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474章 尔朱兴衰

第474章 尔朱兴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局势演变并不如元子攸的预期那么轻松愉快,尔朱家族及其同党显然并不想吃这么大个哑巴亏。

    更重要的是,尔朱荣一死,北魏群龙无首,许多阴谋家开始露头,争相抢夺各类政治资源,于是北魏更大规模的混乱局面就此展开。

    530年9月25日当天,元子攸登上阊阖门下诏大赦,派武卫将军奚毅和前燕州督导官崔渊,一同率军镇守北中。

    奚毅本是尔朱荣的亲信,在528年被尔朱荣派到元子攸处,负责监视中央的一举一动,但后来被元子攸策反,成了元子攸的人

    当晚,尔朱荣的遗孀北乡长公主(尔朱荣得势后自封的,并非皇室人员)率尔朱荣留在京师的部众,纵火焚烧西阳门,出城驻屯河阴。

    至此所谓的“保皇派”与“逆党”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双方势力的较量一直延续到北魏政权的终结。

    北魏此时有影响力的文臣武将,尤其是武将,多数都是尔朱荣麾下的,但随着尔朱荣的死去,大家开始重新做出选择。

    首都卫戍司令官贺拔胜、禁宫侍从长朱瑞,选择站在皇室这边,司马子如则抛弃自己的家,追随北乡长公主逃出洛阳。

    尔朱荣进入洛阳时,把高敖曹带在身边,囚禁在驴马场。高敖曹脾气十分倔强,被俘后一直不肯为尔朱荣效力,尔朱荣感觉很有意思,非要把他的脾气磨没,由此带了一路。

    元子攸听说过高敖曹的勇猛,亲自接见他,进行勉励,高敖曹的哥哥高乾也从东冀州飞快奔到洛阳,元子攸便任命高乾当黄河以北的钦差大臣,高敖曹当值阁将军,让他们回去招兵买马,作中央声援。

    高乾流泪接旨,高敖曹也拔剑起誓,二人都成了保皇派的成员。

    尔朱世隆打算马上回北方,司马子如说:“兵不厌诈,现在天下沸腾,只看谁的拳头最大,在这个时候,不可以使人发现我们的脆弱,如果急于北上,恐怕肘腋之下就生变化,不如分出一部分兵力,据守黄河大桥,回军攻击京师,会大出他们意料,说不定可以成功,即便不成功,也足以展示我们仍有攻击的力量,使四方畏惧我们的强盛,不敢轻易背叛离散。”

    尔朱世降同意,依计行事,一举攻克黄河大桥,将奚毅斩首,率军入据北中城。

    洛阳政府大为恐慌,派前任华阳郡长段育,前往尔朱世隆大营安慰解释,尔朱世隆直接砍了段育,把人头悬挂城上示众。

    10月1日,尔朱世隆派族人尔朱指律归,率匈奴骑兵一千人,全都穿着白盔白甲,抵达洛阳外城,向城中索取尔朱荣的尸体,元子攸亲登大夏门眺望,派图书管理员牛法尚前去解释说:“太原王效忠帝国,不能有始有终,阴谋叛变,国法严正,不避至亲,已经明正典刑,犯罪的只有尔朱荣一人,其余的人全都不过问,你们如果投降,官职爵位跟过去一样。”

    尔朱拂律归说:“我们追随太原王进京朝见,忽然受到天下奇冤,我们不忍心空手而返,只盼把太原王尸体运回,即便是死,也没有遗恨。”说着说着哭了起来,背后的士卒也都放声大哭。

    元子攸再派总监察长朱瑞,携带免死铁券,前往呈送尔朱世隆,尔朱世隆说:“太原王的功劳与天地同大,赤胆忠心,奉献帝国,长乐王(元子攸)不顾念当初的誓言,竟把他冤枉杀害,今天,凭借铁券上的两行字,又怎么值得信任,我们替太原王报仇,绝无投降之理!”

    朱瑞回来报告元子攸,元子攸意识到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打空了,但已经骑虎难下,只好把仓库里的东西全运到洛阳西门外,招募敢死勇士,讨伐尔朱世隆,一天之间,就集结了近一万人。

    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杂牌军,显然与尔朱世隆手下的老兵是比不了的,百官无不心怀恐惧。

    御前会议上,副总顾问长李苗,毅然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振臂高呼:“一小撮贼寇就闹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政府面临当下的困境,正是忠臣烈士尽责之日,我虽不是武士,但请给我一支军队,当为陛下摧毁黄河大桥。”

    10月13日入夜,李苗带队从马渚坐船东下,距黄河大桥数里处,放下火船,大桥很快开始燃烧,火光冲天。

    尔朱军留在南岸的士卒发现起火,争先恐后逃往北岸,但还是赶不上火势蔓延的速度,黄河大桥轰然倒塌,淹死很多人。

    然而元子攸根本没有这种思想准备,对于李苗的行动完全没有持半点希望,所以没能及时派出援军,尔朱军发现敌人不多,于是重整旗鼓,展开反击,李苗在左右卫士死光的情况下,万般悲愤地投河自尽。

    尔朱军并没有继续僵持下去,而是整顿部队北返,元子攸由此信心大涨,下诏让中央特遣政府总监源子恭,率步骑兵混合兵团一万人走西路,杨昱率新招募的将士八千人走东路,北上讨伐尔朱世隆。

    东徐州督导官斛斯椿,一向依附尔朱荣,眼见尔朱家族与皇族决裂,担心里外不是人,前往投奔萧梁支持的元悦。

    元悦是萧衍用来图谋北方的棋子,但真实效果几乎没有,只是在边界打个酱油而已。

    汾州督导官尔朱兆,既是尔朱家的人,自然与元氏难以并存,自汾州率领骑兵北上,占领晋阳,不久与尔朱世隆会师,二人共同推举太原郡长、并州执行长、长广王元晔,继任皇帝。

    元晔当然只是傀儡,是尔朱家族找来的政治牌,以此与洛阳政府相对抗。

    元晔任命尔朱兆为最高统帅、晋封王爵,尔朱世隆当最高行政长官、封乐平王,并加授皇家师傅、京畿卫戍总司令官,任命尔朱荣的堂弟尔朱度律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封常山王,尔朱世隆的哥哥、天柱大将军府秘书长尔朱彦伯当总监察长,徐州督导官尔朱仲远当车骑大将军、兼左副行政长官。

    新的领导班子稳定之后,尔朱仲远立即挥师洛阳,西方的尔朱天光也和侯莫陈悦、贺拔岳准备直扑洛阳。

    两路大军一旦合并一处,显然是洛阳当局应付不了的,元子攸第一时间派朱瑞向尔朱天光解释,希望能化解干戈。

    尔朱天光此时也另有想法,他认为如果响应元晔政权,自己就算立再大的功劳,最后仍不会得到太大重视,倒不如另起炉灶,也拥立一个新皇帝,于是不断上疏给元子攸说:“我仍是一片忠心,只不过盼望见见陛下,申诉尔朱家的冤屈。”同时让部属不断上疏:“尔朱天光有背叛的阴谋,请陛下用万全的方法防备。”

    这出戏可是让元子攸震惊不已,坐立难宁,而尔朱天光的目的便是在此,逼迫元子攸逃出洛阳,然后自己堂而皇之地入住宫城。

    尔朱天光迟迟不向洛阳推进,于是有意思的事发生了,元子攸和元晔都极力拉拢他入伙,瞬间成了香饽饽,这更让尔朱天光坚定了自己的计划。

    正如五胡十六国时代,当中央政权的力量不再,地方上但凡拥有半点兵力的军阀,也总是会铤而走险,瓜分地盘,抢夺各类资源。

    实际上在以往的任何时期,类似的情形总是会出现,只因权力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哪怕当事人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总是会拼命尝试。

    此时北魏国内,想要自立山头的人绝非只有尔朱天光,考虑到尔朱世隆已经几乎实现了自立的伟大愿景,好像尔朱天光的做法也没有那么令人惊异。

    尔朱家族的种子选手尔朱兆,也是逐鹿中原的重量级人物。

    这个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尔朱荣的接班人的家伙,却并不被尔朱荣看好,尔朱荣曾对亲信说过:“尔朱兆虽然战场上勇不可挡,然而他的能力只可以指挥三千骑兵,人数增多,一定混乱,有资格接替我的,只有高欢。”

    高欢到此时仍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表现,但所谓时势造英雄,北魏内乱正是成就高欢的时势。

    尔朱兆不久也率军向洛阳进发,并派使节征召高欢一同前往,高欢让秘书长孙腾,晋见尔朱兆,推辞说:“山蜀变乱还没平息,正在讨伐,不应该中途撤手,留下后患,等到山蜀平定,当隔河互相支援。”

    山胡云云当然只是托辞,尔朱家族式微,元氏皇族更是今非昔比,高欢在静候某个时机的出现。

    虽然高欢没有加入到攻打洛阳的阵营中,但洛阳到底防御空虚,还是很快就陷落了,贺拔胜在滑台战败后,直接投降尔朱仲远。

    12月3日,尔朱兆顺利攻入皇宫。

    元子攸绝望地逃出云龙门,这才发现天下之大,却哪里有他的容身之处,正在自暴自弃的时候,忽然遇到元徽,于是大声向他呼喊救命,不想他不叫还好,叫了几声过后,元徽反而跑得更快了,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地平线上。

    作为这次北魏内乱的始作俑者,元徽手手段当真精彩绝伦,屡屡献计以谋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而当大难临头,则全无忠义可言,只求自我保存。

    可惜他终究没能善终。

    在此之前,元徽曾以重金卖出多个州督导官的职位,其中有三个落在寇祖仁家中,元徽认为这层关系已足够硬,于是携带黄金一百斤、良马五十匹前往投奔寇家。

    结果显然远不如元徽预期的那么顺利,寇祖仁从未对他感恩戴德,自始至终都是交易而已,所以看着元徽身边的这批财产,还有尔朱家的悬赏,义无反顾地手刃元徽,把人头交给尔朱兆。

    彼时尔朱兆已把皇宫搅得天翻地覆,先是把元子攸用铁链锁在永宁寺的楼上,后又纵容士卒大肆扑杀皇子,奸污嫔妃、王妃和公主,在城中烧杀抢掠。

    最高监察长元彧、左副行政长官元诲、青州督导官李延寔,因与元子攸交情深厚,惨死在乱刀之下。

    其余幸存下来的人,也分明谈不上“幸”,仅仅保留一口气而已。

    尔朱世隆很快也抵达洛阳,尔朱兆自恃拿下首功,颇为强势地指责尔朱世隆:“叔父在中央时日已久,耳目众多,为什么使天柱受此大祸!”说话间手按剑柄,眼睛瞪得好似铜铃一般。

    尔朱世隆一时气馁,用极尽卑微的言辞一再道歉,总算让气氛缓和下来,但二人之间也因此横生嫌隙,包括整个尔朱家族的所有人,虽然在尔朱荣的经营下,实力雄厚,权倾朝野,但当尔朱荣这个家族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其他人却都不能实现戮力同心,最后也终于因为内斗而走向毁灭,成了替他人作嫁衣裳的呆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