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唐朝版生产合作社(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不凡深刻知道这个古代土地兼并是造成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可是造成土地兼并而更迭,却骨子里面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在作祟。土地兼并也分为很多种,有良性兼并和恶性兼并。后世用土地集中起来建立工业区,那是属于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兼并,并不能够一棍子把所有土地兼并都给打死。很多人都以为土地兼并是绝对错误的,甚至很多网络小说也多是人云亦云,认为土地兼并是绝对是错误的。
在古代这种模式之下,土地兼并确实是不合适的。因为古代虽然土地兼并,可是却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那些兼并了土地的士族和地主,往往也都是把土地再次转租给普通百姓,这样从中收取部分粮食分成。事实上这个土地兼并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权给改变了,并没有真正的触及到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改变,这样的土地兼并不但不能够增加生产力,反而是在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在降低生产力。
所以时不凡并不认为单纯的遏制土地兼并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大方法,而是改变这个小农经济的模式。不过中国古代往往也就是小农经济,因为人均耕地少,这样造成了不得不把土地再次细分,让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发展。而小农经济是遏制资本发展的原因,而小农经济也是王朝更迭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小农经济的土地兼并并非是良性兼并,反而是恶性兼并。
大农业大规模农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时不凡要改变这个小农经济,必须要把土地集中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不过这个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乱世刚刚结束,这样人口相对较少,并且各种地主利益集团不存在太多,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兼并了。
“我们组建这个生产合作社,是希望大家把土地的使用权交出来,然后交给合作社统一进行规划使用。这样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大家都能够更节省力气,可以使用更好的耕作方式来进行耕作。节省大家的时间和人力,让大家去做别的事情。”时不凡说道。
听了这个方案,马上有人炸锅了,问:“时县丞,朝廷不是按照均田制,把土地分给我们了吗?怎么又要收回去?”
“是啊!土地不是分给我们了吗?怎么又要收回去?”“是啊!土地是我们的,不能够拿走啊!”……
听说要拿走土地,这样他们顿时都要炸锅了。均田制让他们在乱世结束之后获得了土地,他们当然不甘心被拿走了。所以,这样他们马上炸锅了,当然不干了。作为农民,最重要的不就是土地吗?如果要抢走他们的土地,那他们可以跟你拼命。
“安静安静,听我说,我没有要拿走你们土地的所有权,只是要你们把使用权交出来而已。土地所有权,还是你们的,只是使用权转移到了集体这里而已。”时不凡赶紧说。
时不凡花费了很久,这才说清楚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区别,让时不凡毫不费劲。不过,作为古代农民,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利益方式。
“时县丞,就像是一些佃户租种世家大族的土地那样,然后只是负责种田,而这个土地不属于他们。而我们把土地这个什么使用权交给那个合作社,那也就是让合作社来租用我们的土地,到时候再次把土地收成交给我们。可是这个合作社,也是由我们这些土地主人组成的,这个也有点乱啊!”
听到了这些唐朝农民终于初步理解了,这样让时不凡松了口气,不然他真的要疯了。虽然这个过程他们理解有些乱,那也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移交给这个合作社,可是这个合作社还是他们自己这些土地的主人一起组成的,这样反而让他们有些乱了。时不凡也都难以跟他们解释什么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那干脆也就不解释了。
“没错,就是这样,你们把土地移交出来,然后互相合作,这样各自有着各自的分工。其中一部分人负责种田,有一部分人负责去代替大家服役。而代替大家服役的那些人的土地,由别人来帮助耕种。最后大家拿出粮食分给拿到代替大家服役的人,算是养活他和他们家人。选出一部分人出来代替大家服役,这样服役的专门负责服役,不用经常往返来种田了,避免耽误时间。而那些别的人也都可以全力的耕种,避免了为了服役浪费时间,耽误农时。”
“甚至,服役的人可以统一安排运送粮食,每次运送粮食,一个人都可以运送不少了,不像是平日自带粮食,路上平白无故的消耗很多。”
那些农民听到了这个合作的方法,也都在心里面进行仔细计算,因为这个方法看起来好像真的不错。因为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是在不触动唐朝时期的土地均田制的情况之下,把若干户人家统一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其实和农垦公司差不多,是有着自己分工的。土地所有权还是自己的,可是却交给大家一起合作规划使用。
这里面有人负责耕种,有人负责替大家去专职服役。这个徭役是最让大家痛苦的,往往为了服役耽误的时间是正常时间的很多倍。如果有人专职服役,那大家替他耕田也都不是不能够去做的。按照目前这个万年县大概六千户人家,姑且按照六千户人来算,那这样所有人服役的天数加起来也就是十二万天。甚至如果为了服役耽误的时间,也许更是这个数字的几倍。
可是一旦有人负责专门服役,那等于是直接节省了路上的天数,由此带来的节约的时间和粮食也都不可小看。如果有人专职服役,那这样十二万处以三百六十五,那也就是三百多人也就可以承担起大家的服役任务。
而这三百多户人家的土地由别的人家代替耕种,到时候大家可以一起给他粮食养活他们的家人也不是不行。而这样有一批人专职服役,那大家给那些服役的人运送物资到时候,也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计划,不会出现无所计划,个人带着个人的粮食去服役,最后弄得乱七八糟无法统筹安排运送粮食。
能给统筹安排,这样节省下来的粮食绝对不在少数啊!节省成本就是赚了,这个任何人都明白。
这里面的粗浅计算,哪怕时不凡这个文科生也都明白,甚至农民自己也是有本账的,自然知道这种方式对于自己其实是有利的。
不过,时不凡对于这种古代的服役方式,尤其是那种苦役的方式非常嗤之以鼻。古代那种服役方式往往是把一些农民叫来做事,最后做了一些日子,最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天也就让他们回去。这样很耽误时间的,路途上的耽误时间更是名义上的几倍。而且人家做事还不到一个月,你就让他们走了,这样等于是人家刚刚熟悉工作,你就让他回去了?接着再次换另一批生手过来,还没有彻底熟悉工作,你又让人家走了?这么瞎搞,有意思吗?
任何人都知道一个熟练工和一个新手,工作效率完全是两回事,有些熟练工的工作效率,甚至是新手的十倍百倍也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种古代的土木工程,同样也是如此。让一个熟练的建筑工来做事,那效率说不定比起新手来说快几倍甚至有些十倍都有可能。你让人家做了不到一个月就让人家回去了,这样人家还没有熟练就回去了,再次换来一批新手,这样不但耽误效率,更是耽误人家本职农业种田。
这么瞎搞,如果不出问题才怪了。
“还有这个按照天数来进行计算服役的,那更是一个坑爹啊!按照天数来进行计算服役,那不是在降低工作效率,鼓励他们磨洋工吗?按照我在工商管理所学到的,按时计酬顶多也就是能够发挥出员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工作能力。如果得到了激励的员工,发挥的一般多事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这个可是两三倍的差距,如果让一个熟练工和按量计酬的方式,那这样一来一回也就是少说五六倍,多则十倍以上的效率差距。”
“这么愚蠢的管理方式,到处都是问题,我真是服了那帮古代的地方官了!这种事倍功半的管理方法,不但害了农民,反而自己修建各种土木工程的效率也都快不起来,真是一群坑货。脑子都用到了那些政治博弈方面,不会做些实事了。如果古代官员都能够多一些为百姓解决困难,多一些发展生产的想法,中国提前五百年进入社会.主义不成问题。”
时不凡已经开始打算,以后可以在万年县之内把那种服役的从时间的标准变成数量标准,这样那些代替服役的人得到了激励,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必然会卖力干活。并且随着专职服役,做了几个月之后,完全变成了熟练工,这样效率更是蹭蹭的往上涨。不然如果一直按照时间来衡量,这样肯定会造成服役的人磨洋工,最后反而耽误事情。
这个唐朝初期,什么最贵?不是土地,恰恰是人口。人口代表了希望,代表了劳动力。在这个劳动力不足的时候,时不凡要做的也就是把百姓的劳动力潜力挖掘出来,把每一个人被浪费掉的劳动力,被平白无故浪费的劳动时间也都给节约利用出来。甚至给他们被浪费的粮食也都节约出来。经过了这些节约,如果大唐初年的生产力不增加一半以上,那时不凡真的是要穿越回去大学重修了。
“有红薯要上,没有红薯创造条件也要上,提高生产力是必然要的。没有红薯,难道就没有办法提高生产力了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哪怕没有红薯也要提高生产力,这个考验我的工商管理手段了!”时不凡想道。
不过,还有些农民表示了疑惑。
“可是,可是如果我们帮别人耕地,我没有足够的耕牛啊!如果全靠我们人力来耕田,我们连自己的耕地也都很难能够耕足够,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耕牛,那我们怎么能够耕好呢?”有些人还是表示了为难。
唐朝初期耕牛很少,尤其是乱世里面能吃的都吃了,这些耕牛自然也都很难活下来。哪怕活下来了也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在这个人少地多,不缺土地反而缺少人口的开国初期,耕牛这种提升生产效率的东西,自然是非常的重要。本来他们土地也就不少了,一百亩土地人力耕种已经很难了,可是再次还要替人家耕种,那肯定是无法承受这么重的体力劳动的。
不过时不凡有自己的办法,也许对于一般农民来说非常困难,可是对于时不凡来说却非常简单。因为时不凡学习工商管理,所谓工商管理并非是要创造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而是为了把现有的是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用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工商管理也就是把一些一般人无法能够发现和使用,甚至哪怕发现了也都是用不了,使用了也都无法发挥到极致的生产要素集合起来,反而发挥出比起直接相加获得的更大效果。
时不凡自然能够有办法提高耕地效率了,不然难道他这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花钱买来的?
“我打算采用马耕,采用马耕有很多好处,尤其是马耕可以提高很快的速度,比起一般人的速度更快很多了。”时不凡说道。
当时不凡说出了马耕的说法之后,那些百姓顿时被下的面无人色,纷纷开始反驳了,显然是希望打消时不凡这个采用马耕的想法,甚至认为马耕是害人不浅的东西,非常畏惧马耕。
(未完待续。)
时不凡深刻知道这个古代土地兼并是造成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可是造成土地兼并而更迭,却骨子里面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在作祟。土地兼并也分为很多种,有良性兼并和恶性兼并。后世用土地集中起来建立工业区,那是属于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兼并,并不能够一棍子把所有土地兼并都给打死。很多人都以为土地兼并是绝对错误的,甚至很多网络小说也多是人云亦云,认为土地兼并是绝对是错误的。
在古代这种模式之下,土地兼并确实是不合适的。因为古代虽然土地兼并,可是却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那些兼并了土地的士族和地主,往往也都是把土地再次转租给普通百姓,这样从中收取部分粮食分成。事实上这个土地兼并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权给改变了,并没有真正的触及到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改变,这样的土地兼并不但不能够增加生产力,反而是在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在降低生产力。
所以时不凡并不认为单纯的遏制土地兼并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大方法,而是改变这个小农经济的模式。不过中国古代往往也就是小农经济,因为人均耕地少,这样造成了不得不把土地再次细分,让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发展。而小农经济是遏制资本发展的原因,而小农经济也是王朝更迭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小农经济的土地兼并并非是良性兼并,反而是恶性兼并。
大农业大规模农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时不凡要改变这个小农经济,必须要把土地集中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不过这个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乱世刚刚结束,这样人口相对较少,并且各种地主利益集团不存在太多,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兼并了。
“我们组建这个生产合作社,是希望大家把土地的使用权交出来,然后交给合作社统一进行规划使用。这样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大家都能够更节省力气,可以使用更好的耕作方式来进行耕作。节省大家的时间和人力,让大家去做别的事情。”时不凡说道。
听了这个方案,马上有人炸锅了,问:“时县丞,朝廷不是按照均田制,把土地分给我们了吗?怎么又要收回去?”
“是啊!土地不是分给我们了吗?怎么又要收回去?”“是啊!土地是我们的,不能够拿走啊!”……
听说要拿走土地,这样他们顿时都要炸锅了。均田制让他们在乱世结束之后获得了土地,他们当然不甘心被拿走了。所以,这样他们马上炸锅了,当然不干了。作为农民,最重要的不就是土地吗?如果要抢走他们的土地,那他们可以跟你拼命。
“安静安静,听我说,我没有要拿走你们土地的所有权,只是要你们把使用权交出来而已。土地所有权,还是你们的,只是使用权转移到了集体这里而已。”时不凡赶紧说。
时不凡花费了很久,这才说清楚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区别,让时不凡毫不费劲。不过,作为古代农民,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利益方式。
“时县丞,就像是一些佃户租种世家大族的土地那样,然后只是负责种田,而这个土地不属于他们。而我们把土地这个什么使用权交给那个合作社,那也就是让合作社来租用我们的土地,到时候再次把土地收成交给我们。可是这个合作社,也是由我们这些土地主人组成的,这个也有点乱啊!”
听到了这些唐朝农民终于初步理解了,这样让时不凡松了口气,不然他真的要疯了。虽然这个过程他们理解有些乱,那也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移交给这个合作社,可是这个合作社还是他们自己这些土地的主人一起组成的,这样反而让他们有些乱了。时不凡也都难以跟他们解释什么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那干脆也就不解释了。
“没错,就是这样,你们把土地移交出来,然后互相合作,这样各自有着各自的分工。其中一部分人负责种田,有一部分人负责去代替大家服役。而代替大家服役的那些人的土地,由别人来帮助耕种。最后大家拿出粮食分给拿到代替大家服役的人,算是养活他和他们家人。选出一部分人出来代替大家服役,这样服役的专门负责服役,不用经常往返来种田了,避免耽误时间。而那些别的人也都可以全力的耕种,避免了为了服役浪费时间,耽误农时。”
“甚至,服役的人可以统一安排运送粮食,每次运送粮食,一个人都可以运送不少了,不像是平日自带粮食,路上平白无故的消耗很多。”
那些农民听到了这个合作的方法,也都在心里面进行仔细计算,因为这个方法看起来好像真的不错。因为时不凡这个方法其实是在不触动唐朝时期的土地均田制的情况之下,把若干户人家统一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其实和农垦公司差不多,是有着自己分工的。土地所有权还是自己的,可是却交给大家一起合作规划使用。
这里面有人负责耕种,有人负责替大家去专职服役。这个徭役是最让大家痛苦的,往往为了服役耽误的时间是正常时间的很多倍。如果有人专职服役,那大家替他耕田也都不是不能够去做的。按照目前这个万年县大概六千户人家,姑且按照六千户人来算,那这样所有人服役的天数加起来也就是十二万天。甚至如果为了服役耽误的时间,也许更是这个数字的几倍。
可是一旦有人负责专门服役,那等于是直接节省了路上的天数,由此带来的节约的时间和粮食也都不可小看。如果有人专职服役,那这样十二万处以三百六十五,那也就是三百多人也就可以承担起大家的服役任务。
而这三百多户人家的土地由别的人家代替耕种,到时候大家可以一起给他粮食养活他们的家人也不是不行。而这样有一批人专职服役,那大家给那些服役的人运送物资到时候,也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计划,不会出现无所计划,个人带着个人的粮食去服役,最后弄得乱七八糟无法统筹安排运送粮食。
能给统筹安排,这样节省下来的粮食绝对不在少数啊!节省成本就是赚了,这个任何人都明白。
这里面的粗浅计算,哪怕时不凡这个文科生也都明白,甚至农民自己也是有本账的,自然知道这种方式对于自己其实是有利的。
不过,时不凡对于这种古代的服役方式,尤其是那种苦役的方式非常嗤之以鼻。古代那种服役方式往往是把一些农民叫来做事,最后做了一些日子,最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天也就让他们回去。这样很耽误时间的,路途上的耽误时间更是名义上的几倍。而且人家做事还不到一个月,你就让他们走了,这样等于是人家刚刚熟悉工作,你就让他回去了?接着再次换另一批生手过来,还没有彻底熟悉工作,你又让人家走了?这么瞎搞,有意思吗?
任何人都知道一个熟练工和一个新手,工作效率完全是两回事,有些熟练工的工作效率,甚至是新手的十倍百倍也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种古代的土木工程,同样也是如此。让一个熟练的建筑工来做事,那效率说不定比起新手来说快几倍甚至有些十倍都有可能。你让人家做了不到一个月就让人家回去了,这样人家还没有熟练就回去了,再次换来一批新手,这样不但耽误效率,更是耽误人家本职农业种田。
这么瞎搞,如果不出问题才怪了。
“还有这个按照天数来进行计算服役的,那更是一个坑爹啊!按照天数来进行计算服役,那不是在降低工作效率,鼓励他们磨洋工吗?按照我在工商管理所学到的,按时计酬顶多也就是能够发挥出员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工作能力。如果得到了激励的员工,发挥的一般多事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这个可是两三倍的差距,如果让一个熟练工和按量计酬的方式,那这样一来一回也就是少说五六倍,多则十倍以上的效率差距。”
“这么愚蠢的管理方式,到处都是问题,我真是服了那帮古代的地方官了!这种事倍功半的管理方法,不但害了农民,反而自己修建各种土木工程的效率也都快不起来,真是一群坑货。脑子都用到了那些政治博弈方面,不会做些实事了。如果古代官员都能够多一些为百姓解决困难,多一些发展生产的想法,中国提前五百年进入社会.主义不成问题。”
时不凡已经开始打算,以后可以在万年县之内把那种服役的从时间的标准变成数量标准,这样那些代替服役的人得到了激励,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必然会卖力干活。并且随着专职服役,做了几个月之后,完全变成了熟练工,这样效率更是蹭蹭的往上涨。不然如果一直按照时间来衡量,这样肯定会造成服役的人磨洋工,最后反而耽误事情。
这个唐朝初期,什么最贵?不是土地,恰恰是人口。人口代表了希望,代表了劳动力。在这个劳动力不足的时候,时不凡要做的也就是把百姓的劳动力潜力挖掘出来,把每一个人被浪费掉的劳动力,被平白无故浪费的劳动时间也都给节约利用出来。甚至给他们被浪费的粮食也都节约出来。经过了这些节约,如果大唐初年的生产力不增加一半以上,那时不凡真的是要穿越回去大学重修了。
“有红薯要上,没有红薯创造条件也要上,提高生产力是必然要的。没有红薯,难道就没有办法提高生产力了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哪怕没有红薯也要提高生产力,这个考验我的工商管理手段了!”时不凡想道。
不过,还有些农民表示了疑惑。
“可是,可是如果我们帮别人耕地,我没有足够的耕牛啊!如果全靠我们人力来耕田,我们连自己的耕地也都很难能够耕足够,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耕牛,那我们怎么能够耕好呢?”有些人还是表示了为难。
唐朝初期耕牛很少,尤其是乱世里面能吃的都吃了,这些耕牛自然也都很难活下来。哪怕活下来了也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在这个人少地多,不缺土地反而缺少人口的开国初期,耕牛这种提升生产效率的东西,自然是非常的重要。本来他们土地也就不少了,一百亩土地人力耕种已经很难了,可是再次还要替人家耕种,那肯定是无法承受这么重的体力劳动的。
不过时不凡有自己的办法,也许对于一般农民来说非常困难,可是对于时不凡来说却非常简单。因为时不凡学习工商管理,所谓工商管理并非是要创造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而是为了把现有的是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用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工商管理也就是把一些一般人无法能够发现和使用,甚至哪怕发现了也都是用不了,使用了也都无法发挥到极致的生产要素集合起来,反而发挥出比起直接相加获得的更大效果。
时不凡自然能够有办法提高耕地效率了,不然难道他这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花钱买来的?
“我打算采用马耕,采用马耕有很多好处,尤其是马耕可以提高很快的速度,比起一般人的速度更快很多了。”时不凡说道。
当时不凡说出了马耕的说法之后,那些百姓顿时被下的面无人色,纷纷开始反驳了,显然是希望打消时不凡这个采用马耕的想法,甚至认为马耕是害人不浅的东西,非常畏惧马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