞠躬问礼。
李子衿也会对着他们点头回礼,接着继续朝着含元殿走去。
走了三分之二的距离,一阵脚步声靠近,声音从身侧传来。
“见过王爷。”
李子衿三人转头看去,是靖国侯卢远陌。
“大伯。”李子衿朝着卢远陌点头示礼。
“侯爷。”夏侯莫擎和鹿鸣也朝着卢远陌点了点头。
几人边走边寒暄,李子衿腿脚不便,卢远陌也放慢了脚步。
“王爷许久没来上朝,可还知当今朝局?”卢远陌问道。
“怎么说?”李子衿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
“如今虽然太子监国,但太子的身体可不太好。”卢远陌压低了声音。
李子衿又怎会听不懂卢远陌言语中的试探之意,虽然前几日的宴席上,李子衿已经将态度表达的很明确,但卢远陌作为靖国府世袭长子,他的立场可以说代表了整个靖国府,又怎会没有一丝担忧。
“不管太子身体如何,当今皇上圣体安康,一切巨细自由皇上圣裁。”李子衿想要朝着大殿方向拱拱手,奈何两只手臂都拄着拐又被夏侯莫擎和鹿鸣扶着,只能作罢。
“王爷能如此想,甚好,甚好。”卢远陌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
四人总算到了含元殿,殿中文武百官分立两侧,一到殿中,卢远陌便和三人分开朝自己的位置走去。
夏侯莫擎和鹿鸣扶着李子衿再往前走了一段,便停了下来,归入了武将行列,留下李子衿独自一人拄着双拐缓缓前进。
李子衿走了没几步,殿首一人快步朝他走来。
“王兄。”跑来的人是英王李轩。李轩的穿着和李子衿相差无几,同样是一身绣着四爪金莽的朝服,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略有不同。
“英王殿下。”李子衿没办法行礼,只能朝着李轩微微颔首。
“王兄,我扶着你。”李轩道。
李子衿点了点头,李轩伸出手扶住了李子衿的手臂,带着他往殿首走去。
两人从大殿上走过,两侧文武百官纷纷侧目,看着殿中道上的两位王爷,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两人走到殿首,李轩和李子衿分开,站回了原位,李子衿也拄着双拐在原地站着。
并排站着的还有三人,穿着与李子衿和李轩相同,三人和李轩一样都是皇子。
抬头朝殿上看去,殿上两张宝座,正中的是一张龙椅,侧面是一张凤椅。
两张宝座空空,太子李宏身穿绣龙黄袍,怀中抱着镶金玉牌站在龙椅一旁,眼帘微垂,俯视着殿中百官,右手是不是捂在口前,轻咳两声。
卯时一到,殿外号角声鼓声齐鸣,大殿之上,大内总管苏公公率先出现,手中拂尘一甩,扯着嗓子喊道:“皇上驾到!”
殿中文武百官尽皆下跪,李子衿也放下双拐跪了下去。
众人一阵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皇帝挽着皇后的手走了出来,坐到了龙椅上,皇后也坐到了一旁的凤椅上。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文武百官又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只有李子衿支起了双拐,还在艰难的起身。
皇帝的目光一下子就停留在了李子衿的身上。
“给洛阳王赐座。”
两个太监抬着椅子来到了李子衿身后,将椅子放了下来,又将李子衿搀起扶到了椅子上。
“谢皇上恩典。”李子衿坐在椅子上躬身道。
“众卿可有本要奏?”太子李宏道。太子自加冠以来便被委任执政,至今已有两年。
太子的声音不大,听着明显中气不足,排在大殿后面的官员只能勉强听到太子的声音,却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不过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上朝,就算听不清太子说的话,也知道内容是什么。
殿内先是安静了一会儿,接着,殿首皇子亲王排列之后,文官之首的位置,有一人出列。
此人头戴五旒衮冕,身穿青衣纁裳,衣裳绣有五章纹,配束金腰带;年纪看着五十来岁,脸上皱纹横生,须发有些发白,年纪虽大双目却炯炯有神,声音苍老却苍劲有力。
“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国富安康,各地臣民安居乐业,此般种种皆仰天子之威、娘娘之仪、太子之德。”
说的都是些客套官话,但殿内文武百官尽皆附和道:“崔相所言甚是。”
皇帝、皇后以及太子脸上都带着笑容,点了点头。
崔相名崔琰,是当朝宰辅,官居侍中,加授中书门下平章事,每当这种大朝会,都会站出来说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一番话说完,他便又回到了原位。
“端午将至,礼部准备的如何?”太子又道。
站在文官第二排的礼部尚书孙知礼,闻声出列,手禀官牌鞠了一躬,道:“端午大典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太子点了点头,礼部尚书归回原位。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太子问道。
殿内百官各自对视,低声交头接耳了起来。
忽然文官中有一人走了出来,出列之人身穿绯袍,头戴专属御史的高山冠。
“臣有本启奏。”
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看向出列之人。
殿上,皇帝、皇后、太子三人的表情也都严肃了起来,御史上奏,必是参人,而这种参奏都不是什么小事。
“爱卿所奏何事?”太子沉声道。
“臣要上奏弹劾洛阳王李子衿。”出列的御史大声道。
一晃眼,便到了五月初一。
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大朝会,李子衿作为藩王,平日里的早朝可以不去,但这种大朝会,京中文武百官都会到场,作为藩王,不在京城就罢了,像今日这样在京城中,他也得去参加大朝会。
外面天还灰蒙蒙的,李子衿的屋外传来了鹿鸣的声音。
“王爷,该上朝了。”
“知道了。”李子衿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鹿鸣使了个眼色,四个侍女端着李子衿上朝要穿的服冕和洗漱用具推开了李子衿的房门,走了进去,房间内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不一会儿,李子衿的声音再次从屋内传来。
“好了,你进来吧。”
鹿鸣带着两个亲卫走进了屋内。再出来时,鹿鸣和两个亲卫将李子衿扶在中间。
李子衿换上了一身朝服,头戴九旒衮冕,一身紫衣纁裳,上绣四爪金莽;金玉饰剑镖首,腰间配金玉带,脚踏九纹金靴,让原本温和的李子衿添上了几分威严。
坐上了王府马车,马车一直开到皇城外停了下来。不到卯时,天空中才泛起鱼肚白,然而皇城外已经停满了马车轿子。
李子衿被扶下了马车,坐上了轮椅,亲卫侍从留守在马车旁,鹿鸣推着轮椅,夏侯莫擎跟在一旁。
到了大明宫外,仰望着恢宏的宫殿,这是大唐强盛的象征。殿前的长梯两侧,皇宫禁卫林立,个个身姿挺拔,眼放精光,目不斜视。
夏侯莫擎递上了两把拐杖,李子衿在两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两人各站一边,手握着李子衿的手臂,三人并行踏上了殿前的长梯。
时不时有朝中官员从三人身边经过,都在李子衿身边停了下来,向着李子衿鞠躬问礼。
李子衿也会对着他们点头回礼,接着继续朝着含元殿走去。
走了三分之二的距离,一阵脚步声靠近,声音从身侧传来。
“见过王爷。”
李子衿三人转头看去,是靖国侯卢远陌。
“大伯。”李子衿朝着卢远陌点头示礼。
“侯爷。”夏侯莫擎和鹿鸣也朝着卢远陌点了点头。
几人边走边寒暄,李子衿腿脚不便,卢远陌也放慢了脚步。
“王爷许久没来上朝,可还知当今朝局?”卢远陌问道。
“怎么说?”李子衿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
“如今虽然太子监国,但太子的身体可不太好。”卢远陌压低了声音。
李子衿又怎会听不懂卢远陌言语中的试探之意,虽然前几日的宴席上,李子衿已经将态度表达的很明确,但卢远陌作为靖国府世袭长子,他的立场可以说代表了整个靖国府,又怎会没有一丝担忧。
“不管太子身体如何,当今皇上圣体安康,一切巨细自由皇上圣裁。”李子衿想要朝着大殿方向拱拱手,奈何两只手臂都拄着拐又被夏侯莫擎和鹿鸣扶着,只能作罢。
“王爷能如此想,甚好,甚好。”卢远陌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
四人总算到了含元殿,殿中文武百官分立两侧,一到殿中,卢远陌便和三人分开朝自己的位置走去。
夏侯莫擎和鹿鸣扶着李子衿再往前走了一段,便停了下来,归入了武将行列,留下李子衿独自一人拄着双拐缓缓前进。
李子衿走了没几步,殿首一人快步朝他走来。
“王兄。”跑来的人是英王李轩。李轩的穿着和李子衿相差无几,同样是一身绣着四爪金莽的朝服,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略有不同。
“英王殿下。”李子衿没办法行礼,只能朝着李轩微微颔首。
“王兄,我扶着你。”李轩道。
李子衿点了点头,李轩伸出手扶住了李子衿的手臂,带着他往殿首走去。
两人从大殿上走过,两侧文武百官纷纷侧目,看着殿中道上的两位王爷,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两人走到殿首,李轩和李子衿分开,站回了原位,李子衿也拄着双拐在原地站着。
并排站着的还有三人,穿着与李子衿和李轩相同,三人和李轩一样都是皇子。
抬头朝殿上看去,殿上两张宝座,正中的是一张龙椅,侧面是一张凤椅。
两张宝座空空,太子李宏身穿绣龙黄袍,怀中抱着镶金玉牌站在龙椅一旁,眼帘微垂,俯视着殿中百官,右手是不是捂在口前,轻咳两声。
卯时一到,殿外号角声鼓声齐鸣,大殿之上,大内总管苏公公率先出现,手中拂尘一甩,扯着嗓子喊道:“皇上驾到!”
殿中文武百官尽皆下跪,李子衿也放下双拐跪了下去。
众人一阵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皇帝挽着皇后的手走了出来,坐到了龙椅上,皇后也坐到了一旁的凤椅上。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文武百官又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只有李子衿支起了双拐,还在艰难的起身。
皇帝的目光一下子就停留在了李子衿的身上。
“给洛阳王赐座。”
两个太监抬着椅子来到了李子衿身后,将椅子放了下来,又将李子衿搀起扶到了椅子上。
“谢皇上恩典。”李子衿坐在椅子上躬身道。
“众卿可有本要奏?”太子李宏道。太子自加冠以来便被委任执政,至今已有两年。
太子的声音不大,听着明显中气不足,排在大殿后面的官员只能勉强听到太子的声音,却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不过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上朝,就算听不清太子说的话,也知道内容是什么。
殿内先是安静了一会儿,接着,殿首皇子亲王排列之后,文官之首的位置,有一人出列。
此人头戴五旒衮冕,身穿青衣纁裳,衣裳绣有五章纹,配束金腰带;年纪看着五十来岁,脸上皱纹横生,须发有些发白,年纪虽大双目却炯炯有神,声音苍老却苍劲有力。
“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国富安康,各地臣民安居乐业,此般种种皆仰天子之威、娘娘之仪、太子之德。”
说的都是些客套官话,但殿内文武百官尽皆附和道:“崔相所言甚是。”
皇帝、皇后以及太子脸上都带着笑容,点了点头。
崔相名崔琰,是当朝宰辅,官居侍中,加授中书门下平章事,每当这种大朝会,都会站出来说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一番话说完,他便又回到了原位。
“端午将至,礼部准备的如何?”太子又道。
站在文官第二排的礼部尚书孙知礼,闻声出列,手禀官牌鞠了一躬,道:“端午大典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太子点了点头,礼部尚书归回原位。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太子问道。
殿内百官各自对视,低声交头接耳了起来。
忽然文官中有一人走了出来,出列之人身穿绯袍,头戴专属御史的高山冠。
“臣有本启奏。”
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看向出列之人。
殿上,皇帝、皇后、太子三人的表情也都严肃了起来,御史上奏,必是参人,而这种参奏都不是什么小事。
“爱卿所奏何事?”太子沉声道。
“臣要上奏弹劾洛阳王李子衿。”出列的御史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