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月冷(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月捧着这碗“寿面”,几乎要落下泪来。十七岁了,她已经度过了十六个生日。她不记得最初的几次生日是怎样度过的,自从她记事儿以来,这一天常常是毫无表示的,似乎被人遗忘了。而且,她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爸爸说是阳历七月七日,阴历六月初五。可是这两个日子很难赶到一天,就不知道该以哪个为准了。妈妈和姑妈都是不理睬阳历的,今天的这个生日显然也就按她们的原则来过的,爸爸也并没有反对。过生日无非是表达一点美好的愿望吧,爸爸不会因此而争执,何况也不是每年都过。如果不是姑妈心里记着,恐怕今天又被忘记了。新月端起碗来,深情地望着姑妈,说:“姑妈,谢谢您……”
姑妈慈祥地笑了,对她说:“新月,不是这么个说法儿,你该谢的是你妈,这一天是她为你受难的日子!”
新月顿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脸微微红了,朝旁边望着妈妈,按照姑妈的指点,说:“妈,今天是我的母难之日,感谢您把我带到人间……”
韩太大刚要吃面,看新月说得那么一本正经,笑了笑,对姑妈说:“成了,成了,别难为孩子了!当妈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一个姑娘家哪儿知道那受的是什么罪?吃面吧!”
韩子奇一直沉着脸,也许是因为刚才吵架引起的不快还没有消散。他望着新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新月,十七岁了!爸爸没忘……原谅爸爸,不能给你过一个像样儿的生日……”
“打卤面,我已经很知足了!”新月说。
“该买一块生日大蛋糕,插上十七根儿蜡烛……”
“我憋足一口气,噗,一吹,全灭了!对不对?我在电影里看过!”
姑妈听得各漾:“那叫什么事儿?吹灯拔蜡?”
新月笑着说:“姑妈,您不懂,那是外国的风俗!”
“外国的风俗有什么好?”韩太太面带不悦。瞪了韩子奇一眼,“吃吧你!又显摆你多知多懂?”
韩子奇就不言语了。这年头儿,“外国”这个词儿不怎么好听,容易令人联想到“帝国主义反动派”之类,这一点,做外贸工作的韩子奇自然是很敏感的。韩太太这么点了一下,他就住了嘴。在孩子面前谈论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不好的。
餐桌上的空气显得压抑,姑妈只好出面打岔:“什么洋风俗、土风俗的,还不快趁热吃?新月,天星,吃!”
新月望望下班回家之后一直没说话的哥哥天星:“哥,吃吧!”
韩天星比新月年长八岁,今年二十五,是国营五四一厂的工人。那是全国独一份的专管印制人民币的工厂,重点保密单位,制度极严。也许正是因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养成了习惯,或者还有其他原因,他的性格极其内向,不到非说话不可的时候,很少开口。每天一早,吃了早点蹬上车子走人,傍晚蹬着车子回家,一进门,就耷拉着留着“寸头”的脑袋,板着和爸爸一样黑却比爸爸胖的脸,穿着一身工作服,直奔他住的东厢房,等姑妈喊他吃饭,才出来,闷着头吃完晚饭,又钻回东厢房,如果夜里不上厕所,再露面就得等到第二天早上了。爸爸说:“这小子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姑妈有时候爱逗他:“咳,天星,你的脸耷拉得有二尺长,冲谁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谁也不冲。”完全不动声色。
现在,太阳打西边儿出来,老蔫儿有话要说了。
“新月,”他望着妹妹,笨拙地启动他那金口难开的厚嘴唇,“我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
新月吃了一惊:“哥,你也记着我的生日?”
天星说:“记着呢。昨儿晚上我瞅见了天上的月牙儿,就想起来了,我的生日,月亮是圆的;你的生日,月亮是弯的。”
韩子奇和韩太太不约而同地对看了一眼,又立即闪开了,他们都没想到这个蔫儿子还会这么留心月亮,惦记着他妹妹的生日。
姑妈大为感动的样子:“那是啊,你是三月十五,她是六月初五。哪儿能忘得了啊,亲的呗!”
新月好奇地盯着天星:“哥,你送我什么礼物啊?”
天星不答话,伸手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郑重地递给妹妹:“呣,你拿着吧!”
新月急切地打开信封,里面竟是四张崭新的五元一张的钞票。爸爸、妈妈和姑妈显然都和新月一样感到意外。
“哥,你干吗给我钱?”新月有些失望,她本来期望得到比钱更有意义的礼物,比如一本书啊什么的。
“我……我旁的什么也没有啊!”天星憨厚地笑笑说,“这钱,是我干活儿挣的!”
“可是,你每个月也只有四十啊!你留着花吧,我还有,爸爸给我的。”
“我又不是每个月都给你二十,我没有这个能力,”天星说,“这个月,你不是该考大学了嘛,拿这钱买双新鞋吧,或是买支新笔啦唔的,要当大学生了!”
正在吃饭的韩子奇和韩太太,筷子都停了一下,但都没说什么。
新月这才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心里一热,说:“哥,你准知道我能考上大学吗?”
“能考上,”天星不再看她,低头吃面,“呼噜呼噜”响,他是用吃面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要是连你都考不上,大学里还要谁呢?咳,我没上过大学,连高中都没上过,说不好啊!”
这老蔫儿今天一口气说的话比平常一年说的还多,他是动了感情了。但他并没有注意到,爸爸和妈妈也被他触动了,同时停下筷子,朝他看了看,那眼神是充满了歉疚的,仿佛是欠了他的债。姑妈这时却不言声儿,闷头吃她精心制作的打卤面,仿佛在咂摸滋味儿,其实,她的心思已经全然不在这上头了。
新月默默地抚弄着手里的那四张崭新的钞票,心里也不是滋味儿,虽然她明白哥哥对她考大学仅仅是羡慕,而并不是妒嫉。她不知道哥哥是由于什么原因只上完初中就早早地中止学业参加了工作,是不是因为她影响了哥哥在家里的位置、耽误了他的前途?按说,她这样一个家庭,爸爸每月有一百二十块钱的工资收入,不至于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那么,是哥哥的功课不好吗?
天星打断了她的思路。他已经吃完了那碗美味的打卤面,抹了抹嘴说:“你看,吃你的‘寿面’,我多高兴!好好考吧,准能考上!你不能再像我这样儿了,应该比我强!”说完,第一个离开了餐桌,回他的东厢房去了。
新月本想跟哥哥到东厢房去聊聊,但她面前的这碗面还没吃完,而且,还有话要对爸爸说,就没动地方。想了想,说:“爸,我们学校今天发了高考的报名单,老师让填升学志愿。”
“噢?”韩子奇似乎在想什么事儿,这时一愣,问她,“那你填了吗?”
“还没有,老师让征求征求家长的意见。”
“家长的意见……”韩子奇重复着这句话,并没有立即表态,却反问她,“你自己的意见呢?”
“我想报北大西语系!”
“学英语?”
“对,我喜欢英语。”
“呣!”韩子奇心里一动,女儿正是选择了他所希望的专业!
“学外国话?”韩大大很不以为然地瞅着他们,“你们爷儿俩在家说外国话还没说够?还要上这样的大学?”
“妈,”新月解释说,“英语不是能说几句话就行的……”
“这是一门学问!”韩子奇接过去说,“比如你吧,中国话说得比谁都利落,可写在纸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这就不能算汉语毕业了!”
“你拿我开什么心?”韩太太脸色一沉,“嫌我没文化,没能耐,你早干吗呢?你不会找比我强的去?找个又年轻、又漂亮、又会说洋话的去啊!”
“妈!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新月感到难堪,脸都羞红了。
“实话!妈不好,太土!让他给你找个好妈、洋妈去!”韩太太好像下定决心要打架似的,话越说越冲。
韩子奇的火被挑起来了,怒气冲冲地看着她,新的争斗一触即发!
“咳,咳,新月她妈!”姑妈赶紧从中调停,“都五十多的人了,也不怕孩子笑话!有个当老家儿的样儿吗?孩子考学的事儿当紧,咱不懂,就甭搭茬儿了,让她跟她爸好好儿地合计合计!”
姑妈是这个家庭的润滑剂,她总是在两个齿轮咬得咯吱咯吱响的时候,赶紧抹油,齿轮也就不响了,这架机器也就接着转。倒不是她的话有多大的权威性,而是因为长期相处,她对这争斗的双方都摸透了长处和弱点,在关键时刻,总是打在点子上,被点到的人心里都明白,一经点拨,权衡利弊,也就忍了。当然,局外人未必能明白,比如新月,她就不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什么总是在吵,又总是能和。现在,就又和了,起码是暂时偃旗息鼓。
新月捧着这碗“寿面”,几乎要落下泪来。十七岁了,她已经度过了十六个生日。她不记得最初的几次生日是怎样度过的,自从她记事儿以来,这一天常常是毫无表示的,似乎被人遗忘了。而且,她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爸爸说是阳历七月七日,阴历六月初五。可是这两个日子很难赶到一天,就不知道该以哪个为准了。妈妈和姑妈都是不理睬阳历的,今天的这个生日显然也就按她们的原则来过的,爸爸也并没有反对。过生日无非是表达一点美好的愿望吧,爸爸不会因此而争执,何况也不是每年都过。如果不是姑妈心里记着,恐怕今天又被忘记了。新月端起碗来,深情地望着姑妈,说:“姑妈,谢谢您……”
姑妈慈祥地笑了,对她说:“新月,不是这么个说法儿,你该谢的是你妈,这一天是她为你受难的日子!”
新月顿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脸微微红了,朝旁边望着妈妈,按照姑妈的指点,说:“妈,今天是我的母难之日,感谢您把我带到人间……”
韩太大刚要吃面,看新月说得那么一本正经,笑了笑,对姑妈说:“成了,成了,别难为孩子了!当妈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一个姑娘家哪儿知道那受的是什么罪?吃面吧!”
韩子奇一直沉着脸,也许是因为刚才吵架引起的不快还没有消散。他望着新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新月,十七岁了!爸爸没忘……原谅爸爸,不能给你过一个像样儿的生日……”
“打卤面,我已经很知足了!”新月说。
“该买一块生日大蛋糕,插上十七根儿蜡烛……”
“我憋足一口气,噗,一吹,全灭了!对不对?我在电影里看过!”
姑妈听得各漾:“那叫什么事儿?吹灯拔蜡?”
新月笑着说:“姑妈,您不懂,那是外国的风俗!”
“外国的风俗有什么好?”韩太太面带不悦。瞪了韩子奇一眼,“吃吧你!又显摆你多知多懂?”
韩子奇就不言语了。这年头儿,“外国”这个词儿不怎么好听,容易令人联想到“帝国主义反动派”之类,这一点,做外贸工作的韩子奇自然是很敏感的。韩太太这么点了一下,他就住了嘴。在孩子面前谈论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不好的。
餐桌上的空气显得压抑,姑妈只好出面打岔:“什么洋风俗、土风俗的,还不快趁热吃?新月,天星,吃!”
新月望望下班回家之后一直没说话的哥哥天星:“哥,吃吧!”
韩天星比新月年长八岁,今年二十五,是国营五四一厂的工人。那是全国独一份的专管印制人民币的工厂,重点保密单位,制度极严。也许正是因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养成了习惯,或者还有其他原因,他的性格极其内向,不到非说话不可的时候,很少开口。每天一早,吃了早点蹬上车子走人,傍晚蹬着车子回家,一进门,就耷拉着留着“寸头”的脑袋,板着和爸爸一样黑却比爸爸胖的脸,穿着一身工作服,直奔他住的东厢房,等姑妈喊他吃饭,才出来,闷着头吃完晚饭,又钻回东厢房,如果夜里不上厕所,再露面就得等到第二天早上了。爸爸说:“这小子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姑妈有时候爱逗他:“咳,天星,你的脸耷拉得有二尺长,冲谁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谁也不冲。”完全不动声色。
现在,太阳打西边儿出来,老蔫儿有话要说了。
“新月,”他望着妹妹,笨拙地启动他那金口难开的厚嘴唇,“我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
新月吃了一惊:“哥,你也记着我的生日?”
天星说:“记着呢。昨儿晚上我瞅见了天上的月牙儿,就想起来了,我的生日,月亮是圆的;你的生日,月亮是弯的。”
韩子奇和韩太太不约而同地对看了一眼,又立即闪开了,他们都没想到这个蔫儿子还会这么留心月亮,惦记着他妹妹的生日。
姑妈大为感动的样子:“那是啊,你是三月十五,她是六月初五。哪儿能忘得了啊,亲的呗!”
新月好奇地盯着天星:“哥,你送我什么礼物啊?”
天星不答话,伸手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郑重地递给妹妹:“呣,你拿着吧!”
新月急切地打开信封,里面竟是四张崭新的五元一张的钞票。爸爸、妈妈和姑妈显然都和新月一样感到意外。
“哥,你干吗给我钱?”新月有些失望,她本来期望得到比钱更有意义的礼物,比如一本书啊什么的。
“我……我旁的什么也没有啊!”天星憨厚地笑笑说,“这钱,是我干活儿挣的!”
“可是,你每个月也只有四十啊!你留着花吧,我还有,爸爸给我的。”
“我又不是每个月都给你二十,我没有这个能力,”天星说,“这个月,你不是该考大学了嘛,拿这钱买双新鞋吧,或是买支新笔啦唔的,要当大学生了!”
正在吃饭的韩子奇和韩太太,筷子都停了一下,但都没说什么。
新月这才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心里一热,说:“哥,你准知道我能考上大学吗?”
“能考上,”天星不再看她,低头吃面,“呼噜呼噜”响,他是用吃面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要是连你都考不上,大学里还要谁呢?咳,我没上过大学,连高中都没上过,说不好啊!”
这老蔫儿今天一口气说的话比平常一年说的还多,他是动了感情了。但他并没有注意到,爸爸和妈妈也被他触动了,同时停下筷子,朝他看了看,那眼神是充满了歉疚的,仿佛是欠了他的债。姑妈这时却不言声儿,闷头吃她精心制作的打卤面,仿佛在咂摸滋味儿,其实,她的心思已经全然不在这上头了。
新月默默地抚弄着手里的那四张崭新的钞票,心里也不是滋味儿,虽然她明白哥哥对她考大学仅仅是羡慕,而并不是妒嫉。她不知道哥哥是由于什么原因只上完初中就早早地中止学业参加了工作,是不是因为她影响了哥哥在家里的位置、耽误了他的前途?按说,她这样一个家庭,爸爸每月有一百二十块钱的工资收入,不至于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那么,是哥哥的功课不好吗?
天星打断了她的思路。他已经吃完了那碗美味的打卤面,抹了抹嘴说:“你看,吃你的‘寿面’,我多高兴!好好考吧,准能考上!你不能再像我这样儿了,应该比我强!”说完,第一个离开了餐桌,回他的东厢房去了。
新月本想跟哥哥到东厢房去聊聊,但她面前的这碗面还没吃完,而且,还有话要对爸爸说,就没动地方。想了想,说:“爸,我们学校今天发了高考的报名单,老师让填升学志愿。”
“噢?”韩子奇似乎在想什么事儿,这时一愣,问她,“那你填了吗?”
“还没有,老师让征求征求家长的意见。”
“家长的意见……”韩子奇重复着这句话,并没有立即表态,却反问她,“你自己的意见呢?”
“我想报北大西语系!”
“学英语?”
“对,我喜欢英语。”
“呣!”韩子奇心里一动,女儿正是选择了他所希望的专业!
“学外国话?”韩大大很不以为然地瞅着他们,“你们爷儿俩在家说外国话还没说够?还要上这样的大学?”
“妈,”新月解释说,“英语不是能说几句话就行的……”
“这是一门学问!”韩子奇接过去说,“比如你吧,中国话说得比谁都利落,可写在纸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这就不能算汉语毕业了!”
“你拿我开什么心?”韩太太脸色一沉,“嫌我没文化,没能耐,你早干吗呢?你不会找比我强的去?找个又年轻、又漂亮、又会说洋话的去啊!”
“妈!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新月感到难堪,脸都羞红了。
“实话!妈不好,太土!让他给你找个好妈、洋妈去!”韩太太好像下定决心要打架似的,话越说越冲。
韩子奇的火被挑起来了,怒气冲冲地看着她,新的争斗一触即发!
“咳,咳,新月她妈!”姑妈赶紧从中调停,“都五十多的人了,也不怕孩子笑话!有个当老家儿的样儿吗?孩子考学的事儿当紧,咱不懂,就甭搭茬儿了,让她跟她爸好好儿地合计合计!”
姑妈是这个家庭的润滑剂,她总是在两个齿轮咬得咯吱咯吱响的时候,赶紧抹油,齿轮也就不响了,这架机器也就接着转。倒不是她的话有多大的权威性,而是因为长期相处,她对这争斗的双方都摸透了长处和弱点,在关键时刻,总是打在点子上,被点到的人心里都明白,一经点拨,权衡利弊,也就忍了。当然,局外人未必能明白,比如新月,她就不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什么总是在吵,又总是能和。现在,就又和了,起码是暂时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