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于谦听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华殿内。
“朕决定明年三月动工,为期两年,从宁夏、辽阳各修建一条有线电报联通京师,你觉得何人可以负责此事?”
朱高煦坐回龙椅,看着侍立在侧的朱瞻域问道。
朱瞻域沉思片刻,随后干脆利索的说道:“工部专利司司正胡濙。”
“为何是年至五旬的胡濙,而不是年轻有为的蒯鲁班?”
朱高煦有些意外的问道。
蒯祥,吴县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世袭建筑工匠之职,其父蒯富,有高超的技艺,在永乐前期被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紫禁城皇宫的“木工首”。
永乐十三年,朱棣正式将大明京师从金陵迁到北平,并征召天下各地工匠,前往北平继续大兴土木。
蒯祥作为朱棣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紫禁城的建筑设计。
由于他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蒯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
这项工程在他运筹之下于永乐十七年竣工,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朱棣龙颜大悦,称其为“蒯鲁班”。
“父皇,儿臣认为胡濙虽然已经五十岁高龄,可他当年却是金陵常科书院电磁实验小组的首任组长,后面又陆续参加了无线电报、有线电报、发电机、灯泡等相关物件的研发、改良等事项。”
朱瞻域缓缓说出了他选择胡濙的理由道:“把搭建有线电报之事交给他办,再合适不过了。”
当年胡濙带人研制出朱高煦设想的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数年后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电码”。
由于这种电码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数字、标点和符号,实际上就是时间长短不一的电脉冲信号,与传统的天、地、人三才观念比较接近,故而被胡濙等人命名为“三才电码”。
具体则是通过人工来按动电键,使电键接点开闭,形成“点”、“划”和“间隔”信号,经电路传输出去,收报端接到这种电信号后,产生出“嘀”、“嗒”声,“嘀”声为“点”,“嗒”声为“划”,供收报员收听抄报。
其实,所谓的“三才电码”就是历史上的“莫尔斯电码”。
然而,无论是有线电报还是无线电报,皆不是一个人单独发明,而是一个实验小组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探索尝试之后,才发明出来的。
“话虽如此,可胡濙近十多年以来,主要负责的乃是专利司与墨巧司分司之事务,并未涉及过类似搭建电报网络的工程。”
朱高煦对于负责搭建有线电报之事的人选,与太子朱瞻域看法完全不一样。
他耐心的解释道:“墨巧司分司做的皆为机巧之事,至于专利司的差事,却常常与案牍打交道。搭建有线电报,比修一条马路还要复杂,胡濙的头脑虽然够用,但此事却非其所长。”
早在永乐元年,朱高煦见识了改良版大纺车的功用之后,便已经命令工部仿制,随后在江宁织造局推广使用。
由于大纺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低,且将制造局的产量提高了十倍,故而朱高煦特地奏请朱棣在工部下设立了专利司。
《左传·哀公十六年》:“若将专利以倾王室,不顾楚国,有死不能。”
《史记·周本纪》:“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论·复古》:“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为天下之专利也。”
可见很早之前,历史上就有“专利”这个名词,只不过意义与后世略有不同。
永乐初期,朱高煦奏请朱棣下诏成立的专利司,就是专门管理天底下所有发明创造新物件者权益的衙门,目的是保护类似郑小珺这种发明大纺车者的长久利益。
历朝历代并非没有能工巧匠做出极其灵巧的东西,只不过是因为所做之物得不到足够多的利益,无法坚持专研下去,最终迫不得已改行另谋出路。
朱棣下诏成立专利司,也就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授予专利权人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此处强调的是权利,因为朱棣诏书里明确规定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征得专利权人的授权或许可,否则就是违反大明律令。
但是,为了保护发明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减少其本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会被同行或他人威逼利诱,工部下辖的专利司会以朝廷的名义,出钱将发明者的专利权买走。
发明者每个月都会得到一笔丰厚的专利费,至于这种费用的发放持续时间,因其专利价值而确定,最短五年,最长五十年。
如此一来,当善做机巧之物的发明者有了利益上的保障与动力,这种不断发明的行为才能继续良性循环下去。
这也是当初朱高煦说服朱棣下诏设立专利司的最大原因。
“实际上,蒯祥也非此事合适的人选。”
朱高煦再次补充道:“因为朕打算修建的电报,需要埋藏在地下。”
“地下?”
朱瞻域大吃一惊道。
后世的华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电缆的需求量也跟着水涨船高,若是所有的电缆都暴露在地面上,将会存在非常巨大的风险。
除了人畜不小心碰到电缆会导致事故,其他情况,如裸露的电缆同时会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维护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也有被人剪断偷盗的可能。
由于大明船队多次出海带回来了大量的橡胶树苗,早在十多年前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橡胶树。
所以,如今大明搭建有线电报使用的电线,内部是铜丝,外面则包裹着一层具有较高的弹性、耐热性、拉伸强度和在有机溶剂中不溶解的硫化绝缘橡胶。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条件,朱高煦不可能还傻傻的弄电线杆,把线路架在天上,直接把防水电线埋在地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蒯祥之资历与技巧之术皆不在胡濙之下,但是修建有线电报涉及面很大,需要一位有手腕,敢任事,不怕得罪地方官员的年轻人去做。”
朱高煦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当即说道:“太子,明日你便召集宋礼、蔡信、胡濙、蒯祥等工部官员,拟一份搭建有线电报的简单章程。”
“儿臣领旨。”
朱瞻域躬身领命道。
朱高煦看向大殿右侧屏风,高声道:“值录郎于谦何在?”
于谦闻言,急忙放下手中的笔,起身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他行至大殿正中,恭敬的作揖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于谦,朕刚才与太子说的话,你都听见了?”
朱高煦再次问道。
于谦道:“回陛下,臣听见了。”
“于谦听旨,朕命你为陕西、辽东两省监察御史,替朕办理搭建有线电报之事。明年三月动工,为期两年,朕会让惠民工建局及各地衙门协同你办理此事。”
朱高煦颔首道:“乾熙四年的春节,朕希望可以在京师通过有线电报,给宁夏、辽阳的官民们发去新年祝福。”
“微臣遵旨。”
于谦躬身领命道:“臣一定尽心竭力办成此事,不负陛下所托!”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朱棣之子更新,第二百八十四章:于谦听旨免费阅读。https://
文华殿内。
“朕决定明年三月动工,为期两年,从宁夏、辽阳各修建一条有线电报联通京师,你觉得何人可以负责此事?”
朱高煦坐回龙椅,看着侍立在侧的朱瞻域问道。
朱瞻域沉思片刻,随后干脆利索的说道:“工部专利司司正胡濙。”
“为何是年至五旬的胡濙,而不是年轻有为的蒯鲁班?”
朱高煦有些意外的问道。
蒯祥,吴县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世袭建筑工匠之职,其父蒯富,有高超的技艺,在永乐前期被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紫禁城皇宫的“木工首”。
永乐十三年,朱棣正式将大明京师从金陵迁到北平,并征召天下各地工匠,前往北平继续大兴土木。
蒯祥作为朱棣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紫禁城的建筑设计。
由于他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蒯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
这项工程在他运筹之下于永乐十七年竣工,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朱棣龙颜大悦,称其为“蒯鲁班”。
“父皇,儿臣认为胡濙虽然已经五十岁高龄,可他当年却是金陵常科书院电磁实验小组的首任组长,后面又陆续参加了无线电报、有线电报、发电机、灯泡等相关物件的研发、改良等事项。”
朱瞻域缓缓说出了他选择胡濙的理由道:“把搭建有线电报之事交给他办,再合适不过了。”
当年胡濙带人研制出朱高煦设想的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数年后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电码”。
由于这种电码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数字、标点和符号,实际上就是时间长短不一的电脉冲信号,与传统的天、地、人三才观念比较接近,故而被胡濙等人命名为“三才电码”。
具体则是通过人工来按动电键,使电键接点开闭,形成“点”、“划”和“间隔”信号,经电路传输出去,收报端接到这种电信号后,产生出“嘀”、“嗒”声,“嘀”声为“点”,“嗒”声为“划”,供收报员收听抄报。
其实,所谓的“三才电码”就是历史上的“莫尔斯电码”。
然而,无论是有线电报还是无线电报,皆不是一个人单独发明,而是一个实验小组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探索尝试之后,才发明出来的。
“话虽如此,可胡濙近十多年以来,主要负责的乃是专利司与墨巧司分司之事务,并未涉及过类似搭建电报网络的工程。”
朱高煦对于负责搭建有线电报之事的人选,与太子朱瞻域看法完全不一样。
他耐心的解释道:“墨巧司分司做的皆为机巧之事,至于专利司的差事,却常常与案牍打交道。搭建有线电报,比修一条马路还要复杂,胡濙的头脑虽然够用,但此事却非其所长。”
早在永乐元年,朱高煦见识了改良版大纺车的功用之后,便已经命令工部仿制,随后在江宁织造局推广使用。
由于大纺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低,且将制造局的产量提高了十倍,故而朱高煦特地奏请朱棣在工部下设立了专利司。
《左传·哀公十六年》:“若将专利以倾王室,不顾楚国,有死不能。”
《史记·周本纪》:“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论·复古》:“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为天下之专利也。”
可见很早之前,历史上就有“专利”这个名词,只不过意义与后世略有不同。
永乐初期,朱高煦奏请朱棣下诏成立的专利司,就是专门管理天底下所有发明创造新物件者权益的衙门,目的是保护类似郑小珺这种发明大纺车者的长久利益。
历朝历代并非没有能工巧匠做出极其灵巧的东西,只不过是因为所做之物得不到足够多的利益,无法坚持专研下去,最终迫不得已改行另谋出路。
朱棣下诏成立专利司,也就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授予专利权人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此处强调的是权利,因为朱棣诏书里明确规定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征得专利权人的授权或许可,否则就是违反大明律令。
但是,为了保护发明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减少其本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会被同行或他人威逼利诱,工部下辖的专利司会以朝廷的名义,出钱将发明者的专利权买走。
发明者每个月都会得到一笔丰厚的专利费,至于这种费用的发放持续时间,因其专利价值而确定,最短五年,最长五十年。
如此一来,当善做机巧之物的发明者有了利益上的保障与动力,这种不断发明的行为才能继续良性循环下去。
这也是当初朱高煦说服朱棣下诏设立专利司的最大原因。
“实际上,蒯祥也非此事合适的人选。”
朱高煦再次补充道:“因为朕打算修建的电报,需要埋藏在地下。”
“地下?”
朱瞻域大吃一惊道。
后世的华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电缆的需求量也跟着水涨船高,若是所有的电缆都暴露在地面上,将会存在非常巨大的风险。
除了人畜不小心碰到电缆会导致事故,其他情况,如裸露的电缆同时会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维护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也有被人剪断偷盗的可能。
由于大明船队多次出海带回来了大量的橡胶树苗,早在十多年前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橡胶树。
所以,如今大明搭建有线电报使用的电线,内部是铜丝,外面则包裹着一层具有较高的弹性、耐热性、拉伸强度和在有机溶剂中不溶解的硫化绝缘橡胶。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条件,朱高煦不可能还傻傻的弄电线杆,把线路架在天上,直接把防水电线埋在地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蒯祥之资历与技巧之术皆不在胡濙之下,但是修建有线电报涉及面很大,需要一位有手腕,敢任事,不怕得罪地方官员的年轻人去做。”
朱高煦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当即说道:“太子,明日你便召集宋礼、蔡信、胡濙、蒯祥等工部官员,拟一份搭建有线电报的简单章程。”
“儿臣领旨。”
朱瞻域躬身领命道。
朱高煦看向大殿右侧屏风,高声道:“值录郎于谦何在?”
于谦闻言,急忙放下手中的笔,起身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他行至大殿正中,恭敬的作揖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于谦,朕刚才与太子说的话,你都听见了?”
朱高煦再次问道。
于谦道:“回陛下,臣听见了。”
“于谦听旨,朕命你为陕西、辽东两省监察御史,替朕办理搭建有线电报之事。明年三月动工,为期两年,朕会让惠民工建局及各地衙门协同你办理此事。”
朱高煦颔首道:“乾熙四年的春节,朕希望可以在京师通过有线电报,给宁夏、辽阳的官民们发去新年祝福。”
“微臣遵旨。”
于谦躬身领命道:“臣一定尽心竭力办成此事,不负陛下所托!”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朱棣之子更新,第二百八十四章:于谦听旨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