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慕容良相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些年轻人可能真的是寡才鲜德,尤其是东晋的那帮纨绔子弟,但近届不惑的慕容恪却是难得的名符其实,才华绝对配得起声望:从十几岁便开始了戎马生涯,二十多年来未尝一败,无论是棘城外的惊艳登场、塞外的英勇远征,还是荡平扶余国、力挫高句丽,乃至降服战神冉闵、清除赵魏残余势力,都是手到擒来,精彩绝伦,不但是前燕的第一将才,在整个十六国时期,都少有人匹敌。
慕舆根也算是前燕的大功臣,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但论起真正的实力却远不如慕容恪这位后生。因此接下的这场内乱,从一开始就有了极清晰的结局。
老皇帝刚死,可足浑太后常常干预政治,慕舆根打算借此机会制造混乱,秘密找到慕容恪说:“主上年纪太轻,太后又总插手政务,殿下应该防备出乎意外的变化,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如何保全,而且说起平定天下,都是殿下的功劳,老兄去世,老弟继承,古代也好,现代也好,都有现成的例子,等到先帝安葬之后,最好把主上废黜,而由殿下登极,为我们大燕谋求无穷幸福。”
慕容恪何样人物,一眼便洞穿了他的心思,假装吃惊地说:“你喝醉了,不然为什么胡说八道起来,我跟阁下同时接受先帝遗诏,怎么忽然发出这种言论?”
被识破了计谋,慕舆根顿感羞愧难当,急忙道歉告辞,但却并没有停下夺权的步子,反而对慕容恪更加怨恨。
有些事也确实是没有回头路的,就像树木的种子,一旦生出苗头,要么被掐死,要么茁壮成长,绝不会重新回到厚甲护体的原始状态。
吴王慕容垂虽然被慕容俊无视存在,但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却自始至终未发生变化,有次在慕容恪家中做客时,意外得知了这一消息,小爆脾气上来,力劝慕容恪杀掉慕舆根,以绝后患,但慕容恪有心给老先生一个回头的机会,耐心地回说:“国家新遭大丧,两个强邻在一旁虎视眈眈,不断寻找机会入侵,而我们宰辅大臣却先自相残杀,恐怕难免使远近人士失望,不妨暂时忍耐。”
慕舆根却并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接着又找上了皇太后可足浑和皇帝慕容暐,故作焦急地报告说:“太宰和皇家师傅阴谋叛乱,请准许我率禁卫军讨伐!”
小皇帝天真烂漫,准备热闹一下,但可足浑氏却不傻,几乎和慕容恪同样的语气:“几位都是国家的栋梁,先帝特别选拔,把孤儿寡妇托付给你们,相信绝不可能发生这种怪事,太师太过敏感了些。”
慕舆根顿时心灰意冷,可已然骑虎难下,就算此时松手,也毕竟掩盖不了这一污点,于是再度向可足浑进言:“现在国内一片萧条,境外的盗寇不止一个,而国家领土又过于庞大,不禁使人忧虑,不如北返故都(慕容俊晚年把都城迁到了邺城)。”
可足浑迟疑起来,突然提议迁都,不知这老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慕容恪听到报告之后,却很快找到答案,显然慕舆根是决定孤注一掷了,若是可足浑答应了迁都的请求,他极有可能就在半道上发动政变,届时必然难以控制。
为了防患未然,慕容恪这次不再那么大度了,秘密找皇家师傅慕容评磋商,二人决定联合同僚弹劾慕舆根的罪行,然后武力镇压。
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傅颜很快就接到命令,带着一队精兵突入慕舆根的府第,将其全家通通杀掉,平日里的同党亲信也无一幸免。
前燕刚死了君王,紧接着又是内部屠杀,朝野上下,陷入一片恐慌的气氛之中,而慕容恪倒是表现得极为冷静,不慌不忙,跟平常一样,没有人看到他露出忧愁的面容,而且每次出入,都只有一个仆人徒步相随,比21世纪的明星都低调得多。
他的属官纷纷建议他多带着保镖,出行时也最好是严密戒备,慕容恪正色说道:“人心浮动,正需要宁静稳重来安抚镇压,我如果都乱了阵脚,大家还能依靠谁?”
属官们深感惭愧,在各地宣扬慕容恪的这美德,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没了慕舆根的纠扯,慕容恪得以专心辅政:虽然是朝中的大佬,但对政府法令和规章制度,没有一件不兢兢业业,严谨遵守;
做出的每项决定,都要跟宰相慕容评事先商议,从来不独断专行;
对人也十分谦恭有礼,喜欢听取别人治理国家的建议;
选拔人才,按照他们的能力全都委任官职,人人都有适当的岗位。
除此之外,部属或政府官员如果犯了过失,他从不公开批评,让他们难堪,而是在恰当的时候把他调动另一个位置,不教他们失去原来的身份,只是表示贬谪。
受到调动的官员无不万分惭愧,没有人敢再犯罪,偶尔有点小错误,同僚之间就互相责备说:“你打算请太宰调你的官位啊!”
国家治理到如此地步,当真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
360年3月6日,一场风波消于无形,新皇帝的各项事务也处理完毕,终于把慕容俊的灵柩葬在了龙城的龙陵之中,这也预示慕容俊时代正式结束,慕容暐真正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慕容暐上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报仇,李绩当初在慕容俊跟前说的话,他真是时刻铭记,只不过并不是用来勉励,而是用来记恨,虽然慕容俊死前曾着重交待,务必要重用李绩,但跟新皇帝结下梁子,仕途终究难得和谐了。
慕容恪原本打算任命李绩为政府右副行政长官,但慕容暐第一时间表示拒绝,慕容恪寻思你个小屁孩懂什么政府人事八零带出,屡次上书推荐,慕容暐只得坚定回说:“国家大事,全由叔父裁决,但只有李绩这个人由我作主,希望叔父成全。”
谁能想象11岁的孩子居然能这么有心机,可他到底是皇帝,一国之君,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慕容恪也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李绩被外放担任章武郡长,没多久便在任上郁郁而终。
而与此同时,集合在首都邺城参加检阅的各郡县征来的士兵,因为政局动荡,全都震恐不安,很多人开始逃亡,各自奔回故乡,把邺城以南的道路全都阻塞,有些地方交通甚至完全断绝。
慕容恪放眼整个朝廷,只有一个人能应付将来难以预料的混乱,那就是慕容垂,于是不顾皇太后和慕容评的反对,毅授予慕容垂使持节、征南将军、黄河以南军区司令长官、兖州州长和荆州督导官,镇守在梁国所属的蠡台县,另让孙泳的弟弟孙希担任并州督导官,傅颜担任护军将军,率骑兵二万人到黄河以南新征服地区,展示军事威力,挺进到淮河才北返。
临时的和长久的措施都已到位,国境之内,人心始告安定。
因为慕容俊的态度,皇太后可足浑、皇帝慕容暐以及慕容评,对待慕容垂都极其冷淡,若非有慕容恪一直保驾护航,慕容垂的命运必然更加曲折,所幸慕容恪尚在人世,等他死后,一切就都不同了。
(本章完)
有些年轻人可能真的是寡才鲜德,尤其是东晋的那帮纨绔子弟,但近届不惑的慕容恪却是难得的名符其实,才华绝对配得起声望:从十几岁便开始了戎马生涯,二十多年来未尝一败,无论是棘城外的惊艳登场、塞外的英勇远征,还是荡平扶余国、力挫高句丽,乃至降服战神冉闵、清除赵魏残余势力,都是手到擒来,精彩绝伦,不但是前燕的第一将才,在整个十六国时期,都少有人匹敌。
慕舆根也算是前燕的大功臣,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但论起真正的实力却远不如慕容恪这位后生。因此接下的这场内乱,从一开始就有了极清晰的结局。
老皇帝刚死,可足浑太后常常干预政治,慕舆根打算借此机会制造混乱,秘密找到慕容恪说:“主上年纪太轻,太后又总插手政务,殿下应该防备出乎意外的变化,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如何保全,而且说起平定天下,都是殿下的功劳,老兄去世,老弟继承,古代也好,现代也好,都有现成的例子,等到先帝安葬之后,最好把主上废黜,而由殿下登极,为我们大燕谋求无穷幸福。”
慕容恪何样人物,一眼便洞穿了他的心思,假装吃惊地说:“你喝醉了,不然为什么胡说八道起来,我跟阁下同时接受先帝遗诏,怎么忽然发出这种言论?”
被识破了计谋,慕舆根顿感羞愧难当,急忙道歉告辞,但却并没有停下夺权的步子,反而对慕容恪更加怨恨。
有些事也确实是没有回头路的,就像树木的种子,一旦生出苗头,要么被掐死,要么茁壮成长,绝不会重新回到厚甲护体的原始状态。
吴王慕容垂虽然被慕容俊无视存在,但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却自始至终未发生变化,有次在慕容恪家中做客时,意外得知了这一消息,小爆脾气上来,力劝慕容恪杀掉慕舆根,以绝后患,但慕容恪有心给老先生一个回头的机会,耐心地回说:“国家新遭大丧,两个强邻在一旁虎视眈眈,不断寻找机会入侵,而我们宰辅大臣却先自相残杀,恐怕难免使远近人士失望,不妨暂时忍耐。”
慕舆根却并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接着又找上了皇太后可足浑和皇帝慕容暐,故作焦急地报告说:“太宰和皇家师傅阴谋叛乱,请准许我率禁卫军讨伐!”
小皇帝天真烂漫,准备热闹一下,但可足浑氏却不傻,几乎和慕容恪同样的语气:“几位都是国家的栋梁,先帝特别选拔,把孤儿寡妇托付给你们,相信绝不可能发生这种怪事,太师太过敏感了些。”
慕舆根顿时心灰意冷,可已然骑虎难下,就算此时松手,也毕竟掩盖不了这一污点,于是再度向可足浑进言:“现在国内一片萧条,境外的盗寇不止一个,而国家领土又过于庞大,不禁使人忧虑,不如北返故都(慕容俊晚年把都城迁到了邺城)。”
可足浑迟疑起来,突然提议迁都,不知这老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慕容恪听到报告之后,却很快找到答案,显然慕舆根是决定孤注一掷了,若是可足浑答应了迁都的请求,他极有可能就在半道上发动政变,届时必然难以控制。
为了防患未然,慕容恪这次不再那么大度了,秘密找皇家师傅慕容评磋商,二人决定联合同僚弹劾慕舆根的罪行,然后武力镇压。
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傅颜很快就接到命令,带着一队精兵突入慕舆根的府第,将其全家通通杀掉,平日里的同党亲信也无一幸免。
前燕刚死了君王,紧接着又是内部屠杀,朝野上下,陷入一片恐慌的气氛之中,而慕容恪倒是表现得极为冷静,不慌不忙,跟平常一样,没有人看到他露出忧愁的面容,而且每次出入,都只有一个仆人徒步相随,比21世纪的明星都低调得多。
他的属官纷纷建议他多带着保镖,出行时也最好是严密戒备,慕容恪正色说道:“人心浮动,正需要宁静稳重来安抚镇压,我如果都乱了阵脚,大家还能依靠谁?”
属官们深感惭愧,在各地宣扬慕容恪的这美德,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没了慕舆根的纠扯,慕容恪得以专心辅政:虽然是朝中的大佬,但对政府法令和规章制度,没有一件不兢兢业业,严谨遵守;
做出的每项决定,都要跟宰相慕容评事先商议,从来不独断专行;
对人也十分谦恭有礼,喜欢听取别人治理国家的建议;
选拔人才,按照他们的能力全都委任官职,人人都有适当的岗位。
除此之外,部属或政府官员如果犯了过失,他从不公开批评,让他们难堪,而是在恰当的时候把他调动另一个位置,不教他们失去原来的身份,只是表示贬谪。
受到调动的官员无不万分惭愧,没有人敢再犯罪,偶尔有点小错误,同僚之间就互相责备说:“你打算请太宰调你的官位啊!”
国家治理到如此地步,当真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
360年3月6日,一场风波消于无形,新皇帝的各项事务也处理完毕,终于把慕容俊的灵柩葬在了龙城的龙陵之中,这也预示慕容俊时代正式结束,慕容暐真正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慕容暐上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报仇,李绩当初在慕容俊跟前说的话,他真是时刻铭记,只不过并不是用来勉励,而是用来记恨,虽然慕容俊死前曾着重交待,务必要重用李绩,但跟新皇帝结下梁子,仕途终究难得和谐了。
慕容恪原本打算任命李绩为政府右副行政长官,但慕容暐第一时间表示拒绝,慕容恪寻思你个小屁孩懂什么政府人事八零带出,屡次上书推荐,慕容暐只得坚定回说:“国家大事,全由叔父裁决,但只有李绩这个人由我作主,希望叔父成全。”
谁能想象11岁的孩子居然能这么有心机,可他到底是皇帝,一国之君,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慕容恪也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李绩被外放担任章武郡长,没多久便在任上郁郁而终。
而与此同时,集合在首都邺城参加检阅的各郡县征来的士兵,因为政局动荡,全都震恐不安,很多人开始逃亡,各自奔回故乡,把邺城以南的道路全都阻塞,有些地方交通甚至完全断绝。
慕容恪放眼整个朝廷,只有一个人能应付将来难以预料的混乱,那就是慕容垂,于是不顾皇太后和慕容评的反对,毅授予慕容垂使持节、征南将军、黄河以南军区司令长官、兖州州长和荆州督导官,镇守在梁国所属的蠡台县,另让孙泳的弟弟孙希担任并州督导官,傅颜担任护军将军,率骑兵二万人到黄河以南新征服地区,展示军事威力,挺进到淮河才北返。
临时的和长久的措施都已到位,国境之内,人心始告安定。
因为慕容俊的态度,皇太后可足浑、皇帝慕容暐以及慕容评,对待慕容垂都极其冷淡,若非有慕容恪一直保驾护航,慕容垂的命运必然更加曲折,所幸慕容恪尚在人世,等他死后,一切就都不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