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走海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禀大统领,从台湾北上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海路,沿琉球到日本,经朝鲜到辽东,最后到达大姑口,天津到通州,另外便是由长江口入长江,经运河北上通州,就安全看,走运河自然是最为妥当的”
谢泱向刘延拓拜道。
如今随着台湾稳定。
刘延拓自然已经自成一派。
在叫老板已经不妥当了。
除去山民们继续叫刘延拓先生外。
谢泱等人都纷纷改口。
按理说众人应该称主公。
但是刘延拓思来想去,想出了大统领这个称呼。
于是众人便改口叫刘延拓大统领。
刘延拓听谢泱说后。
皱了皱眉头。
从保险角度看,走内河运河自然最为妥当。
海路毕竟风大浪急。
而且海路还要通过日本的九州和朝鲜。
路途不仅遥远,还有不确定因素。
所以目前看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长江经大运河北上通州最佳。
而且走运河,刘延拓还可以顺便四处游玩一番。
看上去也不错。
当然走琉球北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耗时要长。
但是现在出发,并不耽误会试的时辰。
而且刘延拓也可因此将贸易向日本,朝鲜扩展。
只不过如今刘延拓还需要逐步发育。
在没有强大军力支撑前。
刘延拓还不能向日本朝鲜进发。
否则必将受制于人。
就如如今,虽然刘延拓已经扩展到了广东,广西,福建,交趾等地。
还据有了台湾。
也准备向浙江发展。
但没有完成移民,没有具备完整的实力。
刘延拓不可能在一步发展。
也就是如今已经接近瓶颈了。
刘延拓想了想,又看了看众人。
“难道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刘延拓问道。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
除去这两条路,还有哪条路可走啊。
“禀先生,目前只有这两条路,而且走运河更为妥当,毕竟日本朝鲜情况不明,故而暂不要去招惹为妥”
曹宇也拜道。
“只是我们占据台湾,南面的南洋诸国暂且不论,琉球,日本,朝鲜三地早晚也会知晓,未来和他们竞争也是早晚的事”
刘延拓听后,说道。
“禀大统领,如此我们更不要现在去招惹他们,等我们移民成功,台湾开发完毕,护卫军训练,编练完成,在向三国进发不迟,何况如今大统领主要是进京,还是走运河更好啊”
张仪献上前拜道。
“那我为何不走南直隶,山东沿海北上呢,运河虽好,但是不能容纳更多船只,未来我们要向北方发展,早晚也需要一条妥善的航路,如今趁此时机,勘察一番有何不可”
刘延拓看了看众人,问道。
“禀大统领,此路虽然也行,但是沿途暗礁,岛屿众多,航道浅陋,至今也无太多船只走此路,还请大统领三思啊”
罗万春上前拜道。
刘延拓听后,心中顿了顿。
其实自古以来,特别是隋炀帝挖掘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大运河后。
河运和海运就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争斗焦点。
除去地方士绅,豪强因运河而发家,致富阻拦海运外。
海路凶险,暗礁,风浪等都给海运蒙上了阴影。
再加上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农耕文明,对于海洋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所以无论是朝廷上下,历朝历代还是地方豪强士绅。
都会选择化重金疏浚,治理运河,漕运。
而不是选择更方便,便宜,省力的海运。
不过刘延拓可不会在意这些。
未来向北方发展。
势必需要让刘延拓找到一条向北运输的标准航道。
而通过海运,不仅运量更大,而且更加方便,便宜。
要是走运河,虽然并不影响运输。
然而运河毕竟是内河,本身就有淤泥堵塞,航道狭窄,河道不深的弱点。
至今运河也不能走千料以上大船,便可见一斑。
所以刘延拓未来要想更方便快捷迅速,高效的向北运输。
海运,便是唯一的选择。
而以如今的航运条件,要么沿东部沿海北上,要么走琉球,日本,朝鲜北上。
东部沿海北上又因为暗礁和航道浅陋的问题。
沿着日本朝鲜北上,虽然暗礁和航道都不是问题。
但是这条路明显绕远,而且还有日本,朝鲜这两个不确定因素。
所以摆在刘延拓面前的,似乎只有走运河一条路了。
如今刘延拓即将北上。
这正是勘察航道的绝佳时机。
而走运河,还有什么好考察可言。
刘延拓思索着。
三条路看来都有问题。
那就必须重新找一条路。
可是从台湾北上大姑口。
还有哪条路可走呢。
刘延拓想了想。
众人也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处理。
刘延拓见此,心中叹息一声。
曹宇等人只能循规蹈矩,张仪献等人又只是一县之才。
这统筹发展的人才和出谋划策的人才,自己还是缺乏啊。
要不还是走运河。
刘延拓想了想,忽然灵光一现。
对了,自己怎么能忘了耽罗呢。
耽罗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早先曾是元朝的耽罗军民总府。
在1406年正式归属朝鲜,朝鲜也在耽罗设济州牧使统领。
耽罗位于朝鲜西南部。
由台湾向东北方向走便可到达。
耽罗向西则是南直隶的淮安。
向西北便是山东的登莱地区。
向东南便是日本的九州。
向东跨越海峡可进入鲸海(今日本海)
虽然虽然耽罗在朝鲜的控制下。
但是朝鲜并没有真正实际控制。
而且如今虽然刘延拓不能和日本,朝鲜打交道。
但是占领耽罗,还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只需要让两三个海军小队守备即可。
进攻或许不足,但是防守万无一失。
如今虽然海军还未扩编。
第一舰队也已前往新镇交接新船。
要到明年才能形成战斗力。
刘延拓完全可以带第二舰队一个小队加一个营的护卫军北上占领耽罗即可。
等以后人数增多。
在以耽罗为基地,向日本,朝鲜发展商贸,也无不可。
未来还可以耽罗为基地。
向大明北方运输物资。
非常方便。
刘延拓思考一阵后,暗暗有了主意。
“走耽罗如何,不靠岸走,直接走海路向东北到达朝鲜西南部的耽罗岛,之后再向西北方向到达山东登莱地区,由此到达大姑口也无不可啊”
刘延拓笑道。
众人听后大惊失色。
耽罗如何,众人都没听过,这真的可行吗。
“大统领,这耽罗也是无主之地吗”
张仪献问道。
“不,宋元之时,包括明初,这里曾有一耽罗军民总府,如今被朝鲜窃取,我要是没记错,这上面应还有几万蒙古人和小部分朝鲜人在上居住,我们正好可以去解放这些蒙古人,我想他们当然不会反对,毕竟他们也是属于被蒙元抛弃的弃民,耽罗一地可谓交通要地,向西是淮安,向西北是山东登莱地区,向东南是日本九州九国之地,向北是朝鲜全州,向东又可进入鲸海,如今我们虽然没有多少余力开发耽罗,但是占领此地,为未来做准备还是不错的,只需要留下一个海军小队负责海岸近海防御,加上一个营的护卫军守备即可,而且这里属于北方气候,上面可以养马,有了马,不仅我们的四轮马车可以全面投入生产,贩卖,还能组建,训练一支骑兵部队,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利,这次我北上,正好去探探路,带上第二舰队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与第一营北上即可,将其占领,为我们未来发展布局”
刘延拓说完,众人皱了皱眉头。
“大统领,如此要是日本,朝鲜来攻,又该如何”
谢泱起身拜道。
“两个小队差不多六十条战船,正好我们可以检验一下火炮战船的威力,再说还有第一营,海军不行,还可以将其引入岛上,以第一营燧发火铳迎敌也行”
刘延拓微微一笑。
众人听后,后背发麻。
虽然火炮战船,众人都觉得威力巨大。
但是究竟大到什么地步。
众人心里也没底。
不过众人也找不出理由来反对。
于是刘延拓下令命张猛,刘重响,曹集三人帅部随自己北上耽罗。
陈褚义也带一些人组成开拓队随自己北上。
同时命福建孙毅,林统合,以及杨元庆等人在购买福船,广船各型各两百到五百艏,以为未来海上运输,移民之用。
……
……
……
十一月二十五日。
刘延拓带着沈瑶莲等人与张猛,陈褚义等人一起。
带上火炮战船六十五艏,其他各型运输船二百艏。
四千海军,六千陆军,以及一万开拓队一起。
离开了虎头城码头,经淡水城北上。
向东北方向而去。
站在船头。
看着眼前汪洋。
刘延拓心中踌躇满志。
“禀大统领,从台湾北上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海路,沿琉球到日本,经朝鲜到辽东,最后到达大姑口,天津到通州,另外便是由长江口入长江,经运河北上通州,就安全看,走运河自然是最为妥当的”
谢泱向刘延拓拜道。
如今随着台湾稳定。
刘延拓自然已经自成一派。
在叫老板已经不妥当了。
除去山民们继续叫刘延拓先生外。
谢泱等人都纷纷改口。
按理说众人应该称主公。
但是刘延拓思来想去,想出了大统领这个称呼。
于是众人便改口叫刘延拓大统领。
刘延拓听谢泱说后。
皱了皱眉头。
从保险角度看,走内河运河自然最为妥当。
海路毕竟风大浪急。
而且海路还要通过日本的九州和朝鲜。
路途不仅遥远,还有不确定因素。
所以目前看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长江经大运河北上通州最佳。
而且走运河,刘延拓还可以顺便四处游玩一番。
看上去也不错。
当然走琉球北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耗时要长。
但是现在出发,并不耽误会试的时辰。
而且刘延拓也可因此将贸易向日本,朝鲜扩展。
只不过如今刘延拓还需要逐步发育。
在没有强大军力支撑前。
刘延拓还不能向日本朝鲜进发。
否则必将受制于人。
就如如今,虽然刘延拓已经扩展到了广东,广西,福建,交趾等地。
还据有了台湾。
也准备向浙江发展。
但没有完成移民,没有具备完整的实力。
刘延拓不可能在一步发展。
也就是如今已经接近瓶颈了。
刘延拓想了想,又看了看众人。
“难道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刘延拓问道。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
除去这两条路,还有哪条路可走啊。
“禀先生,目前只有这两条路,而且走运河更为妥当,毕竟日本朝鲜情况不明,故而暂不要去招惹为妥”
曹宇也拜道。
“只是我们占据台湾,南面的南洋诸国暂且不论,琉球,日本,朝鲜三地早晚也会知晓,未来和他们竞争也是早晚的事”
刘延拓听后,说道。
“禀大统领,如此我们更不要现在去招惹他们,等我们移民成功,台湾开发完毕,护卫军训练,编练完成,在向三国进发不迟,何况如今大统领主要是进京,还是走运河更好啊”
张仪献上前拜道。
“那我为何不走南直隶,山东沿海北上呢,运河虽好,但是不能容纳更多船只,未来我们要向北方发展,早晚也需要一条妥善的航路,如今趁此时机,勘察一番有何不可”
刘延拓看了看众人,问道。
“禀大统领,此路虽然也行,但是沿途暗礁,岛屿众多,航道浅陋,至今也无太多船只走此路,还请大统领三思啊”
罗万春上前拜道。
刘延拓听后,心中顿了顿。
其实自古以来,特别是隋炀帝挖掘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大运河后。
河运和海运就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争斗焦点。
除去地方士绅,豪强因运河而发家,致富阻拦海运外。
海路凶险,暗礁,风浪等都给海运蒙上了阴影。
再加上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农耕文明,对于海洋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所以无论是朝廷上下,历朝历代还是地方豪强士绅。
都会选择化重金疏浚,治理运河,漕运。
而不是选择更方便,便宜,省力的海运。
不过刘延拓可不会在意这些。
未来向北方发展。
势必需要让刘延拓找到一条向北运输的标准航道。
而通过海运,不仅运量更大,而且更加方便,便宜。
要是走运河,虽然并不影响运输。
然而运河毕竟是内河,本身就有淤泥堵塞,航道狭窄,河道不深的弱点。
至今运河也不能走千料以上大船,便可见一斑。
所以刘延拓未来要想更方便快捷迅速,高效的向北运输。
海运,便是唯一的选择。
而以如今的航运条件,要么沿东部沿海北上,要么走琉球,日本,朝鲜北上。
东部沿海北上又因为暗礁和航道浅陋的问题。
沿着日本朝鲜北上,虽然暗礁和航道都不是问题。
但是这条路明显绕远,而且还有日本,朝鲜这两个不确定因素。
所以摆在刘延拓面前的,似乎只有走运河一条路了。
如今刘延拓即将北上。
这正是勘察航道的绝佳时机。
而走运河,还有什么好考察可言。
刘延拓思索着。
三条路看来都有问题。
那就必须重新找一条路。
可是从台湾北上大姑口。
还有哪条路可走呢。
刘延拓想了想。
众人也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处理。
刘延拓见此,心中叹息一声。
曹宇等人只能循规蹈矩,张仪献等人又只是一县之才。
这统筹发展的人才和出谋划策的人才,自己还是缺乏啊。
要不还是走运河。
刘延拓想了想,忽然灵光一现。
对了,自己怎么能忘了耽罗呢。
耽罗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早先曾是元朝的耽罗军民总府。
在1406年正式归属朝鲜,朝鲜也在耽罗设济州牧使统领。
耽罗位于朝鲜西南部。
由台湾向东北方向走便可到达。
耽罗向西则是南直隶的淮安。
向西北便是山东的登莱地区。
向东南便是日本的九州。
向东跨越海峡可进入鲸海(今日本海)
虽然虽然耽罗在朝鲜的控制下。
但是朝鲜并没有真正实际控制。
而且如今虽然刘延拓不能和日本,朝鲜打交道。
但是占领耽罗,还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只需要让两三个海军小队守备即可。
进攻或许不足,但是防守万无一失。
如今虽然海军还未扩编。
第一舰队也已前往新镇交接新船。
要到明年才能形成战斗力。
刘延拓完全可以带第二舰队一个小队加一个营的护卫军北上占领耽罗即可。
等以后人数增多。
在以耽罗为基地,向日本,朝鲜发展商贸,也无不可。
未来还可以耽罗为基地。
向大明北方运输物资。
非常方便。
刘延拓思考一阵后,暗暗有了主意。
“走耽罗如何,不靠岸走,直接走海路向东北到达朝鲜西南部的耽罗岛,之后再向西北方向到达山东登莱地区,由此到达大姑口也无不可啊”
刘延拓笑道。
众人听后大惊失色。
耽罗如何,众人都没听过,这真的可行吗。
“大统领,这耽罗也是无主之地吗”
张仪献问道。
“不,宋元之时,包括明初,这里曾有一耽罗军民总府,如今被朝鲜窃取,我要是没记错,这上面应还有几万蒙古人和小部分朝鲜人在上居住,我们正好可以去解放这些蒙古人,我想他们当然不会反对,毕竟他们也是属于被蒙元抛弃的弃民,耽罗一地可谓交通要地,向西是淮安,向西北是山东登莱地区,向东南是日本九州九国之地,向北是朝鲜全州,向东又可进入鲸海,如今我们虽然没有多少余力开发耽罗,但是占领此地,为未来做准备还是不错的,只需要留下一个海军小队负责海岸近海防御,加上一个营的护卫军守备即可,而且这里属于北方气候,上面可以养马,有了马,不仅我们的四轮马车可以全面投入生产,贩卖,还能组建,训练一支骑兵部队,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利,这次我北上,正好去探探路,带上第二舰队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与第一营北上即可,将其占领,为我们未来发展布局”
刘延拓说完,众人皱了皱眉头。
“大统领,如此要是日本,朝鲜来攻,又该如何”
谢泱起身拜道。
“两个小队差不多六十条战船,正好我们可以检验一下火炮战船的威力,再说还有第一营,海军不行,还可以将其引入岛上,以第一营燧发火铳迎敌也行”
刘延拓微微一笑。
众人听后,后背发麻。
虽然火炮战船,众人都觉得威力巨大。
但是究竟大到什么地步。
众人心里也没底。
不过众人也找不出理由来反对。
于是刘延拓下令命张猛,刘重响,曹集三人帅部随自己北上耽罗。
陈褚义也带一些人组成开拓队随自己北上。
同时命福建孙毅,林统合,以及杨元庆等人在购买福船,广船各型各两百到五百艏,以为未来海上运输,移民之用。
……
……
……
十一月二十五日。
刘延拓带着沈瑶莲等人与张猛,陈褚义等人一起。
带上火炮战船六十五艏,其他各型运输船二百艏。
四千海军,六千陆军,以及一万开拓队一起。
离开了虎头城码头,经淡水城北上。
向东北方向而去。
站在船头。
看着眼前汪洋。
刘延拓心中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