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197章
而且,太上皇当初要远比自己目前的处境艰难。
那时候的自己和太子建成,都是如此的优秀。
身边都是聚集着人才济济的文武群臣。
手中,也都是有着各自的军队和兵权。
远非现如今的李秋和李承乾能相比。
所以,当此刻如此突兀的见到了太上皇的笔体后。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心酸与想念,充斥在心头。
就在这时,罗可心缓缓的解释说道:
“启禀陛下,娘娘。”
“几年前,当太上皇他老人家,唯一一次来到我们芙蓉园时。”
“恰好赶上我们在为文治取名,准备玉牌。”
“太上皇他老人家也就在我们的恳求下,亲手为孩子取名。”
“并且在这两块玉牌上,分别写下了文治、武功这两个名字。”
“当时记得太上皇他老人家说。”
“将来李秋有第二个儿子出生,就用这第二块玉牌上的名字。”
“所以当这个孩子出世,他的名字就已经有了。”
“现如今,太上皇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
“可他老人家对夫君,对我们所有人的怜爱,恩情,我们莫不敢忘。”
“虽然夫君不在家中,但想必夫君也一定会同我一样做。”
“将这块太上皇他老人家留下的玉牌,给孩子戴上。”
听着罗可心的话,李世民用力的点点头。
“好,好。”
“你们都是好孩子。”
“想必太上皇的在天之灵,在看见了你们之后,也一定会甚感欣慰的!”
随之,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口气就赏赐下了太多的珠宝,器物。
以及寓意吉祥的,小孩子的金银玩物。
同时,李世民更是降下洪恩,直接封李秋的长子,为正一品的卫王。
李秋的次子,封从一品的郡王。
这种恩宠,直接可以比肩太子,甚至是都超过了魏王李泰家的长子。
在交代完了这些事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才匆匆返回长安城中。
就在他们滞留芙蓉园中之时,李承乾为首的百官早已经等候在城门口准备着接驾。
可是由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疼爱孩子,在芙蓉园的之中就耽搁的久了些。
以至于李承乾和群臣,苦苦等候在城外好久。
随之,太子李承乾终于得到了李世民身旁禁军侍卫的禀报和通知。
说陛下稍后就会抵达长安。
直到这时,李承乾才得知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刚才在芙蓉园中所发生的事。
他的面色,也瞬间阴暗了下去。
这些年来,自己的父皇和母后瞒的自己好苦。
同时,他们两个对那个李秋的恩宠,远远超过了自己这个从小在他们膝下长大的太子。
就李秋的儿子,凭什么要被封为正一品的卫王?
到底他是这大唐的太子,还是我?!
大概又过了一炷香之后,众人终于见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车架。
这时候,李承乾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再一次捋顺将要回答自己父皇质疑的回答。
然后带领群臣恭敬的拜了下去。
这时候,李世民走下车辇。
率先来到了太子李承乾的近前,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
无论此刻李世民心中对李承乾有多大的气。
但是在群臣面前,他必须要表现出对太子,对储君的力挺和支持。
这也是李世民身为君主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
随后,李世民又命群臣起身。
这时候,长孙无忌急忙热切的来到李世民近前。
表示自己的关心和想念,以及自己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同陛下商量。
换成以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重视和在意,简直是超出了所有。
对他的提议,基本上也是言听计从。
但是今天,李世民却始终是沉着脸。
当着所有人的面,很是平淡的告诉长孙无忌。
若是有什么事,以后陆续再来向自己禀报。
见状如此,长孙无忌的眼神中无比快速的闪过了各种神色。
随之非常快的就恢复了正常,没有任何情绪的外漏。
规规矩矩的躬身退到了一旁。
李世民如今刚从献陵返回,就直接对大唐贞观第一重臣,长孙无忌进行敲打了一番。
这番举动里面,可就大有深意了。
随后,李世民也没有过多停留,直接返回宫中。
太子李承乾,自然是紧紧跟随。
第一个聆听李世民的教导。
在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一同来到了立政殿后。
他们却没有见到老总管徐德。
反而是前跟随在李世民身旁的太监总管王贵,带领着一众太监、宫女请安。
这些人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面孔。
唯独是缺少了徐德自己。
这时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两人的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而心中发虚的李承乾,一个箭步就跪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面前。
无比自责的哭着说道:“父皇,母后,请你们责罚儿臣吧。”
“当初在父皇和母后离开长安之后。”
“儿臣日夜担忧母后身体和旧疾。”
“于是便费尽心力,为母后求得一尊价值连城,无比灵验的玉佛。”
“并将它摆放在这立政殿内,为母后祈福。”
“可是随着这尊玉佛的名气越来越大,几个宫中的宵小之人就动了贪婪之心。”
“将这玉佛从这立政殿内偷走,并将玉佛肢解,准备带出宫去。”
“在当时发生了这件事后,包括儿臣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比焦急。”
“事后,等找到这玉佛下落时,这玉佛已经被损坏。”
“虽然这几个人都遭到了应得的严惩。”
“但是徐德他,由于过于愧疚和自责,担心因为这玉佛,再对母后有不祥之意。”
“竟然在自己的房间中上吊而亡。”
“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埋怨过他一句。”
“儿臣,真是对不起父皇和母后的嘱托啊......”
第1197章
而且,太上皇当初要远比自己目前的处境艰难。
那时候的自己和太子建成,都是如此的优秀。
身边都是聚集着人才济济的文武群臣。
手中,也都是有着各自的军队和兵权。
远非现如今的李秋和李承乾能相比。
所以,当此刻如此突兀的见到了太上皇的笔体后。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心酸与想念,充斥在心头。
就在这时,罗可心缓缓的解释说道:
“启禀陛下,娘娘。”
“几年前,当太上皇他老人家,唯一一次来到我们芙蓉园时。”
“恰好赶上我们在为文治取名,准备玉牌。”
“太上皇他老人家也就在我们的恳求下,亲手为孩子取名。”
“并且在这两块玉牌上,分别写下了文治、武功这两个名字。”
“当时记得太上皇他老人家说。”
“将来李秋有第二个儿子出生,就用这第二块玉牌上的名字。”
“所以当这个孩子出世,他的名字就已经有了。”
“现如今,太上皇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
“可他老人家对夫君,对我们所有人的怜爱,恩情,我们莫不敢忘。”
“虽然夫君不在家中,但想必夫君也一定会同我一样做。”
“将这块太上皇他老人家留下的玉牌,给孩子戴上。”
听着罗可心的话,李世民用力的点点头。
“好,好。”
“你们都是好孩子。”
“想必太上皇的在天之灵,在看见了你们之后,也一定会甚感欣慰的!”
随之,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口气就赏赐下了太多的珠宝,器物。
以及寓意吉祥的,小孩子的金银玩物。
同时,李世民更是降下洪恩,直接封李秋的长子,为正一品的卫王。
李秋的次子,封从一品的郡王。
这种恩宠,直接可以比肩太子,甚至是都超过了魏王李泰家的长子。
在交代完了这些事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才匆匆返回长安城中。
就在他们滞留芙蓉园中之时,李承乾为首的百官早已经等候在城门口准备着接驾。
可是由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疼爱孩子,在芙蓉园的之中就耽搁的久了些。
以至于李承乾和群臣,苦苦等候在城外好久。
随之,太子李承乾终于得到了李世民身旁禁军侍卫的禀报和通知。
说陛下稍后就会抵达长安。
直到这时,李承乾才得知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刚才在芙蓉园中所发生的事。
他的面色,也瞬间阴暗了下去。
这些年来,自己的父皇和母后瞒的自己好苦。
同时,他们两个对那个李秋的恩宠,远远超过了自己这个从小在他们膝下长大的太子。
就李秋的儿子,凭什么要被封为正一品的卫王?
到底他是这大唐的太子,还是我?!
大概又过了一炷香之后,众人终于见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车架。
这时候,李承乾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再一次捋顺将要回答自己父皇质疑的回答。
然后带领群臣恭敬的拜了下去。
这时候,李世民走下车辇。
率先来到了太子李承乾的近前,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
无论此刻李世民心中对李承乾有多大的气。
但是在群臣面前,他必须要表现出对太子,对储君的力挺和支持。
这也是李世民身为君主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
随后,李世民又命群臣起身。
这时候,长孙无忌急忙热切的来到李世民近前。
表示自己的关心和想念,以及自己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同陛下商量。
换成以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重视和在意,简直是超出了所有。
对他的提议,基本上也是言听计从。
但是今天,李世民却始终是沉着脸。
当着所有人的面,很是平淡的告诉长孙无忌。
若是有什么事,以后陆续再来向自己禀报。
见状如此,长孙无忌的眼神中无比快速的闪过了各种神色。
随之非常快的就恢复了正常,没有任何情绪的外漏。
规规矩矩的躬身退到了一旁。
李世民如今刚从献陵返回,就直接对大唐贞观第一重臣,长孙无忌进行敲打了一番。
这番举动里面,可就大有深意了。
随后,李世民也没有过多停留,直接返回宫中。
太子李承乾,自然是紧紧跟随。
第一个聆听李世民的教导。
在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一同来到了立政殿后。
他们却没有见到老总管徐德。
反而是前跟随在李世民身旁的太监总管王贵,带领着一众太监、宫女请安。
这些人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面孔。
唯独是缺少了徐德自己。
这时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两人的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而心中发虚的李承乾,一个箭步就跪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面前。
无比自责的哭着说道:“父皇,母后,请你们责罚儿臣吧。”
“当初在父皇和母后离开长安之后。”
“儿臣日夜担忧母后身体和旧疾。”
“于是便费尽心力,为母后求得一尊价值连城,无比灵验的玉佛。”
“并将它摆放在这立政殿内,为母后祈福。”
“可是随着这尊玉佛的名气越来越大,几个宫中的宵小之人就动了贪婪之心。”
“将这玉佛从这立政殿内偷走,并将玉佛肢解,准备带出宫去。”
“在当时发生了这件事后,包括儿臣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比焦急。”
“事后,等找到这玉佛下落时,这玉佛已经被损坏。”
“虽然这几个人都遭到了应得的严惩。”
“但是徐德他,由于过于愧疚和自责,担心因为这玉佛,再对母后有不祥之意。”
“竟然在自己的房间中上吊而亡。”
“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埋怨过他一句。”
“儿臣,真是对不起父皇和母后的嘱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