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香最新章节
夏侯渝不见慌乱:“是,臣有话要说。渤州天高皇帝远,素来由当地望族把持,便是朝廷委任的官员去了,也只能选择入乡随俗,与当地望族打成一片,否则别说施政惠民,则根本寸步难行,这原本就是不合常理的。”
“七郎的法子,与当地官员无异,春风化雨,徐徐图之,这不能说他们错了,但依臣看,收效甚微。我们去渤州,固然可以仗着皇子的身份,令当地士族对我们假以颜色,上演一出好戏,给我们制造海盗贼寇已除的假象,然而只要我们一走,这些寇匪又都会死灰复燃。究其根由,只因当地望族早已树大根深,枝叶繁茂,非狂风雷霆无以扫之!”
皇帝玩味:“这么说,你还觉得自己做对了?”
当时夏侯渝和夏侯洵离京之前,他就授予两个儿子可以事急从权,调拨府兵的权力,印信同样是一人一半,也就是说,必须两人都同意调兵,才能调得动。想也知道,夏侯洵主稳,夏侯渝要动刀枪,他肯定不同意,两人在渤州必然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以致于夏侯洵先回京面禀的时候,就在皇帝面前不动声色狠狠告了一状。
得亏皇帝不是那等偏听偏信的人,不然现在等待夏侯渝的,也许就是一纸治罪的诏书了。
幸而结果并不算差,夏侯渝杀鸡儆猴的效果是达到了,贼匪一网打尽,与之勾结的那两户望族也悉数落网,族长直接杀了,族人则押送至京城问罪,其他人都被吓坏了,纷纷坦白从宽,连带先前那些态度暧昧不清的官员,同样也不敢再左右摇摆。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一封接一封弹劾的奏疏,自渤州发来,摆在皇帝案前,状告夏侯渝草菅人命,危害百姓。
老实说,就连皇帝也没料到夏侯渝会如此胆大妄为,拿着自己的那一半印信,不知怎么就忽悠了当地府兵都尉出兵,真不知该说他敢作敢为,还是鲁莽冲动。
夏侯渝叩首:“若臣能在渤州待上几年,或许会选择七郎的法子,但我们这次去,至多不过一两个月,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剿灭贼匪,一绝后患,便只能用雷霆手段,臣在渤州时听闻京城有变,不由担心陛下安危,心中惶急,故而行事也多了几分莽撞,差事办得不算好,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哦了一声:“既然你也觉得自己有罪,那便给你两年时间,让你回去将残局收拾好再回来,如何?”
夏侯渝没想到皇帝会这样说,一时竟愣住了。
见他难得露出吃瘪的表情,皇帝终于畅快一些,手指点点他:“现在知道怕了?朕让你去渤州收拾烂摊子,你却给朕弄出一个更大的烂摊子,这份罪过要如何弥补?”
夏侯渝委屈道:“臣办砸了差事,陛下想怎么罚,臣都无二话。”
实际上夏侯渝并非当真莽撞,他在渤州的时候,就已经摸清皇帝的思路,如果皇帝想要用夏侯洵的法子,那也不必特地派他们两个过去了,士族与贼匪勾结,竟连官员也不敢管,还要反过来讨好他们,这本身就是目无王法的表现,说白了,这些人仗着自己是土皇帝,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更不把皇帝当回事。
这些年来,皇帝一直致力于扶持寒门,打压士族,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发作的由头,所以夏侯渝的做法,看似蛮横,其实反倒合了皇帝的意,这件事传到京城之后,当即便有不少士族出身的官员兔死狐悲,为那些渤州士族求情,但皇帝一概不理,因为他很明白,如果不借着这个机会将这股士族的势力打压下去,以后只会更难收拾。
包括并吞吴越和南平之后,皇帝下令将当地士族迁至京城,又选拔一些人入朝为官,同时在吴越、南平等地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这些地方纳入科举的范围,甚至是顾香生提议建藏的事情,也被他活学活用,分别在原先的吴越和南平京城各建两座,以供当地学子读书进学之用,寻常进去阅览书籍的,需交一定费用,但若是在乡学、县学等表现优异,或者身具功名者,则可免费进入,甚至还可以被邀请题名留字,供后人瞻仰。
读书人求的无非是个名,这样一来,无疑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顺带激励那些寒门子弟上进求学,这些人没有背景根基,考上功名之后,能依靠效忠的自然就只有皇帝,正所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皇帝要与士族抗衡,靠的自然也是这些人。
皇帝的这些用心,非但孔道周看出来了,夏侯渝也看出来了,所以他才会在渤州放手施为,而不必担心被皇帝怪罪,只要有皇帝给他撑腰,其余那些弹劾,其实也不足为虑。反过来,如果皇帝觉得不好,那有再多人帮忙说好话,又有什么用呢?
换作以往,如果有人被训斥了还敢摆出这么一副委屈的面孔,不说旁人,就像刚刚的夏侯淳,皇帝也绝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不过此刻对着夏侯渝,他虽然同样是骂,却透着一股亲昵劲儿,一股父亲对儿子,长辈对晚辈的亲昵,夏侯渝若还不趁机打蛇随棍上,那他就不叫夏侯渝了。
果不其然,皇帝听见他这副委委屈屈的面孔,非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笑了起来:“你还委屈了不成?朕问你,你听见宫里出事,怎么没像你七弟那样赶紧回京来,反倒还要坚持把差事办完?莫不是在你心里,朕的安危还比差事重要?”
当时的情况下,夏侯渝那些兄弟们,除了老三有贼心没贼胆,老八见机得快悬崖勒马之外,但凡有点胆量算计的,听见宫里出事,个个都往里头赶,就算夏侯洵这种身在外地的,也都匆匆回京,生怕错过时机,被人抛在后头。
唯独夏侯渝,还坚持将渤州的差事办完,虽然只迟了两天出发,但时间宝贵,这两天的差别大了去了,历史上因为晚了一步而错失皇位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所以大家觉得,夏侯渝此举,不是缺心眼,就是死心眼。
但夏侯渝不这么认为。
“陛下明鉴,当时听说宫里出事,臣五内俱焚,恨不得插翅飞回来,但差事是差事,陛下让臣办差,臣就必须将差事办好,如此方才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表孝心的方式有许多种,像大兄,七郎那样自然孝心可嘉,八郎那样因为担心陛下而发疯的,同样其情可悯。”
他假装没听见皇帝的冷哼声,继续道:“兄弟们能干,有他们在陛下身边,臣也尽可放心,先将差事办好,方能对得起陛下对臣的一番寄望。自古忠孝两难全,臣只能择一为之,幸好陛下安然无恙……”
皇帝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夏侯渝脸上病色未去,看着比往日憔悴许多,加上面容惨淡哀戚,毫无作伪,令人看了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行了行了,朕也没有当真怪罪于你!”夏侯礼的声音缓和下来,甚至朝他招招手:“起身说话,太医说你染了时疫,一条小命差点就丢在半路了,乐正,给他弄张胡椅来。”
夏侯渝慢吞吞地爬起来,动作看着迟缓不少,饶是夏侯礼这个当皇帝又当爹的铁石心肠,心头也不由得为之一软。
“回来之后你好生养着,这些日子就不要往外跑了。”
夏侯渝恭声应是,又抬头笑道:“还是陛下心疼臣!”
夏侯礼没好气:“把眼泪擦擦,男人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原本长得就女气了,再作这种小女儿之态,成何体统!”
见夏侯渝摆出一副恭聆圣训的态度,皇帝顿了顿,又道:“今日小朝会上议定了一件事,朕决意对魏用兵,齐军已经陈兵边境,集结完毕,不日便可出兵。”
夏侯渝吃了一惊。
方才他在外面,见众人出来是面色郑重,就知道朝会上一定说了什么事,却也没想到居然是对魏宣战。
但仔细想想,这似乎也不出意料。
吴越和南平现在都已经纳入齐国版图,齐国志在天下,首先需要面对的拦路虎就是魏国,解决了魏国,大理那些也就不在话下。现在借着起火事件,皇帝顺便把那些不安分不和谐的声音给收拾了,内部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候跳出来反对,打仗的时机的确是最好的。
那些世家士族正担心皇帝下一个会对他们开刀,皇帝却转而针对魏国去了,他们乐得矛盾转移,为了讨好皇帝,自然也会竭尽全力帮忙备战,因为如果能够把魏国拿下来,他们得到的好处也不会小,这是两相得利的好事。
皇帝道:“朕本还想让你随军出征,长点见识,不过现在看你病怏怏的,只怕是出去没两天就得被人抬着回来了。”
夏侯渝闻言,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在旁人看来,伐魏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但夏侯渝却不愿沾惹。
且不说输赢,便是顾及顾香生的感受,他也不会去碰这件事。
人生一世,总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固然有意于皇位,却不想为了皇位就不顾一切。
那样就不是征服皇位,而是被皇位征服了。
皇帝似乎看出他的心思:“怎么,你好像还挺高兴的?”
夏侯渝笑道:“臣听说能偷懒,便暗自窃喜了一下。”
“没出息!”皇帝冷哼,“你敢说自己不是为了顾香生?”
见夏侯渝没回答,似乎被问得愣住了,皇帝挑高了眉毛:“怎么,被说中心事反倒不敢承认了?”
夏侯渝斟酌词句,慢慢道:“臣是在想,要如何说才合适。”
皇帝:“那你想好了?”
夏侯渝:“想好了。”
皇帝:“说。”
夏侯渝一笑:“臣想娶顾香生为妻,请陛下允许!”
皇帝瞪着他,半晌无言。
“行啊,眼见绕着弯子没用,就开门见山了!”皇帝气乐了,“顾香生什么身份,你可知晓?”
夏侯渝:“她出身魏国世家,曾为淮南王妃。”
皇帝喝道:“既然知晓,你还提这种非分之请,你觉得朕有可能答应吗!”
夏侯渝:“陛下志在天下,待魏国并入版图,魏国也是齐国,既然天下皆归齐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为齐国百姓,她的身份自然也不成问题。”
皇帝:“就算她的过往身份不成问题,那你呢,身为堂堂皇子,却娶一再嫁之妇,不觉得丢人吗!”
夏侯渝道:“臣以为,再嫁与否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品行,顾氏不慕富贵,不欺贫贱,光风霁月,蕙质兰心,能娶到她,反而是臣之幸,还请陛下成全!”
皇帝冷笑:“好啊,朕还没说什么呢,你就将她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你既然对她朝思暮想,朕也不做那棒打鸳鸯的王母,只问你一句,若是娶了她,你便没了问鼎皇位的机会,你肯不肯?”
夏侯渝连神色都不变一下,显然这个问题他之前已经考虑过了。
“臣愿意。”
皇帝慢悠悠道:“你先别答应得那么爽快,就算朕不答应,别人不可能也对顾氏的出身不以为意,你很可能会因此受到非议或连累,日久天长,你今日对顾氏的山盟海誓,就可能变成对她的怨怼。朕现在储位未定,无非是在你们几个兄弟之间择定一人,你的决定就会让你的兄弟们少一个对手,日后你还得向他们的其中一个称臣。就算这样,你也愿意?”
夏侯渝伏身叩首,面色郑重道:“臣自少时,便多承顾氏关照,更有活命之恩,臣铭记至今,须臾不敢忘怀,顾氏品性高洁,我甚仰慕之,惟愿与其结为夫妇,白头偕老,还请陛下成全!”
这番话平实朴素,并无华丽辞藻,然而竟连皇帝也禁不住微微动容。
良久。
“罢了,你先退下罢。”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皇帝直接赶人。
夏侯渝微微蹙眉,正想打铁趁热将此事定下来,以免再生波澜,他正要开口说话,却忽然瞥见乐正朝他微微摇头。
心下一凛,无论再不情愿,他只得起身告退。
……
夏侯渝走后,皇帝依旧很久没有说话。
乐正几乎以为他是睡着了。
正当他准备换上热茶时,皇帝开口了:“依你看,五郎和七郎,哪个更稳妥?”
乐正就笑了:“要说稳妥,自然是七殿下更稳妥些。”
夏侯礼睨了他一眼:“怎么,听你的语气,你觉得稳妥不好?”
好不好,您不是已经有定论了吗?乐正心道,面上却仍是笑:“奴婢觉着,如今既然要对魏国打仗,国内还是更稳妥些好,这样看来,还是七殿下行事更老道些,五殿下恐怕有些心急了。”
“不对。”皇帝却摇摇头,“七郎哪里是老道,他只是求稳,和稀泥,不想去啃硬骨头,稳重是稳重了,却毫无锐意进取之心,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太平盛世,也可当个守成之君。”
乐正笑道:“陛下定能统一天下,这样一来,到了下一代,可不就是太平盛世了么?”
夏侯礼:“喔?你这意思是说朕选七郎比较好?”
乐正吓了一跳,忙道:“奴婢可没这样说,奴婢哪里敢在立储的事情上指手画脚,这都是奴婢的胡言乱语!”
他手忙脚乱解释了一通,看见皇帝好整以暇,这才知道自己又被耍了。
皇帝哈哈笑道:“朕又没说什么,你紧张作甚?朕就是问问你,你跟着朕也有许多年了,旁观者清,这些皇子里头,难道就没一个适合当储君的?”
当皇帝的,总觉得自己还能再干五百年,尤其是上了年纪,儿子又年长的,非到万不得已,不愿意立太子,就像永康帝一样,太子立了,还能给废掉,无非都是猜疑的心理在作祟,夏侯礼也不例外,所以齐国这么多年来,同样也没有立过储君。
不过现在没有,不代表永远不考虑,无论如何,身为天子,夏侯礼总要为宗庙社稷作打算,立不立储君是一回事,但心里总不能连谱都没有。
乐正赔笑:“您这可真是为难奴婢了,这种事情,奴婢哪里敢妄言呢?”
皇帝皱眉道:“别整那么婆婆妈妈的虚话,这里就朕与你二人,隔墙无耳,你便是说错了也无妨!”
乐正只好硬着头皮道:“奴婢不知道谁能当储君,奴婢只知道谁不能当。”
皇帝奇道:“谁?”
乐正笑道:“方才陛下不是说了嘛,五殿下若是娶了济宁伯,便不能继位,这样可就少了一个了!”
皇帝哼了一声:“朕几曾这样说过,只是想吓唬吓唬他罢了,谁知道这小子跟头犟驴似的,居然不进反退!”
乐正:“奴婢瞧着,五殿下的性子还真跟陛下年轻时一模一样!”
皇帝笑骂:“得了罢,你上回才说过这话!别以为朕忘了,每次都拿这句话来当挡箭牌!”
乐正却不害怕,反是笑道:“奴婢可没有敷衍陛下,想当年,陛下与孝惠皇后的婚事,不也是陛下主动求来的么?”
说起这件事,皇帝的神情也柔和了几分。
已故皇后刘氏,其家世并不显赫,因祖上曾与回鹘人通婚,有回鹘血统,当时原是不可能与皇子婚配的,但夏侯礼却偏偏看对了眼,非她不娶,并想方设法将人娶进门,可惜刘氏年寿不永,还没等到夏侯礼登基就亡故了,只能被追封为皇后。
也因着这个缘故,这些年夏侯礼没有再立过皇后,对刘氏娘家兴国公府,也礼遇有加,还将公主下嫁刘筠。
回忆往事,皇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一丝惆怅:“是啊,可惜她身体不好,当时又要为朕主持中馈,忙前忙后,这才早早去了!也许那时候不嫁给朕,她还能多活几年呢!”
乐正见他伤感,忙道:“都是奴婢不好,奴婢该掌嘴,还请陛下节哀!皇后在天之灵,想必也不愿看见陛下伤怀!”
皇帝摆摆手:“可惜阿檀没有留下子女,否则如今朕便不必为此烦心了!”
唏嘘一阵,皇帝却也没了继续处理公事的兴致,他起身负手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停下脚步,对乐正道:“去将中书舍人章淮叫过来。”
乐正心头一跳。
叫中书舍人来,自然不是为了商议政事,本朝自打有这个官职起,就是为了草拟诏书而存在。
这是要……?
……
步出宫门的时候,夏侯渝不由长长出了口气,风一吹,感觉身上一凉,全是冷汗。
饶是他胆子大,敢在跟皇帝说话时偶尔插科打诨,可也并不代表他不带脑子和心眼。
尤其是在面对这么一位聪明而又多疑的皇帝时,往往自以为表现良好时,到头来却只会证明是自作聪明。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
夏侯渝想娶顾香生是真,一片真心毋庸置疑,但他对皇位也不是毫不在意,两项权衡,自然前者更重要一些,所以在前者的事情上说实话,后者则打马虎眼,七分真,三分假,才显得更真。
皇帝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他不会因为你表示自己无意于皇位,就不把你列入考虑。
当然,他也不会因为你想要皇位,就真把皇位给你。
夏侯渝大病初愈,又要在方才应对的时候处处小心,真可谓是如履薄冰,此时松懈下来,便觉得浑身乏力,恨不得回去睡上个三天三夜才罢休。
他刚回到王府,上官和与黄珍等人便迎上来,众人担心他在皇宫里的表现,像以往一样,夏侯渝每次从宫里回来,都要跟幕僚聚在一起,将皇帝说过的话拿出来捣碎了琢磨研究,揣测帝心。
今天他觉得心里有些憔悴,说没两句上下眼皮就直打架,上官和等人见状便劝他去歇息,结果夏侯渝还没动,外头下人就来报,说宫里来了人,宣诏的。
夏侯渝一愣,心里隐隐猜测可能跟自己方才与皇帝的谈话有关,但又不肯定,没来得及多想,赶紧带着人出去迎诏。
过来宣诏的是礼曹一位官员,双方寒暄几句,对方打开诏书照本宣科。
出乎意料的是,诏书非止一道,而有三道。
天香最新章节
夏侯渝不见慌乱:“是,臣有话要说。渤州天高皇帝远,素来由当地望族把持,便是朝廷委任的官员去了,也只能选择入乡随俗,与当地望族打成一片,否则别说施政惠民,则根本寸步难行,这原本就是不合常理的。”
“七郎的法子,与当地官员无异,春风化雨,徐徐图之,这不能说他们错了,但依臣看,收效甚微。我们去渤州,固然可以仗着皇子的身份,令当地士族对我们假以颜色,上演一出好戏,给我们制造海盗贼寇已除的假象,然而只要我们一走,这些寇匪又都会死灰复燃。究其根由,只因当地望族早已树大根深,枝叶繁茂,非狂风雷霆无以扫之!”
皇帝玩味:“这么说,你还觉得自己做对了?”
当时夏侯渝和夏侯洵离京之前,他就授予两个儿子可以事急从权,调拨府兵的权力,印信同样是一人一半,也就是说,必须两人都同意调兵,才能调得动。想也知道,夏侯洵主稳,夏侯渝要动刀枪,他肯定不同意,两人在渤州必然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以致于夏侯洵先回京面禀的时候,就在皇帝面前不动声色狠狠告了一状。
得亏皇帝不是那等偏听偏信的人,不然现在等待夏侯渝的,也许就是一纸治罪的诏书了。
幸而结果并不算差,夏侯渝杀鸡儆猴的效果是达到了,贼匪一网打尽,与之勾结的那两户望族也悉数落网,族长直接杀了,族人则押送至京城问罪,其他人都被吓坏了,纷纷坦白从宽,连带先前那些态度暧昧不清的官员,同样也不敢再左右摇摆。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一封接一封弹劾的奏疏,自渤州发来,摆在皇帝案前,状告夏侯渝草菅人命,危害百姓。
老实说,就连皇帝也没料到夏侯渝会如此胆大妄为,拿着自己的那一半印信,不知怎么就忽悠了当地府兵都尉出兵,真不知该说他敢作敢为,还是鲁莽冲动。
夏侯渝叩首:“若臣能在渤州待上几年,或许会选择七郎的法子,但我们这次去,至多不过一两个月,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剿灭贼匪,一绝后患,便只能用雷霆手段,臣在渤州时听闻京城有变,不由担心陛下安危,心中惶急,故而行事也多了几分莽撞,差事办得不算好,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哦了一声:“既然你也觉得自己有罪,那便给你两年时间,让你回去将残局收拾好再回来,如何?”
夏侯渝没想到皇帝会这样说,一时竟愣住了。
见他难得露出吃瘪的表情,皇帝终于畅快一些,手指点点他:“现在知道怕了?朕让你去渤州收拾烂摊子,你却给朕弄出一个更大的烂摊子,这份罪过要如何弥补?”
夏侯渝委屈道:“臣办砸了差事,陛下想怎么罚,臣都无二话。”
实际上夏侯渝并非当真莽撞,他在渤州的时候,就已经摸清皇帝的思路,如果皇帝想要用夏侯洵的法子,那也不必特地派他们两个过去了,士族与贼匪勾结,竟连官员也不敢管,还要反过来讨好他们,这本身就是目无王法的表现,说白了,这些人仗着自己是土皇帝,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更不把皇帝当回事。
这些年来,皇帝一直致力于扶持寒门,打压士族,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发作的由头,所以夏侯渝的做法,看似蛮横,其实反倒合了皇帝的意,这件事传到京城之后,当即便有不少士族出身的官员兔死狐悲,为那些渤州士族求情,但皇帝一概不理,因为他很明白,如果不借着这个机会将这股士族的势力打压下去,以后只会更难收拾。
包括并吞吴越和南平之后,皇帝下令将当地士族迁至京城,又选拔一些人入朝为官,同时在吴越、南平等地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这些地方纳入科举的范围,甚至是顾香生提议建藏的事情,也被他活学活用,分别在原先的吴越和南平京城各建两座,以供当地学子读书进学之用,寻常进去阅览书籍的,需交一定费用,但若是在乡学、县学等表现优异,或者身具功名者,则可免费进入,甚至还可以被邀请题名留字,供后人瞻仰。
读书人求的无非是个名,这样一来,无疑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顺带激励那些寒门子弟上进求学,这些人没有背景根基,考上功名之后,能依靠效忠的自然就只有皇帝,正所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皇帝要与士族抗衡,靠的自然也是这些人。
皇帝的这些用心,非但孔道周看出来了,夏侯渝也看出来了,所以他才会在渤州放手施为,而不必担心被皇帝怪罪,只要有皇帝给他撑腰,其余那些弹劾,其实也不足为虑。反过来,如果皇帝觉得不好,那有再多人帮忙说好话,又有什么用呢?
换作以往,如果有人被训斥了还敢摆出这么一副委屈的面孔,不说旁人,就像刚刚的夏侯淳,皇帝也绝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不过此刻对着夏侯渝,他虽然同样是骂,却透着一股亲昵劲儿,一股父亲对儿子,长辈对晚辈的亲昵,夏侯渝若还不趁机打蛇随棍上,那他就不叫夏侯渝了。
果不其然,皇帝听见他这副委委屈屈的面孔,非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笑了起来:“你还委屈了不成?朕问你,你听见宫里出事,怎么没像你七弟那样赶紧回京来,反倒还要坚持把差事办完?莫不是在你心里,朕的安危还比差事重要?”
当时的情况下,夏侯渝那些兄弟们,除了老三有贼心没贼胆,老八见机得快悬崖勒马之外,但凡有点胆量算计的,听见宫里出事,个个都往里头赶,就算夏侯洵这种身在外地的,也都匆匆回京,生怕错过时机,被人抛在后头。
唯独夏侯渝,还坚持将渤州的差事办完,虽然只迟了两天出发,但时间宝贵,这两天的差别大了去了,历史上因为晚了一步而错失皇位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所以大家觉得,夏侯渝此举,不是缺心眼,就是死心眼。
但夏侯渝不这么认为。
“陛下明鉴,当时听说宫里出事,臣五内俱焚,恨不得插翅飞回来,但差事是差事,陛下让臣办差,臣就必须将差事办好,如此方才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表孝心的方式有许多种,像大兄,七郎那样自然孝心可嘉,八郎那样因为担心陛下而发疯的,同样其情可悯。”
他假装没听见皇帝的冷哼声,继续道:“兄弟们能干,有他们在陛下身边,臣也尽可放心,先将差事办好,方能对得起陛下对臣的一番寄望。自古忠孝两难全,臣只能择一为之,幸好陛下安然无恙……”
皇帝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夏侯渝脸上病色未去,看着比往日憔悴许多,加上面容惨淡哀戚,毫无作伪,令人看了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行了行了,朕也没有当真怪罪于你!”夏侯礼的声音缓和下来,甚至朝他招招手:“起身说话,太医说你染了时疫,一条小命差点就丢在半路了,乐正,给他弄张胡椅来。”
夏侯渝慢吞吞地爬起来,动作看着迟缓不少,饶是夏侯礼这个当皇帝又当爹的铁石心肠,心头也不由得为之一软。
“回来之后你好生养着,这些日子就不要往外跑了。”
夏侯渝恭声应是,又抬头笑道:“还是陛下心疼臣!”
夏侯礼没好气:“把眼泪擦擦,男人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原本长得就女气了,再作这种小女儿之态,成何体统!”
见夏侯渝摆出一副恭聆圣训的态度,皇帝顿了顿,又道:“今日小朝会上议定了一件事,朕决意对魏用兵,齐军已经陈兵边境,集结完毕,不日便可出兵。”
夏侯渝吃了一惊。
方才他在外面,见众人出来是面色郑重,就知道朝会上一定说了什么事,却也没想到居然是对魏宣战。
但仔细想想,这似乎也不出意料。
吴越和南平现在都已经纳入齐国版图,齐国志在天下,首先需要面对的拦路虎就是魏国,解决了魏国,大理那些也就不在话下。现在借着起火事件,皇帝顺便把那些不安分不和谐的声音给收拾了,内部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候跳出来反对,打仗的时机的确是最好的。
那些世家士族正担心皇帝下一个会对他们开刀,皇帝却转而针对魏国去了,他们乐得矛盾转移,为了讨好皇帝,自然也会竭尽全力帮忙备战,因为如果能够把魏国拿下来,他们得到的好处也不会小,这是两相得利的好事。
皇帝道:“朕本还想让你随军出征,长点见识,不过现在看你病怏怏的,只怕是出去没两天就得被人抬着回来了。”
夏侯渝闻言,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在旁人看来,伐魏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但夏侯渝却不愿沾惹。
且不说输赢,便是顾及顾香生的感受,他也不会去碰这件事。
人生一世,总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固然有意于皇位,却不想为了皇位就不顾一切。
那样就不是征服皇位,而是被皇位征服了。
皇帝似乎看出他的心思:“怎么,你好像还挺高兴的?”
夏侯渝笑道:“臣听说能偷懒,便暗自窃喜了一下。”
“没出息!”皇帝冷哼,“你敢说自己不是为了顾香生?”
见夏侯渝没回答,似乎被问得愣住了,皇帝挑高了眉毛:“怎么,被说中心事反倒不敢承认了?”
夏侯渝斟酌词句,慢慢道:“臣是在想,要如何说才合适。”
皇帝:“那你想好了?”
夏侯渝:“想好了。”
皇帝:“说。”
夏侯渝一笑:“臣想娶顾香生为妻,请陛下允许!”
皇帝瞪着他,半晌无言。
“行啊,眼见绕着弯子没用,就开门见山了!”皇帝气乐了,“顾香生什么身份,你可知晓?”
夏侯渝:“她出身魏国世家,曾为淮南王妃。”
皇帝喝道:“既然知晓,你还提这种非分之请,你觉得朕有可能答应吗!”
夏侯渝:“陛下志在天下,待魏国并入版图,魏国也是齐国,既然天下皆归齐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为齐国百姓,她的身份自然也不成问题。”
皇帝:“就算她的过往身份不成问题,那你呢,身为堂堂皇子,却娶一再嫁之妇,不觉得丢人吗!”
夏侯渝道:“臣以为,再嫁与否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品行,顾氏不慕富贵,不欺贫贱,光风霁月,蕙质兰心,能娶到她,反而是臣之幸,还请陛下成全!”
皇帝冷笑:“好啊,朕还没说什么呢,你就将她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你既然对她朝思暮想,朕也不做那棒打鸳鸯的王母,只问你一句,若是娶了她,你便没了问鼎皇位的机会,你肯不肯?”
夏侯渝连神色都不变一下,显然这个问题他之前已经考虑过了。
“臣愿意。”
皇帝慢悠悠道:“你先别答应得那么爽快,就算朕不答应,别人不可能也对顾氏的出身不以为意,你很可能会因此受到非议或连累,日久天长,你今日对顾氏的山盟海誓,就可能变成对她的怨怼。朕现在储位未定,无非是在你们几个兄弟之间择定一人,你的决定就会让你的兄弟们少一个对手,日后你还得向他们的其中一个称臣。就算这样,你也愿意?”
夏侯渝伏身叩首,面色郑重道:“臣自少时,便多承顾氏关照,更有活命之恩,臣铭记至今,须臾不敢忘怀,顾氏品性高洁,我甚仰慕之,惟愿与其结为夫妇,白头偕老,还请陛下成全!”
这番话平实朴素,并无华丽辞藻,然而竟连皇帝也禁不住微微动容。
良久。
“罢了,你先退下罢。”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皇帝直接赶人。
夏侯渝微微蹙眉,正想打铁趁热将此事定下来,以免再生波澜,他正要开口说话,却忽然瞥见乐正朝他微微摇头。
心下一凛,无论再不情愿,他只得起身告退。
……
夏侯渝走后,皇帝依旧很久没有说话。
乐正几乎以为他是睡着了。
正当他准备换上热茶时,皇帝开口了:“依你看,五郎和七郎,哪个更稳妥?”
乐正就笑了:“要说稳妥,自然是七殿下更稳妥些。”
夏侯礼睨了他一眼:“怎么,听你的语气,你觉得稳妥不好?”
好不好,您不是已经有定论了吗?乐正心道,面上却仍是笑:“奴婢觉着,如今既然要对魏国打仗,国内还是更稳妥些好,这样看来,还是七殿下行事更老道些,五殿下恐怕有些心急了。”
“不对。”皇帝却摇摇头,“七郎哪里是老道,他只是求稳,和稀泥,不想去啃硬骨头,稳重是稳重了,却毫无锐意进取之心,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太平盛世,也可当个守成之君。”
乐正笑道:“陛下定能统一天下,这样一来,到了下一代,可不就是太平盛世了么?”
夏侯礼:“喔?你这意思是说朕选七郎比较好?”
乐正吓了一跳,忙道:“奴婢可没这样说,奴婢哪里敢在立储的事情上指手画脚,这都是奴婢的胡言乱语!”
他手忙脚乱解释了一通,看见皇帝好整以暇,这才知道自己又被耍了。
皇帝哈哈笑道:“朕又没说什么,你紧张作甚?朕就是问问你,你跟着朕也有许多年了,旁观者清,这些皇子里头,难道就没一个适合当储君的?”
当皇帝的,总觉得自己还能再干五百年,尤其是上了年纪,儿子又年长的,非到万不得已,不愿意立太子,就像永康帝一样,太子立了,还能给废掉,无非都是猜疑的心理在作祟,夏侯礼也不例外,所以齐国这么多年来,同样也没有立过储君。
不过现在没有,不代表永远不考虑,无论如何,身为天子,夏侯礼总要为宗庙社稷作打算,立不立储君是一回事,但心里总不能连谱都没有。
乐正赔笑:“您这可真是为难奴婢了,这种事情,奴婢哪里敢妄言呢?”
皇帝皱眉道:“别整那么婆婆妈妈的虚话,这里就朕与你二人,隔墙无耳,你便是说错了也无妨!”
乐正只好硬着头皮道:“奴婢不知道谁能当储君,奴婢只知道谁不能当。”
皇帝奇道:“谁?”
乐正笑道:“方才陛下不是说了嘛,五殿下若是娶了济宁伯,便不能继位,这样可就少了一个了!”
皇帝哼了一声:“朕几曾这样说过,只是想吓唬吓唬他罢了,谁知道这小子跟头犟驴似的,居然不进反退!”
乐正:“奴婢瞧着,五殿下的性子还真跟陛下年轻时一模一样!”
皇帝笑骂:“得了罢,你上回才说过这话!别以为朕忘了,每次都拿这句话来当挡箭牌!”
乐正却不害怕,反是笑道:“奴婢可没有敷衍陛下,想当年,陛下与孝惠皇后的婚事,不也是陛下主动求来的么?”
说起这件事,皇帝的神情也柔和了几分。
已故皇后刘氏,其家世并不显赫,因祖上曾与回鹘人通婚,有回鹘血统,当时原是不可能与皇子婚配的,但夏侯礼却偏偏看对了眼,非她不娶,并想方设法将人娶进门,可惜刘氏年寿不永,还没等到夏侯礼登基就亡故了,只能被追封为皇后。
也因着这个缘故,这些年夏侯礼没有再立过皇后,对刘氏娘家兴国公府,也礼遇有加,还将公主下嫁刘筠。
回忆往事,皇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一丝惆怅:“是啊,可惜她身体不好,当时又要为朕主持中馈,忙前忙后,这才早早去了!也许那时候不嫁给朕,她还能多活几年呢!”
乐正见他伤感,忙道:“都是奴婢不好,奴婢该掌嘴,还请陛下节哀!皇后在天之灵,想必也不愿看见陛下伤怀!”
皇帝摆摆手:“可惜阿檀没有留下子女,否则如今朕便不必为此烦心了!”
唏嘘一阵,皇帝却也没了继续处理公事的兴致,他起身负手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停下脚步,对乐正道:“去将中书舍人章淮叫过来。”
乐正心头一跳。
叫中书舍人来,自然不是为了商议政事,本朝自打有这个官职起,就是为了草拟诏书而存在。
这是要……?
……
步出宫门的时候,夏侯渝不由长长出了口气,风一吹,感觉身上一凉,全是冷汗。
饶是他胆子大,敢在跟皇帝说话时偶尔插科打诨,可也并不代表他不带脑子和心眼。
尤其是在面对这么一位聪明而又多疑的皇帝时,往往自以为表现良好时,到头来却只会证明是自作聪明。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
夏侯渝想娶顾香生是真,一片真心毋庸置疑,但他对皇位也不是毫不在意,两项权衡,自然前者更重要一些,所以在前者的事情上说实话,后者则打马虎眼,七分真,三分假,才显得更真。
皇帝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他不会因为你表示自己无意于皇位,就不把你列入考虑。
当然,他也不会因为你想要皇位,就真把皇位给你。
夏侯渝大病初愈,又要在方才应对的时候处处小心,真可谓是如履薄冰,此时松懈下来,便觉得浑身乏力,恨不得回去睡上个三天三夜才罢休。
他刚回到王府,上官和与黄珍等人便迎上来,众人担心他在皇宫里的表现,像以往一样,夏侯渝每次从宫里回来,都要跟幕僚聚在一起,将皇帝说过的话拿出来捣碎了琢磨研究,揣测帝心。
今天他觉得心里有些憔悴,说没两句上下眼皮就直打架,上官和等人见状便劝他去歇息,结果夏侯渝还没动,外头下人就来报,说宫里来了人,宣诏的。
夏侯渝一愣,心里隐隐猜测可能跟自己方才与皇帝的谈话有关,但又不肯定,没来得及多想,赶紧带着人出去迎诏。
过来宣诏的是礼曹一位官员,双方寒暄几句,对方打开诏书照本宣科。
出乎意料的是,诏书非止一道,而有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