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崔家,梁山聚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着便看了看身边的一千锦衣卫。

    “让陛下留在这里,其余人随我进菏泽,先灭一股乱匪!”

    再说朱标确实有些手痒了。

    第一是如今的军事实力太强大,身边的一千锦衣卫带足了万人敌,装备优良,他也想试试碾压叛军的感觉。

    亲自来民间审判几个地主豪强,刷一下寿命值!

    其次就是这兑换出来的猛将体质,都这么长时间了,除了在床上还没用过,岂不是浪费?

    一听朱标这话,身旁的锦衣被立刻劝诫,“殿下不可啊!”

    “您万金之体,怎可亲历战阵!”

    “就是,殿下!”

    几个锦衣卫死死拽着朱标的身子,不让他挪动半分。

    “殿下您绝不可亲自前去,让吾等替您扫平道路!”

    “我意已决!”

    朱标身躯纹丝未动,话语却坚定的要命。

    “殿下即便要去,也要等蓝玉大军到来再说。”

    这时。

    跟在朱标身后现在已不怎么发话的李胜突然说道。

    他知道朱标的性格。

    想阻拦朱标是不可能的,顺着朱标为好。

    众人听见这话也稍微松了口气。

    有蓝玉的五千人在,横扫整个山东不成任何问题,朱标可以说没什么危险。

    朱标也点点头,“那就等蓝玉的人到来吧!”

    约末几天的功夫,蓝玉就从北直隶附近冲到了山东边境,跟朱标汇合。

    这五千人,一人三马,来去如风,就是这个速度!

    相当于这个时代的高速坦克。

    关键是沿途的补给规格也很高。

    蓝玉到了,朱标就将身边的锦衣卫分出去,护送老朱北上。

    自己带着几十人前往了蓝玉的大营。

    一到军营之中。

    朱标可以看见这五千人,有不少都是戚家军的老兵,作战起来很是娴熟。

    虽然新兵是第一次作战,但也没有多少畏惧,毕竟装备碾压在这!

    按着教科书上的打法,直接往前推就行。

    菏泽很快就光复了,朱标在菏泽城中找到了本地死硬的读书人和世家大族。

    二话不说,推到城门前直接咔嚓一刀。

    朱标亲自来执行就没那么简单了。的。

    本地的大族,在一天之内就被朱标一家家点名,全部诛了九族。

    并且朱标还换着花样的来杀人。

    有的是剥皮,有的是五马分尸,有的是斩首。

    甚至还有的是将其用石头活活压死。

    可以说古今中外各种刑法,朱标全都尝试了一遍。

    变态的程度几乎不亚于历史上那位昏君高洋。

    杀完了人。

    就全部做成标本送到各地去展览。

    山东读书人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

    元朝人来搞过屠杀,金朝人来也搞过屠杀,常遇春来也屠过城。

    可杀的像朱标这么彻底的,还是第一次!

    要知道无论是金朝人还是蒙古人,他们来搞屠杀的唯一目的就是杀老百姓,震慑当地的世家大族,让世家大族替他们继续管理老百姓。

    而朱标不一样。

    朱标的目的就是杀世家大族,安抚老百姓,让老百姓知道自己被压迫了。

    山东的读书人世家们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

    真是奇了怪了。

    莱阳城外。

    三十里处有一家崔家庄子。

    本地的崔家乃是赫赫有名的望族,早在金国时期就是第一批投诚金国的读书人。

    还在金国朝堂上历代作汉官。

    甚至祖上能追溯到崔叔,这五姓七望!

    蒙古人来了之后,他们又投降蒙古。

    得益于元朝忽必烈定下的两税法,这批山东世家们甚至过得比之前还要更顺畅了。

    后世那幅赫赫大名的孔子金钱鼠尾画像,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

    不要说他们不要祖先。

    只要有利可图,这群世家大族连自家祖宗都能卖出去!

    崔家庄子之中。

    此时已经吹角连营。

    莱阳地界大部分地主豪强,多聚集在崔家庄子里。

    原因很简单。

    因为崔家庄子是个地理要道,正好修建在两山夹一沟的地方,只要将这里守住,就能确保有一番自己的天地,外面的人永远也打不进来。

    人一多,崔家庄子里面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山东这地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盛产好汉。

    从三国时期的关二爷,再到梁山泊一百零八将。

    只要振臂一挥,有的是人愿意起来造反。

    当然这些造反的人也有一个特征,只招官府的反,不造世家大户的反。

    梁山泊那种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是只能在演义中看到。

    寻常情况下。

    仅仅宋朝记载的十几次山东造反,都是将矛头对准了朝廷,然后割地称王,团结世家大族,继续鱼肉百姓。

    如今也是同样。

    崔家庄子里聚集着附近几十公里冲过来的好汉,一个个好汉壮丁,膀大腰圆,再加上又有足够的粮食,这些人吃的脑满肠肥。

    每天都是白花花的粮食账出去,搞得崔家老太爷,满脸忧愁的看着这一幕。

    望向身边自己的继承人,崔家大公子,颤抖着说道,“儿啊,咱们这么跟朝廷作对,怕是没有好下场啊!”

    崔家大公子崔旺,满脸凶戾之气,“附近百里的好汉都已经来了,一定要让那贼太子喝上一壶!”

    “听说他在城中大肆杀略,比蒙古人还要不堪,而且废弃儒家经典,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看这朱明天下是长久不了了!”

    “咱们也必须得早做打算,万一起兵的晚了,让别人抢占先机,岂不悔哉?”

    听见这话,崔老太爷欲言又止。

    人家起兵造反,都是图个晚,历史上无数次教训已经证明了,陈胜吴广倒是起兵的早,可哪有他们半点浪花?

    自己这儿子怎么还赶早了呢?

    崔老太爷望着自家儿子,深深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血脉没传递到位。

    按理说我家藏书也不少啊,怎么就读出了这么个玩意儿来?

    不过这些话他也不敢说。

    因为自家儿子考科举考了十几次都没考中,可能天生就不擅长读书,所以对朝廷恨上了,搞得崔老太爷如今对前途无比的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是好。

    况且如今崔老太爷已经九十多岁了,根本管不住这年轻人。

    已是老眼昏花,只能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