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吴为与薛仁关于乐业的对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为约薛仁就乐业问题进行了一番对话交流。
薛仁道,你不管自己的收入高低,也不管别人对待你好赖,只是一个劲的去工作?
吴为说,我只是相信我这样做下去,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大家也有好处益处。
薛仁道,你说说,你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益处?
吴为道,我能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益处。
薛仁问道,怎么理解你的精神益处?
吴为道,电脑上的程序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我也是编制程序,编制的是精神活动程序,人要安装上这个程序,能够清除洗刷掉头脑中一些不合适的想法、念头,植入一些新的理念,有了这些新的理念再来控制人的精神活动,就可以减少避免痛苦,增加幸福欢乐。精神活动程序就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也就是告诉人们应该这样想而不能那样想。想法可以成为痛苦的根源,也能成为幸福欢乐的开始。
我们两个人谈论这样的话题,我感觉是越来越明确透彻了,你的感觉怎样?
薛仁应道,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但是一旦遇到具体问题会怎么想,可没有把握。
吴为又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但是树立这个程序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诉人们的是无论面对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存在合理的程序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要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寻找,然后一点点一步步地建立形成一些崭新的想法,积累起来就会产生突破,凝结成某种精神硬核,也就是某种观念,那时就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感觉,有了这种硬核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如同核裂变一样,信心感、力量感、成就感、愉悦感就出来了。看上去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要有信心、勇气,也要讲方法。
吴为又道,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主讲的乐业教育引发了一些人复杂的精神反应。是谁把他们引入了精神迷宫?谁来为他们的精神迷茫承担责任?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乐业教育反而使他们陷入精神的迷宫,本意要把他们从那种迷宫中引领出来,反而使一些人深陷迷宫之中难以自拔。我也想过用人是分等分类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有些人也许会永远地陷入精神苦境之中,但我不会如此简单地用逃避的方式使自己获得轻松生活。我还要继续进行新的精神探索。
薛仁很佩服道。你遇到噪声还能这样想。说明你的高贵。听你说。你自己有一种神奇感觉,你最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自己面对具体问题是怎么应对的经验,不是更有说服力?
吴为道,我听到对我的想法发出的反对声音。有一种自责愧疚引起的不安。
薛仁惊讶道,那是他们心地狭窄,自私,甘心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出手救助,你的本意不就是要帮助他们脱离精神困境?
吴为道,我不但没有帮助他们脱离精神困境,反而使他们增加了对立情绪,越陷越深,增加了救助的难度。说明我的想法还不完善。
薛仁道,你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你也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医良方良药,经过你的努力,许多人已经接受了你的观点。他们受到了启发和鼓舞,你就没有必要因为另一些人拒绝接受甚至反对你的思想而苦恼自责。
吴为无奈道,照你这么说,也是一种自我解脱的办法。
薛仁很诚恳道,你也不能自陷苦境之中,如同那些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因为医治不好绝症自陷苦境之中。
吴为道,可这样的问题放在那里不解决,心也难安。
薛仁真诚地道,我感觉你是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实,自己能够尽力尽责尽心也就可以心安了,也不要用那些东西来折磨自己。
吴为道,我为了寻求精神出路,也曾经仔细读过圣经、金刚经、道德经,得到一些启示。
薛仁道,人类从中得到很深的教益,有些人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去读的,相信自己的阅读也会得到什么启示。我想,你读这些经典应该会有些新的感悟。
你说你由欠心向爱心转变,是很不容易的一种转变,对于有些人来说,常有欠心就很不错了,情债如山,这样做会让人感觉活的很累。有些人为了自己活得轻松些,想办法打消自己对别人的欠心,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看做是应该做的,就消解了欠心,如果认为别人没有尽心,尽心会做的更好,自己会得到更多的益处,那就不但消除了欠心,甚至感觉帮助自己的人反而欠自己的,努力得不够帮助得不到位,自己就会反而怨恨帮助自己的人。人的想法转变真是奇特的。这样的思考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我想,你这样的思考,是为你的乐业主张进行了很厚实的思想铺垫。
吴为欣慰道,你能这样理解,我非常高兴。我把乐业就当做需要坚守的信念,是心灵活动的坐标,是不朽的人生之路,是永恒的成功之路。
薛仁道,你的经历就很有意思,有过那段经历的人多了,却唯独你受到那样一番触动并开始了一番艰苦的精神探索历程,还形成了乐业至上这样的成果。看起来它不是偶然的。
吴为感慨道,是啊。几年前,我曾经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在人生与宗教之间搭建一条相通的桥梁。从社会、政治、文化角度考察宗教问题,已经存在过各种形式的相通相容和谐共存。相通相容并不是目的。通过相通相容,是从教化的意义上对宗教与人生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理解,从中寻求教化人生的源泉。这也符合现代宗教泛化、扩张的趋势,以便引导二者走向健康和谐轨道。现在,从传统文化角度开发教化人生源泉已经成为时尚,解决当下社会存在的有关人生价值问题。这个动向很值得重视和研究。宗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也蕴涵积累了丰富的教化人生的源泉,是不是也可以从那里开发提炼教化人生的源泉。
薛仁笑道,你还挺幽默的,是在自我解嘲?你是怎么由宗教与世俗人生相通的话题转向乐业方面的?
吴为道。乐业就是实现宗教与世俗人生相通的桥梁。如同职业具有的多样性,同一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人从事同一职业的感受也具有多样性,有些人敬业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乐一行,有些人却厌业苦业恶业,我把后面这种倾向叫新型职业病。如果有职业而存在着厌业苦业恶业的心理,造成业绩下降、人际关系恶化,就会增加失业的可能,那么,失业后这种心理倾向极有可能演化为厌世悲观的心理。到那时方知有业的可贵。才去珍惜职业。恐怕为时已晚。也许有些人非要经过失业那番痛苦的洗礼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减少减轻甚至避免这样的痛苦经历。惟有在有业在业时努力树立乐业的观念,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工作。克服新型职业病的关键是树立乐业观念。职业观念决定职业感受。对职业的感受也是决定职业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达到乐业的境界、状态,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能否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快乐。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如收入多少、压力大小、环境好坏、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因素。其实不然。乐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从业者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完全可以自己调节,也就是可以自我决定感受的性质,这种自我感受又会进一步起到自我增强的作用,也就是好的感受会感受更好,不良感受将进一步恶化。良好的职业感受有助于提升业绩、改善人际关系、增加收入,自然会产生正向效应,乐业使人幸运。增加人格魅力,有助于增进人生的幸福感,提升业绩水平,增强竞争力和软实力。
乐业是一个大概念。乐业至上讲的是从业人不管职业前提如何、从事的是何种职业、技能资质如何,追求的是通过自我努力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达到一种乐业的境界。学会和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调整到乐业境界、乐业状态。惟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业,可以活化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潜能、激发出高水平的创造力。要树立乐业本身就是效益的观念。许多人尽管在经济上非常富有,在精神上却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难以摆脱;有些人想花钱买来快乐,却难以买到快乐。
我写的书,借鉴了宗教、心理学和其他学问提供的途径和方法,是促进心性文明进步的一种崭新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对我们自身的经历经验和已经拥有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审视,我们将会了解体验感受到许多积淀、积累起来文化因子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方式进行整理,会获得增殖的特性,赋予崭新的时代特质,进而带给我们新奇的体验。如果读者能够与我一起分享这种感受,那将是我的莫大愉快。这本书采用的是类似于散文的写法,希望并力求奉献给读者精美可口的精神食粮。
薛仁道,看起来,思考乐业也的确极大地丰富了你的人生,通过乐业你又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吴为道,由乐业我想到国民性的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乐生的。
我曾经带着一种极其敬畏的心情,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开始了特殊的人生精神之旅。展现在我视野中的那些生活于不同时代背景的传记人物,他们鲜活的精神特性和不同的命运,深深的感染着我。他们的精神之旅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烙印,个性化的精神矛盾、冲突,经过调适产生不同精神特质、精神状态。漫漫的乐生精神之旅,有的人可以成功化解人生精神危机、消解精神痛苦,精神得到张扬和实现;有的则长期承受精神压抑、抑郁的折磨;有的人精神堕落;有的人则发生精神变异、产生精神病态。精神的健康表现,取决于他们个性化的调适、兼容、整合的结果。如果能够成功度过人生各种危机,可以保证精神旅途的和谐平安;如果形成某种兼容整合障碍,则将忍受终生精神之苦。
薛仁道,思考、阅读、写作这类事情,别人感到很枯燥的事情,或者把这些事情当做敲门砖,当做生活的调味品。也有一些人在人生某个阶段上坚持不久也放弃了。你却一个题目研究完了马上又投入另一个题目,没有人给你下达任务,一切都是出于自发自觉,看上去简直浑然天成,感到妙趣横生、乐此不疲。你需要大量阅读,需要一个人坐在那里沉思,思考感觉成熟些了要写出来,写出来的东西要给人看,自己还要按照写的那样去做,让人感到一辈子都在这种状态中生活。简直难以想象。你自己不仅要有兴趣。不断产生的新颖想法伴随着乐趣。然后又想让人们读了你东西也象你那样体验到乐趣、与你共享乐趣。
吴为道,的确,过去有一些人曾经为我的做法感到不解,他们也就是拼搏那么几个月。辛苦一段时间,哪有象我这样长年累月这么干的。你刚才对我说的那段话,是对我人生的很好概括。人们不能都去思想,思想上的事情也没有必要让许多人去做,就是去做了也不一定会有乐趣。在大脑中不断浮现、萌生想法的过程,也是富有意趣的过程,经过辨别组织起来,编织起来成为有序的系统的东西,条理化。把有些问题想通想透了,会感到流畅的美、和谐的美,自己会兴奋喜悦受到鼓舞和激励,写出来让别人读起来也会程度不同的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同有些人一起能够去做思想上的事情,是很幸运的事情。在发现某种新的认识时。大脑中会感受到脑海中的神经元被激活,并形成一种新的排列秩序,如同整齐码放在一起急切地喷涌而出一般,感受到一种冲动的喜悦。
我时常带着好奇心思考,佛教徒在寺院里坐禅,那么寂寞靠什么去充填脑海中的空间。自己有时也带着好奇去尝试,没有任何目的地处于冥想状态,脑海中究竟会浮现出什么。脑海脑海,该用什么去充填。佛教徒真的知道快乐的秘诀。文章说,佛教徒声称他们的宗教拥有快乐的秘密。科学也许可以证实这一说法:对虔诚佛教徒的脑部扫描发现,他们促进快乐与平和的脑部区域活动异常活跃。美国的一项研究已经发现,虔诚佛教徒脑部的快乐中心经常处于活跃状态。这解释了佛教徒能保持平和知足心态的原因。神经科学家认为,初步研究结果能够为证明宗教修练能改变大脑对某种环境的反应提供最初的证据。有个研究小组,对一些已经皈依佛门多年的人的大脑进行扫描时,特别留心对感情、情绪和性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他们发现佛教徒左脑的快乐中心经常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所大学的教授说,我们现在能比较有把握地假设,人们经常碰到的那些看上去很快乐平和的佛教徒心里真的很快乐。佛教徒的这种良好的心态能一直保持着,不光在坐禅时如此。这表明,佛教徒的生活方式能改变他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其他研究也表明,佛教徒处理恐惧和焦虑的大脑区域的活动比一般人要缓慢。这些研究成果最终能帮助研究人员研究出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坐禅方法。
世界上如果真的存在快乐秘诀,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索。
经验证明,我们的感受确实会因为时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经常感受某种外部刺激信号,会对这个信号产生敏感性反应。按照用尽则废的进化论观点看,长期不用的器官功能会丧失。假如,我们对外界输入的不良信息总是采取删除的反应,成为一种习惯,也就会对这类信息反应迟钝。同理,经常修习强化对某种信息的反应能力,应该确实能够养成一种敏感的反应能力。这种判断,帮助我解决了心中疑问:上帝或者各种神,看不见摸不着,如何使人相信信服。长期从事宗教仪式,会强化教徒对这方面信息输入的反应能力。佛教徒坐禅,隔绝了与世间活动的联系,改变了自己的感觉世界,对人间薄厚冷暖已经失去反应能力,回归内心感受的只是快乐祥和。
经常感受一种信息,会对另类信息反应迟钝。甚至干脆失去反应能力。如果这个判断成立,也就意味着两类互相排斥的信息很难兼容。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宗教与世俗,是很难兼容的。在二者之间搭建一条相通的桥梁确实很难实现。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就需要训练在两种反应能力之间实现快速转换。一方面,根据当事人所处的具体生存环境,能够迅速进入竞技状态,以有效改变自身处境;另一方面,遇到不良境遇、不良信息刺激,快速回归内心,营造平和快乐心态环境。这种兼容转换能力的要求。也许比在同一个人身上实现抽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兼容难度更大。它要比一般的兼容转换难度更大。
要实现二者之间的兼容转换。惟一的途径。就是强化修习训练,养成一种兼容转换能力,实现宗教与世俗的相互为用、互相借鉴。这种世俗宗教兼得的快乐秘诀,要比单纯某种快乐秘诀的获得。难度更大。但是,它毕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体验的新天地,使我们免受世俗宗教两界隔离带来的痛苦。要实现这种兼容相通转换能力,应该提供相应便捷的工具或者转换器。使人乐于接受的恰当的语言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媒介。更重要的就是坚定乐业的信念,有意识地强化积极体验,经常感受那些美好体验,久而久之,我们的脑海区域中。属于快乐感受区就能得到了开发强化,我们也就经常处于快乐状态中。面对不良刺激,经过长期心理上淡化、弱化的训练,形成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同时。转化升华的功力也大为增强。
一个人要善于在增加本领中感受快乐;在遇到机遇时感到快乐;在助人中感受快乐;在与单位、系统越结越深的情结中感受快乐;在痛苦中感受快乐(痛苦的背后肯定有自己的缺点、弱点、过错甚至罪恶,意识到痛苦就是在提醒、警示自己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也就在消除痛苦之源);在不断的动脑筋中感受快乐;在坚守和超越中感受快乐。
薛仁听了吴为的叙述不由得“啊”了一声,然后道,听了你这样一席话,我也是大受启发,感觉乐业真是一门大学问,而且你能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一种高度的集成,很了不起。学术界的人,是不是都象你这样想这样做,就很难说了。你对你自己所从事的都没有乐趣,你就不可能提出乐业那样的成果。社会分工要求有一部分人去做有关思想上的事情,能不能做好,不仅是个人兴趣、乐趣的问题,还有一个责任问题。
进入21世纪的当代中国,每个人都需要重新面对生存问题,思考生存价值,选择生存方式。如何使人生存下去,如何使人更好地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现实的话题。面对普遍的生存压力,如何实现国民思想和心理的顺利调整和尽快走向成熟,向学术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学人应以理性自觉的态度,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实、了解现实、理解现实、尊重现实、影响现实,积极投身于改造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自觉地承担社会调整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重压,思索人生价值、分担人生压力、化解人生痛苦、提升人生价值。
学术界的努力,应集古人心性改造之说的优秀精华和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探索与社会改造的成就之大成,结合现实人生问题,在实现精神超越与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路向上,进行新的综合,实现内向的心性调适与外向的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相统一。学术界所倡导的当代生活理念,建造的话语结构,应既不同于旧时宗教所提倡的封闭、内向、保守的苦行主义、苦修方式,也不同于大而化之的空洞说教,更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支离破碎式的行为劝戒和指南,而是把生存行为作为一个既具有精神超越性、又回返于现实心性再构造并提供社会生存技术的客观过程加以考察,通过这种考察,解决既要在精神上超越现实、又要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现实的矛盾,为深入揭示人类心灵中的秘密进行有益的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薛仁听了不由得叫好道,你这段话说的很好,简直就象一篇学界宣言。
吴为叹道,可惜。学界竟然也出现了腐败,真是有辱学界的使命。
近些年来,反腐败已经由反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到反学术腐败。学术界是为反腐败提供思想、智慧、方法的领域,承担着净化人们思想、提升人们思想品位的使命,但由于腐败也成了需要净化拯救的对象。
固然,劳动力都商品化了,任何劳动产品的商品化本来无可厚非,出现不顾学术价值的粗制滥造倾向,也可以理解,市场会逐渐过滤和净化。但是。剽窃。并且剽窃得堂而惶之。就实在值得注意,值得警惕。因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对文化精品的低估压价也未尝不可,因为难以抵挡市场交易的强大渗透功能。剽窃。却可笑到整篇文章可以从网上复制下来,连网上为了防止剽窃难以删除的一条横杠,也原样印刷到打印文本上去了。
我真痛恨这样的腐败,也为这样的腐败感到悲哀,究竟悲在何处?悲在它的自我封闭、悲在它的远离百姓、悲在它的腐败引不起百姓的痛恨。其他领域的腐败,只能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惟独学界腐败,可以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也就可以堂而惶之了。
正因为我痛恨学界腐败。所以我追求哪怕是说上三言五语、写出三行五行,也要求原创原装原汁原味,怕污染了人家的心境,怕玷污了学界的圣洁殿堂,好让大家放心去品尝。
官场腐败、商界腐败。都会引起百姓的痛恨,因为它的存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学界的腐败则不为百姓所感知。甚至百姓还视为神圣敬畏之地,苦心积虑地把子女送入学界去教育、教化,期待成材。如果百姓有知,岂不成了花钱送子女去受腐败的教育?!那就是百姓的可悲。
如何防止学界腐败,不负百姓们的信任和期待?那就是让学术让科学走向百姓、走进百姓生活,从中汲取反腐败的动力和营养。长期以来,学术界满足于孤芳自赏,自我封闭,从来没有意识到、提出过面向百姓、服务百姓的问题,好象学术注定与百姓无关,百姓没资格谈论学术问题。根治学界腐败,提供了学界认真思考自己方向的时机,否则,如何去激发自己的原创热情、到哪里去激发自己的原创动力、如何获得自己的原创生命力?
薛仁也激动地道,这简直是讨伐学界腐败的檄文,好痛快!又接着道,我相信人生有前生后世,我也知道我自己什么时候死。我看出你的前世修的好,不然你不会这样。我感到好奇的是,你是怎样一步步走到这条路上来的。你是思想家,在我的眼睛里,你就是思想家。我说你是思想家,也是有根据的,我们之间也没必要恭维、奉承,我看你对许多事情都有你自己独特的理解,不随波逐流,不盲目附雅权威,敢于挑战已经成为定论的东西,这是作为思想家必须具备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也很有可能使你成为叛逆者,你却没有向那个方向发展,如果向那个方向走下去,命运会怎样,会有很多可能。我们没有必要分析那些假设,还是根据你的实际道路来剖析。你对学术问题眼光很敏锐,懂得到哪里去寻找挖掘对你有价值的材料,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学养。你很善于把那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毫不相干的零散想法连接起来,编织成一个系统,你的思维系统性、条理化特征很明显,很善于概括提炼归纳,你听别人讲什么,能够很快做出简明扼要的归纳,更重要的是,你的很多想法,对人生、对社会很有价值,很多人听你说的看你写的,会感到很受启发。你为人又如此谦和儒雅,见人有个亲性劲,是对你思想的最好体证,看上去平平常常,却踏实稳健,给人靠得住的感觉,很有人格魅力,给你的想法增添了许多亮色。
吴为感动道,我感觉结识你,对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很多问题我们能想到一块,脾气秉性相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相逢,也是一件乐事幸事,我从你这里也得到许多教益,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是非常感激的。
薛仁由衷地说道,对你这样的人,都是应该做的。
吴为约薛仁就乐业问题进行了一番对话交流。
薛仁道,你不管自己的收入高低,也不管别人对待你好赖,只是一个劲的去工作?
吴为说,我只是相信我这样做下去,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大家也有好处益处。
薛仁道,你说说,你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益处?
吴为道,我能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益处。
薛仁问道,怎么理解你的精神益处?
吴为道,电脑上的程序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我也是编制程序,编制的是精神活动程序,人要安装上这个程序,能够清除洗刷掉头脑中一些不合适的想法、念头,植入一些新的理念,有了这些新的理念再来控制人的精神活动,就可以减少避免痛苦,增加幸福欢乐。精神活动程序就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也就是告诉人们应该这样想而不能那样想。想法可以成为痛苦的根源,也能成为幸福欢乐的开始。
我们两个人谈论这样的话题,我感觉是越来越明确透彻了,你的感觉怎样?
薛仁应道,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但是一旦遇到具体问题会怎么想,可没有把握。
吴为又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但是树立这个程序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诉人们的是无论面对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存在合理的程序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要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寻找,然后一点点一步步地建立形成一些崭新的想法,积累起来就会产生突破,凝结成某种精神硬核,也就是某种观念,那时就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感觉,有了这种硬核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如同核裂变一样,信心感、力量感、成就感、愉悦感就出来了。看上去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要有信心、勇气,也要讲方法。
吴为又道,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主讲的乐业教育引发了一些人复杂的精神反应。是谁把他们引入了精神迷宫?谁来为他们的精神迷茫承担责任?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乐业教育反而使他们陷入精神的迷宫,本意要把他们从那种迷宫中引领出来,反而使一些人深陷迷宫之中难以自拔。我也想过用人是分等分类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有些人也许会永远地陷入精神苦境之中,但我不会如此简单地用逃避的方式使自己获得轻松生活。我还要继续进行新的精神探索。
薛仁很佩服道。你遇到噪声还能这样想。说明你的高贵。听你说。你自己有一种神奇感觉,你最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自己面对具体问题是怎么应对的经验,不是更有说服力?
吴为道,我听到对我的想法发出的反对声音。有一种自责愧疚引起的不安。
薛仁惊讶道,那是他们心地狭窄,自私,甘心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出手救助,你的本意不就是要帮助他们脱离精神困境?
吴为道,我不但没有帮助他们脱离精神困境,反而使他们增加了对立情绪,越陷越深,增加了救助的难度。说明我的想法还不完善。
薛仁道,你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你也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医良方良药,经过你的努力,许多人已经接受了你的观点。他们受到了启发和鼓舞,你就没有必要因为另一些人拒绝接受甚至反对你的思想而苦恼自责。
吴为无奈道,照你这么说,也是一种自我解脱的办法。
薛仁很诚恳道,你也不能自陷苦境之中,如同那些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因为医治不好绝症自陷苦境之中。
吴为道,可这样的问题放在那里不解决,心也难安。
薛仁真诚地道,我感觉你是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实,自己能够尽力尽责尽心也就可以心安了,也不要用那些东西来折磨自己。
吴为道,我为了寻求精神出路,也曾经仔细读过圣经、金刚经、道德经,得到一些启示。
薛仁道,人类从中得到很深的教益,有些人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去读的,相信自己的阅读也会得到什么启示。我想,你读这些经典应该会有些新的感悟。
你说你由欠心向爱心转变,是很不容易的一种转变,对于有些人来说,常有欠心就很不错了,情债如山,这样做会让人感觉活的很累。有些人为了自己活得轻松些,想办法打消自己对别人的欠心,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看做是应该做的,就消解了欠心,如果认为别人没有尽心,尽心会做的更好,自己会得到更多的益处,那就不但消除了欠心,甚至感觉帮助自己的人反而欠自己的,努力得不够帮助得不到位,自己就会反而怨恨帮助自己的人。人的想法转变真是奇特的。这样的思考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我想,你这样的思考,是为你的乐业主张进行了很厚实的思想铺垫。
吴为欣慰道,你能这样理解,我非常高兴。我把乐业就当做需要坚守的信念,是心灵活动的坐标,是不朽的人生之路,是永恒的成功之路。
薛仁道,你的经历就很有意思,有过那段经历的人多了,却唯独你受到那样一番触动并开始了一番艰苦的精神探索历程,还形成了乐业至上这样的成果。看起来它不是偶然的。
吴为感慨道,是啊。几年前,我曾经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在人生与宗教之间搭建一条相通的桥梁。从社会、政治、文化角度考察宗教问题,已经存在过各种形式的相通相容和谐共存。相通相容并不是目的。通过相通相容,是从教化的意义上对宗教与人生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理解,从中寻求教化人生的源泉。这也符合现代宗教泛化、扩张的趋势,以便引导二者走向健康和谐轨道。现在,从传统文化角度开发教化人生源泉已经成为时尚,解决当下社会存在的有关人生价值问题。这个动向很值得重视和研究。宗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也蕴涵积累了丰富的教化人生的源泉,是不是也可以从那里开发提炼教化人生的源泉。
薛仁笑道,你还挺幽默的,是在自我解嘲?你是怎么由宗教与世俗人生相通的话题转向乐业方面的?
吴为道。乐业就是实现宗教与世俗人生相通的桥梁。如同职业具有的多样性,同一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人从事同一职业的感受也具有多样性,有些人敬业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乐一行,有些人却厌业苦业恶业,我把后面这种倾向叫新型职业病。如果有职业而存在着厌业苦业恶业的心理,造成业绩下降、人际关系恶化,就会增加失业的可能,那么,失业后这种心理倾向极有可能演化为厌世悲观的心理。到那时方知有业的可贵。才去珍惜职业。恐怕为时已晚。也许有些人非要经过失业那番痛苦的洗礼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减少减轻甚至避免这样的痛苦经历。惟有在有业在业时努力树立乐业的观念,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工作。克服新型职业病的关键是树立乐业观念。职业观念决定职业感受。对职业的感受也是决定职业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达到乐业的境界、状态,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能否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快乐。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如收入多少、压力大小、环境好坏、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因素。其实不然。乐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从业者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完全可以自己调节,也就是可以自我决定感受的性质,这种自我感受又会进一步起到自我增强的作用,也就是好的感受会感受更好,不良感受将进一步恶化。良好的职业感受有助于提升业绩、改善人际关系、增加收入,自然会产生正向效应,乐业使人幸运。增加人格魅力,有助于增进人生的幸福感,提升业绩水平,增强竞争力和软实力。
乐业是一个大概念。乐业至上讲的是从业人不管职业前提如何、从事的是何种职业、技能资质如何,追求的是通过自我努力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达到一种乐业的境界。学会和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调整到乐业境界、乐业状态。惟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业,可以活化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潜能、激发出高水平的创造力。要树立乐业本身就是效益的观念。许多人尽管在经济上非常富有,在精神上却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难以摆脱;有些人想花钱买来快乐,却难以买到快乐。
我写的书,借鉴了宗教、心理学和其他学问提供的途径和方法,是促进心性文明进步的一种崭新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对我们自身的经历经验和已经拥有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审视,我们将会了解体验感受到许多积淀、积累起来文化因子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方式进行整理,会获得增殖的特性,赋予崭新的时代特质,进而带给我们新奇的体验。如果读者能够与我一起分享这种感受,那将是我的莫大愉快。这本书采用的是类似于散文的写法,希望并力求奉献给读者精美可口的精神食粮。
薛仁道,看起来,思考乐业也的确极大地丰富了你的人生,通过乐业你又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吴为道,由乐业我想到国民性的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乐生的。
我曾经带着一种极其敬畏的心情,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开始了特殊的人生精神之旅。展现在我视野中的那些生活于不同时代背景的传记人物,他们鲜活的精神特性和不同的命运,深深的感染着我。他们的精神之旅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烙印,个性化的精神矛盾、冲突,经过调适产生不同精神特质、精神状态。漫漫的乐生精神之旅,有的人可以成功化解人生精神危机、消解精神痛苦,精神得到张扬和实现;有的则长期承受精神压抑、抑郁的折磨;有的人精神堕落;有的人则发生精神变异、产生精神病态。精神的健康表现,取决于他们个性化的调适、兼容、整合的结果。如果能够成功度过人生各种危机,可以保证精神旅途的和谐平安;如果形成某种兼容整合障碍,则将忍受终生精神之苦。
薛仁道,思考、阅读、写作这类事情,别人感到很枯燥的事情,或者把这些事情当做敲门砖,当做生活的调味品。也有一些人在人生某个阶段上坚持不久也放弃了。你却一个题目研究完了马上又投入另一个题目,没有人给你下达任务,一切都是出于自发自觉,看上去简直浑然天成,感到妙趣横生、乐此不疲。你需要大量阅读,需要一个人坐在那里沉思,思考感觉成熟些了要写出来,写出来的东西要给人看,自己还要按照写的那样去做,让人感到一辈子都在这种状态中生活。简直难以想象。你自己不仅要有兴趣。不断产生的新颖想法伴随着乐趣。然后又想让人们读了你东西也象你那样体验到乐趣、与你共享乐趣。
吴为道,的确,过去有一些人曾经为我的做法感到不解,他们也就是拼搏那么几个月。辛苦一段时间,哪有象我这样长年累月这么干的。你刚才对我说的那段话,是对我人生的很好概括。人们不能都去思想,思想上的事情也没有必要让许多人去做,就是去做了也不一定会有乐趣。在大脑中不断浮现、萌生想法的过程,也是富有意趣的过程,经过辨别组织起来,编织起来成为有序的系统的东西,条理化。把有些问题想通想透了,会感到流畅的美、和谐的美,自己会兴奋喜悦受到鼓舞和激励,写出来让别人读起来也会程度不同的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同有些人一起能够去做思想上的事情,是很幸运的事情。在发现某种新的认识时。大脑中会感受到脑海中的神经元被激活,并形成一种新的排列秩序,如同整齐码放在一起急切地喷涌而出一般,感受到一种冲动的喜悦。
我时常带着好奇心思考,佛教徒在寺院里坐禅,那么寂寞靠什么去充填脑海中的空间。自己有时也带着好奇去尝试,没有任何目的地处于冥想状态,脑海中究竟会浮现出什么。脑海脑海,该用什么去充填。佛教徒真的知道快乐的秘诀。文章说,佛教徒声称他们的宗教拥有快乐的秘密。科学也许可以证实这一说法:对虔诚佛教徒的脑部扫描发现,他们促进快乐与平和的脑部区域活动异常活跃。美国的一项研究已经发现,虔诚佛教徒脑部的快乐中心经常处于活跃状态。这解释了佛教徒能保持平和知足心态的原因。神经科学家认为,初步研究结果能够为证明宗教修练能改变大脑对某种环境的反应提供最初的证据。有个研究小组,对一些已经皈依佛门多年的人的大脑进行扫描时,特别留心对感情、情绪和性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他们发现佛教徒左脑的快乐中心经常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所大学的教授说,我们现在能比较有把握地假设,人们经常碰到的那些看上去很快乐平和的佛教徒心里真的很快乐。佛教徒的这种良好的心态能一直保持着,不光在坐禅时如此。这表明,佛教徒的生活方式能改变他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其他研究也表明,佛教徒处理恐惧和焦虑的大脑区域的活动比一般人要缓慢。这些研究成果最终能帮助研究人员研究出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坐禅方法。
世界上如果真的存在快乐秘诀,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索。
经验证明,我们的感受确实会因为时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经常感受某种外部刺激信号,会对这个信号产生敏感性反应。按照用尽则废的进化论观点看,长期不用的器官功能会丧失。假如,我们对外界输入的不良信息总是采取删除的反应,成为一种习惯,也就会对这类信息反应迟钝。同理,经常修习强化对某种信息的反应能力,应该确实能够养成一种敏感的反应能力。这种判断,帮助我解决了心中疑问:上帝或者各种神,看不见摸不着,如何使人相信信服。长期从事宗教仪式,会强化教徒对这方面信息输入的反应能力。佛教徒坐禅,隔绝了与世间活动的联系,改变了自己的感觉世界,对人间薄厚冷暖已经失去反应能力,回归内心感受的只是快乐祥和。
经常感受一种信息,会对另类信息反应迟钝。甚至干脆失去反应能力。如果这个判断成立,也就意味着两类互相排斥的信息很难兼容。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宗教与世俗,是很难兼容的。在二者之间搭建一条相通的桥梁确实很难实现。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就需要训练在两种反应能力之间实现快速转换。一方面,根据当事人所处的具体生存环境,能够迅速进入竞技状态,以有效改变自身处境;另一方面,遇到不良境遇、不良信息刺激,快速回归内心,营造平和快乐心态环境。这种兼容转换能力的要求。也许比在同一个人身上实现抽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兼容难度更大。它要比一般的兼容转换难度更大。
要实现二者之间的兼容转换。惟一的途径。就是强化修习训练,养成一种兼容转换能力,实现宗教与世俗的相互为用、互相借鉴。这种世俗宗教兼得的快乐秘诀,要比单纯某种快乐秘诀的获得。难度更大。但是,它毕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体验的新天地,使我们免受世俗宗教两界隔离带来的痛苦。要实现这种兼容相通转换能力,应该提供相应便捷的工具或者转换器。使人乐于接受的恰当的语言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媒介。更重要的就是坚定乐业的信念,有意识地强化积极体验,经常感受那些美好体验,久而久之,我们的脑海区域中。属于快乐感受区就能得到了开发强化,我们也就经常处于快乐状态中。面对不良刺激,经过长期心理上淡化、弱化的训练,形成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同时。转化升华的功力也大为增强。
一个人要善于在增加本领中感受快乐;在遇到机遇时感到快乐;在助人中感受快乐;在与单位、系统越结越深的情结中感受快乐;在痛苦中感受快乐(痛苦的背后肯定有自己的缺点、弱点、过错甚至罪恶,意识到痛苦就是在提醒、警示自己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也就在消除痛苦之源);在不断的动脑筋中感受快乐;在坚守和超越中感受快乐。
薛仁听了吴为的叙述不由得“啊”了一声,然后道,听了你这样一席话,我也是大受启发,感觉乐业真是一门大学问,而且你能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一种高度的集成,很了不起。学术界的人,是不是都象你这样想这样做,就很难说了。你对你自己所从事的都没有乐趣,你就不可能提出乐业那样的成果。社会分工要求有一部分人去做有关思想上的事情,能不能做好,不仅是个人兴趣、乐趣的问题,还有一个责任问题。
进入21世纪的当代中国,每个人都需要重新面对生存问题,思考生存价值,选择生存方式。如何使人生存下去,如何使人更好地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现实的话题。面对普遍的生存压力,如何实现国民思想和心理的顺利调整和尽快走向成熟,向学术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学人应以理性自觉的态度,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实、了解现实、理解现实、尊重现实、影响现实,积极投身于改造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自觉地承担社会调整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重压,思索人生价值、分担人生压力、化解人生痛苦、提升人生价值。
学术界的努力,应集古人心性改造之说的优秀精华和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探索与社会改造的成就之大成,结合现实人生问题,在实现精神超越与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路向上,进行新的综合,实现内向的心性调适与外向的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相统一。学术界所倡导的当代生活理念,建造的话语结构,应既不同于旧时宗教所提倡的封闭、内向、保守的苦行主义、苦修方式,也不同于大而化之的空洞说教,更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支离破碎式的行为劝戒和指南,而是把生存行为作为一个既具有精神超越性、又回返于现实心性再构造并提供社会生存技术的客观过程加以考察,通过这种考察,解决既要在精神上超越现实、又要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现实的矛盾,为深入揭示人类心灵中的秘密进行有益的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薛仁听了不由得叫好道,你这段话说的很好,简直就象一篇学界宣言。
吴为叹道,可惜。学界竟然也出现了腐败,真是有辱学界的使命。
近些年来,反腐败已经由反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到反学术腐败。学术界是为反腐败提供思想、智慧、方法的领域,承担着净化人们思想、提升人们思想品位的使命,但由于腐败也成了需要净化拯救的对象。
固然,劳动力都商品化了,任何劳动产品的商品化本来无可厚非,出现不顾学术价值的粗制滥造倾向,也可以理解,市场会逐渐过滤和净化。但是。剽窃。并且剽窃得堂而惶之。就实在值得注意,值得警惕。因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对文化精品的低估压价也未尝不可,因为难以抵挡市场交易的强大渗透功能。剽窃。却可笑到整篇文章可以从网上复制下来,连网上为了防止剽窃难以删除的一条横杠,也原样印刷到打印文本上去了。
我真痛恨这样的腐败,也为这样的腐败感到悲哀,究竟悲在何处?悲在它的自我封闭、悲在它的远离百姓、悲在它的腐败引不起百姓的痛恨。其他领域的腐败,只能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惟独学界腐败,可以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也就可以堂而惶之了。
正因为我痛恨学界腐败。所以我追求哪怕是说上三言五语、写出三行五行,也要求原创原装原汁原味,怕污染了人家的心境,怕玷污了学界的圣洁殿堂,好让大家放心去品尝。
官场腐败、商界腐败。都会引起百姓的痛恨,因为它的存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学界的腐败则不为百姓所感知。甚至百姓还视为神圣敬畏之地,苦心积虑地把子女送入学界去教育、教化,期待成材。如果百姓有知,岂不成了花钱送子女去受腐败的教育?!那就是百姓的可悲。
如何防止学界腐败,不负百姓们的信任和期待?那就是让学术让科学走向百姓、走进百姓生活,从中汲取反腐败的动力和营养。长期以来,学术界满足于孤芳自赏,自我封闭,从来没有意识到、提出过面向百姓、服务百姓的问题,好象学术注定与百姓无关,百姓没资格谈论学术问题。根治学界腐败,提供了学界认真思考自己方向的时机,否则,如何去激发自己的原创热情、到哪里去激发自己的原创动力、如何获得自己的原创生命力?
薛仁也激动地道,这简直是讨伐学界腐败的檄文,好痛快!又接着道,我相信人生有前生后世,我也知道我自己什么时候死。我看出你的前世修的好,不然你不会这样。我感到好奇的是,你是怎样一步步走到这条路上来的。你是思想家,在我的眼睛里,你就是思想家。我说你是思想家,也是有根据的,我们之间也没必要恭维、奉承,我看你对许多事情都有你自己独特的理解,不随波逐流,不盲目附雅权威,敢于挑战已经成为定论的东西,这是作为思想家必须具备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也很有可能使你成为叛逆者,你却没有向那个方向发展,如果向那个方向走下去,命运会怎样,会有很多可能。我们没有必要分析那些假设,还是根据你的实际道路来剖析。你对学术问题眼光很敏锐,懂得到哪里去寻找挖掘对你有价值的材料,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学养。你很善于把那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毫不相干的零散想法连接起来,编织成一个系统,你的思维系统性、条理化特征很明显,很善于概括提炼归纳,你听别人讲什么,能够很快做出简明扼要的归纳,更重要的是,你的很多想法,对人生、对社会很有价值,很多人听你说的看你写的,会感到很受启发。你为人又如此谦和儒雅,见人有个亲性劲,是对你思想的最好体证,看上去平平常常,却踏实稳健,给人靠得住的感觉,很有人格魅力,给你的想法增添了许多亮色。
吴为感动道,我感觉结识你,对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很多问题我们能想到一块,脾气秉性相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相逢,也是一件乐事幸事,我从你这里也得到许多教益,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是非常感激的。
薛仁由衷地说道,对你这样的人,都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