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再战之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愤怒震惊到了极点,洪武帝却平静下来了,犹如一锅热水烧开沸腾,反而没有渐渐升温时的轰鸣声响。
太巧了,李善长辞官的时机太巧了,就连捅破朱守谦谋逆大案的时机都像是对着西洋钟似的。燕王刚刚指认他制造谢再兴冤案、刺杀亲王,他就立刻暗示燕王和靖江王联手图谋不轨。
多年君臣,李善长对洪武帝的脾气的甚是了解,这种死寂般的平静,背后酝酿的是暴风骤雨。
李善长神思敏捷,立刻话锋一转,劝慰道:“微臣是看着靖江王这孩子长大的,也当过他的老师,他秉性单纯,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对皇上皇后也十分孝顺。可能成年后出宫建府单住,被那些居心叵测生父的旧部缠上了,说了些蛊惑人心之词,颠倒黑白,靖江王年少无知,一时走错了路。”
朱守谦是徐妙仪的亲表弟,身上流着一半谢家人的血脉,早在徐妙仪重返京城的那一天开始,李善长就防患未然,派出眼线跟着朱守谦了,找到了朱守谦致命的把柄,一直悄悄握在手里,当做对付徐妙仪的杀手锏,预备着将来保命用的。
现在图穷匕见,撕开了所有的伪装,该抛出来牵制徐妙仪了。
揭露这个谋逆大案,砍掉徐妙仪两大臂膀——靖江王和燕王,一箭双雕。李善长世故圆滑,滴水不漏,既能达成目的,又尽可能的把自己摘出来——如同他对于谢再兴和朱文正翁婿一样。
李善长又说道:“以微臣看,燕王应该觉察到了靖江王的意图,念及叔侄一场,骨肉亲情,所以没禀告给皇上知晓,暗地说服了靖江王销毁火器,回头是岸。求皇上莫要怪罪燕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隐瞒皇上的。”
若是寻常政客,可能会乘着机会落井下石,将燕王也一并卷入谋逆大案。但是老狐狸李善长能够准确的拿捏住分寸,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朱元璋顶住朝野内外的压力,一定要搞什么“法古建邦”,是因为他最信任的始终都是儿子们!
在这个时候说燕王要和靖江王联手杀父谋反,多疑的朱元璋不仅不会相信,反而会对李善长更加起疑心。
李善长揭穿此事后,朱棣和徐妙仪即使将来有了证据,再出面指认他是凶手,朱元璋也不会相信他们了,觉得他们是在报复李善长。
朱元璋暗自思忖,朱棣这个孩子从小是个冷情的性子,他对朱守谦并没有如此深厚的叔侄之情,他甘愿冒着不忠不孝的风险遮掩此事,肯定是为了徐妙仪这个闯祸精!
朱元璋说道:“命刑部秘密将此事交给锦衣卫细查。”
洪武帝极有涵养,满腹心事,心中五味杂陈,依然和颜悦色的将李善长留在宫中,设了宴席送别这位老臣,在礼仪上丝毫没有怠慢这位老臣,好像方才的惊涛骇浪根本没发生过。
李善长在宴席上似乎也十分尽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光明磊落的举杯和朱元璋回忆过往种种:
“……微臣至今都记得初见皇上时的情形,那时皇上刚平定滁州,赶走北元蛮人,微臣率当地名士相迎,皇上礼贤下士,和微臣一拍即合,以军机大事相托,微臣甚是感动,当即决定以命相随。”
朱元璋也感慨万千,亲自给李善长斟满烫热的花雕酒,“当时朕只是一个草莽农夫,被很多人视为土匪,而爱卿当时已经是江南名士了,居然屈尊到朕的帐下当幕僚,无数人笑话爱卿明珠投暗,唏嘘不已。”
李善长爽朗大笑,“是他们有眼无珠,不是微臣明珠投暗。”
朱元璋叹道:“你我君臣几十年了,不是人人都能像爱卿这样忠心不移的。朕当时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员大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郭子兴被奸人蒙蔽,以为朕背叛他,朕被夺去军权,关进监狱,徐达常遇春等兄弟也被分到其他将军帐下。当时郭子兴邀你入他帐下做幕僚,你冒着杀头的危险,拒绝了郭子兴,坚信朕的清白。这份情谊,朕一直记在心里。”
郭子兴是马皇后的义父,朱元璋建国后,还不计前嫌的追封了郭子兴为王。当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深受其喜欢,并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郭子兴之子嫉贤妒能,污蔑朱元璋谋反,郭子兴将朱元璋囚禁。
马皇后坚贞不屈,誓不改嫁,坚信丈夫的清白,偷偷将烧饼贴身带进监狱给丈夫送饭,燎破了肌肤也吭声,李善长也一直在外为朱元璋奔走洗清冤屈,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马皇后和李善长都不离不弃,朱元璋因此对李善长格外的信任和敬重。
郭子兴死后,虽说他还有几个儿子,但最后是朱元璋“众望所归”的继承了郭子兴的兵马和地盘,其实所有的“众望所归”背后都有不可告人之处,李善长的谋划、朱元璋的野心、天时地利人和的帮衬,朱元璋到底如何以义女女婿的身份破格上位,残酷的真相已被人刻意抹去,历史是成功者用笔墨书写的,只留下“众望所归”四个字。
从此这一支红巾军称朱元璋为主公,听他号令。可以说没有李善长,就没有今天的洪武帝朱元璋。
温热的花雕酒,燃起了过去建功立业的激情,洪武帝说道:“君于我,如萧何之于汉高祖。来,爱卿满饮此杯。”
回忆往事,李善长有些怅然,暗自思忖:那时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机,几乎死在监狱里,可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并将扶上位,扭转乾坤。
那个时候我身无长物,对他的忠诚却一点都不输后来的谢再兴。可是在他人生第二次重大危机时,我却动摇了,退缩了,后来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不得已杀了谢再兴全家,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李善长一边思忖,一边举杯一饮而尽,感叹道:“其实有了高祖这种明君,才能成就萧何这种名臣,萧何若跟着项羽这种短视的西楚霸王,史书就没有这位千古明相了,微臣和皇上也是一样的,
是皇上成就了微臣啊。”
“皇上是真龙天子,目光长远,其他人有了一些兵马和地盘就忙着搭着草台班子称帝建后宫,醉生梦死,当年红巾军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皇帝,妄自以为得天下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唯有皇上不忘根本,依然穿布衣,吃着粗茶淡饭,将所有的精力都在放在悲天悯人上,微臣至今都记得,皇上接管了郭子兴的兵马后,问微臣,天下之乱何时才能结束呢?”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记得,你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五年成就帝王基业,倘若效仿汉高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果然如你所愿,朕现在都不舍得放你告老辞官了。”
李善长谦虚的说道:“不是微臣多么高明,千百年来,每一个朝代的更迭兴衰,规律大体是差不多的,微臣告老辞官后,皇上只要以史为镜而已,教育子孙,必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李善长一席话说的实在漂亮,纵使朱元璋对其心存疑虑,此时内心里居然真的有了依依不舍之意。
送别宴上,君臣尽欢,洪武帝下旨,许李善长告老还乡,李善长本来和朱元璋都是凤阳老乡,除了金银宝钞外,还赐了凤阳地界的良田千顷、坟户一百五十家、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二十家等。
李善长喝得大醉,走路不稳,洪武帝还特意赐了一幅御驾,将他送回韩国公府,这等尊荣,李善长是第一人。
韩国公府,老妻递过一盏醒酒汤,“你辞官了也好,咱们回到凤阳老家安度晚年,过几年安生日子。”
李善长喝醉了,但脑子始终很清醒,回想着宴会上他和皇上的对话是否有错处,滴水不漏是李善长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不容许自己犯错,要实在疏忽犯了错,也会尽快找出来弥补,因为和徐妙仪燕王已经撕破脸,以后他不在朝上,徐妙仪若反守为攻,他的处境大大不妙。
正思忖着,公主府的太监和女官突然来韩国公府报喜:“恭喜韩国公,韩国公夫人,今日太医来公主府诊脉,临安公主有孕了。”
老妻韩国公夫人高兴的直念佛,李善长则如释重负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无论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们李家的靠山!
且说洪武帝和李善长君臣互相试探,朱棣和徐妙仪焦急的等待消息,却听到了李善长告老辞官,洪武帝厚赐李善长,设了送别宴,君臣尽欢的结果。
看着徐妙仪失望的眼神,朱棣安慰说道:“李善长这只老狐狸没那么容易对付,这一次迫使他立刻辞官归乡,父皇应该对他有所怀疑,不敢再让他再当一天丞相了。”
徐妙仪是越挫越勇的性格,短暂的失望之后,很快振奋起了精神,“我知道的,李善长是大明宰相,朝中党羽遍布,即使证据确凿,皇上也不能立刻将他在朝中的势力连根拔起,我们要慢慢的把他磨死。”
朱棣目光虚浮的看着南边:“镖局和你我的证据都被李善长所毁,不过他应该也没有想到,马三保他们带着藏宝图和第三份文书坐着海船,远渡重洋,去了琉球国。”
徐妙仪重燃希望,点头说道:“对啊,狡兔三窟,我们就让李善长以为自己消毁了所有证据,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待他松懈麻痹,辞官归乡,朝中势力一点点的被皇上和我们除掉,将来马三保从琉球国寻宝回来,这些证据足够给他最后一击……”
两人正看着航海图,低声议论马三保此时应该到了那里,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来说道:“四哥,妙仪,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锦衣卫包围,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员下诏狱!”
徐妙仪大惊失色,“我表哥呢?”
朱橚说道:“被宣进宫了。”
徐妙仪莫名一阵心悸,有种不好的预感。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突然亲自造访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宫。”
愤怒震惊到了极点,洪武帝却平静下来了,犹如一锅热水烧开沸腾,反而没有渐渐升温时的轰鸣声响。
太巧了,李善长辞官的时机太巧了,就连捅破朱守谦谋逆大案的时机都像是对着西洋钟似的。燕王刚刚指认他制造谢再兴冤案、刺杀亲王,他就立刻暗示燕王和靖江王联手图谋不轨。
多年君臣,李善长对洪武帝的脾气的甚是了解,这种死寂般的平静,背后酝酿的是暴风骤雨。
李善长神思敏捷,立刻话锋一转,劝慰道:“微臣是看着靖江王这孩子长大的,也当过他的老师,他秉性单纯,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对皇上皇后也十分孝顺。可能成年后出宫建府单住,被那些居心叵测生父的旧部缠上了,说了些蛊惑人心之词,颠倒黑白,靖江王年少无知,一时走错了路。”
朱守谦是徐妙仪的亲表弟,身上流着一半谢家人的血脉,早在徐妙仪重返京城的那一天开始,李善长就防患未然,派出眼线跟着朱守谦了,找到了朱守谦致命的把柄,一直悄悄握在手里,当做对付徐妙仪的杀手锏,预备着将来保命用的。
现在图穷匕见,撕开了所有的伪装,该抛出来牵制徐妙仪了。
揭露这个谋逆大案,砍掉徐妙仪两大臂膀——靖江王和燕王,一箭双雕。李善长世故圆滑,滴水不漏,既能达成目的,又尽可能的把自己摘出来——如同他对于谢再兴和朱文正翁婿一样。
李善长又说道:“以微臣看,燕王应该觉察到了靖江王的意图,念及叔侄一场,骨肉亲情,所以没禀告给皇上知晓,暗地说服了靖江王销毁火器,回头是岸。求皇上莫要怪罪燕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隐瞒皇上的。”
若是寻常政客,可能会乘着机会落井下石,将燕王也一并卷入谋逆大案。但是老狐狸李善长能够准确的拿捏住分寸,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朱元璋顶住朝野内外的压力,一定要搞什么“法古建邦”,是因为他最信任的始终都是儿子们!
在这个时候说燕王要和靖江王联手杀父谋反,多疑的朱元璋不仅不会相信,反而会对李善长更加起疑心。
李善长揭穿此事后,朱棣和徐妙仪即使将来有了证据,再出面指认他是凶手,朱元璋也不会相信他们了,觉得他们是在报复李善长。
朱元璋暗自思忖,朱棣这个孩子从小是个冷情的性子,他对朱守谦并没有如此深厚的叔侄之情,他甘愿冒着不忠不孝的风险遮掩此事,肯定是为了徐妙仪这个闯祸精!
朱元璋说道:“命刑部秘密将此事交给锦衣卫细查。”
洪武帝极有涵养,满腹心事,心中五味杂陈,依然和颜悦色的将李善长留在宫中,设了宴席送别这位老臣,在礼仪上丝毫没有怠慢这位老臣,好像方才的惊涛骇浪根本没发生过。
李善长在宴席上似乎也十分尽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光明磊落的举杯和朱元璋回忆过往种种:
“……微臣至今都记得初见皇上时的情形,那时皇上刚平定滁州,赶走北元蛮人,微臣率当地名士相迎,皇上礼贤下士,和微臣一拍即合,以军机大事相托,微臣甚是感动,当即决定以命相随。”
朱元璋也感慨万千,亲自给李善长斟满烫热的花雕酒,“当时朕只是一个草莽农夫,被很多人视为土匪,而爱卿当时已经是江南名士了,居然屈尊到朕的帐下当幕僚,无数人笑话爱卿明珠投暗,唏嘘不已。”
李善长爽朗大笑,“是他们有眼无珠,不是微臣明珠投暗。”
朱元璋叹道:“你我君臣几十年了,不是人人都能像爱卿这样忠心不移的。朕当时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员大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郭子兴被奸人蒙蔽,以为朕背叛他,朕被夺去军权,关进监狱,徐达常遇春等兄弟也被分到其他将军帐下。当时郭子兴邀你入他帐下做幕僚,你冒着杀头的危险,拒绝了郭子兴,坚信朕的清白。这份情谊,朕一直记在心里。”
郭子兴是马皇后的义父,朱元璋建国后,还不计前嫌的追封了郭子兴为王。当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深受其喜欢,并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郭子兴之子嫉贤妒能,污蔑朱元璋谋反,郭子兴将朱元璋囚禁。
马皇后坚贞不屈,誓不改嫁,坚信丈夫的清白,偷偷将烧饼贴身带进监狱给丈夫送饭,燎破了肌肤也吭声,李善长也一直在外为朱元璋奔走洗清冤屈,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马皇后和李善长都不离不弃,朱元璋因此对李善长格外的信任和敬重。
郭子兴死后,虽说他还有几个儿子,但最后是朱元璋“众望所归”的继承了郭子兴的兵马和地盘,其实所有的“众望所归”背后都有不可告人之处,李善长的谋划、朱元璋的野心、天时地利人和的帮衬,朱元璋到底如何以义女女婿的身份破格上位,残酷的真相已被人刻意抹去,历史是成功者用笔墨书写的,只留下“众望所归”四个字。
从此这一支红巾军称朱元璋为主公,听他号令。可以说没有李善长,就没有今天的洪武帝朱元璋。
温热的花雕酒,燃起了过去建功立业的激情,洪武帝说道:“君于我,如萧何之于汉高祖。来,爱卿满饮此杯。”
回忆往事,李善长有些怅然,暗自思忖:那时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机,几乎死在监狱里,可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并将扶上位,扭转乾坤。
那个时候我身无长物,对他的忠诚却一点都不输后来的谢再兴。可是在他人生第二次重大危机时,我却动摇了,退缩了,后来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不得已杀了谢再兴全家,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李善长一边思忖,一边举杯一饮而尽,感叹道:“其实有了高祖这种明君,才能成就萧何这种名臣,萧何若跟着项羽这种短视的西楚霸王,史书就没有这位千古明相了,微臣和皇上也是一样的,
是皇上成就了微臣啊。”
“皇上是真龙天子,目光长远,其他人有了一些兵马和地盘就忙着搭着草台班子称帝建后宫,醉生梦死,当年红巾军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皇帝,妄自以为得天下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唯有皇上不忘根本,依然穿布衣,吃着粗茶淡饭,将所有的精力都在放在悲天悯人上,微臣至今都记得,皇上接管了郭子兴的兵马后,问微臣,天下之乱何时才能结束呢?”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记得,你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五年成就帝王基业,倘若效仿汉高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果然如你所愿,朕现在都不舍得放你告老辞官了。”
李善长谦虚的说道:“不是微臣多么高明,千百年来,每一个朝代的更迭兴衰,规律大体是差不多的,微臣告老辞官后,皇上只要以史为镜而已,教育子孙,必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李善长一席话说的实在漂亮,纵使朱元璋对其心存疑虑,此时内心里居然真的有了依依不舍之意。
送别宴上,君臣尽欢,洪武帝下旨,许李善长告老还乡,李善长本来和朱元璋都是凤阳老乡,除了金银宝钞外,还赐了凤阳地界的良田千顷、坟户一百五十家、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二十家等。
李善长喝得大醉,走路不稳,洪武帝还特意赐了一幅御驾,将他送回韩国公府,这等尊荣,李善长是第一人。
韩国公府,老妻递过一盏醒酒汤,“你辞官了也好,咱们回到凤阳老家安度晚年,过几年安生日子。”
李善长喝醉了,但脑子始终很清醒,回想着宴会上他和皇上的对话是否有错处,滴水不漏是李善长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不容许自己犯错,要实在疏忽犯了错,也会尽快找出来弥补,因为和徐妙仪燕王已经撕破脸,以后他不在朝上,徐妙仪若反守为攻,他的处境大大不妙。
正思忖着,公主府的太监和女官突然来韩国公府报喜:“恭喜韩国公,韩国公夫人,今日太医来公主府诊脉,临安公主有孕了。”
老妻韩国公夫人高兴的直念佛,李善长则如释重负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无论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们李家的靠山!
且说洪武帝和李善长君臣互相试探,朱棣和徐妙仪焦急的等待消息,却听到了李善长告老辞官,洪武帝厚赐李善长,设了送别宴,君臣尽欢的结果。
看着徐妙仪失望的眼神,朱棣安慰说道:“李善长这只老狐狸没那么容易对付,这一次迫使他立刻辞官归乡,父皇应该对他有所怀疑,不敢再让他再当一天丞相了。”
徐妙仪是越挫越勇的性格,短暂的失望之后,很快振奋起了精神,“我知道的,李善长是大明宰相,朝中党羽遍布,即使证据确凿,皇上也不能立刻将他在朝中的势力连根拔起,我们要慢慢的把他磨死。”
朱棣目光虚浮的看着南边:“镖局和你我的证据都被李善长所毁,不过他应该也没有想到,马三保他们带着藏宝图和第三份文书坐着海船,远渡重洋,去了琉球国。”
徐妙仪重燃希望,点头说道:“对啊,狡兔三窟,我们就让李善长以为自己消毁了所有证据,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待他松懈麻痹,辞官归乡,朝中势力一点点的被皇上和我们除掉,将来马三保从琉球国寻宝回来,这些证据足够给他最后一击……”
两人正看着航海图,低声议论马三保此时应该到了那里,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来说道:“四哥,妙仪,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锦衣卫包围,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员下诏狱!”
徐妙仪大惊失色,“我表哥呢?”
朱橚说道:“被宣进宫了。”
徐妙仪莫名一阵心悸,有种不好的预感。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突然亲自造访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