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时,刘知远闻听耶律德光北返,就向杜威派来了使者。
诏令,只要杜威归顺,就拜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杜威知道,自己率十万大军投降了契丹,直接导致晋国灭亡,石重贵被俘。
现在自己只能抱着耶律德光的粗腿不放,方才可以免于被晋国臣民撕成碎片。
所以,他决定彻底抛弃了做皇帝的幻想,专心做好辽国的忠臣。
……。
蛮夷毕竟是蛮夷,圣驾一行,一路北上,连沿途各地的百姓都不肯放过,只要大军所过之处,户户皆空,杀人抢劫,强jian放火,无恶不作。更为残忍的是,连小孩婴儿都不放过,将婴儿抛向空中,待其落下,刀尖向上“扑哧”一声,以此为乐。
也许是上天有眼,耶律德光行至栾城时,开始发病,勉强再行至杀胡林不久,便一命呜呼。
契丹人为了将耶律德光的尸体带回国,竟将尸体开膛破肚,往他的肚子里塞进了数十斤的咸盐,于是,耶律德光成了自古以来,唯一被做成腊肉的皇帝,称之为“帝粑”。
之后,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兀欲继位,尊耶律德光为太宗皇帝。
而刘知远闻知耶律德光已死的消息,听从郭威的建议,此时已经开始南下。
郭威建议说:“虽说耶律德光死了,但河北的契丹军实力还很强,各地的契丹军要是玩坚壁清野,我军将进退无路,自取灭亡。不如沿汾水南下比较安全,这边没有契丹军队,而且各路豪杰多归心陛下,不过十几天我们就能拿下河南。河南是中原要州,河南一下,天下自定。”
刘知远拜郭威为枢密副使。自此。郭威开始渐露头角。
为了安全起见,让他的弟弟刘崇留守晋阳,这是刘知远的根基,如果占据中原不成。还可以回来当土皇帝。
然后刘知远率大军走西路,经晋州、绛州、河中府,东至陕州,经孟州、怀州进入汴梁。
被耶律德光留守汴梁表兄萧翰,闻知刘知远大驾光临,自知不是敌手,便溜之大吉,但在走之前,给刘知远下了点眼药。
萧翰找来了已经隐名埋姓十多年的唐明宗李嗣源小儿子李从益,假传是耶律德光的旨意。任为监国。
而刘知远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来到汴京城,刚刚被耶律德光抛弃的原晋国文武,见到又新来一个主子,自然连忙上去抱大腿。
当刘知远听说李嗣源的小儿子在汴梁监国。便怒了,你老爹李嗣源死了十多年了,你这小屁孩子跑出来捣什么乱?我的地盘我做主。来人,请李从益上路,让他们父子早点在地下骨肉团圆。于是,可怜的李从益就这么西去了,甚至没来得及说上一声:“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我多冤啊。”
刘知远进入汴梁后。便想解决杜威这个老大难。
先是来文的,派人再诏令杜威移镇归德,与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
杜重威自知理屈,拒不受命,并派遣儿子杜弘璲向镇州的契丹将领麻答求援。麻答下令蕃将杨衮与幽州指挥使张琏赴魏州。
刘知远见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呗。
下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
杜重威与张琏誓死守城。这种背水一战的战力可想而知,况且又是据城而守,刘知远的汉军可没有火器,汉军攻打月余无果。
刘知远见高行周与慕容彦超攻城不力,又怕迟则生变。无奈之下,亲自率大军来攻,不想,撞了一个大包,死伤一万余人。
刘知远见强攻不克,武的不行那就再来文的,多次遣人招降重威,许诺只要杜威投降,保证不杀他,但张琏因愤刘知远尽杀燕兵,没有一点投降的想法。
刘知远心想你既然软硬不吃,那朕就让你饿肚子。命令大军不再攻城,四面围城,打算饿死杜威。
刘知远这招用对了,这时魏州粮草用尽,城中将士多逾城逃亡。
杜威无奈之下,在得到刘知远的许诺后,杜威穿著素服,跪在宫门口请降。
刘知远入城后杀死张琏,却赦免杜重威,封检校太尉。
……。
中原烂成一团,百里无忌的日子也不好过。
刚刚平息了难民潮,但依旧有二十万正在做建筑工、修路工的难民需要安置。
而此时,百里无忌明显地感到国内气候不太好,闻知晋国被契丹人灭亡的消息,楚国臣民竟没有丝毫反应,除了徐、孙等五位参知政事上奏问百里无忌是否需要出兵北伐之外,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反对外族侵略而上奏的。
连陈延正都保持着沉默。
百里无忌心中其实还是很理解陈延正的,石晋确实让他很失望,灭了也就灭了呗。
而正让百里无忌心中喟叹百姓竟无丝毫抵抗外辱思想的时候。
百里无忌刻意种下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当年百里无忌令徐世铭在博学院学子的课程中专门加入国与家的概念,如今开始萌芽了。
七月初,在潭州府,聚集了数千的学子,喊出了“驱逐契丹,还我河山”的口号。
百里无忌闻之,沾沾自喜。特意派遣信使知会潭州留守,官兵仅可维持治安,不得干扰学子聚会。
没想到,第二天学子的口号变了,变成“泱泱华夏,蛮夷横行;振兴炎黄,唯我大楚。”
百里无忌无比郁闷,这可不是他想要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样的道理百里无忌还是懂得,楚国至今还是蜀国的番国,这口号若是传到蜀国,这不是摆明了造反么?
况且,这口号中明显带着狭隘性,怎会是唯有大楚呢?
百里无忌急召徐世铭前来问话。
徐世铭一脸无辜地答道:“臣完全是按照大王的意思。”
百里无忌无奈,如今金陵府也已经造好学府,便命将博学院中的一半师资迁至金陵。
而此时,王府后院的两位院令、院丞找上了百里无忌。
女子学院办到现在,竟被二人办得不象是学院。
依百里无忌看来,竟有些象了后世的“文艺沙龙。”
这时,刘知远闻听耶律德光北返,就向杜威派来了使者。
诏令,只要杜威归顺,就拜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杜威知道,自己率十万大军投降了契丹,直接导致晋国灭亡,石重贵被俘。
现在自己只能抱着耶律德光的粗腿不放,方才可以免于被晋国臣民撕成碎片。
所以,他决定彻底抛弃了做皇帝的幻想,专心做好辽国的忠臣。
……。
蛮夷毕竟是蛮夷,圣驾一行,一路北上,连沿途各地的百姓都不肯放过,只要大军所过之处,户户皆空,杀人抢劫,强jian放火,无恶不作。更为残忍的是,连小孩婴儿都不放过,将婴儿抛向空中,待其落下,刀尖向上“扑哧”一声,以此为乐。
也许是上天有眼,耶律德光行至栾城时,开始发病,勉强再行至杀胡林不久,便一命呜呼。
契丹人为了将耶律德光的尸体带回国,竟将尸体开膛破肚,往他的肚子里塞进了数十斤的咸盐,于是,耶律德光成了自古以来,唯一被做成腊肉的皇帝,称之为“帝粑”。
之后,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兀欲继位,尊耶律德光为太宗皇帝。
而刘知远闻知耶律德光已死的消息,听从郭威的建议,此时已经开始南下。
郭威建议说:“虽说耶律德光死了,但河北的契丹军实力还很强,各地的契丹军要是玩坚壁清野,我军将进退无路,自取灭亡。不如沿汾水南下比较安全,这边没有契丹军队,而且各路豪杰多归心陛下,不过十几天我们就能拿下河南。河南是中原要州,河南一下,天下自定。”
刘知远拜郭威为枢密副使。自此。郭威开始渐露头角。
为了安全起见,让他的弟弟刘崇留守晋阳,这是刘知远的根基,如果占据中原不成。还可以回来当土皇帝。
然后刘知远率大军走西路,经晋州、绛州、河中府,东至陕州,经孟州、怀州进入汴梁。
被耶律德光留守汴梁表兄萧翰,闻知刘知远大驾光临,自知不是敌手,便溜之大吉,但在走之前,给刘知远下了点眼药。
萧翰找来了已经隐名埋姓十多年的唐明宗李嗣源小儿子李从益,假传是耶律德光的旨意。任为监国。
而刘知远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来到汴京城,刚刚被耶律德光抛弃的原晋国文武,见到又新来一个主子,自然连忙上去抱大腿。
当刘知远听说李嗣源的小儿子在汴梁监国。便怒了,你老爹李嗣源死了十多年了,你这小屁孩子跑出来捣什么乱?我的地盘我做主。来人,请李从益上路,让他们父子早点在地下骨肉团圆。于是,可怜的李从益就这么西去了,甚至没来得及说上一声:“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我多冤啊。”
刘知远进入汴梁后。便想解决杜威这个老大难。
先是来文的,派人再诏令杜威移镇归德,与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
杜重威自知理屈,拒不受命,并派遣儿子杜弘璲向镇州的契丹将领麻答求援。麻答下令蕃将杨衮与幽州指挥使张琏赴魏州。
刘知远见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呗。
下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
杜重威与张琏誓死守城。这种背水一战的战力可想而知,况且又是据城而守,刘知远的汉军可没有火器,汉军攻打月余无果。
刘知远见高行周与慕容彦超攻城不力,又怕迟则生变。无奈之下,亲自率大军来攻,不想,撞了一个大包,死伤一万余人。
刘知远见强攻不克,武的不行那就再来文的,多次遣人招降重威,许诺只要杜威投降,保证不杀他,但张琏因愤刘知远尽杀燕兵,没有一点投降的想法。
刘知远心想你既然软硬不吃,那朕就让你饿肚子。命令大军不再攻城,四面围城,打算饿死杜威。
刘知远这招用对了,这时魏州粮草用尽,城中将士多逾城逃亡。
杜威无奈之下,在得到刘知远的许诺后,杜威穿著素服,跪在宫门口请降。
刘知远入城后杀死张琏,却赦免杜重威,封检校太尉。
……。
中原烂成一团,百里无忌的日子也不好过。
刚刚平息了难民潮,但依旧有二十万正在做建筑工、修路工的难民需要安置。
而此时,百里无忌明显地感到国内气候不太好,闻知晋国被契丹人灭亡的消息,楚国臣民竟没有丝毫反应,除了徐、孙等五位参知政事上奏问百里无忌是否需要出兵北伐之外,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反对外族侵略而上奏的。
连陈延正都保持着沉默。
百里无忌心中其实还是很理解陈延正的,石晋确实让他很失望,灭了也就灭了呗。
而正让百里无忌心中喟叹百姓竟无丝毫抵抗外辱思想的时候。
百里无忌刻意种下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当年百里无忌令徐世铭在博学院学子的课程中专门加入国与家的概念,如今开始萌芽了。
七月初,在潭州府,聚集了数千的学子,喊出了“驱逐契丹,还我河山”的口号。
百里无忌闻之,沾沾自喜。特意派遣信使知会潭州留守,官兵仅可维持治安,不得干扰学子聚会。
没想到,第二天学子的口号变了,变成“泱泱华夏,蛮夷横行;振兴炎黄,唯我大楚。”
百里无忌无比郁闷,这可不是他想要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样的道理百里无忌还是懂得,楚国至今还是蜀国的番国,这口号若是传到蜀国,这不是摆明了造反么?
况且,这口号中明显带着狭隘性,怎会是唯有大楚呢?
百里无忌急召徐世铭前来问话。
徐世铭一脸无辜地答道:“臣完全是按照大王的意思。”
百里无忌无奈,如今金陵府也已经造好学府,便命将博学院中的一半师资迁至金陵。
而此时,王府后院的两位院令、院丞找上了百里无忌。
女子学院办到现在,竟被二人办得不象是学院。
依百里无忌看来,竟有些象了后世的“文艺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