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撩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征朝大军回师,确实值得举行一场盛典,大肆庆祝一下。
至于是多高的规格还得朝廷商议来决定。
其实只要别太过头就成,李靖到底和旁人不一样。
他是国丈,这个身份决定了没什么功高盖主一说,再者就是他的年纪了,五十多快六十的人了,就更没什么可忌讳的。
如果换了其他人,朝中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你自己也要仔细琢磨,不然的话你功劳越大,说不定日后算起账来就越惨烈。
在另一个时空当中,李靖东征西讨,为大唐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不哼不哈,只在长安享受富贵,为的是什么?就是因为想要一个善终而已。
李世民虽然弑兄杀弟,把父亲都抬去做了太上皇,手段着实厉害,可说实话,他对功臣们还算不错。
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李世民自己本来就是一身功勋,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们,所以表现得就很宽容。
相比之下,李破也不差什么,能够给予李靖的施展空间则更为宽裕一些。
你看看现在,都不用他御驾亲征,李靖挥手间便把高句丽给灭掉了,这次李靖回京,怎么安置老丈人,李破其实都差不多想好了。
让两位大将军去迎一迎,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在京的大将军不多,征召大将军回京的事情也说了有几年了。
可说实话,没有这些人在外面镇守各处,李破还有点不放心,毕竟天下平定下来也才三年多些。
军中的后起之秀倒是不少,但他也不是神仙,凡人一个,还是更信任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军们。
…………
“你们啊,提起军功来就两眼放光,打了这么多年,还没打够怎的?”
王智辩笑道:“陛下这话说的……哈哈,当年臣可还记着呢,陛下说什么来着,天下的敌手多了,不愁没有立功受赏的机会……”
徐世绩也笑着点头,“臣也听说过,这话应该是陛下领兵从晋阳南下长安的时候说的吧?”
李破摇了摇手,“朕记性不差,倒是说过好几次呢,那会领兵向前,每一次决战都是不成功则成仁。
朕可不敢泄了志气,没有路也得找一条路出来,不然哪有今日?”
说到这里,李破顿了顿酒杯,“古人尝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所以说江山虽然打下来了,却不能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要休养生息。
可朕还是那句话,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只是不能像当年那样,拿着刀子逡巡四顾,跃跃欲试的,总想着用一场两场的战事来解决问题了。
你们这些大将军啊,想的要多一些,不要总想着军功什么的,难道你们立下的战功还不够多吗?
平时养兵,枕戈待旦,国家自会有用到你们的时候……”
这番话说的意犹未尽,王智辩不会去多想,他都是辞过一次官的人了,属于十几位大将军中的异类,心态平和的紧。
徐世绩和长孙顺德就不一样了,读过书的人心眼多,想的也多。
他们能从皇帝的话语里面感觉到劝戒和警示的意味,元贞七年到底和前些年不一样了,大唐最为强大的敌人本应该是突厥,可现在大唐和突厥交好,短期内不像要开战的样子。
东海上的小国被灭了七七八八,就在去年,高句丽也被李靖攻灭,同时西边还灭掉了吐蕃。
如今大唐环顾左右,就算抽出刀子来,都不知道该往哪里砍了……
…………
徐世绩不由暗自警醒,回京之后的日子虽说平澹了些,看来自己还真得好好适应一下,这一待不定有几年呢?
尉迟恭那厮兼任了兵部侍郎,自己许也得努力一下,把左武候卫府的军务做好,没仗可打确实有点遗憾,但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少了。
大唐之初,进行了一些军事上的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卫府之下设了折冲府,大将军们在外领兵的时候都没怎么在意,可回到京师之后,就不能视而不见了。
你要是不管不顾的,让兵部把折冲府都管起来,卫府也就成了摆设。
徐世绩仔细想了想卫府的职责所在,除了战时领兵之外,平日里应该还负有宿卫京城,以及各处关隘,城池之责,平日管着招募兵员,练兵,养马,屯田等事。
前隋的时候,卫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掌握着镇军,府兵的兵籍,只是现在这个已经交到了兵部的手里,加上战时筹措粮草,奖惩,考录等职权……
想到这里,徐世绩已经骂了声娘,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兵部的权力已经非常大了,几乎掌握住了卫府的命脉。
也许这么过上几年,大将军们就都得听兵部的使唤了。
暗自琢磨一下,他觉得尉迟恭回京的最早,路子走的也最为正确,看来他也得弄个兵部的职位,给自己留条后路才行了。
这就是和皇帝在一起说话的好处,随时都能把握到朝廷大策的脉搏,所谓政治正确,可不是后来人臆想出来的名词。
历朝历代的官员们,都是在这个大框架中起舞,逆势而动的人,都得被碾成渣渣。
…………
酒没喝几杯,菜没用几口,说话间君臣便已用过了午饭,三个臣下陪着皇帝又回到了太极殿。
饮着香茗,说着话,待到下午,便陆续有人入宫,都穿戴的比较臃肿,显然都知道上城观灯的苦处。
能陪皇帝观灯的人比之前参加宫中大宴的人少的多,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其实差不多就是各衙署的主官们才有这个资格。
基本上可以看做大唐的政治核心都来了,这要是谁有那个能力在城楼上放点炸子什么的,新生的大唐估计也就没了。
阿史那荣真和罗士信负责安保,里里外外都派了军兵把守,尉迟恭作为羽林中郎将,则会陪在李破身边。
这厮入宫的时候还故意把罗士信叫过来,乐呵呵的埋汰了一通,你看这和咱们两个在马邑的时候多像?干的都是守城门的活计。
那会俺在城门的门房里面吃酒,你来把守城门,现在也差不多,俺去城上观灯,你看着四周,哈哈,彷如昨日啊。
罗士信被他气的脸都绿了,撸胳膊挽袖子就想上去把这厮干了,却为部将们拉开,尉迟恭心满意足的掉头就熘了。
在太极殿的门口却被阿史那荣真拦住,整整等了小半个时辰,他还不敢拿出上官的威风来,一直把这黑厮冻的流了鼻涕,才放他进去。
三位羽林军的主官,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
尉迟恭是比较欠,没事总喜欢撩拨一下罗士信,若非有贵妃在旁边拉偏架,他还真能占到不少便宜。
没办法,罗三郎心眼向来不多,不然拳头也不会那么硬。
老话说的还是那么有道理,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
…………
尉迟恭到时,还没什么人过来,他毕竟管着羽林军,是不能迟来的。
看着冻的不轻,一张黑脸都发了白,不时的还抽搭一下鼻子,像得了鼻炎一样的尉迟恭,李破乐了,徐世绩和王智辩也笑的很欢。
李破待他行礼完毕,招手将尉迟恭叫到身前,低声笑道:“你多大的人了,位高权重的,总去招惹罗三郎做什么?
当年那点事值当记到现在?要这么说,朕当初入城门的时候,可是卿送了朕去流民营地,那朕心眼小些的话,岂不得把你点了天灯才能消气?”
不知是冻的还是被吓的,尉迟恭的脸又白了许多,还打了个哆嗦,嘿嘿陪着笑,“陛下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俺只要看见罗三,就想……嘿嘿,兴致所在,臣自己也是无法可想,还请陛下赎罪则个。”
李破重重拍打了一下尉迟恭宽厚的肩膀,“你快省省吧,哪天挨了罗三郎的拳脚,朕可不会替你做主。”
尉迟恭心中得意,罗三郎是皇帝的结义兄弟,他每次去捅捅罗三的腰眼,陛下就得瞅他几眼,这样一来情分才能维持的长久嘛。
不然他整日里出京督建皇陵,还要处置军务以及兵部的庶务,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皇帝几次,日子长了,说不定跟皇帝就不能像以前那么亲近了呢。
你瞧瞧,乱世出妖孽,人家尉迟敬德的心眼可不比老程少上一点。
他还是了解李破的,李破果然哈哈一笑,也就揭了过去,因为他喜欢聪明机灵的家伙,只要尉迟恭没有挨了罗士信的殴打,那就说明尉迟恭很有分寸。
闹出点笑话来不算什么,就怕不懂轻重的胡来……
…………
温彦博到了,看着殿中人不算少,一眼还扫到了长孙顺德,心中暗自哼了一声,大过节的,门下省竟然出了事故,长孙顺德确实应该到的早些。
萧禹和太常寺卿宇文儒童一起到的,一直到入殿之前,萧禹还在说着什么,宇文儒童只是点头应是,估计心里却在叫苦连连,怎么和这位赶在了一处,喜庆话没一句,说的还都他娘的是俺的错处,真是倒霉透顶。
征朝大军回师,确实值得举行一场盛典,大肆庆祝一下。
至于是多高的规格还得朝廷商议来决定。
其实只要别太过头就成,李靖到底和旁人不一样。
他是国丈,这个身份决定了没什么功高盖主一说,再者就是他的年纪了,五十多快六十的人了,就更没什么可忌讳的。
如果换了其他人,朝中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你自己也要仔细琢磨,不然的话你功劳越大,说不定日后算起账来就越惨烈。
在另一个时空当中,李靖东征西讨,为大唐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不哼不哈,只在长安享受富贵,为的是什么?就是因为想要一个善终而已。
李世民虽然弑兄杀弟,把父亲都抬去做了太上皇,手段着实厉害,可说实话,他对功臣们还算不错。
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李世民自己本来就是一身功勋,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们,所以表现得就很宽容。
相比之下,李破也不差什么,能够给予李靖的施展空间则更为宽裕一些。
你看看现在,都不用他御驾亲征,李靖挥手间便把高句丽给灭掉了,这次李靖回京,怎么安置老丈人,李破其实都差不多想好了。
让两位大将军去迎一迎,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在京的大将军不多,征召大将军回京的事情也说了有几年了。
可说实话,没有这些人在外面镇守各处,李破还有点不放心,毕竟天下平定下来也才三年多些。
军中的后起之秀倒是不少,但他也不是神仙,凡人一个,还是更信任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军们。
…………
“你们啊,提起军功来就两眼放光,打了这么多年,还没打够怎的?”
王智辩笑道:“陛下这话说的……哈哈,当年臣可还记着呢,陛下说什么来着,天下的敌手多了,不愁没有立功受赏的机会……”
徐世绩也笑着点头,“臣也听说过,这话应该是陛下领兵从晋阳南下长安的时候说的吧?”
李破摇了摇手,“朕记性不差,倒是说过好几次呢,那会领兵向前,每一次决战都是不成功则成仁。
朕可不敢泄了志气,没有路也得找一条路出来,不然哪有今日?”
说到这里,李破顿了顿酒杯,“古人尝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所以说江山虽然打下来了,却不能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要休养生息。
可朕还是那句话,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只是不能像当年那样,拿着刀子逡巡四顾,跃跃欲试的,总想着用一场两场的战事来解决问题了。
你们这些大将军啊,想的要多一些,不要总想着军功什么的,难道你们立下的战功还不够多吗?
平时养兵,枕戈待旦,国家自会有用到你们的时候……”
这番话说的意犹未尽,王智辩不会去多想,他都是辞过一次官的人了,属于十几位大将军中的异类,心态平和的紧。
徐世绩和长孙顺德就不一样了,读过书的人心眼多,想的也多。
他们能从皇帝的话语里面感觉到劝戒和警示的意味,元贞七年到底和前些年不一样了,大唐最为强大的敌人本应该是突厥,可现在大唐和突厥交好,短期内不像要开战的样子。
东海上的小国被灭了七七八八,就在去年,高句丽也被李靖攻灭,同时西边还灭掉了吐蕃。
如今大唐环顾左右,就算抽出刀子来,都不知道该往哪里砍了……
…………
徐世绩不由暗自警醒,回京之后的日子虽说平澹了些,看来自己还真得好好适应一下,这一待不定有几年呢?
尉迟恭那厮兼任了兵部侍郎,自己许也得努力一下,把左武候卫府的军务做好,没仗可打确实有点遗憾,但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少了。
大唐之初,进行了一些军事上的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卫府之下设了折冲府,大将军们在外领兵的时候都没怎么在意,可回到京师之后,就不能视而不见了。
你要是不管不顾的,让兵部把折冲府都管起来,卫府也就成了摆设。
徐世绩仔细想了想卫府的职责所在,除了战时领兵之外,平日里应该还负有宿卫京城,以及各处关隘,城池之责,平日管着招募兵员,练兵,养马,屯田等事。
前隋的时候,卫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掌握着镇军,府兵的兵籍,只是现在这个已经交到了兵部的手里,加上战时筹措粮草,奖惩,考录等职权……
想到这里,徐世绩已经骂了声娘,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兵部的权力已经非常大了,几乎掌握住了卫府的命脉。
也许这么过上几年,大将军们就都得听兵部的使唤了。
暗自琢磨一下,他觉得尉迟恭回京的最早,路子走的也最为正确,看来他也得弄个兵部的职位,给自己留条后路才行了。
这就是和皇帝在一起说话的好处,随时都能把握到朝廷大策的脉搏,所谓政治正确,可不是后来人臆想出来的名词。
历朝历代的官员们,都是在这个大框架中起舞,逆势而动的人,都得被碾成渣渣。
…………
酒没喝几杯,菜没用几口,说话间君臣便已用过了午饭,三个臣下陪着皇帝又回到了太极殿。
饮着香茗,说着话,待到下午,便陆续有人入宫,都穿戴的比较臃肿,显然都知道上城观灯的苦处。
能陪皇帝观灯的人比之前参加宫中大宴的人少的多,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其实差不多就是各衙署的主官们才有这个资格。
基本上可以看做大唐的政治核心都来了,这要是谁有那个能力在城楼上放点炸子什么的,新生的大唐估计也就没了。
阿史那荣真和罗士信负责安保,里里外外都派了军兵把守,尉迟恭作为羽林中郎将,则会陪在李破身边。
这厮入宫的时候还故意把罗士信叫过来,乐呵呵的埋汰了一通,你看这和咱们两个在马邑的时候多像?干的都是守城门的活计。
那会俺在城门的门房里面吃酒,你来把守城门,现在也差不多,俺去城上观灯,你看着四周,哈哈,彷如昨日啊。
罗士信被他气的脸都绿了,撸胳膊挽袖子就想上去把这厮干了,却为部将们拉开,尉迟恭心满意足的掉头就熘了。
在太极殿的门口却被阿史那荣真拦住,整整等了小半个时辰,他还不敢拿出上官的威风来,一直把这黑厮冻的流了鼻涕,才放他进去。
三位羽林军的主官,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
尉迟恭是比较欠,没事总喜欢撩拨一下罗士信,若非有贵妃在旁边拉偏架,他还真能占到不少便宜。
没办法,罗三郎心眼向来不多,不然拳头也不会那么硬。
老话说的还是那么有道理,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
…………
尉迟恭到时,还没什么人过来,他毕竟管着羽林军,是不能迟来的。
看着冻的不轻,一张黑脸都发了白,不时的还抽搭一下鼻子,像得了鼻炎一样的尉迟恭,李破乐了,徐世绩和王智辩也笑的很欢。
李破待他行礼完毕,招手将尉迟恭叫到身前,低声笑道:“你多大的人了,位高权重的,总去招惹罗三郎做什么?
当年那点事值当记到现在?要这么说,朕当初入城门的时候,可是卿送了朕去流民营地,那朕心眼小些的话,岂不得把你点了天灯才能消气?”
不知是冻的还是被吓的,尉迟恭的脸又白了许多,还打了个哆嗦,嘿嘿陪着笑,“陛下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俺只要看见罗三,就想……嘿嘿,兴致所在,臣自己也是无法可想,还请陛下赎罪则个。”
李破重重拍打了一下尉迟恭宽厚的肩膀,“你快省省吧,哪天挨了罗三郎的拳脚,朕可不会替你做主。”
尉迟恭心中得意,罗三郎是皇帝的结义兄弟,他每次去捅捅罗三的腰眼,陛下就得瞅他几眼,这样一来情分才能维持的长久嘛。
不然他整日里出京督建皇陵,还要处置军务以及兵部的庶务,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皇帝几次,日子长了,说不定跟皇帝就不能像以前那么亲近了呢。
你瞧瞧,乱世出妖孽,人家尉迟敬德的心眼可不比老程少上一点。
他还是了解李破的,李破果然哈哈一笑,也就揭了过去,因为他喜欢聪明机灵的家伙,只要尉迟恭没有挨了罗士信的殴打,那就说明尉迟恭很有分寸。
闹出点笑话来不算什么,就怕不懂轻重的胡来……
…………
温彦博到了,看着殿中人不算少,一眼还扫到了长孙顺德,心中暗自哼了一声,大过节的,门下省竟然出了事故,长孙顺德确实应该到的早些。
萧禹和太常寺卿宇文儒童一起到的,一直到入殿之前,萧禹还在说着什么,宇文儒童只是点头应是,估计心里却在叫苦连连,怎么和这位赶在了一处,喜庆话没一句,说的还都他娘的是俺的错处,真是倒霉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