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晋乱 > 第43章 毋丘俭试探文钦,淮南二叛举兵。

第43章 毋丘俭试探文钦,淮南二叛举兵。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司马师兄弟一通操作,终达目的,废黜天子曹芳,复其齐王之位,贬于河内郡重门营封国,建齐王宫,礼制祭祀同于诸侯,禁令无有宣召不得入京。

    废黜罢曹芳,另立新帝曹髦,曹髦继位,大肆封赏司马师,一时间,司马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位高权重,位极人臣。

    司马氏重掌朝中大权,无人能敌。

    司马师达到人生巅峰!

    然,所谓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司马师兄弟一番操作,早已是让朝野上下怨言四起,只是迫于司马氏权威,无人明言而已。

    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张缉、李丰及其三族之时,为震慑朝野上下,遂成书传于大魏所及之地,自然也传至淮南。

    此时,镇守淮南魏吴边境的乃是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二人。

    毋丘俭阅完朝廷诛杀夏侯玄、张缉、李丰及其三族传书,不由泪如雨下:“某素于玄、丰交好,乃挚友,不想吾友竟落如此结局,可恨司马师心狠手辣。”

    然,终究三人乃是谋反之罪,毋丘俭却也无话可说,只是愤愤垂泪。

    后,司马师又绞杀张皇后,废黜曹芳,毋丘俭得知,更是气愤不已,忧心如焚,以至于寝食不安:“司马师逾越大魏礼制,擅自行废立之事,此乃权臣,如此下去,只怕大魏江山社稷将要被篡于司马氏之手。”

    自此,便就是日日流泪,唉声叹气,萎靡不振,甚至于提心吊胆:“想我毋丘俭受先帝曹叡厚恩得以重用,如今却是眼看先帝之意被践,俭却无能为力匡扶正义,俭何以有颜苟活于世?更何况师也知我感恩于先帝,只怕哪一日我便也成了司马师眼中钉肉中刺,必被其除之而后快。”

    因而变得惴惴不安!

    “与其如此担惊受怕,忧虑不安,倒不如就此起兵反叛司马师,待取了司马师狗头,便可安大魏社稷。”

    毋丘俭之子毋丘甸却是谏言毋丘俭:“不如就此起兵谋反!”

    “当年大都督王凌起兵谋反之时,也知孤掌难鸣,只得谋于其甥兖州刺史令狐愚一齐举兵,后令狐愚不幸暴毙而致泄密,王凌无奈只得仓促起事,奈何却因势单力薄而致败北,无奈于项县贾逵庙服毒自尽。今你我父子起兵又谈何容易?一旦不密,只怕便是诛杀三族之罪。”

    毋丘俭如何不知其中厉害?

    虽也有谋反之心,但却是感觉时机未到,犹豫不决。

    然,就在毋丘俭犹豫不决之时,忽的只见魏吴边境、淮南寿春城上空骤然而现彗星,自寿春城上空始,拖着长长的尾巴,一路直奔西北方向洛阳城而去。

    毋丘甸观之不觉大喜:“必是大吉之兆,此乃天灭司马师!”

    即刻禀于毋丘俭:“时机已到,父亲切莫犹豫!”

    毋丘俭听闻,也不由大喜:“怎能做有违天意之事?既然如此,便就举兵谋反。”

    然,毋丘俭毕竟是镇东大将军,如何不知深谋而后动的道理?

    “先探文钦。如果文钦有意,事便谐也。”

    即刻修书一封,邀扬州刺史文钦前来寿春商议。

    扬州刺史文钦本就与毋丘俭相厚,平时边境安稳之时本就时常来往走动,今见毋丘俭以书信相邀,便就即刻收拾妥当,直奔寿春城而来。

    毋丘俭见文钦如约而至,不由大喜,即刻于后堂设宴,款待文钦。

    宴席之上,分罢宾主坐定,毋丘俭却是忽的变的愁容满面:“如今朝野上下皆叹于皇帝废黜之事,不知文刺史尚知否?”

    毋丘俭出言试探文钦。

    “我等皆大魏忠臣,先帝亡故之后,皆又跟随大将军曹爽辅佐少帝曹芳。今司马师恣意妄为,专权废主,致使天地反覆,我等做为大魏忠臣,岂能不伤心落泪?”

    哪知文钦却是比毋丘俭更气愤,竟然泪流满面,破口大骂司马师。

    “只是不知大都督做为一方诸侯,愿做匡扶正义,拨乱反正讨伐司马师之事否?”

    文钦却是直接挑明,询问毋丘俭。

    毋丘俭忽的从案前站起,一步跨过席案,直步向前紧紧抓住文钦手臂不停摇动:“此乃俭邀文刺史前来寿春之意。”

    文钦听完,忽得单膝跪地,躬身毋丘俭:“某必生死相随。”

    毋丘俭哈哈大笑:“正月之时,某见有彗星数十丈长,始于吴、楚分界,寿春城上空一路直奔洛阳,此正应于寿春今日之宴,此大吉之兆也,不若就此举兵讨伐司马师。”

    “某中子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令为先锋。”

    文钦却是迫不及待,已是选出来了先锋。

    即刻宴席之上定下举兵谋反之策。

    宴罢,毋丘俭即刻安排文钦返回军营,整顿兵马准备起事,而毋丘俭却是修太后矫诏,做讨贼檄文发于各地,以期集天下义军共讨司马师。

    讨贼檄文发出之后,毋丘俭却觉太后矫诏总归是假的,不若就此上奏朝廷,以正出师之名。

    “辅佐大臣司马懿忠诚于大魏社稷,受先帝托孤之恩而行伊尹之事,深得朝野上下敬重,然,司马懿亡故以后,其子司马师继承其位,却是恣意妄为,擅行废立之事,毁坏朝纲,故,应于善待司马懿后人而废黜司马师,削其朝权,让其以侯爵身份归家养老。其位由司马昭代替。太尉司马孚尽忠尽孝,其子护军将军司马望亦忠心耿耿,这些人都值得信任,应予以重用。俭泣血跪拜。”

    修完送往洛阳。

    待信使离了寿春,毋丘俭坐于案前,反复思索举兵之事。

    “遥想王凌当年谋反之时,忽被司马懿识破,落得个身败名裂。如果吾与文钦起兵,不能谋得深,只怕比王凌更惨。罢,既然举兵,不若一举到底,做个万全之策。”

    毋丘俭越虑越怕,遂又修书文钦:“谋反起兵,无外乎两种结局,一乃成,二乃败。成则罢了,然若败了,你我总得有活命之所。”

    毋丘俭却是虑的周全:“故,依俭之意,你我起兵,兵力总究不比大魏兵马,不若你我皆出二子送往江东做为质子,一来邀东吴孙峻出兵淮南以助我等功成,二来如果败了,也有可归之处。不知文刺史意下如何?”

    文钦阅毕,本就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当然应允。

    即刻命两个儿子携书信回复毋丘俭。

    毋丘俭见文钦二子不觉大喜,即刻也出自家二子,共四子送往东吴孙峻之处做为质子,以求孙峻策应举兵之事。

    东吴丞相、大将军孙峻见了,不由大喜:“此正合我意!”

    即刻朝中议事。

    奈何朝中大臣依然以先帝孙权之策予以驳斥。

    然,此时的孙峻见如此好的机会,岂能错过?

    便就驳斥群臣,决定出兵淮南。

    毋丘俭得知孙峻愿援助举兵之事,自然不胜欢喜:“事成有八,如果再得兖州刺史邓艾、征西将军郭淮、豫州刺史诸葛诞三人结为盟友,共同举兵,合围洛阳,则事必成!”

    遂伏案与三人修书,修毕,即刻安排信使快马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