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294.0294.#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商议到后半截,夏辰、莫天平与刘原阳才着急忙慌的进宫,再加上殷胥要求的是立即准备出征,工部造船改弓的工程做了多少,户部关于粮草的线路和供给量准备了多少,都是要各部的人来书房一一报来。
书房也愈发嘈杂起来。
.中午暂时休憩的时间,崔季明跟殷胥到隔间一起用了午饭,群臣也都散了回各部回去用饭了。崔季明真是强挺出一张忧国忧民的脸躺在榻上,实际上腰酸背痛的恨不得来回变换姿势趴着,气的把殷胥那张小桌的东西全都夺回到自己桌上,不让他上桌吃饭。
耐冬在旁边心说御膳房里要多少有多少,却看着殷胥都在一旁吃瘪,自己也不敢随便说话,甚至平日里跟盛汤的宫女都远远的退出隔间去。
崔季明恶狠狠的咬了一口软饼,殷胥毫不怀疑她的胃口,就算平日也绝对能吃下桌子上出现的所有食物。他只得道:“你别吃那么快,我给你弄碗汤喝。”
崔季明也不知是噎的还是气的直打嗝:“老子就是信了你的邪!嗝、跟个工地上加班的打桩机一样,不插电运作这么久,你就没感觉?”
殷胥死都不会说自己也腰疼。小年轻疯起来都有股自讨苦吃,殷胥心里得到了足以回味不知多少年的好,这些也都被他淡化了,道:“我也没有想到。你、你也不能只怪我……”
崔季明正在喝汤,听这话,气的想掐死他瞪眼怒道:“不怪你怪我了?
殷胥连忙道:“我是说,你不也没说坚决不愿么。你只要是说不愿意……我什么时候有不听你的话。”
崔季明真是被他这话戳到痛点了。她本来许多日没和他温存,本来就心里愧疚,再加上殷胥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她这个没自制力的连一句坚决的让他滚蛋都没说出口,往往是他还没有再三征求她的意见,她就先抱住他不撒手了。
她知道自己态度不坚决,特别是对待他就是个没底线的人——
崔季明生气:“你不老说我不懂事么!我不懂事了你就不能懂事一回!”
殷胥靠过来坐,他还不是那种贴着崔季明,而是抓着崔季明的左手,要她抱着他的腰,道:“我见了你,还有明白事理的时候么?以后绝对不会了!”
他以为崔季明不信,有点急了,连忙道:”真的绝对不会再这样了!我只是太想你了,你要是以后让我经常见到你,我就不会这样了。”
崔季明噎了噎,心道:也别,要是放假……偶尔这样疯一把,也是乐趣嘛。
她不好意思说,没理他。殷胥实际上也没用早饭,以为她这是说可以吃饭了,跟她肩膀抵在一起,试探般的悄悄伸手摸向了自己的筷子。
崔季明可是以前没少给他剥虾,这时候拿着筷子敲了敲饭碗:“我要吃虾!”
殷胥连忙收回手来,反对她训道:“不要用筷子敲碗!这样不好。我给你剥就是了。”
崔季明简直就成了脖子以下高位截瘫,撒了手往他臂弯里一摊,殷胥背直的堪比一张带靠背的椅子,她两只手就搭在他膝头只要负责张口吃就好了。
也就喂她的空档,殷胥也早就不跟她讲究分餐了,自己也跟着吃几口,权当是一顿饭囫囵解决了。
她困得不行,吃饱了说着不睡不睡,一会儿几乎翻身就挂在他脖子上睡着了。外头人瞧见平日里背着手笑的风流倜傥的崔季明,此刻额头抵在他脖颈上蜷在他臂弯里昏睡,大抵要惊掉了下巴。殷胥不忍心吵醒她,对外说自己头痛有些累了,说自己要歇一会儿,也没敢乱动,抱着她睡了一会儿。
崔季明真睡熟了还是相当的压秤的,殷胥就撑着她还不敢往后倒,崔季明还拳打脚踢的打着小呼噜,痛苦程度简直堪比他自己被搞了一夜……
不过痛苦的也只有殷胥一人。平日里若是有大事发生,午间也不过给半个时辰让诸位大臣休息,甚至连饭食都是放在廊下,一群高官坐在矮凳上用过的,顶多再加个去更衣的时间,就要着急忙慌的回来。这样的高压政策把一群高官压的都够惨的。
俱泰或崔南邦这类还能跟殷胥多说几句闲话的大臣也偶尔倡议过这件事,殷胥却道:“他们宫禁之后绝大多数就回家了,朕还要在这里忙到半夜。朝廷这个关头,天下这个态势,一个个都想着喝茶斗鸟了么?朕把俸禄提了一倍多,累些又如何,我说过不让他们回家了么?我占用过几次旬假?谁不愿意干谁就不用再来了,这活计天底下有的是不输于他们才能的人愿意干。”
以至于今日见殷胥偷个懒,午间放了一个多时辰,诸位大臣都开始惶恐的觉得,是这事儿把圣人都给愁病了。
到了下午,书房已经挤满了人,凳子已经摆不下了,崔季明也不再成为倚在榻上的特例,因为连带着刘原阳等人都没地儿坐,一个个风尘仆仆的大老爷们都挤到榻上来。
刘原阳不知外头殷胥跟崔季明的传言,看着崔季明扶着腰还以为她连夜奔波骑马累的,老有一种把她当小时候看待的感觉,还特别关怀道:“要不你趴刘叔肩上一会儿?”
崔季明:“……叔啊,我都比你还高了。还当我是小时候让你背么?现在我要是再跳到你背上,你那老腰都未必受得住。”
午后的议论中,户部还整理了对于南周现有人口和可用兵力的预估,大批氏族庇护下的隐藏户口,没有完全废止的奴隶部曲制度,使得南周民户很难预测。南周反叛后内部经历许多次内战,曾经南周皇帝占据的地区少战事而富庶,人口自然也会比较多。
而如江南、岭南一带,则因为战乱甚至发生了汉人屠汉人城的事情,市易人肉,人数锐减。就像是曾经埋葬几千将士尸骨的郓州一般,被血染黑的南周土地也被车马夯平,被抛至田野的刀枪长满藤蔓。人们对于苦痛的忘却和实际上断臂残肢的皮肉愈合一样快——百姓继续背起箩筐和柴火开始了劳作的生活。
俱泰带着户部两个侍郎,粗略的统计南周的人口,以及如今恢复军户制度下的南周到底能凑出兵力。殷胥记着数字,脑子里却在想:虽说历代皇帝说大政在民,水能载舟,说白了也不过是因为赋税、军力都要靠民,意识到民众养着上层的利益关系,绝大多数的名句也不过只是想表达民有生路,国有进路罢了。说是不能把民众当蝼蚁草芥去榨干杀戮,但前朝历代,绝大多数朝臣帝王总觉得他们确实麻木无知如草芥。
但从殷胥这些年经历的战事而言,总是想,百姓的麻木是他们可以这样高高在上评论的么?
他若是经历过屠城,若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又不想死,除了麻木又有什么办法?麻木是活下去的最好办法,一代代人正靠着麻木的良药,才能愈合了血肉的伤口,空落落的活下去。
更何况他听不少年轻朝臣,恨恨的说起来南周的百姓不知家国,无动于衷的生活在南周,更觉得有些想笑。凭什么要求一群连生活都做不到的人头上挂着家国大义,人建立起强大的精神归属,一是因为酒饱饭足而知思考;二是连像狗一样都活不下去而知抵抗。
就算南方有一大批的普通读书人,他们也会觉得南方也是汉人王朝,而且世家联合,不少姓氏都是汉代存在的氏族,不知道比半道杀出来建立王朝的殷姓“正统”多少了。
他们不会将这战争和当年五胡乱华相比,而认为不过是一场三国而已。
殷胥也曾有思考过,秦大一统前各国以存亡为目的,大秦富强便以统天下为目的,统天下后便内抗权臣、外抵劲敌以和平安定为目的,和平安定久了大概就要开始昭告神仙祭祖以国家长久为目的。然而当历史告诉世人,和平安定有可能,国家常立则不可能。
那他作为帝王,殷胥总要给自己找个目的。
和平稳定是个长久维持的活计,除此之外呢。让史书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在乎史书怎么说他,一个字儿都不在乎;让五湖四海朝臣来拜让大邺疆土不断延伸?大邺如今虽胡风风行却是农耕文明,那样肆意开疆拓土只能是毁了国家。保障这个国度决不会腐朽?他不敢自比高祖显宗,显宗逝世四十多年,中宗肃宗还只是平庸而并不荒唐,四海臣服的大邺变成了前两几年的千疮百孔,他也没自信立下这样的誓言。
他前几年受高祖影响很大,如今却也渐渐的想,崔季明当时要他跳出高祖的“手掌心”也有她敏锐的看法。她心里应该明白,至少是在殷胥这一代是不可能完全做到,她更是认为高祖提出的并不是绝对适合大邺的道路,大邺特殊的萌芽下特殊的改革下,必定会诞生无法抵抗的前路。
殷胥的劳碌命使他有时候想想,既然如此,他就陪大邺看看,望着这挤满了人议论纷纷的书房,就像是望着满是水手的巨船,就看看他们能驶向何方了。
一群人虽说是集思广益,但殷胥其实深知并不是人多就会让决策更英明,他先是允许各部外围人员将战事双方相关的内容都讲述一番,几位高官听取了意见后,大概对整体的态势有了了解,然后书房内的人一步一步减少。这次议论到最后的战略时,连俱泰和崔南邦这样的近臣都不留在屋内,只有军将和圣人商议,群臣站在廊下,这才感觉出来圣人的坚决态度。
这是因为如果其余不上战场的朝臣也在,必定会对某些战场大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辩驳。户部会说粮草为难,工部会说工期太赶质量会达不到,这些问题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殷胥了解了各部的状况和极限以后,再去和军将商量战事,态度表明了——这些都不重要,战事胜利是首要目的,那些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战事需要的支援只要不过分就尽管提出。朕会替你们向下施压,朕来保证你们的后方稳定运行。
最终,殷胥确立了大的方向,刘原阳逼压江南一带,领水军大军以及部分朝廷中军,将战线沿长江铺开,以持久为目的,坚决不退半步,以引诱并消耗为主要目的,拉住对方的主力不退。西线则让夏辰带兵从长安一带进入蜀中,让将面对敌的蜀军专注对付南周,先是逼压吐蕃,朝廷又准备会面吐蕃单于,加以开通商路之类的利诱,希望能让吐蕃和大邺联手。
而打七寸的责任就落在了崔季明身上,她将先打鄂州为据点,而后进一步夺荆州,开辟长江中断的战场,上与蜀中对接,下可和江南合军,却也要迎接危机四伏,做压力被集中在一点的刀尖。
不单是殷胥,众人思前想后,鄂州的计谋是她出的,打仗的抗压与应变也是最强,她就在众人心里一直担的是这个刀尖的职责,谁也想不出来,还有谁会比她更适合这个职位了。
只是殷胥却也颁布指令,刘原阳,夏辰和崔季明拥有各战线的最高指挥权。人事调动,战事计划可以只要求通知朝廷而不是得到朝廷允许后再行动,只要不也随意离开战线都可以先斩后奏,更有权力求朝廷的各部门配合他们的行动。
总之就是一切以胜利为目的——这个复苏且活跃的国家将为之全力转动!
商议到后半截,夏辰、莫天平与刘原阳才着急忙慌的进宫,再加上殷胥要求的是立即准备出征,工部造船改弓的工程做了多少,户部关于粮草的线路和供给量准备了多少,都是要各部的人来书房一一报来。
书房也愈发嘈杂起来。
.中午暂时休憩的时间,崔季明跟殷胥到隔间一起用了午饭,群臣也都散了回各部回去用饭了。崔季明真是强挺出一张忧国忧民的脸躺在榻上,实际上腰酸背痛的恨不得来回变换姿势趴着,气的把殷胥那张小桌的东西全都夺回到自己桌上,不让他上桌吃饭。
耐冬在旁边心说御膳房里要多少有多少,却看着殷胥都在一旁吃瘪,自己也不敢随便说话,甚至平日里跟盛汤的宫女都远远的退出隔间去。
崔季明恶狠狠的咬了一口软饼,殷胥毫不怀疑她的胃口,就算平日也绝对能吃下桌子上出现的所有食物。他只得道:“你别吃那么快,我给你弄碗汤喝。”
崔季明也不知是噎的还是气的直打嗝:“老子就是信了你的邪!嗝、跟个工地上加班的打桩机一样,不插电运作这么久,你就没感觉?”
殷胥死都不会说自己也腰疼。小年轻疯起来都有股自讨苦吃,殷胥心里得到了足以回味不知多少年的好,这些也都被他淡化了,道:“我也没有想到。你、你也不能只怪我……”
崔季明正在喝汤,听这话,气的想掐死他瞪眼怒道:“不怪你怪我了?
殷胥连忙道:“我是说,你不也没说坚决不愿么。你只要是说不愿意……我什么时候有不听你的话。”
崔季明真是被他这话戳到痛点了。她本来许多日没和他温存,本来就心里愧疚,再加上殷胥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她这个没自制力的连一句坚决的让他滚蛋都没说出口,往往是他还没有再三征求她的意见,她就先抱住他不撒手了。
她知道自己态度不坚决,特别是对待他就是个没底线的人——
崔季明生气:“你不老说我不懂事么!我不懂事了你就不能懂事一回!”
殷胥靠过来坐,他还不是那种贴着崔季明,而是抓着崔季明的左手,要她抱着他的腰,道:“我见了你,还有明白事理的时候么?以后绝对不会了!”
他以为崔季明不信,有点急了,连忙道:”真的绝对不会再这样了!我只是太想你了,你要是以后让我经常见到你,我就不会这样了。”
崔季明噎了噎,心道:也别,要是放假……偶尔这样疯一把,也是乐趣嘛。
她不好意思说,没理他。殷胥实际上也没用早饭,以为她这是说可以吃饭了,跟她肩膀抵在一起,试探般的悄悄伸手摸向了自己的筷子。
崔季明可是以前没少给他剥虾,这时候拿着筷子敲了敲饭碗:“我要吃虾!”
殷胥连忙收回手来,反对她训道:“不要用筷子敲碗!这样不好。我给你剥就是了。”
崔季明简直就成了脖子以下高位截瘫,撒了手往他臂弯里一摊,殷胥背直的堪比一张带靠背的椅子,她两只手就搭在他膝头只要负责张口吃就好了。
也就喂她的空档,殷胥也早就不跟她讲究分餐了,自己也跟着吃几口,权当是一顿饭囫囵解决了。
她困得不行,吃饱了说着不睡不睡,一会儿几乎翻身就挂在他脖子上睡着了。外头人瞧见平日里背着手笑的风流倜傥的崔季明,此刻额头抵在他脖颈上蜷在他臂弯里昏睡,大抵要惊掉了下巴。殷胥不忍心吵醒她,对外说自己头痛有些累了,说自己要歇一会儿,也没敢乱动,抱着她睡了一会儿。
崔季明真睡熟了还是相当的压秤的,殷胥就撑着她还不敢往后倒,崔季明还拳打脚踢的打着小呼噜,痛苦程度简直堪比他自己被搞了一夜……
不过痛苦的也只有殷胥一人。平日里若是有大事发生,午间也不过给半个时辰让诸位大臣休息,甚至连饭食都是放在廊下,一群高官坐在矮凳上用过的,顶多再加个去更衣的时间,就要着急忙慌的回来。这样的高压政策把一群高官压的都够惨的。
俱泰或崔南邦这类还能跟殷胥多说几句闲话的大臣也偶尔倡议过这件事,殷胥却道:“他们宫禁之后绝大多数就回家了,朕还要在这里忙到半夜。朝廷这个关头,天下这个态势,一个个都想着喝茶斗鸟了么?朕把俸禄提了一倍多,累些又如何,我说过不让他们回家了么?我占用过几次旬假?谁不愿意干谁就不用再来了,这活计天底下有的是不输于他们才能的人愿意干。”
以至于今日见殷胥偷个懒,午间放了一个多时辰,诸位大臣都开始惶恐的觉得,是这事儿把圣人都给愁病了。
到了下午,书房已经挤满了人,凳子已经摆不下了,崔季明也不再成为倚在榻上的特例,因为连带着刘原阳等人都没地儿坐,一个个风尘仆仆的大老爷们都挤到榻上来。
刘原阳不知外头殷胥跟崔季明的传言,看着崔季明扶着腰还以为她连夜奔波骑马累的,老有一种把她当小时候看待的感觉,还特别关怀道:“要不你趴刘叔肩上一会儿?”
崔季明:“……叔啊,我都比你还高了。还当我是小时候让你背么?现在我要是再跳到你背上,你那老腰都未必受得住。”
午后的议论中,户部还整理了对于南周现有人口和可用兵力的预估,大批氏族庇护下的隐藏户口,没有完全废止的奴隶部曲制度,使得南周民户很难预测。南周反叛后内部经历许多次内战,曾经南周皇帝占据的地区少战事而富庶,人口自然也会比较多。
而如江南、岭南一带,则因为战乱甚至发生了汉人屠汉人城的事情,市易人肉,人数锐减。就像是曾经埋葬几千将士尸骨的郓州一般,被血染黑的南周土地也被车马夯平,被抛至田野的刀枪长满藤蔓。人们对于苦痛的忘却和实际上断臂残肢的皮肉愈合一样快——百姓继续背起箩筐和柴火开始了劳作的生活。
俱泰带着户部两个侍郎,粗略的统计南周的人口,以及如今恢复军户制度下的南周到底能凑出兵力。殷胥记着数字,脑子里却在想:虽说历代皇帝说大政在民,水能载舟,说白了也不过是因为赋税、军力都要靠民,意识到民众养着上层的利益关系,绝大多数的名句也不过只是想表达民有生路,国有进路罢了。说是不能把民众当蝼蚁草芥去榨干杀戮,但前朝历代,绝大多数朝臣帝王总觉得他们确实麻木无知如草芥。
但从殷胥这些年经历的战事而言,总是想,百姓的麻木是他们可以这样高高在上评论的么?
他若是经历过屠城,若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又不想死,除了麻木又有什么办法?麻木是活下去的最好办法,一代代人正靠着麻木的良药,才能愈合了血肉的伤口,空落落的活下去。
更何况他听不少年轻朝臣,恨恨的说起来南周的百姓不知家国,无动于衷的生活在南周,更觉得有些想笑。凭什么要求一群连生活都做不到的人头上挂着家国大义,人建立起强大的精神归属,一是因为酒饱饭足而知思考;二是连像狗一样都活不下去而知抵抗。
就算南方有一大批的普通读书人,他们也会觉得南方也是汉人王朝,而且世家联合,不少姓氏都是汉代存在的氏族,不知道比半道杀出来建立王朝的殷姓“正统”多少了。
他们不会将这战争和当年五胡乱华相比,而认为不过是一场三国而已。
殷胥也曾有思考过,秦大一统前各国以存亡为目的,大秦富强便以统天下为目的,统天下后便内抗权臣、外抵劲敌以和平安定为目的,和平安定久了大概就要开始昭告神仙祭祖以国家长久为目的。然而当历史告诉世人,和平安定有可能,国家常立则不可能。
那他作为帝王,殷胥总要给自己找个目的。
和平稳定是个长久维持的活计,除此之外呢。让史书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在乎史书怎么说他,一个字儿都不在乎;让五湖四海朝臣来拜让大邺疆土不断延伸?大邺如今虽胡风风行却是农耕文明,那样肆意开疆拓土只能是毁了国家。保障这个国度决不会腐朽?他不敢自比高祖显宗,显宗逝世四十多年,中宗肃宗还只是平庸而并不荒唐,四海臣服的大邺变成了前两几年的千疮百孔,他也没自信立下这样的誓言。
他前几年受高祖影响很大,如今却也渐渐的想,崔季明当时要他跳出高祖的“手掌心”也有她敏锐的看法。她心里应该明白,至少是在殷胥这一代是不可能完全做到,她更是认为高祖提出的并不是绝对适合大邺的道路,大邺特殊的萌芽下特殊的改革下,必定会诞生无法抵抗的前路。
殷胥的劳碌命使他有时候想想,既然如此,他就陪大邺看看,望着这挤满了人议论纷纷的书房,就像是望着满是水手的巨船,就看看他们能驶向何方了。
一群人虽说是集思广益,但殷胥其实深知并不是人多就会让决策更英明,他先是允许各部外围人员将战事双方相关的内容都讲述一番,几位高官听取了意见后,大概对整体的态势有了了解,然后书房内的人一步一步减少。这次议论到最后的战略时,连俱泰和崔南邦这样的近臣都不留在屋内,只有军将和圣人商议,群臣站在廊下,这才感觉出来圣人的坚决态度。
这是因为如果其余不上战场的朝臣也在,必定会对某些战场大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辩驳。户部会说粮草为难,工部会说工期太赶质量会达不到,这些问题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殷胥了解了各部的状况和极限以后,再去和军将商量战事,态度表明了——这些都不重要,战事胜利是首要目的,那些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战事需要的支援只要不过分就尽管提出。朕会替你们向下施压,朕来保证你们的后方稳定运行。
最终,殷胥确立了大的方向,刘原阳逼压江南一带,领水军大军以及部分朝廷中军,将战线沿长江铺开,以持久为目的,坚决不退半步,以引诱并消耗为主要目的,拉住对方的主力不退。西线则让夏辰带兵从长安一带进入蜀中,让将面对敌的蜀军专注对付南周,先是逼压吐蕃,朝廷又准备会面吐蕃单于,加以开通商路之类的利诱,希望能让吐蕃和大邺联手。
而打七寸的责任就落在了崔季明身上,她将先打鄂州为据点,而后进一步夺荆州,开辟长江中断的战场,上与蜀中对接,下可和江南合军,却也要迎接危机四伏,做压力被集中在一点的刀尖。
不单是殷胥,众人思前想后,鄂州的计谋是她出的,打仗的抗压与应变也是最强,她就在众人心里一直担的是这个刀尖的职责,谁也想不出来,还有谁会比她更适合这个职位了。
只是殷胥却也颁布指令,刘原阳,夏辰和崔季明拥有各战线的最高指挥权。人事调动,战事计划可以只要求通知朝廷而不是得到朝廷允许后再行动,只要不也随意离开战线都可以先斩后奏,更有权力求朝廷的各部门配合他们的行动。
总之就是一切以胜利为目的——这个复苏且活跃的国家将为之全力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