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大明·徐后传 > 第13章 将谁与谋

第13章 将谁与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常遇春和魏国公徐达一样,都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少年时期就追随其左右,为将之后从无败绩,是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这实在难得,须知连功勋最高的徐达都打过败仗。

    他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名将,为此结为儿女亲家,为太子朱标求娶了常遇春的长女常氏为太子妃,这意味着将来朱明江山的统治者,永远都有着常遇春的血统。

    这份尊荣,可见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可是常遇春在北征全面胜利后,宿命般的中箭落马,病死柳河川,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乍然离世,年仅四十岁!

    大明十大开国功臣,常遇春最年轻,死的却是最早,天妒英才啊!

    洪武帝悲痛欲绝,他向来勤奋,御书房甚至彻夜灯火不熄,可是这一次却罢朝三日举哀,为常遇春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追封他为开平王,配享太庙。

    不过姚妙仪并不关心这些,她惦记的是同乡王宁。

    那年王宁拿着玉佩帮常森和常遇春父子相认,由此成为常遇春的亲兵,平步青云,小小年纪屡立战功,封了百户。后来常遇春和徐达将北征军兵分两路,追击逃跑的元顺帝,她也由此和王宁分开了。

    姚妙仪跟随徐达班师回朝,徐达封了魏国公,赐金书铁卷,身边的人也都加官进爵,好不威风。

    常遇春的北征军也是捷报频传,却没想胜利之后反而是将星陨落的结局。

    那王宁的前途会如何?身为常遇春身边倚重的百户,没有保护好常元帅,会不会被多疑暴躁的洪武帝迁怒?会不会被胆小怕事的常森埋怨?

    当第二支北征军全军缟素,抬着元帅常遇春的棺椁进京时,金陵满城缟素、一片哀鸣、哭声震天。

    阿福早早在三山门外的祭台附近给姚妙仪占了个绝佳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见祭台上的各种大人物,包括坐在龙椅上的洪武帝。

    姚妙仪看到了抬棺材的王宁。一年不见,王宁褪去了稚气,长高变壮了,盔甲外面罩着白色粗麻孝服,目光坚毅从容,气质和以前截然不同。

    姚妙仪见到这样的王宁,心中稍定,战争将一个少年变成了男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扛过去。

    抬棺材的一共有八个年轻人,王宁站在最后面。最前面的是太子朱标,朱标在棺材左边,而右边的人姚妙仪也很熟悉,正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魏国公世子徐辉祖。

    朱标身后是四皇子朱棣,而站在徐辉祖身后的小将军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

    棺材很沉,抬棺的八个人都在咬牙硬撑。

    常森穿着一身重孝,光脚穿着麻鞋,失魂落魄的抱着父亲的牌位走在棺材前面。这次北征,他是偷偷冒名顶替参军,是为了给父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这个小儿子不是废物点心。

    可是没想到,他真的不适合子承父业,要不是姚妙仪出手抢救,他早就一命呜呼了。和父亲父子相认,之后无论父亲如何打骂、嫌弃常森不争气,他都不肯再踏入战场半步。倒是刚结拜的兄弟王宁勇猛顽强,备受父亲夸赞,还认了他当干儿子。

    常遇春戎马一生,从无败绩,却被小儿子气得束手无策,每当王宁立功,他就会把儿子常森骂一顿。

    可就是那些争吵不休的日子,居然是父子之间最后的时光。

    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常森拖着疲累的步伐,至今都不敢面对现实,希望父亲能够再骂他一次。

    洪武帝带着群臣还有儿孙们亲自在三山门祭台迎接,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已经得了父亲恩荫,封了郑国公,身边站着二弟常升。

    常森,常升。发音几乎一样,没有什么很深的寓意和传承,但谁都不敢说这两兄弟名字不好听。

    因为常茂,常森,常升三兄弟的名字都是朱元璋亲自取的。这些将门之后,也只有常家三兄弟有这个殊荣了。

    常森抱着灵位对洪武帝行了君臣之礼后,也不顾什么形象了,拉着大哥和二哥的手嚎啕大哭起来,三兄弟抱头痛哭,皇长孙朱雄英年纪还小,跑过去扑到三个舅舅怀里,也跟着嚎哭道:“舅舅!外公说得胜后教我骑马的,呜呜,外公骗我!是个大骗子!”

    太子妃常氏跪在屏风后面呜咽不止,她小腹微凸,洗净铅华,脸色苍白,还长了妊娠斑,太子侧妃吕氏在一旁跪着,低声安慰常氏,“太子妃节哀,您怀有身孕,莫要悲痛过度,伤了胎气。”

    常氏是将门虎女,相貌平平。而吕氏是世代书香出身,生的面目姣好,吕氏很受宠爱,已经生育了三个儿子,身材依然窈窕,相貌恍如少女。

    而常氏只生了皇长孙朱雄英,好容易再有了身孕,太医说看胎像八成是个儿子,常氏欣喜万分,可惜乐极生悲,还没高兴多久,就传来了父亲的噩耗。

    常氏知道肚子里的孩子要紧,可为人子女,孝道当先,父亲英年早逝,听到屏风外面三个哥哥和儿子的哭声,悲伤席卷而来,心如刀绞。

    一半是哭父亲,一半是哭她自己。

    她和太子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在闺中时,她喜欢跟着父亲舞刀弄枪,而太子朱标是在文人堆里长大的,喜文厌武,所以和她毫无交流,倒是和侧妃吕氏时常诗文相和,恩爱缠绵,对她只是敬重而已,并无夫妻情分。

    而吕氏所生的皇孙朱允炆聪明绝顶,有神童的美誉,深受洪武帝和太子的喜爱。常氏忌惮吕氏久矣,也不得不承认朱允炆神童之名实至名归,朱雄英这个哥哥远不及弟弟聪慧。

    常氏不像吕氏饱读诗书,通晓古今,但也晓得一个不能登上皇位的嫡长子将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而如今常氏和儿子朱雄英最大的靠山——父亲常遇春去世了。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太子妃常氏却觉得透骨寒冷,她微微侧过身体,避开了吕氏递过来的冰帕子。

    侧妃吕氏双手捧着手帕,太子妃却不理她,顿时身形僵直,微微有些尴尬,她抬头看了太子朱标一眼,满脸的委屈。

    若要俏,三分孝。

    吕氏天生丽质,气质优雅,一身素白衣裳,犹如荷塘白莲般清丽婉转,将黄脸妊娠斑密布的太子妃常氏比到泥里头去了。

    此时受辱,吕氏一副泫然欲泣的表情,“恰好”被刚在祭台上放下棺材的朱标看见了。

    他不忍心见宠妃难堪,便走过去接过了冰帕子,擦了擦汗水和泪水,他刚才奉父皇之命,和将士一起将棺材抬到祭台,此时肩膀和腰身都酸痛不已。

    宰相李善长大声念着洪武帝亲手撰写的祭文,先是大体回忆常遇春的各种功绩,然后悲叹:

    “……遽尔云亡,曷谓柳河之川失我长城之将,丧今南还,哀痛切心,与谁言哉!”

    “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

    “不过临风兴慨,想其音容耳。朕亲临奠,思尔之情,言岂能尽?尚飨!”

    祭文念罢,洪武帝抚棺而哭,胡惟庸、刘基等大臣们皆跟着恸哭,魏国公徐达怔怔的看着战友的棺椁出神,常遇春是同乡、是同袍、是竞争对手,更是好朋友。

    一起出生入死,闯过多少难关,携手灭掉元朝,建立千秋功业,青史留名。

    半生戎马,少年时期立下的志向都完成了,也得到了最丰厚的奖赏,可这又如何?

    一口棺材,就终结了一切。

    攀到人生顶峰的徐达觉得一股寂寞涌向心头,洪武帝的祭文依稀还在脑海里回响着。

    “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

    将谁与谋,此时太子妃常氏也反复默念着这四个字,回想刚才朱标和吕氏冰帕传情的情景,目光冰冷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