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荀家到真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农历七月,华北平原正是热的时候,荀爽一行的车队终于进了常山地界。
马车的前后左右,把全部遮盖物卷起来,马儿一跑,风吹在身上还是热烘烘的。
近乡情更怯,三年没回家的赵家儿郎归心似箭,路上的欢声笑语消失不见,只看到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盯着那一片绵延的恒山。
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一见马车就开始议论什么的,常山人对马车和马儿已经免疫,最多就看看领头的旗帜上写的啥字,不认识的还问一下别人。
“好个常山,好个元氏!”常山郡就坐落在元氏县内,荀爽忍不住赞叹。
荀妮没有说话,从进入到常山境内心里十分忐忑,要见公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些故事里的刻薄形象。
常山的人富足,从他们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比临近的巨鹿郡不知好了多少倍。
老百姓眼里那种舒适和安闲,是不可能伪装出来的。
大路两边,有人高声叫卖:“一斤、两斤、三斤!”
郭嘉很是好奇,从马车上溜了下来:“掌柜的,你们在卖钱?”
“客官一听就是外地人!”卖水果的人哈哈大笑:“我们喊话是指一百钱几斤。”
“我是本地人啊!”郭嘉眼珠子一转,他跟着赵云的时候,可是讨教了好些常山官话。
“客官,你是本地人和外地人没啥分别的。”水果商贩耐心解释:“这种蜜林檎最贵,一百钱一斤,金林檎一百钱两斤。”
他把最贵的林檎摆在最中间的柳条筐子里,旁边的筐子里是其他各式林檎。
有些看上去蔫吧的林檎,甚至达到了一百钱十斤。
“尝尝要钱吗?”郭嘉跃跃欲试,此刻,戏志才也跟着下车。
他知道这孩子很有主见,也不答腔,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
“嫂子,快来尝尝!”郭嘉见水果商贩摇摇头,赶紧招呼荀妮,他已经咬了一口:“好甜的林檎啊,比我们颍川的可甜多了!”
那些赵家部曲哭笑不得,在真定赵家,这些水果不计其数,却又不好说什么。
荀妮很是尴尬,毕竟一个还没过门的大闺女,被这小子当众叫嫂子。
石榴可没那么些顾忌,蹦蹦跳跳地跑过来:“郭奉孝,我先尝尝,要是不好吃有你好看。”
“我本身就好看!”郭嘉反驳一句:“怎么着,你还真把自己当成石榴让我吃啊?”
石榴本身产于波斯一带,随着张骞通西域传入我国,颍川地区早有栽培。
“弟妹,要不你先上车?”看到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两个小家伙就像在给林檎商人打广告,戏志才有些担心。
“别的啊,嫂子,”郭嘉赶紧挑了一口最大的蜜林檎:“真的好甜,嫂子。”
那大方的动作,看得水果商贩心里一抽,这些可都是钱啊。他虽然是小商人,眼力毒辣,早就看出是赵家的车队。
“吃吧,小姐,就是你们不买也不要钱的!”商贩故作大方。
荀妮抿嘴一笑,轻启贝齿咬了一口,确实很甜,她冲石榴点点头,转身回到马车上。
林檎商人的大方,让他的货物在下一刻钟全部卖完,几乎所有北迁的书院老师学生都买。
自然,这些钱都不会让大家出的,赵家财大气粗,随行的赵仲早就找人付账了。
常山的郡城叫元氏,所在的县就是元氏县,与其说是常山郡,不如说常山国。
永元二年,汉明帝封淮阳王昺之少子刘侧为常山王,常山从郡变为国。
当今的常山国主刘睿,居住在元氏城内,元氏自古即为文明显盛之地,山川秀美,钟灵毓秀,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是楚汉名臣李左车的故里,美好的影响至今犹在;又是东汉第二代皇帝刘庄的诞生地,到处充满着神圣、礼仪和美德。
汉明帝刘庄诞生在元氏这一偶然事件,给古县元氏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广告效应,元氏的形象进而放大,与神圣对接,便是情理之中。
在历史上真定紧挨着元氏,打马前行,也不过一两个时辰,要不然常山郡尉赵孟也不可能时常返家。
其实,郡城一直在元氏和真定间换来换去。要不是因为汉明帝出生于此,真定就是郡城。
却说在原本历史中,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攻克后燕国都中山,灭掉后燕。
第二年,他来到常山郡城真定,兴致勃勃地登临北望,看到隔河相对的城市,听到该城名叫安乐垒。他不禁赞叹:安乐,多么美妙的名字。
心中不由一动,一个念头冒出:将常山郡治移到安乐垒。
帝王一言九鼎,常山郡一下子就和做了数百年的中心城治真定挥手告别,渡河北去了,在安乐垒安营扎寨。
安乐垒不仅取代了真定城的中心地位,而且连城名也沿袭了去。
当然,如今的真定县城还是在白洋淀的南面。
真定,千百年间一直是华北大平原中部最富饶最繁华的大都会。
后世有锦绣太原城与花花真定府的说法,系出于真定和太原这古来驰名天下的井陉口内外两大都会,地理上恰恰处在一条东西平行线上。
赵家的崛起,把真定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许全国就雒阳比这里繁华。
看到大路上人来人往,荀爽误以为到了京城,城市建设得井然有序,当年赵孟第一个官位,就是真定县令。
如今,他已升为常山郡尉,县令则由另一个赵家族人赵修担任,县尉也是赵家人赵阳。
一个家族的繁荣兴旺,是各个家族成员竞相出仕才能保证。
“亲家,那里就是书院!”车队根本就没进县城,绕城而过,赵仲指着不远处延绵的建筑物介绍,那本是赵家族学。
荀爽自打到常山以后,惊喜不断,显示这里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颍川,甚至可以比肩雒阳。
而燕赵书院的规模,更是永远大于颍川书院,就是四五个都比不上这里。
一般的房屋,都是两层建筑,还有一些则是三层。
荀妮见到书院后面那些连绵不绝的房屋,她知道,那里就是赵家,也是今后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不由百感交集。
农历七月,华北平原正是热的时候,荀爽一行的车队终于进了常山地界。
马车的前后左右,把全部遮盖物卷起来,马儿一跑,风吹在身上还是热烘烘的。
近乡情更怯,三年没回家的赵家儿郎归心似箭,路上的欢声笑语消失不见,只看到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盯着那一片绵延的恒山。
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一见马车就开始议论什么的,常山人对马车和马儿已经免疫,最多就看看领头的旗帜上写的啥字,不认识的还问一下别人。
“好个常山,好个元氏!”常山郡就坐落在元氏县内,荀爽忍不住赞叹。
荀妮没有说话,从进入到常山境内心里十分忐忑,要见公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些故事里的刻薄形象。
常山的人富足,从他们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比临近的巨鹿郡不知好了多少倍。
老百姓眼里那种舒适和安闲,是不可能伪装出来的。
大路两边,有人高声叫卖:“一斤、两斤、三斤!”
郭嘉很是好奇,从马车上溜了下来:“掌柜的,你们在卖钱?”
“客官一听就是外地人!”卖水果的人哈哈大笑:“我们喊话是指一百钱几斤。”
“我是本地人啊!”郭嘉眼珠子一转,他跟着赵云的时候,可是讨教了好些常山官话。
“客官,你是本地人和外地人没啥分别的。”水果商贩耐心解释:“这种蜜林檎最贵,一百钱一斤,金林檎一百钱两斤。”
他把最贵的林檎摆在最中间的柳条筐子里,旁边的筐子里是其他各式林檎。
有些看上去蔫吧的林檎,甚至达到了一百钱十斤。
“尝尝要钱吗?”郭嘉跃跃欲试,此刻,戏志才也跟着下车。
他知道这孩子很有主见,也不答腔,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
“嫂子,快来尝尝!”郭嘉见水果商贩摇摇头,赶紧招呼荀妮,他已经咬了一口:“好甜的林檎啊,比我们颍川的可甜多了!”
那些赵家部曲哭笑不得,在真定赵家,这些水果不计其数,却又不好说什么。
荀妮很是尴尬,毕竟一个还没过门的大闺女,被这小子当众叫嫂子。
石榴可没那么些顾忌,蹦蹦跳跳地跑过来:“郭奉孝,我先尝尝,要是不好吃有你好看。”
“我本身就好看!”郭嘉反驳一句:“怎么着,你还真把自己当成石榴让我吃啊?”
石榴本身产于波斯一带,随着张骞通西域传入我国,颍川地区早有栽培。
“弟妹,要不你先上车?”看到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两个小家伙就像在给林檎商人打广告,戏志才有些担心。
“别的啊,嫂子,”郭嘉赶紧挑了一口最大的蜜林檎:“真的好甜,嫂子。”
那大方的动作,看得水果商贩心里一抽,这些可都是钱啊。他虽然是小商人,眼力毒辣,早就看出是赵家的车队。
“吃吧,小姐,就是你们不买也不要钱的!”商贩故作大方。
荀妮抿嘴一笑,轻启贝齿咬了一口,确实很甜,她冲石榴点点头,转身回到马车上。
林檎商人的大方,让他的货物在下一刻钟全部卖完,几乎所有北迁的书院老师学生都买。
自然,这些钱都不会让大家出的,赵家财大气粗,随行的赵仲早就找人付账了。
常山的郡城叫元氏,所在的县就是元氏县,与其说是常山郡,不如说常山国。
永元二年,汉明帝封淮阳王昺之少子刘侧为常山王,常山从郡变为国。
当今的常山国主刘睿,居住在元氏城内,元氏自古即为文明显盛之地,山川秀美,钟灵毓秀,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是楚汉名臣李左车的故里,美好的影响至今犹在;又是东汉第二代皇帝刘庄的诞生地,到处充满着神圣、礼仪和美德。
汉明帝刘庄诞生在元氏这一偶然事件,给古县元氏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广告效应,元氏的形象进而放大,与神圣对接,便是情理之中。
在历史上真定紧挨着元氏,打马前行,也不过一两个时辰,要不然常山郡尉赵孟也不可能时常返家。
其实,郡城一直在元氏和真定间换来换去。要不是因为汉明帝出生于此,真定就是郡城。
却说在原本历史中,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攻克后燕国都中山,灭掉后燕。
第二年,他来到常山郡城真定,兴致勃勃地登临北望,看到隔河相对的城市,听到该城名叫安乐垒。他不禁赞叹:安乐,多么美妙的名字。
心中不由一动,一个念头冒出:将常山郡治移到安乐垒。
帝王一言九鼎,常山郡一下子就和做了数百年的中心城治真定挥手告别,渡河北去了,在安乐垒安营扎寨。
安乐垒不仅取代了真定城的中心地位,而且连城名也沿袭了去。
当然,如今的真定县城还是在白洋淀的南面。
真定,千百年间一直是华北大平原中部最富饶最繁华的大都会。
后世有锦绣太原城与花花真定府的说法,系出于真定和太原这古来驰名天下的井陉口内外两大都会,地理上恰恰处在一条东西平行线上。
赵家的崛起,把真定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许全国就雒阳比这里繁华。
看到大路上人来人往,荀爽误以为到了京城,城市建设得井然有序,当年赵孟第一个官位,就是真定县令。
如今,他已升为常山郡尉,县令则由另一个赵家族人赵修担任,县尉也是赵家人赵阳。
一个家族的繁荣兴旺,是各个家族成员竞相出仕才能保证。
“亲家,那里就是书院!”车队根本就没进县城,绕城而过,赵仲指着不远处延绵的建筑物介绍,那本是赵家族学。
荀爽自打到常山以后,惊喜不断,显示这里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颍川,甚至可以比肩雒阳。
而燕赵书院的规模,更是永远大于颍川书院,就是四五个都比不上这里。
一般的房屋,都是两层建筑,还有一些则是三层。
荀妮见到书院后面那些连绵不绝的房屋,她知道,那里就是赵家,也是今后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不由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