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顶尖理工大学气质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央领导道:“好,有志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你将来能超越施老师!”
他转头对施成均道:“现在我们完完全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也有希望培养出国际级大科学家,非常令人振奋!”
看着面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不禁想起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的年轻时代,又说道:“你们大多数是年轻人,平均年龄我看也就是三十六七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候。我刚才看了,也听了孙老、沈教授、施教授、熊教授的介绍,可以说条件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实验室的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各位年轻的朋友,未来是你们的,请你们一定要珍惜,一步步走好脚下的路!”
校园内遍植桂树,正值花开时节,空气中醉人的馨香沁人肺腑。桂花没有绚烂艳丽的外表,但香味高雅纯洁,又多在金秋收获季节盛开,和笃学精诚、淡泊声名的师生何其神似,寓意可谓深刻。
在校内栽植桂树,源自于孙以身的想法。他提出这个主意后,马上得到沈钊华、施成均等人的热烈响应,并立即加以延展。
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提出学院和研究院属于全体师生,每位教师和学生在入职或入学时可以手植一棵桂树,由学院和研究院编码建档,永久存留下去,以作纪念。
三人希望这成为学院和研究院的一项传统,一直传承下去。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通过。
试想数十年后,今日的莘莘学子再回到业已声名卓著的母校,白发苍苍,由儿孙们搀扶着站到青春年少时亲手栽植的桂树前,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学院旁边的归山已经被市政府规划为教育用地,预留给学院和研究院,严禁开发商圈占,如此广阔的地域不愁日后桂树无处可种。
学院、研究院高定位,严格控制教师和生源素质,不盲目求大。截止目前,加上今年的新生全部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总共也不过区区四百多人。
但学校的学风浓郁,不比任何一所国内顶级大学差。
看到一个个学生夹着厚厚的书本,或挎着书包匆匆行走在校内,完全没有其他大学的喧嚣浮躁,中央领导非常满意。
他健步行走在校园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上,对身边的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熊定耀道:“我来得突然,事先没有列入日程表。但是看到的情况很不错,气氛很好,很有美国顶尖理工大学的气质。希望各位继续沉下心来,潜心求索,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他讲出这番话,绝不是一时兴起,随心所欲,而是事先对学校的教师素质和生源情况做过了解的。
能进学院任教或进研究院工作的学者,全部是国内各自领域的拔尖人物,或者是象丰小元那样的明日之星,一个个经过沈钊华、施成均精挑细选才引进的。
同样,招录的学生也是宁缺勿滥,今年入学的本科生中各省市排名前0的少年英才比比皆是。
吸引杰出人才加盟学院和研究院的,除了事业平台和西方式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外,高额薪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教师薪酬待遇上,闻同非常大方,全力支持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等人,绝对数额向欧美国际一流大学看齐,甚至还超出不少。
在食堂和学生以及单身教师一起吃过晚饭,中央领导又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归山湖边。
归山、归山湖相互依偎,山色如黛,水光粼粼,令人心醉神驰。
站在湖边山脚下,望着浩淼的湖面,中央领导问沈钊华道:“地方选得好,有山有水,和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是块风水宝地,湖有几万亩吧?”
沈钊华答道:“五万多亩,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支持我们,为我们预留好了发展用地,把这附近规划为教育用地。”
中央领导点点头,对陈照东道:“还可以考虑就近建造教职工住宅,用地价格可以适当照顾。具体政策方面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参考边湖科学城的方式。生活配套设施怎么样?主要是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
沈钊华道:“城市化进程很快,离这儿几公里远的地方已经建起了大型社区,正在盖医院,普通需求能够满足。市里非常关照,为教师子弟安排了定点学校,条件很不错。学院有免费班车,每天一早一晚接送,很方便。”
中央领导嗯了一声,稍停又问道:“经费呢,有没有问题?”
沈钊华道:“没有问题,非常充裕!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无私捐赠的不少,有一些甚至不肯留名。从成立的时候开始,学院和研究院的收支全部永久性公布在官网上,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每一笔捐赠,我们向捐赠人寄送详尽的用途明细。”
炎黄科技教育基金由东洲理工学院、东洲高等研究院全资持有,收入主要来源于闻同控制的M私人基金每年的无偿捐赠。
因为M私人基金近两三年收益异常地丰厚,炎黄科技教育基金跟着水涨船高,规模已经超过十五个亿,仅纯现金就有四个多亿。
中央领导知道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等人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资金扶助,担心学院和研究院的管理受到影响,所以也就不提这个事。反正闻同有的是钱,养活一所大学不成问题。
次日傍晚,一行人乘坐中央领导的专机从东洲飞抵南方省G市。
十月,北国已经是秋意浓浓,而南国依然酷热难当。
南方省昔日一片繁荣的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之困,恰如这躁热的天气,颇有点难熬的味道。
地方党委政府非常坦诚,没有试图遮掩问题的存在,行程中安排了大大小小六七座工业区,深入多家轻工企业调研。
在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往昔的忙忙碌碌消失不见,冷清了不少。(未完待续)
中央领导道:“好,有志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你将来能超越施老师!”
他转头对施成均道:“现在我们完完全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也有希望培养出国际级大科学家,非常令人振奋!”
看着面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不禁想起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的年轻时代,又说道:“你们大多数是年轻人,平均年龄我看也就是三十六七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候。我刚才看了,也听了孙老、沈教授、施教授、熊教授的介绍,可以说条件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实验室的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各位年轻的朋友,未来是你们的,请你们一定要珍惜,一步步走好脚下的路!”
校园内遍植桂树,正值花开时节,空气中醉人的馨香沁人肺腑。桂花没有绚烂艳丽的外表,但香味高雅纯洁,又多在金秋收获季节盛开,和笃学精诚、淡泊声名的师生何其神似,寓意可谓深刻。
在校内栽植桂树,源自于孙以身的想法。他提出这个主意后,马上得到沈钊华、施成均等人的热烈响应,并立即加以延展。
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提出学院和研究院属于全体师生,每位教师和学生在入职或入学时可以手植一棵桂树,由学院和研究院编码建档,永久存留下去,以作纪念。
三人希望这成为学院和研究院的一项传统,一直传承下去。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通过。
试想数十年后,今日的莘莘学子再回到业已声名卓著的母校,白发苍苍,由儿孙们搀扶着站到青春年少时亲手栽植的桂树前,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学院旁边的归山已经被市政府规划为教育用地,预留给学院和研究院,严禁开发商圈占,如此广阔的地域不愁日后桂树无处可种。
学院、研究院高定位,严格控制教师和生源素质,不盲目求大。截止目前,加上今年的新生全部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总共也不过区区四百多人。
但学校的学风浓郁,不比任何一所国内顶级大学差。
看到一个个学生夹着厚厚的书本,或挎着书包匆匆行走在校内,完全没有其他大学的喧嚣浮躁,中央领导非常满意。
他健步行走在校园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上,对身边的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熊定耀道:“我来得突然,事先没有列入日程表。但是看到的情况很不错,气氛很好,很有美国顶尖理工大学的气质。希望各位继续沉下心来,潜心求索,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他讲出这番话,绝不是一时兴起,随心所欲,而是事先对学校的教师素质和生源情况做过了解的。
能进学院任教或进研究院工作的学者,全部是国内各自领域的拔尖人物,或者是象丰小元那样的明日之星,一个个经过沈钊华、施成均精挑细选才引进的。
同样,招录的学生也是宁缺勿滥,今年入学的本科生中各省市排名前0的少年英才比比皆是。
吸引杰出人才加盟学院和研究院的,除了事业平台和西方式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外,高额薪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教师薪酬待遇上,闻同非常大方,全力支持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等人,绝对数额向欧美国际一流大学看齐,甚至还超出不少。
在食堂和学生以及单身教师一起吃过晚饭,中央领导又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归山湖边。
归山、归山湖相互依偎,山色如黛,水光粼粼,令人心醉神驰。
站在湖边山脚下,望着浩淼的湖面,中央领导问沈钊华道:“地方选得好,有山有水,和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是块风水宝地,湖有几万亩吧?”
沈钊华答道:“五万多亩,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支持我们,为我们预留好了发展用地,把这附近规划为教育用地。”
中央领导点点头,对陈照东道:“还可以考虑就近建造教职工住宅,用地价格可以适当照顾。具体政策方面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参考边湖科学城的方式。生活配套设施怎么样?主要是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
沈钊华道:“城市化进程很快,离这儿几公里远的地方已经建起了大型社区,正在盖医院,普通需求能够满足。市里非常关照,为教师子弟安排了定点学校,条件很不错。学院有免费班车,每天一早一晚接送,很方便。”
中央领导嗯了一声,稍停又问道:“经费呢,有没有问题?”
沈钊华道:“没有问题,非常充裕!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无私捐赠的不少,有一些甚至不肯留名。从成立的时候开始,学院和研究院的收支全部永久性公布在官网上,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每一笔捐赠,我们向捐赠人寄送详尽的用途明细。”
炎黄科技教育基金由东洲理工学院、东洲高等研究院全资持有,收入主要来源于闻同控制的M私人基金每年的无偿捐赠。
因为M私人基金近两三年收益异常地丰厚,炎黄科技教育基金跟着水涨船高,规模已经超过十五个亿,仅纯现金就有四个多亿。
中央领导知道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等人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资金扶助,担心学院和研究院的管理受到影响,所以也就不提这个事。反正闻同有的是钱,养活一所大学不成问题。
次日傍晚,一行人乘坐中央领导的专机从东洲飞抵南方省G市。
十月,北国已经是秋意浓浓,而南国依然酷热难当。
南方省昔日一片繁荣的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之困,恰如这躁热的天气,颇有点难熬的味道。
地方党委政府非常坦诚,没有试图遮掩问题的存在,行程中安排了大大小小六七座工业区,深入多家轻工企业调研。
在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往昔的忙忙碌碌消失不见,冷清了不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