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国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史那多闻和渊盖苏文是拿汉话在交流。
是不是很可笑?一个突厥人,一个高句丽人,他们都有着比较成熟而具有各自特色的语言体系,可在这个时候,却只能用汉话才能让对方听得懂自己的意思。
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无疑是中原文明影响力的一种体现,汉话从很久以前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其他民族中精英阶层的通用语言。
这其中自然包括突厥和高句丽
而他们不但用汉话交谈,还在琢磨着一起去攻击那些一直在说汉话的唐人,就更为这事增添了几许荒诞的色彩。
当然了,无论是突厥人还是高句丽人都不会去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文明,语言之类词句所代表的深刻概念,再智慧的突厥人,或是高句丽人也不会去理会。
如果哪一天他们理解了这些东西,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是被华夏民族同化掉了,就是诞生了独属于自己的文明体系,开始在哲学理论上来武装自己。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不再满足于模仿和借鉴,掠夺和占有才是更为方便的途径,而这得看民族本性以及学者们的脸皮厚度
“可汗说的话比金子还要珍贵,没有人敢于怀疑,能够得到突厥的援应,高句丽上下都很感激,愿我们的情谊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
好话不要钱,自从见到这位汗王,渊盖苏文已经说了无数类似的话语,一遍一遍的重复着他们相互许下的诺言。
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话说的多了,其可信性只能是越来越低,如今大家能友善的站在一起,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实际上,高句丽和突厥一直有所交往,只不过和高句丽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突厥的东方汗汗帐。
两国最亲密的一次接触要上数到二十多年以前,那一次高句丽人眼见大隋和突厥联结越来越是紧密,有点慌神,于是婴阳王高元派遣使者到突厥王庭,想要结好突厥。
当时杨广北巡榆林,也不知突厥启民可汗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榆林拜见圣可汗杨广时,把高句丽使者带在了身边,让杨广大怒。
于是几年之后,也就有了大隋三征高句丽之事。
这场战争引发了三个强盛的帝国的相互征伐,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深刻的影响到了东亚大陆的局面。
在这之后,三个遍体鳞伤的巨人喘着粗气暂时消停了下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盘舔舐伤口。
作为当时主角的几个君王,大隋皇帝杨广,突厥始毕可汗,高句丽婴阳王,如今尽已殁去,下场都说不上有多好。
三国也都在相互征伐中由盛而衰,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如果用后来人的眼光来看,高句丽无疑从中扮演了搅屎棍的角色,干了不少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可人家矢志不渝,行事作风依旧未改。
阿史那多闻攻打辽东,高句丽立即派使者到大唐,请求大唐出兵辽东,去掏阿史那多闻的老巢。
眼见大唐未曾上当,反而搅动东海风云,对自己露出了獠牙,仓皇之间,高句丽的明智之士,比如渊盖苏文,立即改弦更张,亲自到辽东面见了阿史那多闻,陈说厉害,与之前还在刀枪相见的敌人来了个化敌为友。
别的不说,中原人所推崇的合纵连横之术被他们学的真可谓是入木三分。
只是之前结果并不美妙,当年他们向突厥人示好之后,遭到大隋攻击的时候,突厥人选择了袖手旁观,所以等高句丽人击退了隋人的进攻,他们和突厥也再无多少交往,这个朋友实在难以让人信任。
渊盖苏文现在有些疑惑的地方在于,他很轻松的便说服了阿史那多闻起兵,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还未陷落的辽东城。
但这座孤城说实话,所谓的割让辽东,如今可称不上什么可以让突厥人眼睛一亮的礼物,毕竟突厥人已经实际上占领了这里。
高句丽人把老家给丢了,生活在这里的高句丽人全部沦为了突厥人的奴隶,突厥人的势力正急速向东北方向的山林地带扩张,那些地方当年是沃沮人休养生息之处
在渊盖苏文想来,突厥的这位东方汗正走在扶余王的老路上,南下也是早晚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联合,对于高句丽人来说,更像是与虎谋皮,或者是饮鸩止渴,又或者是引狼入室。
反正中原人创造的这些词语,形容起此次外交事件来,都不是什么好词。
这也变相证明了高句丽已来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两个强大的邻居都对他们虎视眈眈,高句丽人只能从夹缝中找寻一线生机。
只是在渊盖苏文看来,不论是如今的高句丽王高成,还是眼前的这位突厥东方汗,对于他以及他率领的东部部族来说都是一个模样。
他渊盖苏文侍奉于谁,都无不同,很难得到他们的信任,除非由他渊盖苏文自己来做主
这个时候,他想起的是已死的权臣乙支文德,他可不想走乙支文德的老路
此时阿史那多闻哈哈大笑,重重的拍了一下渊盖苏文的肩膀,“等把那些唐人赶走,我会把百济和新罗的那些部族交给你来统治,这是天神的赐予,希望你和你的部下都能珍惜。”
渊盖苏文心头大动,这话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却没想到临到进兵之时才能听到这么一句实在话。
他立即笑着回应,“多谢汗王,但首先我们要将唐人赶走不是吗?”
阿史那多闻点头,挥舞着手臂指着周围道:“这么多的勇士来到了这里,还有谁能阻挡的了我们的马蹄?
唐人吗?那个姓李的家伙才当上皇帝几天?是时候给他些厉害瞧瞧了,不然他还以为自己是什么圣可汗呢。”
周围能听得懂汉话的突厥人哄笑了起来,杨广那个圣可汗一头栽倒在了马下,中原人痛恨他扰乱了天下的安宁,在草原上,他的名字则彻底沦为了突厥人口中的笑柄,时不时就要拿来取笑一番。
当然了,当突厥人谈到天神之鞭的时候,味道就比较复杂一些,不服气是肯定的了,但天神之鞭曾经抽打在了他们的身上,疼痛的感觉依旧还在,说起他来,也就多了些咬牙切齿的感觉。
不知当年故事的渊盖苏文自然很难在这个话题上与突厥人找到共鸣之处,他只是笑着巧妙的道:“唐人肯定没有想到可汗会率军南下,可惜唐人的皇帝未曾来到这里,不然一定能捉住他,让他给可汗磕头。”
阿史那多闻哈哈大笑,这话他很是顺耳。
而这一战就像渊盖苏文所说,唐人肯定无法料到突厥大军会在这个时候南下,所以胜算极大。
他之所以未曾听从部下们的建议,再等一些时候过河,就是因为他觉得应该快点把唐人赶走,好留下一些时间来收拾残局。
所谓的收拾残局,那就不用问了,大家既然来到了这里,哪里还会轻易回军?
跟高句丽人的约定?那是什么玩意
大笑声中,阿史那多闻用力的挥舞了几下手臂,传下了汗令,“可以过河了,都快一些,这点寒冷阻挡不住真正的勇士,谁拖慢了大军前行的脚步,就送他去见天神吧。”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早已聚集多时的突厥大军开始渡河了。
一群群的骑兵冲入冰凉的河水当中,向对岸泅渡而去,很快便有突厥骑兵踏上了对岸的土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对岸山峦高处,有人在一直盯着他们,这样一直庞大的骑兵大军,只要事先有所防备,就不可能无声无息的出现在半岛之上。
突厥大军渡河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向南边传了过去,当天午后,李年部率先得知消息。
得到寻相传报的李年也只咒骂了一声,“他娘的,突厥崽子还真来了,真是不知死活。”
得了李靖许多叮嘱的他,倒也不会慌乱,只是他也不敢再在浦石城停留,大军主力是什么状况他不晓得,只是身在侧翼的他在突厥人渡河的那一刻起,就处在了极端危险当中。
事先已经有所准备的他当然也不会回头去跟大军主力汇合,而是立即命全军开拔,带着粮草辎重一头扎进了山林当中。
这个时候,李年所部的任务已经有所转变,那就是拖住东部的高句丽人,让他们不敢去与突厥人汇合,一起进攻南边的唐军主力。
他这一部面临的局面非常凶险,突厥人到来之后,他们将不再能得到后方的支援,粮草辎重的压力就很大,必须以战养战才行。
孤军深入,又是山地丘陵这样复杂的地形环境,非常考验唐军的适应能力,以及领兵将领的指挥才能。
可以说,在突厥人加入到这场战事当中的那一刻起,这场大唐和高句丽的国战,便也变成了三国演义
阿史那多闻和渊盖苏文是拿汉话在交流。
是不是很可笑?一个突厥人,一个高句丽人,他们都有着比较成熟而具有各自特色的语言体系,可在这个时候,却只能用汉话才能让对方听得懂自己的意思。
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无疑是中原文明影响力的一种体现,汉话从很久以前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其他民族中精英阶层的通用语言。
这其中自然包括突厥和高句丽
而他们不但用汉话交谈,还在琢磨着一起去攻击那些一直在说汉话的唐人,就更为这事增添了几许荒诞的色彩。
当然了,无论是突厥人还是高句丽人都不会去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文明,语言之类词句所代表的深刻概念,再智慧的突厥人,或是高句丽人也不会去理会。
如果哪一天他们理解了这些东西,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是被华夏民族同化掉了,就是诞生了独属于自己的文明体系,开始在哲学理论上来武装自己。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不再满足于模仿和借鉴,掠夺和占有才是更为方便的途径,而这得看民族本性以及学者们的脸皮厚度
“可汗说的话比金子还要珍贵,没有人敢于怀疑,能够得到突厥的援应,高句丽上下都很感激,愿我们的情谊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
好话不要钱,自从见到这位汗王,渊盖苏文已经说了无数类似的话语,一遍一遍的重复着他们相互许下的诺言。
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话说的多了,其可信性只能是越来越低,如今大家能友善的站在一起,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实际上,高句丽和突厥一直有所交往,只不过和高句丽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突厥的东方汗汗帐。
两国最亲密的一次接触要上数到二十多年以前,那一次高句丽人眼见大隋和突厥联结越来越是紧密,有点慌神,于是婴阳王高元派遣使者到突厥王庭,想要结好突厥。
当时杨广北巡榆林,也不知突厥启民可汗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榆林拜见圣可汗杨广时,把高句丽使者带在了身边,让杨广大怒。
于是几年之后,也就有了大隋三征高句丽之事。
这场战争引发了三个强盛的帝国的相互征伐,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深刻的影响到了东亚大陆的局面。
在这之后,三个遍体鳞伤的巨人喘着粗气暂时消停了下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盘舔舐伤口。
作为当时主角的几个君王,大隋皇帝杨广,突厥始毕可汗,高句丽婴阳王,如今尽已殁去,下场都说不上有多好。
三国也都在相互征伐中由盛而衰,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如果用后来人的眼光来看,高句丽无疑从中扮演了搅屎棍的角色,干了不少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可人家矢志不渝,行事作风依旧未改。
阿史那多闻攻打辽东,高句丽立即派使者到大唐,请求大唐出兵辽东,去掏阿史那多闻的老巢。
眼见大唐未曾上当,反而搅动东海风云,对自己露出了獠牙,仓皇之间,高句丽的明智之士,比如渊盖苏文,立即改弦更张,亲自到辽东面见了阿史那多闻,陈说厉害,与之前还在刀枪相见的敌人来了个化敌为友。
别的不说,中原人所推崇的合纵连横之术被他们学的真可谓是入木三分。
只是之前结果并不美妙,当年他们向突厥人示好之后,遭到大隋攻击的时候,突厥人选择了袖手旁观,所以等高句丽人击退了隋人的进攻,他们和突厥也再无多少交往,这个朋友实在难以让人信任。
渊盖苏文现在有些疑惑的地方在于,他很轻松的便说服了阿史那多闻起兵,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还未陷落的辽东城。
但这座孤城说实话,所谓的割让辽东,如今可称不上什么可以让突厥人眼睛一亮的礼物,毕竟突厥人已经实际上占领了这里。
高句丽人把老家给丢了,生活在这里的高句丽人全部沦为了突厥人的奴隶,突厥人的势力正急速向东北方向的山林地带扩张,那些地方当年是沃沮人休养生息之处
在渊盖苏文想来,突厥的这位东方汗正走在扶余王的老路上,南下也是早晚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联合,对于高句丽人来说,更像是与虎谋皮,或者是饮鸩止渴,又或者是引狼入室。
反正中原人创造的这些词语,形容起此次外交事件来,都不是什么好词。
这也变相证明了高句丽已来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两个强大的邻居都对他们虎视眈眈,高句丽人只能从夹缝中找寻一线生机。
只是在渊盖苏文看来,不论是如今的高句丽王高成,还是眼前的这位突厥东方汗,对于他以及他率领的东部部族来说都是一个模样。
他渊盖苏文侍奉于谁,都无不同,很难得到他们的信任,除非由他渊盖苏文自己来做主
这个时候,他想起的是已死的权臣乙支文德,他可不想走乙支文德的老路
此时阿史那多闻哈哈大笑,重重的拍了一下渊盖苏文的肩膀,“等把那些唐人赶走,我会把百济和新罗的那些部族交给你来统治,这是天神的赐予,希望你和你的部下都能珍惜。”
渊盖苏文心头大动,这话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却没想到临到进兵之时才能听到这么一句实在话。
他立即笑着回应,“多谢汗王,但首先我们要将唐人赶走不是吗?”
阿史那多闻点头,挥舞着手臂指着周围道:“这么多的勇士来到了这里,还有谁能阻挡的了我们的马蹄?
唐人吗?那个姓李的家伙才当上皇帝几天?是时候给他些厉害瞧瞧了,不然他还以为自己是什么圣可汗呢。”
周围能听得懂汉话的突厥人哄笑了起来,杨广那个圣可汗一头栽倒在了马下,中原人痛恨他扰乱了天下的安宁,在草原上,他的名字则彻底沦为了突厥人口中的笑柄,时不时就要拿来取笑一番。
当然了,当突厥人谈到天神之鞭的时候,味道就比较复杂一些,不服气是肯定的了,但天神之鞭曾经抽打在了他们的身上,疼痛的感觉依旧还在,说起他来,也就多了些咬牙切齿的感觉。
不知当年故事的渊盖苏文自然很难在这个话题上与突厥人找到共鸣之处,他只是笑着巧妙的道:“唐人肯定没有想到可汗会率军南下,可惜唐人的皇帝未曾来到这里,不然一定能捉住他,让他给可汗磕头。”
阿史那多闻哈哈大笑,这话他很是顺耳。
而这一战就像渊盖苏文所说,唐人肯定无法料到突厥大军会在这个时候南下,所以胜算极大。
他之所以未曾听从部下们的建议,再等一些时候过河,就是因为他觉得应该快点把唐人赶走,好留下一些时间来收拾残局。
所谓的收拾残局,那就不用问了,大家既然来到了这里,哪里还会轻易回军?
跟高句丽人的约定?那是什么玩意
大笑声中,阿史那多闻用力的挥舞了几下手臂,传下了汗令,“可以过河了,都快一些,这点寒冷阻挡不住真正的勇士,谁拖慢了大军前行的脚步,就送他去见天神吧。”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早已聚集多时的突厥大军开始渡河了。
一群群的骑兵冲入冰凉的河水当中,向对岸泅渡而去,很快便有突厥骑兵踏上了对岸的土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对岸山峦高处,有人在一直盯着他们,这样一直庞大的骑兵大军,只要事先有所防备,就不可能无声无息的出现在半岛之上。
突厥大军渡河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向南边传了过去,当天午后,李年部率先得知消息。
得到寻相传报的李年也只咒骂了一声,“他娘的,突厥崽子还真来了,真是不知死活。”
得了李靖许多叮嘱的他,倒也不会慌乱,只是他也不敢再在浦石城停留,大军主力是什么状况他不晓得,只是身在侧翼的他在突厥人渡河的那一刻起,就处在了极端危险当中。
事先已经有所准备的他当然也不会回头去跟大军主力汇合,而是立即命全军开拔,带着粮草辎重一头扎进了山林当中。
这个时候,李年所部的任务已经有所转变,那就是拖住东部的高句丽人,让他们不敢去与突厥人汇合,一起进攻南边的唐军主力。
他这一部面临的局面非常凶险,突厥人到来之后,他们将不再能得到后方的支援,粮草辎重的压力就很大,必须以战养战才行。
孤军深入,又是山地丘陵这样复杂的地形环境,非常考验唐军的适应能力,以及领兵将领的指挥才能。
可以说,在突厥人加入到这场战事当中的那一刻起,这场大唐和高句丽的国战,便也变成了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