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 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风俗

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风俗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而这亲事前面阶段的筹备倒是同杨大郎娶亲时相差无几,走完三书六礼等规矩后,杨三郎才能在一早定下的吉日、正式将林三娘迎娶进门。

    这些迎亲的规矩礼仪,无非就是大红花轿、吹吹打打、放鞭炮,和鱼儿前世在电视上看的相差无几,就连拜天地那些礼仪到让鱼儿觉得眼熟。唯一让鱼儿觉得不同和新奇感的、就只有“引路鸡”和“带尾蔗”这两个闽南特有的婚嫁习俗了。

    话说这鱼儿缠着刘氏聊了好一会儿,才得知这“引路鸡”和“带尾蔗”在惠安一带十分有名、随便逮个人问都知道,也算是闽南比较有趣的婚嫁习俗之一了,这两个习俗也寄寓了人们对新婚夫妇婚后生活能幸福美满的祝福。

    鱼儿初一听到这个习俗,还以为是杨三郎迎娶林三娘那一日,需要找只大红的公鸡在花轿前头领路呢!真到那一日还热心的找了刘氏商量,说要如何才能好好的让公鸡专心引路、不扑腾着翅膀四下乱跑,鱼儿甚至已经想出了洒米引着大公鸡走的法子……

    哪知鱼儿找刘氏一商量,才知道这所谓的“引路鸡”并非是真的用来引路的,而只是一种寓意、有着把新婚夫妇引向幸福生活的意思。

    刘氏知道鱼儿一向对村里的各种风俗很感兴趣,于是便慢慢的解释给鱼儿听,先说这“引路鸡”要成双成对、一只公鸡一只母鸡,而且必须是健健康康、毛羽光鲜漂亮的一对鸡。母鸡要挑选那种当日就能下蛋的、公鸡则要挑选刚刚会啼叫的。

    刘氏还告诉鱼儿、这“带路鸡”得由林三娘的母亲亲自准备,但因林三娘自幼丧母、于是林家便请了她嫡亲的姨母来帮着准备。林三娘的姨母先是去铺子里扯了一根长九尺的宽面红带子,随后将红带子的两端分别系在两只鸡上。

    这特意扯了九尺长之的红带子,乃是因为“九”与“久”谐音、有“常常久久”之寓意;而选用大红的带子,一是看着喜庆应景儿、二是取“红红火火”之意。

    而女方娘家赠送给新婚夫妇这对绑了红带子的鸡,是希望女儿嫁出去后能和女婿和睦相处、相敬如宾,不仅要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且还要一辈子“好命”。这“好命”也是闽南当地的一个口头禅,意思就是女儿嫁过去后,日子能过得顺顺利利、不吃穿不愁。

    这“带路鸡”林家早早就按照规矩备好了,迎亲那一日由陪着新娘嫁出门的女傧相用花篮提到男方家中,并由女傧相亲手放入新房里头的新床底下。

    因鱼儿早早就听刘氏说了这个奇特的婚嫁习俗,所以女傧相一把那对鸡放到新床底下,鱼儿就和来家里看热闹的人们一起挤在门口、伸长脖子往屋里探,心里十分关心那对被放入床底的鸡,究竟是公鸡先走出床底、还是母鸡先走出床底……

    这小岞村的人都十分迷信,一直都是以这样的规矩来推测、新嫁娘头一胎生的是小子还是闺女儿,不似鱼儿只是因为好奇来瞧个热闹、感受下气氛。

    而由于北宋之人普遍重男轻女、尤其在农村更是这样,因此在“重男轻女”思想的作祟下,当看热闹的人们瞧见母鸡先探出头来时,就会高声吆喝、连连发出“嘘嘘”,不断的把母鸡吓得赶紧往回走……

    而若是公鸡先探出头来,就会有新娘的亲朋好友偷偷的洒些米诱惑公鸡再往外走几步,一直到公鸡比母鸡先走出床底,人们才会皆大欢喜的散去。

    而公鸡先走出来、自然也就预示着新嫁娘的头一胎会生小子了……

    当然,这“带路鸡”可是吉祥物,不但不能宰杀还要将它们好吃好喝的供起来,母鸡更是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即使这两只鸡慢慢的老死了,养着它们的夫妇也不能将它们烹食,而要加以“厚葬”。鱼儿当时一听说这规矩、当下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以说原本普普通通的鸡,一旦被选为“带路鸡”,那后半辈子不但衣食无忧、还不用担心被宰了端上饭桌,比考上状元当“公务员”还值当!

    而另外一个有趣的惠安婚嫁习俗“带尾蔗”、则是出现在杨三郎和林三娘新婚后的回门之日。这“回门”是中国婚礼的一大特色,闽南一带的人也十分重视这个规矩。因此林三娘嫁到杨家的第三天,就在杨三郎的陪同下、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裳回娘家“做客”去了……

    这成亲时、和新婚回门时穿的衣裳也都十分有讲究,这林三娘是杨三郎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拜堂成亲时自是要穿象征着正头娘子的大红嫁衣了,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妾进门时才不被允许穿大红的嫁衣,且那些小妾平日里也是不得穿大红的衣裙。

    不过正头娘子倒是大红的衣裙能穿、别的颜色的衣裙也能穿,且新娘子在回门时还偏偏就得穿粉色的衣裙。这些衣裙都是杨家事先扯了各种颜色的布料送到林家去,由林三娘自个儿亲手赶制出来、随后装在箱笼里带到杨家来的。

    而小岞村回门的规矩同别处有些不同,别的地方新嫁娘回门后、新婚夫妇都能留下小住上几日,但小岞村的规矩却是新婚夫妇当天不能留在娘家过夜,黄昏前就要赶回新郎家。

    因此杨三郎陪着林三娘回门拜见了老泰山后、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带着林三娘告辞了,而成了杨三郎的老丈人的林东汉则会拿出两根甘蔗、让杨三郎带回杨家去。

    这两根甘蔗必须有头有尾、且同样也要用九尺长的宽面红头绳绑住,蔗尾要拖地走、按照规矩叫“拖青”,且杨三郎要一路把甘蔗拖回家,直到拖进新房放到婚床上才能松手。

    这林东汉送甘蔗让杨三郎拖回家有两层意思,一是因甘蔗长成一节一节的、通常被称作“有节”,“有节”与“有洁”同音、因此这甘蔗也是寓意着新嫁娘的贞洁;二是甘蔗味道十分甘甜,寓意着新婚夫妇日后的小日子会过得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而这林三娘从娘家回来后却只在杨家再住了十二天、就在杨三郎的陪同下再回林家去了,且这一次只有杨三郎一人回杨家、林三娘没有一同回来。

    鱼儿初始见了这样的情形心里十分不解,以为林三娘是和杨三郎吵了架、所以才会留在娘家没回来。因此杨三郎一回家鱼儿就一直偷偷的观察着他的神色,心想这才新婚没几天林三娘就同杨三郎闹别扭、杨三郎心里一定十分难受。

    哪知这杨三郎却跟没事似的,该吃吃、该喝喝看着似乎一点都没因林三娘回娘家而觉得难受,这样的杨三郎让鱼儿倍感不解、最终忍不住问了句:“三哥,三嫂呢?怎么没同你一起回来?”

    “你三嫂从今天开始就要长住娘家了,阿母没同你说吗?”杨三郎反倒觉得鱼儿问这话有些奇怪。

    而鱼儿一听这话心里越发犯起糊涂来了,不解的问道:“三嫂从今天开始要长住在林家?这是为何?”

    杨三郎见鱼儿一脸不解当下就猛然一拍后脑勺、恍然大悟的说道:“我知道了,阿母没同阿妹你说我们惠安一带婚后特有的习俗,怪不得阿妹你对你三嫂回娘家长住觉得奇怪和突兀,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惠安一带有着一个让鱼儿觉得匪夷所思的婚后习俗———惠安女成亲后只能在夫家住上十五天,十五天一到新妇就必须要回娘家长住,直到这一年的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将妻子接回家住一个晚上,但第二天丈夫就必须把妻子送回娘家。

    也就是说林三娘是在杨家住满了十五天、才按着规矩回娘家长住的。并且从现在开始,只有等到较大的传统节日到来和特定的时刻,例如春节、清明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以及冬至和农忙的时候,杨三郎才能将林三娘接回杨家小住一到二日……

    如此反复,直到林三娘替杨家开枝散叶、生下孩子,方可名正言顺的长往在杨家和杨三郎共同生活。

    这个婚后的规矩鱼儿听了后相当震惊,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么一件事———这成婚后的杨三郎和杨三娘住在一起的日子只有寥寥几日,就算每一次团聚的日子都他们都十分辛勤的播种,那也得命中率很高、林三娘才能生出孩子来啊!

    而这孩子若是一直没生出来,那杨三郎和林三娘就必须继续分居过日子,一直到生出孩子为止,这不等于是恶性循环吗?

    要是有的夫妻天生有什么缺陷、生不出孩子来,那不就得一直过着分居两处的日子?

    鱼儿又不能把心里的这些疑问说出来,因此她只能嘀咕了句:“这个规矩是怎么来的?听着还真是古怪……”

    杨三郎也是在成亲前才从刘氏嘴里得知这个规矩,也费了心思去打听了一番,知道了这个规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眼下鱼儿一问他也就正好能给出答案:“阿妹,其实我们惠安的小娘子长住娘家的习俗,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原来从以前到现在,闽南一带的男人有些都是长期在外捕鱼、很少在家,这也就让独自一人在家的妇女少了依靠。有的男人家里更是没有被的亲人、只有媳妇儿一人,这样一来男人一出海、他的媳妇儿就回娘家住去。

    此举本意大概是想让媳妇儿回娘家、生活上多少能有些照应,但慢慢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惠安女婚后长住在娘家的习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