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从企业到事业单位到公务员,我都经历了什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先po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本科毕业后入职企业,一年后考上事业单位,工作三年后省考上岸。
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一开始并没有把“考公”当成自己的目标。大四的时候选择了考研,考研失利后,开始一边准备省考一边参加各种企业的招聘会和面试。
在企业的经历增加了我的阅历,体会到不同工作对我的价值,毕竟“别人说”和“自己感受”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企业工作中,我感受到了一些力不从心:我入职的企业极看重毕业院校,不同学校基础工资也存在明显档次差异;
年轻化,所以梯度纵向拉不太开,看不到上升空间;内部人员流动大,一项业务还没对接清楚,就发现换人经办了;办公地点偏远,通勤时间极长等等。于是在入职大半年后,我开始寻找跳槽的机会。
此时的我,一边备考公务员,一边面试其他企业。机缘巧合下,我看到了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之前我从未关注过事业单位),抱着“去试试”“练练笔”的心态,我也报了名。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谁成想,这一年的省考,我只考了个第四名……倒是事业单位,出乎意料的一路“第一”,通过了体检和政审,顺利地跳了槽。
进入事业单位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二。
01
相较于企业
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求“编制?
从年少不知体制“香”到瞄准考公不放松,我个人的感受是:相较于更加追求效益的企业而言,机关单位会更加注重人性关怀,而且确实在福利待遇方面更加稳定(这一点在疫情期间表现更为突出,直接导致了这三年报考人数的激增)。
还记得我当时参加企业的校招时,hR宣传的是14~16薪,节日都会有过节费等等。
怀着美好的期望进去后,发现不仅年终奖大幅缩水(企业效益下滑),过节费也被常常延后发放,甚至不再发放年终奖,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调整到最低……
当然,我们倡导要做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应该有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面对的准备,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是会让我们这些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迷茫。
在事业单位工作期间,可能是因为进去之前就觉得工资不高,所以在待遇方面反而期望不高。而且大家的工资收入其实都比较透明,就算是领导,到手也就那么多,不像企业的收入差距往往很大。
最值得点赞的一点是,在单位中,你应该拿到多少就会拿到多少,就算你当下没拿到,后续依然会把应该发放的金额如数发放。
除了福利待遇稳定外,在机关单位我得到了更多的成长,这也让我继续坚定地考公。在企业的一年里,可能因为身边很多年轻人,名校毕业的也不少,自己实在是太不突出了。
但是考上事业单位后,换了个赛道奔跑,突然感觉“柳暗花明”。一般这种招聘,不会像企业一进就是一大批,而且每年进出人员太多,流动性很大,机关单位的招聘一次就那么几个人,作为年轻人,自然你会受到较多的关注。
而且单位的稳定性强,同事之间可能要相处几十年,所以似乎更乐于提携、照顾新人,给新人锻炼机会。
在单位里,由于我是最年轻的,经常有什么活动,同事都会想到我,而且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乐于给我指点。给我介绍对象什么的这些就不说了>_<单位里应该都有经历过!
在单位的这几年,我获得过个人省级荣誉、参加过省级文娱比赛获得金奖、上过本省的新闻联播、发过行业核心期刊等,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平台,难以相信我会收获到这些经历。
对我个人而言,重视个人成长、个人价值大于工资收入,毕竟也没那么大物质欲望,正常开支能满足就好啦~
02
作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为什么还要考公务员?
因为一些原因,我待过两个省属事业单位,一个是办公地点和厅机关在一栋楼的,一个是分离的。对于办公地点和厅机关在一起的,日常活动、会议等都是共同参与,没什么区别。
而对于办公地点与厅机关分离的,对于厅机关的一些活动依然是要参加的,但由于距离问题,每次参加活动或会议、送取材料都比较不便。
作为下辖的事业单位,往往没有独立的人事权,有很多事情都要与厅机关进行汇报,在办事流程上更为复杂。
而在晋升上,与公务员现行的职级并行不同,事业单位的晋升,特别是专业技术岗位的,是需要通过评职称的方式进行的。
而每个单位的高、中、初级职称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例如,如果一个单位只有1个高级职称,那么在有人评聘后,即使后面再有人也达到了高级职称的条件,他也不能够被聘用为高级。
可能是因为我在两个单位待的时间都不够长,特别第二种模式下,每次去厅机关都感觉有距离感。
再加上考虑到个人发展前景、稳定性等方面,我便一直没有放弃过考公这个念想,利用下班后和周末时间进行准备。
03
如何在职备考?
相信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我也有不少朋友,也还在为考公努力。在我考上以后,就有朋友给我发来了“灵魂拷问”……
△ 朋友发来的“灵魂拷问”
当然这些问题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回答了,各种经验帖都很多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我看来,很多在职考生失败的原因就是在于顾虑太多,想法太复杂。一方面有考走的想法,一方面又没有实际的行动,一直在犹豫,最后落得“原地踏步”。
那定好目标后,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作为在职考生,其实不仅仅只有下班的时间才能学习,上班也是有机会的。
另外,在刷微信的时候,不要光顾着聊天啦,“半月谈”“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关注起来,做好观点的积累、思维的拓展、时事的了解,有必要就复制粘贴到“备忘录”上,或者收藏、摘抄起来,要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 考试期间经常阅读的订阅号记录
因为省考有可能涉及到本省的一些情况,所以后两项就是本地的报刊公众号。
我知道在职备考很难,有很多顾虑和诱惑,压力也很大。但如果你从来没有真正为之努力过,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行呢?
几百个人的竞争赛,光靠运气绝对是不够的,90分的努力与10分的幸运缺一不可。祝你成功~
先po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本科毕业后入职企业,一年后考上事业单位,工作三年后省考上岸。
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一开始并没有把“考公”当成自己的目标。大四的时候选择了考研,考研失利后,开始一边准备省考一边参加各种企业的招聘会和面试。
在企业的经历增加了我的阅历,体会到不同工作对我的价值,毕竟“别人说”和“自己感受”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企业工作中,我感受到了一些力不从心:我入职的企业极看重毕业院校,不同学校基础工资也存在明显档次差异;
年轻化,所以梯度纵向拉不太开,看不到上升空间;内部人员流动大,一项业务还没对接清楚,就发现换人经办了;办公地点偏远,通勤时间极长等等。于是在入职大半年后,我开始寻找跳槽的机会。
此时的我,一边备考公务员,一边面试其他企业。机缘巧合下,我看到了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之前我从未关注过事业单位),抱着“去试试”“练练笔”的心态,我也报了名。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谁成想,这一年的省考,我只考了个第四名……倒是事业单位,出乎意料的一路“第一”,通过了体检和政审,顺利地跳了槽。
进入事业单位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二。
01
相较于企业
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求“编制?
从年少不知体制“香”到瞄准考公不放松,我个人的感受是:相较于更加追求效益的企业而言,机关单位会更加注重人性关怀,而且确实在福利待遇方面更加稳定(这一点在疫情期间表现更为突出,直接导致了这三年报考人数的激增)。
还记得我当时参加企业的校招时,hR宣传的是14~16薪,节日都会有过节费等等。
怀着美好的期望进去后,发现不仅年终奖大幅缩水(企业效益下滑),过节费也被常常延后发放,甚至不再发放年终奖,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调整到最低……
当然,我们倡导要做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应该有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面对的准备,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是会让我们这些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迷茫。
在事业单位工作期间,可能是因为进去之前就觉得工资不高,所以在待遇方面反而期望不高。而且大家的工资收入其实都比较透明,就算是领导,到手也就那么多,不像企业的收入差距往往很大。
最值得点赞的一点是,在单位中,你应该拿到多少就会拿到多少,就算你当下没拿到,后续依然会把应该发放的金额如数发放。
除了福利待遇稳定外,在机关单位我得到了更多的成长,这也让我继续坚定地考公。在企业的一年里,可能因为身边很多年轻人,名校毕业的也不少,自己实在是太不突出了。
但是考上事业单位后,换了个赛道奔跑,突然感觉“柳暗花明”。一般这种招聘,不会像企业一进就是一大批,而且每年进出人员太多,流动性很大,机关单位的招聘一次就那么几个人,作为年轻人,自然你会受到较多的关注。
而且单位的稳定性强,同事之间可能要相处几十年,所以似乎更乐于提携、照顾新人,给新人锻炼机会。
在单位里,由于我是最年轻的,经常有什么活动,同事都会想到我,而且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乐于给我指点。给我介绍对象什么的这些就不说了>_<单位里应该都有经历过!
在单位的这几年,我获得过个人省级荣誉、参加过省级文娱比赛获得金奖、上过本省的新闻联播、发过行业核心期刊等,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平台,难以相信我会收获到这些经历。
对我个人而言,重视个人成长、个人价值大于工资收入,毕竟也没那么大物质欲望,正常开支能满足就好啦~
02
作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为什么还要考公务员?
因为一些原因,我待过两个省属事业单位,一个是办公地点和厅机关在一栋楼的,一个是分离的。对于办公地点和厅机关在一起的,日常活动、会议等都是共同参与,没什么区别。
而对于办公地点与厅机关分离的,对于厅机关的一些活动依然是要参加的,但由于距离问题,每次参加活动或会议、送取材料都比较不便。
作为下辖的事业单位,往往没有独立的人事权,有很多事情都要与厅机关进行汇报,在办事流程上更为复杂。
而在晋升上,与公务员现行的职级并行不同,事业单位的晋升,特别是专业技术岗位的,是需要通过评职称的方式进行的。
而每个单位的高、中、初级职称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例如,如果一个单位只有1个高级职称,那么在有人评聘后,即使后面再有人也达到了高级职称的条件,他也不能够被聘用为高级。
可能是因为我在两个单位待的时间都不够长,特别第二种模式下,每次去厅机关都感觉有距离感。
再加上考虑到个人发展前景、稳定性等方面,我便一直没有放弃过考公这个念想,利用下班后和周末时间进行准备。
03
如何在职备考?
相信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我也有不少朋友,也还在为考公努力。在我考上以后,就有朋友给我发来了“灵魂拷问”……
△ 朋友发来的“灵魂拷问”
当然这些问题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回答了,各种经验帖都很多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我看来,很多在职考生失败的原因就是在于顾虑太多,想法太复杂。一方面有考走的想法,一方面又没有实际的行动,一直在犹豫,最后落得“原地踏步”。
那定好目标后,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作为在职考生,其实不仅仅只有下班的时间才能学习,上班也是有机会的。
另外,在刷微信的时候,不要光顾着聊天啦,“半月谈”“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关注起来,做好观点的积累、思维的拓展、时事的了解,有必要就复制粘贴到“备忘录”上,或者收藏、摘抄起来,要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 考试期间经常阅读的订阅号记录
因为省考有可能涉及到本省的一些情况,所以后两项就是本地的报刊公众号。
我知道在职备考很难,有很多顾虑和诱惑,压力也很大。但如果你从来没有真正为之努力过,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行呢?
几百个人的竞争赛,光靠运气绝对是不够的,90分的努力与10分的幸运缺一不可。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