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共和国战疫 > 第010章 共和国“战疫”

第010章 共和国“战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这场共和国“战疫”中,医护人员、解放军指战员、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着力体现了由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提出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彻底击退这场疫情,而献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邱海波教授的采访结束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读者不乏智慧地表示,所以我觉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们知道怎么建设医院,新增哪些科室,做哪些规培,未雨绸缪的提前做出哪些改变……

    还有读者说,传染病防控和重症医学学科很重要,重症医护工作者在国内很稀缺,进一步加大对传染病防控和重症医学学科的各项投入,这不仅是我们尊重老百姓生命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医学综合实力的试金石。

    更有读者感慨,疫情一来大家都想听医学专家怎么说,是的,这次疫情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就是要听专业人员的,政府的管理工作要由专业人员来做,平日储备好专业人员,因为专业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到现在对缓解疫情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医务人员,是他们的专业他们的勇气与担当,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所以请倾听他们的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

    当然,还有读者表达了对邱海波教授的个人好感,比如对他大家赞赏地感叹,充满智慧与幽默,和蔼可亲的大佬,我的偶像。更有读者提出了对问题的思考,比如,如何让人才在良性约束下自由发挥,创造出最大价值?如何用人才的确定性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深层次思考这些问题。

    通过疫情,我国的高等医学招生、学科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从今年开始可以开设应急处置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这场疫情看到了我们的不足,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国家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方面的人才,平时要跟民众宣传什么方面的知识。一篇反省的文章,希望给医疗体系改革提供思路。医学关口前移,加强社区医疗诊治服务,防患于未然。加大重症医学救治人才培养,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有经历的读者,还联想到了其他灾难中ICU的突出价值。08年汶川大地震,重症医学在伤员救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后正式成为二级学科。新冠后,重症医学或会迎来新一轮的重视和发展。

    还有些读者推人及己地抒发了自己的观感,重症发展真的是太难了。就说我们医院吧,重症医学科好不容易有了个规模,却把科室活生生变成什么专科监护室。这次武汉抗疫我们科室连主任一共去了5个人,就在这科主任不在的节骨眼上院领导把我们重症的领导全部调换了,还说我们重症不是发展的重点!这是要干什么?我好郁闷!

    更有读者表达了对邱教授不辞劳苦的心疼,邱院长你掩饰不住的疲惫,让我们全囯人民很心疼!你现在是我们全囯人民的ICU专家!你要保重啊!我们在南京等着你胜利归来。辛苦了,我的偶像。说得太好了!

    与邱教授在武汉指导救治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全国人民都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因为各种原因,我不太容易亲自采访到他,但有一个却相对便利。

    丁明,江苏省支援湖北黄石医疗队队员。

    透过语音电话,他低沉而疲惫的嗓音传递了过来。

    我仔细辨识了半天,才听出了几丝往日的影子。

    确切地说,那声音像个哭过的大老爷们,有点发黏有点发蔫有些让我不敢置信。

    我问他:“前方现在怎么样?”

    他答非所问,向我一股脑儿地搪塞了些采集咽拭子的心得体验。

    等他说到后面,情绪明显不对,我就不再勉强继续采访下去了。

    “丁一针,你得注意安全,抗疫结束,哥几个喝一杯庆祝。”

    我叮嘱了一句,准备挂线。

    “一杯哪够,要一壶。”他的声音开始发颤。

    “一壶不够就两壶,酒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应允着回应。

    ……

    第二天,他道出了真相。

    一个要好的同学,走了。

    依照中大重症“航母战队”国字头的顶尖实力,怕是这同学还有得救。

    然而,这同学并没有那么幸运,走在了中大医院重症医疗队抵达黄石的前夜。

    这同学走之前立了遗嘱,把遗体捐了。

    再次相见,是在一个法医教授的解剖室。

    丁一针当时的情绪,低沉到了极致。

    据说,患者死于呼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解剖出来,肺内布满了胶冻样的黏液,填满了每个肺泡。

    连同他随后与我交流的声线都一起发了黏,黏得可怕,黏得让人心疼……

    “丁一针”这个诨号,是我们业内私下里对他的称谓。

    基于一贯的合作中,他那出神入化的肺穿刺技艺。

    在CT定位介导下为患者穿刺诊治,他几乎一针直抵肺内疑似部位,随之取下组织病理送检。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每每遇见,我都是极为佩服。

    这个年近不惑的型男医生,官方的身份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中大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黄石医疗队成员。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钟南山院士的博士生。

    如同低调的钟院士一样,他低调得极少提及这层身份,更多的时候是潜心自己的专业深耕且卓有建树,而他总会谦逊地说抗疫中他的贡献有限,在驰援疫区的医疗战队中,共和国的最大功臣莫过于重症医学的专家与同事们。

    “重症航母战队”的英雄们在朋友圈刷屏,也都成家常便饭了。

    这个带引号的名头,不过是和“丁一针”一样,诨号而已。

    正统的学名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声誉排行中连续多年全国第二,华东地区第一。

    作为这一学科领衔者的邱教授,为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邱海波教授,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现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博士,国宝级重症医学专家。

    一手创建了中大重症医学科,从学科初创时的羸弱禾苗培植到航母战舰。

    培养的博士医者与精英人才,不计其数。

    ……

    1月19日,邱海波教授再次被国家卫健委紧急抽调。

    与钟南山院士等顶级防控诊治指导专家第一批进驻武汉。

    作为重症专家组重要成员,奔赴各地指导救治工作。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教授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

    巡诊危重症病例,并指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

    邱海波和专家组建议,增加集中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

    迅速扩充重症病床。

    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