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唐长安贺新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述的,便是唐宋时过年的景象。
“屠苏”,是一种酒。
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剂,因用药八品,也称“八神散”,有祛邪解毒、延年益寿之意。
而这首诗所以赋名《元日》,那是因为,古代过年所侧重的正日,与现代不同。
唐朝人没有过春节的说法。
采用夏正,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故而将新年称为“元正”,也叫“元日”。
元日一早。
天刚蒙蒙亮。
唐朝人便会结束守夜,在院子里竖起长长的杆子,竿顶飘悬着长条形旗子。
旗子由纸或布做成,随风抖动,意为祈求长寿健康之意....这种“幡子”,后来被小日子国的遣唐使学去,成了鲤鱼旗的前身。
这一日。
家家户户中门大开。
主人欢天喜地的备上丰盛的酒席,拿出“屠苏酒”和“椒柏酒”,准备招待客人。
得益于房赢的穿越。
今年的酒品,又多了“梦回贞观”。
尤其是长安权贵,每家不准备几坛子烈酒,都不好意思开门迎客。
接下来。
整个长安城,便开启了大型自助餐模式。
街上人流如织,喜气洋洋,去朋友亲戚家拜年,走到哪,吃到哪。
哪怕是素未相识的陌生人,只要抱拳道一句“新年好”,便可以受到主家热情招待,坐下来吃喝一顿。
这便是“传坐”。
对元日的重视,还不止于此。
唐朝也有“黄金周”,每年除夕要放“元正假”,一共七天....区别在与,是大年初一为中心,前后各三天。
而且是实打实的七天。
没有借调,年后不用连上七天班,幸福的一批。
……
与此同时。
太极宫,承天门。
每年最为隆重的大朝会早已开始。
从日出之前,整个皇宫便进入了特戒状态,披甲执锐的禁军,值守在每一处角落,黄色大旗和仪仗遍布宫中。
承天门前。
门下省侍中杨师道,单独站在群臣前面,充当司仪。
他目视下方,大声唱道:“中庭戒严,请文武大臣、藩属国使节各归其位。”
这一嗓子。
正是拉开了大朝会的序幕。
宫中禁军纷纷精神一震,仰首挺胸,精气神拔高到了顶点。
台下。
王公大臣,宗室宗亲,各地地方官,藩属国的使节们,密密麻麻的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等待皇帝的到来。
霜仗遥排风阙前。
端冕炉火迭瑞烟。
“铛——”
随着一声钟鸣。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着绣龙衮袍,戴着最庄重的皇冕,乘御舆,从西门缓缓而来。
下辇上了御座,面南而坐。
有符宝郎上前,将玉玺宝印放在前面。
李世民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缓缓扫视四周,朗声笑道:
“众位卿家,朕的拜年贴,可都收到了?”
随着皇帝的问话。
庄重的气氛为之一松。
众人的神经一下放松下来,嘴角上翘,不自觉的露出笑意。
“拜年贴”为当今圣人首创。
从去年开始,李二陛下就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
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
当然,普通人没有皇帝土豪,不可能都用金箔,而是以梅花笺纸代替。
民间称之为“飞贴”。
“回圣人,吾等都已收到了!”
众臣喜气洋洋的回应完。
人群中,立刻传出程咬金的大嗓门:“陛下!莫要小气,下次那金箔做的厚一些!”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李世民笑骂一句:“你这老货,钻钱眼里去了。”
“哈哈哈哈……”
程咬金腆着肚子大笑:“有钱拿谁嫌弃,等俺老程攒多了金箔,就去给婆娘打造一副首饰!”
大家笑的更加欢乐了。
群臣之中。
房玄龄扭头,对程妖精低声呵斥:“闭嘴!这可是大朝会,各藩国使臣还在呢。”
说罢。
作为群臣之首,他独自走出队列。
将鞋子脱掉,跪在地上,把佩剑放到解剑席,拜,然后严肃的唱道: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梁国公,臣房玄龄: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贞观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话毕。
群臣纷纷下跪,高呼万岁。
杨师道走到皇帝左前方,代表皇帝,再次高声道:“有制——!”
群臣再拜,三呼万岁。
大家站起来后。
大朝会进入送礼环节。
各州郡镇守官员,各藩属国,进献各种土特产作为贡物,并且献上祥瑞。
祥瑞分为大瑞、上瑞、中瑞几种。
如果有贴金箔的肥猪,也可以冒充麒麟。
很快,各种贡物祥瑞,就像是一座小山似得,摆在了皇帝面前。
李世民端坐于上,面含微笑,偶尔点点头,丝毫不见有情绪上激动。
原因无他。
这些琳琅满目的祥瑞贡物……最后压根进不了他的内帑,而是被要被归于国库。
果然。
献礼完毕后。
户部尚书唐俭,笑眯眯的站了出来,躬身道:“臣,请圣人将各地的贡品封归入库。”
“陛下!”
随着一声高呼,礼部尚书王珪,也迫不及待的出来,拱手请示:“各藩属国的奇珍异宝,实属难得,我大唐并无盛产……”
“臣,请陛下将这些奇物归于礼部,用于日后封赏诸国之备。”
被手下大臣打劫。
李世民都已经习惯了,随意摆了摆手,吐出一个字:
“可。”
唐俭和王珪一脸喜色。
迅速叫来手下,将小山似得贡品直接搬空。
其他部衙的同僚,看得哈喇子快流出来了,一脸的羡慕嫉妒,然而一点儿办法没有……无论何时,行政事务部的权利就是这么大。
至此。
大朝会最重要的部分完成。
杨师道站在皇帝下方,面对群臣,高声唱到:
“礼毕——!”
李世民走下御座,上御舆,被人从东边门抬出去,其他参会的人也按次序离开。
忙到了这里。
时间也到了午时。
大家天不亮就来了,到了饭点,作为东道主的皇帝,自然是要管饭的。
参加朝会的人们,浩浩荡荡的转移阵地,来到了太极殿前。
吃饭前,还要“鞭春”。
内侍们将巨牛搬到殿前。
牛用黄土捏成,按照北黑、东青、南红、西白的方位规则,将土牛涂成黑色。
大太监张阿难,站在皇帝身后,鼓足气力,大声唱道:
“为大唐风调雨顺贺,请陛下鞭春——”
李世民亲自拎着一条鞭子。
走到土牛之前,用鞭子轻轻抽打了三下,象征着让耕牛多干活,来年有个好收成。
至此,终于可以开饭了。
李世民将鞭子抛给张阿难,含笑说道:“众卿家,今日朕在宫中大摆筵席,诸位——不醉不归!”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述的,便是唐宋时过年的景象。
“屠苏”,是一种酒。
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剂,因用药八品,也称“八神散”,有祛邪解毒、延年益寿之意。
而这首诗所以赋名《元日》,那是因为,古代过年所侧重的正日,与现代不同。
唐朝人没有过春节的说法。
采用夏正,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故而将新年称为“元正”,也叫“元日”。
元日一早。
天刚蒙蒙亮。
唐朝人便会结束守夜,在院子里竖起长长的杆子,竿顶飘悬着长条形旗子。
旗子由纸或布做成,随风抖动,意为祈求长寿健康之意....这种“幡子”,后来被小日子国的遣唐使学去,成了鲤鱼旗的前身。
这一日。
家家户户中门大开。
主人欢天喜地的备上丰盛的酒席,拿出“屠苏酒”和“椒柏酒”,准备招待客人。
得益于房赢的穿越。
今年的酒品,又多了“梦回贞观”。
尤其是长安权贵,每家不准备几坛子烈酒,都不好意思开门迎客。
接下来。
整个长安城,便开启了大型自助餐模式。
街上人流如织,喜气洋洋,去朋友亲戚家拜年,走到哪,吃到哪。
哪怕是素未相识的陌生人,只要抱拳道一句“新年好”,便可以受到主家热情招待,坐下来吃喝一顿。
这便是“传坐”。
对元日的重视,还不止于此。
唐朝也有“黄金周”,每年除夕要放“元正假”,一共七天....区别在与,是大年初一为中心,前后各三天。
而且是实打实的七天。
没有借调,年后不用连上七天班,幸福的一批。
……
与此同时。
太极宫,承天门。
每年最为隆重的大朝会早已开始。
从日出之前,整个皇宫便进入了特戒状态,披甲执锐的禁军,值守在每一处角落,黄色大旗和仪仗遍布宫中。
承天门前。
门下省侍中杨师道,单独站在群臣前面,充当司仪。
他目视下方,大声唱道:“中庭戒严,请文武大臣、藩属国使节各归其位。”
这一嗓子。
正是拉开了大朝会的序幕。
宫中禁军纷纷精神一震,仰首挺胸,精气神拔高到了顶点。
台下。
王公大臣,宗室宗亲,各地地方官,藩属国的使节们,密密麻麻的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等待皇帝的到来。
霜仗遥排风阙前。
端冕炉火迭瑞烟。
“铛——”
随着一声钟鸣。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着绣龙衮袍,戴着最庄重的皇冕,乘御舆,从西门缓缓而来。
下辇上了御座,面南而坐。
有符宝郎上前,将玉玺宝印放在前面。
李世民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缓缓扫视四周,朗声笑道:
“众位卿家,朕的拜年贴,可都收到了?”
随着皇帝的问话。
庄重的气氛为之一松。
众人的神经一下放松下来,嘴角上翘,不自觉的露出笑意。
“拜年贴”为当今圣人首创。
从去年开始,李二陛下就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
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
当然,普通人没有皇帝土豪,不可能都用金箔,而是以梅花笺纸代替。
民间称之为“飞贴”。
“回圣人,吾等都已收到了!”
众臣喜气洋洋的回应完。
人群中,立刻传出程咬金的大嗓门:“陛下!莫要小气,下次那金箔做的厚一些!”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李世民笑骂一句:“你这老货,钻钱眼里去了。”
“哈哈哈哈……”
程咬金腆着肚子大笑:“有钱拿谁嫌弃,等俺老程攒多了金箔,就去给婆娘打造一副首饰!”
大家笑的更加欢乐了。
群臣之中。
房玄龄扭头,对程妖精低声呵斥:“闭嘴!这可是大朝会,各藩国使臣还在呢。”
说罢。
作为群臣之首,他独自走出队列。
将鞋子脱掉,跪在地上,把佩剑放到解剑席,拜,然后严肃的唱道: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梁国公,臣房玄龄: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贞观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话毕。
群臣纷纷下跪,高呼万岁。
杨师道走到皇帝左前方,代表皇帝,再次高声道:“有制——!”
群臣再拜,三呼万岁。
大家站起来后。
大朝会进入送礼环节。
各州郡镇守官员,各藩属国,进献各种土特产作为贡物,并且献上祥瑞。
祥瑞分为大瑞、上瑞、中瑞几种。
如果有贴金箔的肥猪,也可以冒充麒麟。
很快,各种贡物祥瑞,就像是一座小山似得,摆在了皇帝面前。
李世民端坐于上,面含微笑,偶尔点点头,丝毫不见有情绪上激动。
原因无他。
这些琳琅满目的祥瑞贡物……最后压根进不了他的内帑,而是被要被归于国库。
果然。
献礼完毕后。
户部尚书唐俭,笑眯眯的站了出来,躬身道:“臣,请圣人将各地的贡品封归入库。”
“陛下!”
随着一声高呼,礼部尚书王珪,也迫不及待的出来,拱手请示:“各藩属国的奇珍异宝,实属难得,我大唐并无盛产……”
“臣,请陛下将这些奇物归于礼部,用于日后封赏诸国之备。”
被手下大臣打劫。
李世民都已经习惯了,随意摆了摆手,吐出一个字:
“可。”
唐俭和王珪一脸喜色。
迅速叫来手下,将小山似得贡品直接搬空。
其他部衙的同僚,看得哈喇子快流出来了,一脸的羡慕嫉妒,然而一点儿办法没有……无论何时,行政事务部的权利就是这么大。
至此。
大朝会最重要的部分完成。
杨师道站在皇帝下方,面对群臣,高声唱到:
“礼毕——!”
李世民走下御座,上御舆,被人从东边门抬出去,其他参会的人也按次序离开。
忙到了这里。
时间也到了午时。
大家天不亮就来了,到了饭点,作为东道主的皇帝,自然是要管饭的。
参加朝会的人们,浩浩荡荡的转移阵地,来到了太极殿前。
吃饭前,还要“鞭春”。
内侍们将巨牛搬到殿前。
牛用黄土捏成,按照北黑、东青、南红、西白的方位规则,将土牛涂成黑色。
大太监张阿难,站在皇帝身后,鼓足气力,大声唱道:
“为大唐风调雨顺贺,请陛下鞭春——”
李世民亲自拎着一条鞭子。
走到土牛之前,用鞭子轻轻抽打了三下,象征着让耕牛多干活,来年有个好收成。
至此,终于可以开饭了。
李世民将鞭子抛给张阿难,含笑说道:“众卿家,今日朕在宫中大摆筵席,诸位——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