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八十六章:登闻鼓响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登闻鼓响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次日。

    奉天殿,早朝。

    朱高煦升座之后,环视殿内文武大臣道:“今日是乾熙二年的第一次常朝,朕要宣布三件事。”

    众臣闻言,皆抖擞精神,认真起来,仿佛兔子般竖起了耳朵。

    “第一件事,朕已下旨由工部左侍郎蔡信带领陕西、辽东两省惠民工建局分局修建从宁夏、辽阳通往京师的有线电报,命于谦为陕西、辽东两省监察御史,全权督办此事,今年三月动工,为期两年。”

    “朕之前对于谦说过,乾熙四年的春节,朕希望可以在京师通过有线电报,给宁夏、辽阳的官民们发去新年祝福。今日,朕在这奉天殿上再说一遍。”

    朱高煦言至此处,目光落在工部尚书宋礼身上,高声道:“工部要行文发往陕西、辽东两省各府县衙门,要求地方官务必动员当地百姓参与惠民工建局分局的招募,配合蔡信、于谦办成此事。”

    “臣领旨。”

    宋礼走出班序,躬身领命道。

    “去年年终,有浙江、福建两省十余位官员上题本,向朕禀告民间出现伪钞、伪币之事。虽然目前发现的伪钞、伪币数量不多,且容易辨别,但受害者多是贩卖自家作物的老农,朕于心不忍。”

    朱高煦接着道:“因此,第二件事,都察院要广派御史,微服出巡,监察天下各省府县治理情况,尤其是伪钞、伪币以及商业欺诈之案,务必将始作俑者捉拿归案,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璟、右都御史顾佐先后走出班序,躬身作揖行礼道:“臣等领旨。”

    “第三件事,皇家银行已经在加急印制新版金钞,也就是从洪武三十一年金钞发行以来的第四版。”

    朱高煦思索着措辞,不紧不慢道:“户部要行文天下各府县户部银行分行知晓,下个月初一开始朕会陆续派兵将新版金钞送往各府县户部银行分行,待到四月初九时,各分行将同时开启为百姓们办理兑换第四版金钞的事务。”

    “因第四版金钞防伪效果更佳,户部要详细写在公文之中,命各地分行办事员务必耐心向百姓们讲解,以防止再有可怜的老农被假币所骗。”

    “各分行在收到户部公文后,必须抄录一份张贴在告示栏上,让百姓们都知晓此事。具体防伪标识朕就不在此赘述,宝源局大匠会与你等细说。户部可听清楚了?”

    以户部尚书夏原吉为首的一众户部衙门堂上官纷纷走出班序,作揖行礼道:“臣等谨遵圣命。”

    朱高煦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扫过太子朱瞻域道:“太子?”

    朱瞻域连忙转身行礼道:“儿臣在。”

    “朕任命你为大明皇家银行行长,会同户部尚书夏原吉、侍郎金幼孜、陈山等堂上官,根据朝廷近十年的财政情况,绘制一份未来两年财政预测图表,并依此图表加印一定量的凹版金钞,拨付给户部使用。”

    朱高煦郑重道:“虽说近十年来朝廷对外并无大战,且海上贸易越发繁荣,每岁国库皆有不少结余,储存至今的积蓄折合成银圆怕是有数万万两之多,但朝廷花钱的地方太多,你与户部众卿务必仔细推敲,不得敷衍。”https://

    古代中国称财政为“度支”、“国用”、“岁计”、“国计”,其中“度支”与“国用”皆指朝廷的费用开支,“岁计”指朝廷年度收入和支用的计算,而“国计”指朝廷的财政。

    历史上,中国真正使用“财政”这个词语,要等到晚清时期。

    只不过早在洪武年间,穿越者朱高煦就已经发明出了这个名词,当时朱元璋受到朱高煦的影响,也经常对户部官员使用这个简单易懂的词语。

    到如今的乾熙朝,“财政”这个词已经彻底取代了过去旧的称呼。

    “儿臣遵旨!”

    朱瞻域躬身领命道。

    他的话音刚落,忽然一阵鼓声从大殿外传了进来。

    文武百官不禁心头一紧,因为这鼓声听起来,像是从长安右门方向传来的。

    而那里有一个特殊的院子,名叫登闻鼓院,院内设有一鼓,就是著名的登闻鼓。

    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置登闻鼓于金陵午门外,朱棣迁都北平后,将登闻鼓移置紫禁城长安右门外。

    无论登闻鼓在哪里,其作用还是受理司法上诉案件。

    朱元璋规定凡有冤民敲响登闻鼓申诉,可立即直达天听,由皇帝亲自受理,如遇从中阻挠者,以奸臣论处。

    话虽如此,可无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朝廷逐渐将登闻鼓的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截止到永乐后期,包括对登闻鼓案件的受理时间、审理部门、受理范围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是值鼓人员,多由一名监察御史负责接收登闻鼓案件的状纸,并转达到皇帝御前。

    但实际上,登闻鼓被敲响后,皇帝通常会将案件交给都察院处理。

    不过,为了避免产生更大冤案,多数情况下皇帝会谨慎行事,让多个部门一起参与案件的审理。

    若是事涉地方案件,通常由朝廷官员会同地方按察司以及该省巡按御史共同审理。

    可惜的是,历史上从宣德年间往后开始,登闻鼓便逐渐多流于形式了。

    然而,穿越者朱高煦已经改变了历史走向,在他治下,登闻鼓绝不会成为摆设。

    “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何在?”

    朱高煦大声喊道。

    赛哈智从殿门外疾步行至御前二十步外,躬身作揖道:“臣在。”

    朱高煦吩咐道:“速带人去探查鼓声来源,若是有人敲响了登闻鼓,那就顺道把那人带来见朕。”

    “臣领旨。”

    赛哈智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

    随后,朱高煦环视殿内众臣,板着脸道:“看来,敲响登闻鼓的人,一直在等今日。朕看,此人的冤屈怕是不小。”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天是大明全体官员在乾熙二年正式坐班的第一天。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敲鼓之人没有选择在昨天敲响登闻鼓,显然是知道朝廷将在今日会举办乾熙二年的第一个常朝。

    而在今天这个具有一定特殊意义的日子敲响登闻鼓,必然会引起当今天子的重视。

    “陛下,臣有事启奏。”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璟走出班序,躬身行礼道。

    朱高煦道:“准奏。”

    “陛下,不久前都察院接到汉国监察御史密报,称汉王以为世子选妾为名,派出内使与官员在民间大肆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并声称只要被选中,便会成为汉王世子的妾室。”

    刘璟微微抬头,偷偷观察着朱高煦的反应,缓缓说道。

    朱高煦看得出诚意伯刘璟是怕在这奉天殿上议论汉王之事会引发不必要的舆论,这才有所顾忌,进而希望得到皇帝的许可。

    毕竟,汉王朱高炽是大明亲王,没有大明皇帝的准许,谁敢妄议?

    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污蔑成离间皇家亲情,乃是大罪!

    “诚意伯,朕准你说,不论此事真假,且仔细说来。”

    朱高煦神色严肃道。

    此时,他已经隐约猜到,今日登闻鼓被人敲响,很可能就与汉王朱高炽为其世子朱瞻基选妾之事有关。

    ------题外话------

    本章修了有大半个小时,所以欠的一章没赶出来,我记着呢,不会忘。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朱棣之子更新,第二百八十六章:登闻鼓响了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