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中原任纵横4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杰知道,此时再打下去,自己的人马就要吃亏,看来秦军的援军到了,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马。他用眼睛扫了几遍,粗略判断秦军最少也有两万人,他自己只带来了一万骑兵,而且已经疲惫,一旦落入重围,再想突围出去,要付出相当大的损失。
因此高杰很清楚,不能再打下去了。
他当机立断,速速撤军。
高杰确实狡猾,他吩咐撤军,不向前冲,不向后突,而是向着起火的密林方向突去。这个方向上秦军较少,他手下又都是骑兵,因此速度极快。
李岩没料到高杰见机如此之快,一看形势不妙,二话不说,掉头就逃。因此指挥上便慢了一些,等到吩咐人马截住官军时,高杰已经率领人马突开战阵,斜刺里冲了出去。
数千官军紧跟着高杰,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不多时便将秦军甩在身后。李岩在马上跺脚,骂道:“好个狡猾的翻山鹞,溜得倒快……”
他此时才想起来,高杰原来便是李自成的部下,农民军都有一个习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比谁跑得都快。他们并不在乎战绩,战功,歼敌多少,唯一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够存活下来。
对于农民军来讲,只要能活着,就是胜利。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这些剩下来的人,深通此理,所以他们才可以屡次东山再起。
李岩一看高杰逃走,立刻吩咐人马紧追下去,而留下的步兵打扫战场。
由于高杰逃得快,因此这一仗歼敌不多,只杀死俘虏了一千余名官军,高杰带着八千多人,冲出包围,逃向开封。
而另一路贺人龙的人马听说高杰失败之后,立刻后撤,也撤回开封去了,贺人龙与高杰一样鬼精,绝不会让自己的人马去送死。
李岩虽然取了胜,可是心里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还是指挥出了问题,要不然战果会更大。
此时探马传来消息,开封城外的会战已经展开,而李岩的人马相隔着几百里,再赶过去已经没有作用了,因此李岩下令全军搬师,回奔潼关。
等回到潼关之后,李岩本想休兵几日,但一到潼关,代替涉怀守关的副将立刻告诉李岩,秦王急令他回去西安,有要事相商。
李岩不敢耽搁,吩咐红娘子与小青等人带着人马缓缓向西安进发,自己则带着百余名骑兵,离开大队,快马加鞭返回西安。
按李岩的想法,秦王肯定是招他回去,商议河南之事,而且是关于开封会战的。但他想错了,等他回到西安,见了秦王与诸位秦军重臣之后,秦王却没有说开封的事。
秦王取出一封书信,交与李岩,李岩打开一瞧,却是张献忠送来的。
信是写给驻扎在汉中的李敢的,因为二人是结义兄弟,因此张献忠这封信写得很是随意,大意是说,他要攻占四川,请李敢向秦王提个建议,双方一起出兵,打下四川之后,双方平分地盘。李敢不敢作主,立刻派人将此信快马送到西安,请秦王决断。
秦王对张献忠虽也了解,但是没有和他联过手,而李敢又是张献忠的兄弟,也不好听他的意见,因此一听李岩回来了,立刻召他来见,听听他的看法。
毕竟李岩与张献忠并不陌生。
李岩一看这封信,再想想秦王急召自己回来,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笑了笑,望着白起说道:“这是重大军事行动,我想听听大将军是如何想的。”
白起不动声色:“张献忠为人诡诈,我的意思是先不出兵。因为李公子刚刚率军在河南打过几仗,军马疲惫,汉中也是刚刚拿到手,还未安定,这个时候,不宜动兵。”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川军十分勇悍,而且地形又多是山地,秦军以疲惫之师进入川中,百姓又不支持,前途殊难预料。”
李岩听了,连连点头:“这话也对。秦军最近连续作战,军士已经疲于奔命,再进川中去作战,只怕会被累垮,我也赞成大将军的意见,秦军不出兵为好。”
张仪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咱们可以这样回复张献忠,就说秦军刚刚打过几仗,人马伤亡不小,而且打下来的靖边与汉中,也需要大量人马防守,因此秦军已经没有能力再派大队人马前去川中,最好能够等上半年或**个月,再做进攻准备不迟。”
说完之后,大家都看着秦王,李岩道:“不知大王如何打算的?”
秦王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着他桌案上的地图,用手敲击着四川的位置,缓缓说道:“能够和张献忠联手取川,真是一个好时机……”
众人都是一愣,白起道:“大王是想出兵……真的出兵吗?”
秦王吩咐秉笔官:“给张献忠回信,就说秦军将于半个月之内出兵,让他在湖广方向上,进攻四川,秦军则从汉中进兵,两面突击,务必会师于成都城下。”
众人听了,都睁大了双眼,一脸吃惊的神色。张仪连忙劝阻道:“大王不可啊,秦军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再杀进川中,要知道川中道路十分难行,不光人马通行困难,粮草如何供应,也是难事,大王您要三思……”
白起也道:“况且四川一直以来都在和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交战,士兵们保卫乡土观念很浓,打起仗来会拼命死战的,况且四川女将秦良玉作战英勇,深得人心,这都会给秦军造成很大困难的,不可出兵啊……”
李岩也出言劝阻,秦王一看众人都劝,这才哈哈一笑,走下阶来,站到众人面前,柔声道:“诸卿的见解,正是良策,孤又岂会不明白,只是眼下的四川兵力雄厚,日后秦军要进攻,会有很大阻碍,正好张献忠愿意进攻,就先让他打去。我秦军名义上出兵,暗中则迟缓进军,如果张献忠打进四川,节节胜利,将川军杀得大败,我秦军便趁机全力出击,收取地盘,如果张献忠屡战不利,我秦军正好借机退回汉中,也不损失什么。在张献忠那里,也不会留下仇恨,不是一举两得么?”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秦王看了看李岩:“李公子,这封信还是你去送吧。信上写的是出兵的事,但你可以私下交代李敢,别人去不合适。”
李岩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他与李敢是兄弟,李敢与张献忠也是兄弟,张献忠没有直接给秦王写信,而是给李敢写信,意思非常明白,就是非常希望秦军可以出兵,因为他和李敢的关系非常好。要是写给秦王,秦王多半不会同意。
这种名义上出兵,暗中则驻军观望的事,不能派别人去给李敢说,怕李敢会反感,因此只能李岩去说。
李岩一拱手:“大王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将事情办妥,李敢将军那里,您尽可放心。就算他不听我的,也会听大王之令。”
这话倒不是宽慰秦王,事实上秦王在所有秦人心目之中,已经是神了。自己能够活上两千年,而且还让一万秦军随之复活,不是神是什么?
李岩知道此事紧急,因此没有在西安城中休息,出得王府立刻带上那一百多名骑兵,准备了些钱粮清水,这便上路,直奔汉中而来。
这个时候,李敢也是左右为难。
一方面,大哥来信让他出兵相助,这个情面不好驳回,毕竟人家曾经救过自己的性命,又冒着被官军发现的风险,明杀暗放,因此自己欠着张献忠的情。可另一方面,李敢也非常清楚,秦王多半是不会答应出兵的,因为秦军此时也非常需要更多的人马守住汉中与靖边。至于派李岩去河南,只是打打游击,捞些好处罢了。不会尽力死拼。
而攻取四川便不同了,张献忠说得清楚,打下地盘之后,双方平分。张献忠之所以有如此胆气,也是因为左良玉被调往开封,四川地面上没有了他的对手而已。
但是想要攻下四川,谈何容易。谁不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队人马入川,粮草转运困难,一不小心,便会军粮接济不足,后果难料。
而秦王不下令发兵,他自己是不敢出兵的,秦军的军法非常严,私自用兵,主将必定杀头。况且没有秦王的虎符,他自己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秦军一向是认符不认人的。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有人来报,李岩公子到了。
李敢大喜,急忙亲自出迎,将李岩接进自己府中。兄弟相见,极是亲热,闲话了一会儿之后,李敢摆酒给李岩接风,席间,李岩将秦王回信取出,请李敢观看。
李敢看过信之后,大为吃惊,说道:“大王同意出兵?这可不是儿戏啊,是如何考虑的?”
李岩一笑:“这话怎么说?此时与张献忠联手取川,而左良玉又不在,不正好是个机会吗?”
高杰知道,此时再打下去,自己的人马就要吃亏,看来秦军的援军到了,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马。他用眼睛扫了几遍,粗略判断秦军最少也有两万人,他自己只带来了一万骑兵,而且已经疲惫,一旦落入重围,再想突围出去,要付出相当大的损失。
因此高杰很清楚,不能再打下去了。
他当机立断,速速撤军。
高杰确实狡猾,他吩咐撤军,不向前冲,不向后突,而是向着起火的密林方向突去。这个方向上秦军较少,他手下又都是骑兵,因此速度极快。
李岩没料到高杰见机如此之快,一看形势不妙,二话不说,掉头就逃。因此指挥上便慢了一些,等到吩咐人马截住官军时,高杰已经率领人马突开战阵,斜刺里冲了出去。
数千官军紧跟着高杰,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不多时便将秦军甩在身后。李岩在马上跺脚,骂道:“好个狡猾的翻山鹞,溜得倒快……”
他此时才想起来,高杰原来便是李自成的部下,农民军都有一个习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比谁跑得都快。他们并不在乎战绩,战功,歼敌多少,唯一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够存活下来。
对于农民军来讲,只要能活着,就是胜利。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这些剩下来的人,深通此理,所以他们才可以屡次东山再起。
李岩一看高杰逃走,立刻吩咐人马紧追下去,而留下的步兵打扫战场。
由于高杰逃得快,因此这一仗歼敌不多,只杀死俘虏了一千余名官军,高杰带着八千多人,冲出包围,逃向开封。
而另一路贺人龙的人马听说高杰失败之后,立刻后撤,也撤回开封去了,贺人龙与高杰一样鬼精,绝不会让自己的人马去送死。
李岩虽然取了胜,可是心里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还是指挥出了问题,要不然战果会更大。
此时探马传来消息,开封城外的会战已经展开,而李岩的人马相隔着几百里,再赶过去已经没有作用了,因此李岩下令全军搬师,回奔潼关。
等回到潼关之后,李岩本想休兵几日,但一到潼关,代替涉怀守关的副将立刻告诉李岩,秦王急令他回去西安,有要事相商。
李岩不敢耽搁,吩咐红娘子与小青等人带着人马缓缓向西安进发,自己则带着百余名骑兵,离开大队,快马加鞭返回西安。
按李岩的想法,秦王肯定是招他回去,商议河南之事,而且是关于开封会战的。但他想错了,等他回到西安,见了秦王与诸位秦军重臣之后,秦王却没有说开封的事。
秦王取出一封书信,交与李岩,李岩打开一瞧,却是张献忠送来的。
信是写给驻扎在汉中的李敢的,因为二人是结义兄弟,因此张献忠这封信写得很是随意,大意是说,他要攻占四川,请李敢向秦王提个建议,双方一起出兵,打下四川之后,双方平分地盘。李敢不敢作主,立刻派人将此信快马送到西安,请秦王决断。
秦王对张献忠虽也了解,但是没有和他联过手,而李敢又是张献忠的兄弟,也不好听他的意见,因此一听李岩回来了,立刻召他来见,听听他的看法。
毕竟李岩与张献忠并不陌生。
李岩一看这封信,再想想秦王急召自己回来,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笑了笑,望着白起说道:“这是重大军事行动,我想听听大将军是如何想的。”
白起不动声色:“张献忠为人诡诈,我的意思是先不出兵。因为李公子刚刚率军在河南打过几仗,军马疲惫,汉中也是刚刚拿到手,还未安定,这个时候,不宜动兵。”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川军十分勇悍,而且地形又多是山地,秦军以疲惫之师进入川中,百姓又不支持,前途殊难预料。”
李岩听了,连连点头:“这话也对。秦军最近连续作战,军士已经疲于奔命,再进川中去作战,只怕会被累垮,我也赞成大将军的意见,秦军不出兵为好。”
张仪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咱们可以这样回复张献忠,就说秦军刚刚打过几仗,人马伤亡不小,而且打下来的靖边与汉中,也需要大量人马防守,因此秦军已经没有能力再派大队人马前去川中,最好能够等上半年或**个月,再做进攻准备不迟。”
说完之后,大家都看着秦王,李岩道:“不知大王如何打算的?”
秦王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着他桌案上的地图,用手敲击着四川的位置,缓缓说道:“能够和张献忠联手取川,真是一个好时机……”
众人都是一愣,白起道:“大王是想出兵……真的出兵吗?”
秦王吩咐秉笔官:“给张献忠回信,就说秦军将于半个月之内出兵,让他在湖广方向上,进攻四川,秦军则从汉中进兵,两面突击,务必会师于成都城下。”
众人听了,都睁大了双眼,一脸吃惊的神色。张仪连忙劝阻道:“大王不可啊,秦军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再杀进川中,要知道川中道路十分难行,不光人马通行困难,粮草如何供应,也是难事,大王您要三思……”
白起也道:“况且四川一直以来都在和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交战,士兵们保卫乡土观念很浓,打起仗来会拼命死战的,况且四川女将秦良玉作战英勇,深得人心,这都会给秦军造成很大困难的,不可出兵啊……”
李岩也出言劝阻,秦王一看众人都劝,这才哈哈一笑,走下阶来,站到众人面前,柔声道:“诸卿的见解,正是良策,孤又岂会不明白,只是眼下的四川兵力雄厚,日后秦军要进攻,会有很大阻碍,正好张献忠愿意进攻,就先让他打去。我秦军名义上出兵,暗中则迟缓进军,如果张献忠打进四川,节节胜利,将川军杀得大败,我秦军便趁机全力出击,收取地盘,如果张献忠屡战不利,我秦军正好借机退回汉中,也不损失什么。在张献忠那里,也不会留下仇恨,不是一举两得么?”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秦王看了看李岩:“李公子,这封信还是你去送吧。信上写的是出兵的事,但你可以私下交代李敢,别人去不合适。”
李岩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他与李敢是兄弟,李敢与张献忠也是兄弟,张献忠没有直接给秦王写信,而是给李敢写信,意思非常明白,就是非常希望秦军可以出兵,因为他和李敢的关系非常好。要是写给秦王,秦王多半不会同意。
这种名义上出兵,暗中则驻军观望的事,不能派别人去给李敢说,怕李敢会反感,因此只能李岩去说。
李岩一拱手:“大王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将事情办妥,李敢将军那里,您尽可放心。就算他不听我的,也会听大王之令。”
这话倒不是宽慰秦王,事实上秦王在所有秦人心目之中,已经是神了。自己能够活上两千年,而且还让一万秦军随之复活,不是神是什么?
李岩知道此事紧急,因此没有在西安城中休息,出得王府立刻带上那一百多名骑兵,准备了些钱粮清水,这便上路,直奔汉中而来。
这个时候,李敢也是左右为难。
一方面,大哥来信让他出兵相助,这个情面不好驳回,毕竟人家曾经救过自己的性命,又冒着被官军发现的风险,明杀暗放,因此自己欠着张献忠的情。可另一方面,李敢也非常清楚,秦王多半是不会答应出兵的,因为秦军此时也非常需要更多的人马守住汉中与靖边。至于派李岩去河南,只是打打游击,捞些好处罢了。不会尽力死拼。
而攻取四川便不同了,张献忠说得清楚,打下地盘之后,双方平分。张献忠之所以有如此胆气,也是因为左良玉被调往开封,四川地面上没有了他的对手而已。
但是想要攻下四川,谈何容易。谁不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队人马入川,粮草转运困难,一不小心,便会军粮接济不足,后果难料。
而秦王不下令发兵,他自己是不敢出兵的,秦军的军法非常严,私自用兵,主将必定杀头。况且没有秦王的虎符,他自己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秦军一向是认符不认人的。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有人来报,李岩公子到了。
李敢大喜,急忙亲自出迎,将李岩接进自己府中。兄弟相见,极是亲热,闲话了一会儿之后,李敢摆酒给李岩接风,席间,李岩将秦王回信取出,请李敢观看。
李敢看过信之后,大为吃惊,说道:“大王同意出兵?这可不是儿戏啊,是如何考虑的?”
李岩一笑:“这话怎么说?此时与张献忠联手取川,而左良玉又不在,不正好是个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