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三支一扶”两年顺利转事业编后,我又通过国考上税务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篇文章来自读者投稿,我前几天就发过了,刚发完就有做“三支一扶”培训的机构找我做广告。
我知道现在的“三支一扶”大部分地方要考试了,只是没想到也已经卷到要培训的地步。
但它确实是“曲线入编”的一个不错的方式,感兴趣的可看看这个经历。
01
我是一个毕业于普通二本学院会计专业的小镇大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只是觉得以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跟很多人打交道的工作,想安安静静地当个会计。
但是大学给了我一个改变性格的机会,让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自己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但此时的我还是没有考公的打算。
大二开始我就在寒暑假参加各种实习,有银行、有会计师事务所。
但是接触了才知道银行有很多业绩指标,事务所要天天抽查凭证,去各个单位审计,这跟我想象的未来很不一样,即将大四的我迷茫了……
真正想考公是大四的时候在学校参加了一场考公宣讲会,听了一些师兄师姐分享的公考经历和体制内的一些事情,就像一盏灯给那时的我照亮了另一条从未考虑过的道路。
也许,我也应该试试……
02
然而考公的过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2018年底大四第一学期第一次参考选调和国考,我觉得准备充足胜券在握,但由于年轻气盛报考了一线城市的岗位,最终排到几十名无缘面试。
隔年初碰上老家“三支一扶”招考,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当年的“三支一扶”没那么卷,甚至是被鄙视的,很多人认为就是到偏远的基层去吃苦,所以报名的人不多,而且既不用考试也不用面试。
只要填个表,表上有各种加分项,每项加起来最高分的录取。
当年是倾向于招录本镇人且优先照顾村里家庭贫困的家庭,加分项里可以看出来,依稀记得几个跟大家分享下。
比如,家里没人就业的加2分,我是单亲家庭,家里没什么固定收入,当年我家唯一有社保的哥哥刚好在那几个月辞工社保也断了,所以这项我加分了。
比如,户籍那里,本县人加7分,本镇人加10分,我报考的就是镇里的,也拿到了最高分。
其他的就是大学期间拿到国家级、省级奖励,党员加分之类的。
满分是100分,我当年82,比第二名高出了近10分,顺利被录取了。
“三支一扶”的招录岗位和实际安排的工作岗位没什么大的关系,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工作单位距离家很近,步行10分钟就到家。
“三支一扶”的岗位做了2年,按照当年的政策,我们这一批的所有人都顺利转成事业编(仅适用于当年,仅指我所在的县)。
03
其实“三支一扶”,只是“曲线入编”的一个方式,我从没忘记考公务员。
入职开始,也同步备考。
相比在企业,“三支一扶”的工作环境更适合备考。
不是说在上班时间摸鱼复习,上班时间该做什么做什么,我几乎不把书拿到办公室的。
而是很多工作内容跟面试很契合,离家近,吃喝住行不用自己折腾,我又单身未婚,下班时间几乎全是学习时间。
2020年,也就是“三支一扶”的第一年,我省考就进了面试,但无奈笔试是第二名,最终没有逆袭成功。
2021年,国考省考都落败了,面试都进不了。
2022年,在我转事业编制的第一年,我继续参加国考。
笔试成绩出来,距离进面分高了近20分(当年岗位招了3人,有9人进入面试,国考只知道最后一名进面的分数,其他人都不知道名次)。
貌似稳了,但我一刻都不敢放松,因为面试翻车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松懈。
虽然曾经进过一次面试,但之前培训的是无领导形式,现在是结构化面试。
为了保险我还是报了个国考的面试班,面试班就一周,其实就是填鸭式培训。
培训完离面试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我除了加班基本都是天天学习,早起背诵,晚上跟小伙伴练题。最终以岗位第一成功上岸。
04
这几年的考编路,有2个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如果意向考编,“三支一扶”是不错的过度方式。
很多家庭的孩子是没有条件选择全职备考的,但去企业工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太难了。
很多人会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耗尽自己的精力,最终芝麻丢了也捡不到西瓜。
而“三支一扶”给了一个提前接触体制的机会,单位的领导一般也很鼓励考编,为了考编请假相较于企业是简单太多了。
另外,“三支一扶”期满在报考公务员可以选择专项岗,在考事业单位有加分政策。
工资待遇虽然比不上编制,但比临时工强太多了。
当年我的工资是到手3200元,在一个县城公务员只有5000元+的地方,至少补贴完家庭的生活费还可以自己存点零花钱。
二、考公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目前,我很多在外的同学工资都比我高很多,之前聚会时,她们不止一次说我,怎么受得了这样的生活,她们是无法接受毕业了还回到小县城等等。
但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她们虽然高薪但也是用超时加班,不知掉多少头发,长期外卖三餐不准时,每天2小时通勤换来的。
我清楚自己的个性,不争不出头,一辈子就想安安稳稳到老就好。
体制外的那些追求,我没想过,就算想了我也不一定能得到。
所以,着重于眼前,生活知足常乐就好。
这篇文章来自读者投稿,我前几天就发过了,刚发完就有做“三支一扶”培训的机构找我做广告。
我知道现在的“三支一扶”大部分地方要考试了,只是没想到也已经卷到要培训的地步。
但它确实是“曲线入编”的一个不错的方式,感兴趣的可看看这个经历。
01
我是一个毕业于普通二本学院会计专业的小镇大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只是觉得以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跟很多人打交道的工作,想安安静静地当个会计。
但是大学给了我一个改变性格的机会,让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自己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但此时的我还是没有考公的打算。
大二开始我就在寒暑假参加各种实习,有银行、有会计师事务所。
但是接触了才知道银行有很多业绩指标,事务所要天天抽查凭证,去各个单位审计,这跟我想象的未来很不一样,即将大四的我迷茫了……
真正想考公是大四的时候在学校参加了一场考公宣讲会,听了一些师兄师姐分享的公考经历和体制内的一些事情,就像一盏灯给那时的我照亮了另一条从未考虑过的道路。
也许,我也应该试试……
02
然而考公的过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2018年底大四第一学期第一次参考选调和国考,我觉得准备充足胜券在握,但由于年轻气盛报考了一线城市的岗位,最终排到几十名无缘面试。
隔年初碰上老家“三支一扶”招考,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当年的“三支一扶”没那么卷,甚至是被鄙视的,很多人认为就是到偏远的基层去吃苦,所以报名的人不多,而且既不用考试也不用面试。
只要填个表,表上有各种加分项,每项加起来最高分的录取。
当年是倾向于招录本镇人且优先照顾村里家庭贫困的家庭,加分项里可以看出来,依稀记得几个跟大家分享下。
比如,家里没人就业的加2分,我是单亲家庭,家里没什么固定收入,当年我家唯一有社保的哥哥刚好在那几个月辞工社保也断了,所以这项我加分了。
比如,户籍那里,本县人加7分,本镇人加10分,我报考的就是镇里的,也拿到了最高分。
其他的就是大学期间拿到国家级、省级奖励,党员加分之类的。
满分是100分,我当年82,比第二名高出了近10分,顺利被录取了。
“三支一扶”的招录岗位和实际安排的工作岗位没什么大的关系,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工作单位距离家很近,步行10分钟就到家。
“三支一扶”的岗位做了2年,按照当年的政策,我们这一批的所有人都顺利转成事业编(仅适用于当年,仅指我所在的县)。
03
其实“三支一扶”,只是“曲线入编”的一个方式,我从没忘记考公务员。
入职开始,也同步备考。
相比在企业,“三支一扶”的工作环境更适合备考。
不是说在上班时间摸鱼复习,上班时间该做什么做什么,我几乎不把书拿到办公室的。
而是很多工作内容跟面试很契合,离家近,吃喝住行不用自己折腾,我又单身未婚,下班时间几乎全是学习时间。
2020年,也就是“三支一扶”的第一年,我省考就进了面试,但无奈笔试是第二名,最终没有逆袭成功。
2021年,国考省考都落败了,面试都进不了。
2022年,在我转事业编制的第一年,我继续参加国考。
笔试成绩出来,距离进面分高了近20分(当年岗位招了3人,有9人进入面试,国考只知道最后一名进面的分数,其他人都不知道名次)。
貌似稳了,但我一刻都不敢放松,因为面试翻车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松懈。
虽然曾经进过一次面试,但之前培训的是无领导形式,现在是结构化面试。
为了保险我还是报了个国考的面试班,面试班就一周,其实就是填鸭式培训。
培训完离面试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我除了加班基本都是天天学习,早起背诵,晚上跟小伙伴练题。最终以岗位第一成功上岸。
04
这几年的考编路,有2个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如果意向考编,“三支一扶”是不错的过度方式。
很多家庭的孩子是没有条件选择全职备考的,但去企业工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太难了。
很多人会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耗尽自己的精力,最终芝麻丢了也捡不到西瓜。
而“三支一扶”给了一个提前接触体制的机会,单位的领导一般也很鼓励考编,为了考编请假相较于企业是简单太多了。
另外,“三支一扶”期满在报考公务员可以选择专项岗,在考事业单位有加分政策。
工资待遇虽然比不上编制,但比临时工强太多了。
当年我的工资是到手3200元,在一个县城公务员只有5000元+的地方,至少补贴完家庭的生活费还可以自己存点零花钱。
二、考公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目前,我很多在外的同学工资都比我高很多,之前聚会时,她们不止一次说我,怎么受得了这样的生活,她们是无法接受毕业了还回到小县城等等。
但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她们虽然高薪但也是用超时加班,不知掉多少头发,长期外卖三餐不准时,每天2小时通勤换来的。
我清楚自己的个性,不争不出头,一辈子就想安安稳稳到老就好。
体制外的那些追求,我没想过,就算想了我也不一定能得到。
所以,着重于眼前,生活知足常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