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货币战争(二)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2015年7月,美利坚合众国,弗吉尼亚州,西点军校毕业典礼。
“Howdy,kidos.”(都好吗,小崽子们?)
“Allright,kids,whatisthisdamnpieceofpaper?”(好吧,崽子们,谁知道这张该死的纸是什么?)
“Thisisafuckingonehundreddollarbill.“(这是它妈了B的一百美刀。)
“Doyouguysknow………cannotevenwipeyourass?”(你们知道美国花多少钱就能印出这张擦屁股都不够用的纸吗?)
“Itcostus……You’redamnright,fuckingtencents.”(才花我们十美分,对了,是妈了B的十美分)。
“美国用十美分一张擦屁股纸,换回别的国家好几百块钱,换回一大堆的东西,Isthisfuckingfair?(这它妈了B的公平吗?)
TheanswerisfuckingNO.(答案是他妈了B的不公平)可是,可是,为什么别的国家要咬着牙来接受这种不公平呢?--------就因为你们。”(Becauseofyouguys.)
“Kidos,youbearthisinyourmind.(崽子们,你们给我记住了。)Whoeverdaretochallengethisdamnpieceofpaper,it’stimetogotowar.(谁要敢挑战我们这张擦屁股纸,你们就该去打仗了。)
以上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詹姆斯·A·范弗里特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讲话。
什么??这会是??不会吧??上将怎么会满口脏话,怎么会说的这么露骨!!??
人家就是这么说的,不信可百度。这位上将可是越战前线玩命,伊拉克坐镇指挥的,从来都是玩真的,不搞虚的。这话说的真尼玛实在,太尼玛接地气了。
记住洒家的话:拿枪的军人可不像那些文艺小清新一般的矫揉造作。不爽。老子就给你一拳。
真实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的规则。回到那个架空的世界,同样的规则,类似的事情。
B世纪85年10月24日,6个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德尔斯坦帝国(马恩罗科帝国德尔斯坦王朝)等四国的主导下成立了环球贸易协定组织。全球65个主要经济体中,又有3个在次年(B86年)加入了该组织。随着时间推移,该组织不断壮大。到B世纪95年年初,这一数字为49个,其中甚至还有多个属于萨克森温莎帝国的殖民地国家。
该组织制定的《环球贸易协定》是一个签约国政府之间缔结的有关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环球协定》。德尔斯坦帝国等六国成立这一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处于对手下败将的蔑视和对其他小国的传统性无视,撒克森温莎帝国在整个B世纪末对这一组织贯彻了完全无视的态度——不加入,不合作,不屑一顾,我行我素,你们贸易你们的,老子老大老子的。帝国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加入了我就LOW了”,“超级大国跟小国公平交易,这种蠢事只有败落的马恩罗科树懒才办得出来”。
然而,与环球贸易协定组织缔约国数量大幅增长形成呼应负相关的是撒克森温莎帝国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帝国国内出口的商品滞销,相关国际贸易类企业利润减少,这直接造成了出口工业品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和涉及企业工人失业大量增加。这些外贸行业失业人员紧缩消费,又再次使得国内消费性商品滞销,相关内贸消费类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大量企业破产把危机传导到了银行,银行只得惜贷收贷以求自保,其他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也濒临倒闭。资金市场,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那些小型银行纷纷宣布破产……整个B世纪90年达后半期,萨克森温莎帝国大批的工人失业,企业关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正在一步步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该国某重要内阁成员称:“自B世纪97年起,萨克森温莎帝国国内局势如同打了败仗丢掉了殖民地一般。”“但从经济角度看,我们的多数殖民地都被兵不血刃的夺走了。”
曾经的世界老大强国短短十年间就败落至此,当时世界各国都觉着很奇怪,就像当时的经济学家解释不了经济危机一样。
现在看来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萨克森温莎帝国已经在一场金融战货币战争为主要战场的经济战争中败下阵来。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不懂货币金融学,因为这门学科还没发明出来。萨克森温莎帝国和《环球贸易协定》各个缔约国都不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着一场不流血的战争。虽然是不流血的战争,但战败者的损失绝对不次于真枪实弹的战争。
萨克森温莎帝国十年间陷于败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环球贸易协定》。就是这一本纸质协定”抢走“了萨克森温莎帝国的殖民地。这就是纯纯的一堆纸,背后没有任何舰队,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争或与之相关的政变。
具体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为方便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环球贸易协定》中还有关于货币金融方面的条款。这些金融货币条款的核心是《四各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简称《货币币值条约》。条约规定:四个主要缔约国之间的货币实施固定汇率,无条件货币互换,相互担保对方货币的信誉。《环球贸易协定》缔约国家可使用四个主要国家的货币作为结算国家贸易货币,马恩罗科帝国等四国对这些海外本国货币的购买力进行担保,也就是说缔约国使用四国之中任意某国货币,可按照该国与其他三国约定的货币汇率换汇或者购买商品。《环球贸易协定》条约对萨克森温莎帝国的真正杀伤力就来自《四国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
毫无疑问,这一协定的签署使得本就负有奸商恶名的撒克森温莎帝国处境更加艰难。
此前,因实物黄金的固有缺点,称量携带检验等诸多技术难题,国际日常商业贸易通常使用萨克森温莎帝国元(又称帝国黄金元,简称金元)作为通用贸易结算货币。萨克森温莎帝国中央银行规定,一元帝国黄金元等于四克黄金。但是,以黄金换取帝国金元需要支付2.5%的手续费,就是说实际操作中用4.1克黄金才能换到一元钱帝国黄金元。而是用帝国黄金元从帝国金库购买黄金更吃亏,一帝国黄金元只能买3.8克黄金,而且还得是大宗交易。不过,这个价格比当下国内商业银行实在多了,国内商业银行是在国际金价折算价格基础上加至少十个点,甚至二十个点以上往外卖黄金。真尼玛黑!!
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多多少少都要跟撒克森温莎帝国进行点汇兑贸易,买金元卖黄金或用金元换黄金,黄金和帝国金元换来换去,萨克森温莎帝国来回都有赚头。如果手里没有黄金,那就要付出更多。为了得到萨克森温莎帝国元(下称金元)用来进口需要的商品,只能低价卖给萨克森温莎帝国自家的产品;有时为了急于平衡国际贸易收支中过多的入超,还得用手里的萨克森温莎帝国元高价购买该国的出口物资。
加入《环球贸易协定》之后,这些缔约国之间开始依照《国富论》中的比较经济学生产优势原则进行贸易,不再为了所谓萨克森温莎帝国元,进行高买低卖的亏欠孙子交易。至于把这种萨克森温莎帝国元作为外汇储备,这种想法搁到那时实在是有些穿越了,那时的人们还不太认同外汇储备。与货币相比,各国政府更多喜欢储备黄金和白银。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外汇储备这事也是个自以为聪明人的笨蛋骗自己的小把戏——储备这种纸印的帝国黄金元吗,鬼才知道他家的仓库里还有多少黄金。纸币如果花不掉,那就是一张废纸。就像蒋总统的币,纯正的印花废纸。
从B世纪95年起,能给萨克森温莎帝国带来真金白银正收益的沙比贸易伙伴明显少了。剩下的继续使用帝国黄金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经济体只剩下几个金本位国家和习惯受宗主国虐待的该国殖民地。这直接造成了帝国货币汇兑收入的直线下降,进而使得帝国财政收入急剧下滑,一向有富余的帝国本土财政开始入不敷出。
百余年来,用以倾销国内贸易剩余纺织品的不发达国家市场,到那时已经几乎没有了。甚至连自家殖民地都几乎不买宗主国本土生产的毛巾和布匹了。这些个纺织品入行门槛太低,人家自己能生产了,即使自家生产不了,也可以买到国际市场低价货。这些个产业工人只能失业LAYOFF,尼玛国内叫这个词——下岗,这TM的就是失业。纺织姑娘,女工们没有收入了。为了生计,很多人上街了……
还有更糟糕的。几十年来,这个帝国一直都可以卖军火获取超高额利润现金收益。这十年来,该国的国际武器市场几乎没有了,“客户死了”,或者是买别家的了。这头现金奶牛已经是死的透透的了。随着兵器工业技术的推广扩散,造枪造炮不再是高端科技了,会造枪炮的多了,自家会造就不从国际市场买了。另外,萨克森温莎帝国他们家卖的军火实在是太贵了,不会造的不从他们家买。他家兜售的退役旧枪炮要比威廉王国家新造的还要贵,性能上一定会比新造的差,要不怎么会退役变成淘汰库存。至于军舰,他家的更是贵的离谱,能从别人那里买两条军舰的黄金,在他们家买一条都不够,还得支付汇兑损失。会造军舰的多了,这帝国的高价军舰也就只能成为库存了。
军舰积压,船坞变仓库,还不是最糟的,还有更糟糕的。帝国的两项基本国策即将无法执行了。
其一,为提高本土人民幸福指数,帝国一直以来,百年如一日的使用大量帝国金元去采购殖民地或其他国家的物资用于丰富本土民生。虽然是底价收购,但却是大宗交易,这方面花钱不少,但政府多少有些收入。殖民地金元到手后,大量买帝国的高价工业品,资本进行了循环,殖民地和帝国本土皆大欢喜。现在是缔约殖民地的这些资源被其他缔约国收走,无法低价卖给本土,只能随行就市高价卖货,本土依旧是低价供应老百姓,很多情况都是赔钱卖货,补贴本土人民,尼玛纯民生福利啊
其二,帝国必须维持作为老大必须具备的庞大军力和军工生产能力。造军舰,不能停,还得不停的造昂贵的大型军舰。船厂开工率,必须得充分保障,这就得造小军舰。可是,可是,财政收入钱不够,没钱啊,那只能印钱,印钱,再印钱。
这两项政策都需要钱,帝国一刻不停的印制萨克森温莎帝国元。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还这么玩,那就必然是通货膨胀。
这场大通胀是从殖民地开始的。殖民地也不再购买帝国本土的高价工业品了,钱投进去不循环了。殖民地不需要这些纸片货币,殖民地商人和居民往往会习惯性的用帝国纸币买黄金,这使得该国殖民地金价暴涨,在这些地区流通的帝国纸币暴跌。国际上的帝国纸币价格也受影响下跌。帝国曾尝试拿出储备黄金上市抛售维持货币币值,但与百年来积攒下的殖民地庞大货币存量相比杯水车薪。
聪明的帝国意识到这一点,果断放弃了保卫殖民地的货币兑贵金属汇率,让黄金飞,随他去吧,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住本土货币币值了。
B94年6月30日,帝国宣布,因市面存在“严重的假钞问题”在本土发行新版货币,在本土进行新版货币流通试点,暂时停止向外兑付黄金。要求短期内本土国内所有人一个月内将旧货币现金全部更换为新版货币,旧货币在本土停止流通。
B94年8月1日,人类货币史上最操蛋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帝国宣布,鉴于殖民地流通有“存在大量假钞流通问题”,本土各商业机构和本土各银行暂时不接受殖民地使用的旧版帝国金元,旧版帝国金元只限在殖民地流通,旧版帝国金元价格与黄金价格脱钩,实施市场价。话音刚落,该国所有殖民地的帝国金元纸币兑黄金的价格应声直落。
几个月后,市面上所有物资价格飞涨,不知哪来的那么多大额钞票!!事后有人泄密:这与本土直接控制的各大银行和贸易公司在殖民地投放了库存大量旧版货币有关。纸币洪水把黄金价格推上了天,需要100元的旧版帝国金元才能兑换0.15克黄金。在新币发行前不久,帝国金元兑黄金的帝国官方价是一元帝国金元兑换四克黄金!!!当时旧版帝国金元最大面额就是100元,作为银行间结算货币使用的,平时人们都是使用一元以下的纸币,甚至很少有人见过10元的帝国金元钞票。
不过,那时帝国新版金元还是一元钱换四克黄金。瞧,“假钞”把殖民地害惨了。殖民地人民热切呼唤新版帝国金元。
B94年10月11日起,新版帝国金元纸币开始在殖民地发型,按照市面价格兑换旧版帝国金元。官方报纸:“帝国有一次拯救了殖民地人民。”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劫掠行动,不过确实保住了帝国本土货币的购买力。
至于丢了什么……没关系,人类的记忆毕竟是短暂的。而且“不怕,有兵在。”何况,世界各国多多少少都是这个样子。
某些精明的商人们似乎明白,“殖民地被赤果果的耍了”,“被帝国本土劫掠的只剩下内裤了”,“照这个样子,帝国纸币到最后一定会变成纸”。当时,世界各国都有这样的商人。黄金基本都在政府手里,他们就开始屯白银。很多人开始拒绝使用帝国金元纸币,转而使用贵金属,传统的实物白银。帝国殖民地商人和世界多国的商人开始使用白银进行贸易结算,实物贵金属充当交易媒介,逃避税收。
不法商人这么搞各国政府可就收不着税了,这感觉很不爽。某些巨富商人们却贷款聚敛了大量的白银,貌似要搞个白银帝国。可这些不法商人怎么看都不是政府的对手,事实也是这个样子。萨克森温莎帝国联合多国制造了一场白银暴跌。B95年起,国际白银价格狂跌,金银比价由原来稳定多年的1:12到1:15跌至1:60,实际结算价格是1:80。这一跌就再也没回到原来的价位。商人们瞬间被政府抢光光,玩杠杆的那几个直接改成玩绳索了。
国家总是能在经济层面轻松战胜民众,这种胜利对国家来说简直就像个游戏一样。真实历史中不止一次的上演过这种抢光光游戏。
我们祖辈经历的,上个世纪的金圆券。
国民政府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三百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东北流通券三十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还有头版人民币的故事,也很经典,值得一提。这是百度来的,数学不好的可以上计算器。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原来流通在各解放区的地方币陆续停止发行,并按规定比价收回。在全部收回前,按一定比价照常流通。其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人民币种。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关键字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这么一圈折腾下来,沈万三和胡雪岩的纸币存款也成了贫下中农档次了。不过,人家有地,地还很多哦。所以,这两位要是在当时那几乎可以100%确定他们吃枪子了。
连续打赢了新旧版纸币战和贵金属战两场货币战争的萨克森温莎帝国依然是困顿不堪。仗打赢了,只是赖掉了以前的债务。本土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丝毫没有改善,甚至要比坑死殖民地的币制改革前更遭。
国际贸易汇兑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高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出口一团糟,各种主要贸易商品全部严重积压,相关企业员工大批失业,LAY.OFF.AT.HOME。
国民福利超支严重,还有大批失业者的社会救济不补贴要发。
军舰实在也造不下去了,财政收入没钱,印钱的数目也到了极限,库存军舰太多了,船坞都满了。
曾经国际化的帝国金元纸币日益回归国内流通印花纸片的本质,已经被多数国家拒收。帝国的各种国际支出开始使用国库库存黄金作为结算手段。
B98年10月份,萨克森温莎帝国国库黄金储备较去年同期下降6.2%,与历史峰值比较,已经下降了30%。可该国本土的纸质货币市面流通量与黄金储备历史峰值时期相比增长了6倍。
眼见这号称金本位的纸片要被揭穿本来面目,以至于该国在B98年起被迫多次抛售黄金维持帝国元的币值。在黄金储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这一救市模式注定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也许真的到了终结或者改变金本位制的时候了,该国政府迫切需要某种特殊历史事件来作为理由。一场战争也许是个好主意。
这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战争要素正在急速的变化。超级大国萨克森温莎帝国与其他多个海上强国之间的战略均势即将被再次打破。
战略均势是指双方或多方战略力量相对平衡的态势,它是各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综合力量上出现的势均力敌的状态,但不排斥各方在一定领域内有强弱、优劣之分。战略均势是相对的、暂时的,彼此都力求突破平衡,使己方力量居于优势。一旦某一方取得优势,均势即被打破。战略上的进攻、防御、相持,是战略力量的优势、劣势、均势转化的反映。在和平时期,处于准敌对或敌对状态下的两个集团,打破战略平衡无疑意味着战争。
国际政治层面上,德尔斯坦帝国(又被称为马恩罗科帝国德尔斯坦王朝)作为《环球贸易协定》组织的原始缔约国和实际领袖,政治地位早已不次于经济危机泥沼中的超级大国萨克森温莎帝国。
实际经济实力上,该国的政治地位和该国倡导的《四国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使得该国实际经济实力已经在萨克森温莎帝国之上。
此时,对于这个自己制造的宿敌,萨克森温莎帝国手里能打的牌牌,只剩下日益萎靡中的军事实力和似有似无的科技领先优势。
对萨克森温莎帝国来说,与其将来被战,不如主动出战。B99年6月31日,萨克森温莎帝国的黄金储备历史性的出现了五个百分点以上的同比下降。《货币币值条约》这条导火索终于燃烧到了尽头,萨克森温莎帝国无法容忍战略天平的出现如此的倾斜,这次他只有亲自上阵了。
附录:
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
(萨克森温莎帝国货币制度原为金币本位制,后改为金块本位制)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
金块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公元2015年7月,美利坚合众国,弗吉尼亚州,西点军校毕业典礼。
“Howdy,kidos.”(都好吗,小崽子们?)
“Allright,kids,whatisthisdamnpieceofpaper?”(好吧,崽子们,谁知道这张该死的纸是什么?)
“Thisisafuckingonehundreddollarbill.“(这是它妈了B的一百美刀。)
“Doyouguysknow………cannotevenwipeyourass?”(你们知道美国花多少钱就能印出这张擦屁股都不够用的纸吗?)
“Itcostus……You’redamnright,fuckingtencents.”(才花我们十美分,对了,是妈了B的十美分)。
“美国用十美分一张擦屁股纸,换回别的国家好几百块钱,换回一大堆的东西,Isthisfuckingfair?(这它妈了B的公平吗?)
TheanswerisfuckingNO.(答案是他妈了B的不公平)可是,可是,为什么别的国家要咬着牙来接受这种不公平呢?--------就因为你们。”(Becauseofyouguys.)
“Kidos,youbearthisinyourmind.(崽子们,你们给我记住了。)Whoeverdaretochallengethisdamnpieceofpaper,it’stimetogotowar.(谁要敢挑战我们这张擦屁股纸,你们就该去打仗了。)
以上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詹姆斯·A·范弗里特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讲话。
什么??这会是??不会吧??上将怎么会满口脏话,怎么会说的这么露骨!!??
人家就是这么说的,不信可百度。这位上将可是越战前线玩命,伊拉克坐镇指挥的,从来都是玩真的,不搞虚的。这话说的真尼玛实在,太尼玛接地气了。
记住洒家的话:拿枪的军人可不像那些文艺小清新一般的矫揉造作。不爽。老子就给你一拳。
真实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的规则。回到那个架空的世界,同样的规则,类似的事情。
B世纪85年10月24日,6个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德尔斯坦帝国(马恩罗科帝国德尔斯坦王朝)等四国的主导下成立了环球贸易协定组织。全球65个主要经济体中,又有3个在次年(B86年)加入了该组织。随着时间推移,该组织不断壮大。到B世纪95年年初,这一数字为49个,其中甚至还有多个属于萨克森温莎帝国的殖民地国家。
该组织制定的《环球贸易协定》是一个签约国政府之间缔结的有关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环球协定》。德尔斯坦帝国等六国成立这一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处于对手下败将的蔑视和对其他小国的传统性无视,撒克森温莎帝国在整个B世纪末对这一组织贯彻了完全无视的态度——不加入,不合作,不屑一顾,我行我素,你们贸易你们的,老子老大老子的。帝国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加入了我就LOW了”,“超级大国跟小国公平交易,这种蠢事只有败落的马恩罗科树懒才办得出来”。
然而,与环球贸易协定组织缔约国数量大幅增长形成呼应负相关的是撒克森温莎帝国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帝国国内出口的商品滞销,相关国际贸易类企业利润减少,这直接造成了出口工业品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和涉及企业工人失业大量增加。这些外贸行业失业人员紧缩消费,又再次使得国内消费性商品滞销,相关内贸消费类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大量企业破产把危机传导到了银行,银行只得惜贷收贷以求自保,其他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也濒临倒闭。资金市场,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那些小型银行纷纷宣布破产……整个B世纪90年达后半期,萨克森温莎帝国大批的工人失业,企业关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正在一步步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该国某重要内阁成员称:“自B世纪97年起,萨克森温莎帝国国内局势如同打了败仗丢掉了殖民地一般。”“但从经济角度看,我们的多数殖民地都被兵不血刃的夺走了。”
曾经的世界老大强国短短十年间就败落至此,当时世界各国都觉着很奇怪,就像当时的经济学家解释不了经济危机一样。
现在看来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萨克森温莎帝国已经在一场金融战货币战争为主要战场的经济战争中败下阵来。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不懂货币金融学,因为这门学科还没发明出来。萨克森温莎帝国和《环球贸易协定》各个缔约国都不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着一场不流血的战争。虽然是不流血的战争,但战败者的损失绝对不次于真枪实弹的战争。
萨克森温莎帝国十年间陷于败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环球贸易协定》。就是这一本纸质协定”抢走“了萨克森温莎帝国的殖民地。这就是纯纯的一堆纸,背后没有任何舰队,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争或与之相关的政变。
具体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为方便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环球贸易协定》中还有关于货币金融方面的条款。这些金融货币条款的核心是《四各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简称《货币币值条约》。条约规定:四个主要缔约国之间的货币实施固定汇率,无条件货币互换,相互担保对方货币的信誉。《环球贸易协定》缔约国家可使用四个主要国家的货币作为结算国家贸易货币,马恩罗科帝国等四国对这些海外本国货币的购买力进行担保,也就是说缔约国使用四国之中任意某国货币,可按照该国与其他三国约定的货币汇率换汇或者购买商品。《环球贸易协定》条约对萨克森温莎帝国的真正杀伤力就来自《四国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
毫无疑问,这一协定的签署使得本就负有奸商恶名的撒克森温莎帝国处境更加艰难。
此前,因实物黄金的固有缺点,称量携带检验等诸多技术难题,国际日常商业贸易通常使用萨克森温莎帝国元(又称帝国黄金元,简称金元)作为通用贸易结算货币。萨克森温莎帝国中央银行规定,一元帝国黄金元等于四克黄金。但是,以黄金换取帝国金元需要支付2.5%的手续费,就是说实际操作中用4.1克黄金才能换到一元钱帝国黄金元。而是用帝国黄金元从帝国金库购买黄金更吃亏,一帝国黄金元只能买3.8克黄金,而且还得是大宗交易。不过,这个价格比当下国内商业银行实在多了,国内商业银行是在国际金价折算价格基础上加至少十个点,甚至二十个点以上往外卖黄金。真尼玛黑!!
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多多少少都要跟撒克森温莎帝国进行点汇兑贸易,买金元卖黄金或用金元换黄金,黄金和帝国金元换来换去,萨克森温莎帝国来回都有赚头。如果手里没有黄金,那就要付出更多。为了得到萨克森温莎帝国元(下称金元)用来进口需要的商品,只能低价卖给萨克森温莎帝国自家的产品;有时为了急于平衡国际贸易收支中过多的入超,还得用手里的萨克森温莎帝国元高价购买该国的出口物资。
加入《环球贸易协定》之后,这些缔约国之间开始依照《国富论》中的比较经济学生产优势原则进行贸易,不再为了所谓萨克森温莎帝国元,进行高买低卖的亏欠孙子交易。至于把这种萨克森温莎帝国元作为外汇储备,这种想法搁到那时实在是有些穿越了,那时的人们还不太认同外汇储备。与货币相比,各国政府更多喜欢储备黄金和白银。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外汇储备这事也是个自以为聪明人的笨蛋骗自己的小把戏——储备这种纸印的帝国黄金元吗,鬼才知道他家的仓库里还有多少黄金。纸币如果花不掉,那就是一张废纸。就像蒋总统的币,纯正的印花废纸。
从B世纪95年起,能给萨克森温莎帝国带来真金白银正收益的沙比贸易伙伴明显少了。剩下的继续使用帝国黄金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经济体只剩下几个金本位国家和习惯受宗主国虐待的该国殖民地。这直接造成了帝国货币汇兑收入的直线下降,进而使得帝国财政收入急剧下滑,一向有富余的帝国本土财政开始入不敷出。
百余年来,用以倾销国内贸易剩余纺织品的不发达国家市场,到那时已经几乎没有了。甚至连自家殖民地都几乎不买宗主国本土生产的毛巾和布匹了。这些个纺织品入行门槛太低,人家自己能生产了,即使自家生产不了,也可以买到国际市场低价货。这些个产业工人只能失业LAYOFF,尼玛国内叫这个词——下岗,这TM的就是失业。纺织姑娘,女工们没有收入了。为了生计,很多人上街了……
还有更糟糕的。几十年来,这个帝国一直都可以卖军火获取超高额利润现金收益。这十年来,该国的国际武器市场几乎没有了,“客户死了”,或者是买别家的了。这头现金奶牛已经是死的透透的了。随着兵器工业技术的推广扩散,造枪造炮不再是高端科技了,会造枪炮的多了,自家会造就不从国际市场买了。另外,萨克森温莎帝国他们家卖的军火实在是太贵了,不会造的不从他们家买。他家兜售的退役旧枪炮要比威廉王国家新造的还要贵,性能上一定会比新造的差,要不怎么会退役变成淘汰库存。至于军舰,他家的更是贵的离谱,能从别人那里买两条军舰的黄金,在他们家买一条都不够,还得支付汇兑损失。会造军舰的多了,这帝国的高价军舰也就只能成为库存了。
军舰积压,船坞变仓库,还不是最糟的,还有更糟糕的。帝国的两项基本国策即将无法执行了。
其一,为提高本土人民幸福指数,帝国一直以来,百年如一日的使用大量帝国金元去采购殖民地或其他国家的物资用于丰富本土民生。虽然是底价收购,但却是大宗交易,这方面花钱不少,但政府多少有些收入。殖民地金元到手后,大量买帝国的高价工业品,资本进行了循环,殖民地和帝国本土皆大欢喜。现在是缔约殖民地的这些资源被其他缔约国收走,无法低价卖给本土,只能随行就市高价卖货,本土依旧是低价供应老百姓,很多情况都是赔钱卖货,补贴本土人民,尼玛纯民生福利啊
其二,帝国必须维持作为老大必须具备的庞大军力和军工生产能力。造军舰,不能停,还得不停的造昂贵的大型军舰。船厂开工率,必须得充分保障,这就得造小军舰。可是,可是,财政收入钱不够,没钱啊,那只能印钱,印钱,再印钱。
这两项政策都需要钱,帝国一刻不停的印制萨克森温莎帝国元。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还这么玩,那就必然是通货膨胀。
这场大通胀是从殖民地开始的。殖民地也不再购买帝国本土的高价工业品了,钱投进去不循环了。殖民地不需要这些纸片货币,殖民地商人和居民往往会习惯性的用帝国纸币买黄金,这使得该国殖民地金价暴涨,在这些地区流通的帝国纸币暴跌。国际上的帝国纸币价格也受影响下跌。帝国曾尝试拿出储备黄金上市抛售维持货币币值,但与百年来积攒下的殖民地庞大货币存量相比杯水车薪。
聪明的帝国意识到这一点,果断放弃了保卫殖民地的货币兑贵金属汇率,让黄金飞,随他去吧,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住本土货币币值了。
B94年6月30日,帝国宣布,因市面存在“严重的假钞问题”在本土发行新版货币,在本土进行新版货币流通试点,暂时停止向外兑付黄金。要求短期内本土国内所有人一个月内将旧货币现金全部更换为新版货币,旧货币在本土停止流通。
B94年8月1日,人类货币史上最操蛋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帝国宣布,鉴于殖民地流通有“存在大量假钞流通问题”,本土各商业机构和本土各银行暂时不接受殖民地使用的旧版帝国金元,旧版帝国金元只限在殖民地流通,旧版帝国金元价格与黄金价格脱钩,实施市场价。话音刚落,该国所有殖民地的帝国金元纸币兑黄金的价格应声直落。
几个月后,市面上所有物资价格飞涨,不知哪来的那么多大额钞票!!事后有人泄密:这与本土直接控制的各大银行和贸易公司在殖民地投放了库存大量旧版货币有关。纸币洪水把黄金价格推上了天,需要100元的旧版帝国金元才能兑换0.15克黄金。在新币发行前不久,帝国金元兑黄金的帝国官方价是一元帝国金元兑换四克黄金!!!当时旧版帝国金元最大面额就是100元,作为银行间结算货币使用的,平时人们都是使用一元以下的纸币,甚至很少有人见过10元的帝国金元钞票。
不过,那时帝国新版金元还是一元钱换四克黄金。瞧,“假钞”把殖民地害惨了。殖民地人民热切呼唤新版帝国金元。
B94年10月11日起,新版帝国金元纸币开始在殖民地发型,按照市面价格兑换旧版帝国金元。官方报纸:“帝国有一次拯救了殖民地人民。”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劫掠行动,不过确实保住了帝国本土货币的购买力。
至于丢了什么……没关系,人类的记忆毕竟是短暂的。而且“不怕,有兵在。”何况,世界各国多多少少都是这个样子。
某些精明的商人们似乎明白,“殖民地被赤果果的耍了”,“被帝国本土劫掠的只剩下内裤了”,“照这个样子,帝国纸币到最后一定会变成纸”。当时,世界各国都有这样的商人。黄金基本都在政府手里,他们就开始屯白银。很多人开始拒绝使用帝国金元纸币,转而使用贵金属,传统的实物白银。帝国殖民地商人和世界多国的商人开始使用白银进行贸易结算,实物贵金属充当交易媒介,逃避税收。
不法商人这么搞各国政府可就收不着税了,这感觉很不爽。某些巨富商人们却贷款聚敛了大量的白银,貌似要搞个白银帝国。可这些不法商人怎么看都不是政府的对手,事实也是这个样子。萨克森温莎帝国联合多国制造了一场白银暴跌。B95年起,国际白银价格狂跌,金银比价由原来稳定多年的1:12到1:15跌至1:60,实际结算价格是1:80。这一跌就再也没回到原来的价位。商人们瞬间被政府抢光光,玩杠杆的那几个直接改成玩绳索了。
国家总是能在经济层面轻松战胜民众,这种胜利对国家来说简直就像个游戏一样。真实历史中不止一次的上演过这种抢光光游戏。
我们祖辈经历的,上个世纪的金圆券。
国民政府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三百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东北流通券三十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还有头版人民币的故事,也很经典,值得一提。这是百度来的,数学不好的可以上计算器。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原来流通在各解放区的地方币陆续停止发行,并按规定比价收回。在全部收回前,按一定比价照常流通。其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人民币种。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关键字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这么一圈折腾下来,沈万三和胡雪岩的纸币存款也成了贫下中农档次了。不过,人家有地,地还很多哦。所以,这两位要是在当时那几乎可以100%确定他们吃枪子了。
连续打赢了新旧版纸币战和贵金属战两场货币战争的萨克森温莎帝国依然是困顿不堪。仗打赢了,只是赖掉了以前的债务。本土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丝毫没有改善,甚至要比坑死殖民地的币制改革前更遭。
国际贸易汇兑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高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出口一团糟,各种主要贸易商品全部严重积压,相关企业员工大批失业,LAY.OFF.AT.HOME。
国民福利超支严重,还有大批失业者的社会救济不补贴要发。
军舰实在也造不下去了,财政收入没钱,印钱的数目也到了极限,库存军舰太多了,船坞都满了。
曾经国际化的帝国金元纸币日益回归国内流通印花纸片的本质,已经被多数国家拒收。帝国的各种国际支出开始使用国库库存黄金作为结算手段。
B98年10月份,萨克森温莎帝国国库黄金储备较去年同期下降6.2%,与历史峰值比较,已经下降了30%。可该国本土的纸质货币市面流通量与黄金储备历史峰值时期相比增长了6倍。
眼见这号称金本位的纸片要被揭穿本来面目,以至于该国在B98年起被迫多次抛售黄金维持帝国元的币值。在黄金储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这一救市模式注定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也许真的到了终结或者改变金本位制的时候了,该国政府迫切需要某种特殊历史事件来作为理由。一场战争也许是个好主意。
这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战争要素正在急速的变化。超级大国萨克森温莎帝国与其他多个海上强国之间的战略均势即将被再次打破。
战略均势是指双方或多方战略力量相对平衡的态势,它是各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综合力量上出现的势均力敌的状态,但不排斥各方在一定领域内有强弱、优劣之分。战略均势是相对的、暂时的,彼此都力求突破平衡,使己方力量居于优势。一旦某一方取得优势,均势即被打破。战略上的进攻、防御、相持,是战略力量的优势、劣势、均势转化的反映。在和平时期,处于准敌对或敌对状态下的两个集团,打破战略平衡无疑意味着战争。
国际政治层面上,德尔斯坦帝国(又被称为马恩罗科帝国德尔斯坦王朝)作为《环球贸易协定》组织的原始缔约国和实际领袖,政治地位早已不次于经济危机泥沼中的超级大国萨克森温莎帝国。
实际经济实力上,该国的政治地位和该国倡导的《四国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使得该国实际经济实力已经在萨克森温莎帝国之上。
此时,对于这个自己制造的宿敌,萨克森温莎帝国手里能打的牌牌,只剩下日益萎靡中的军事实力和似有似无的科技领先优势。
对萨克森温莎帝国来说,与其将来被战,不如主动出战。B99年6月31日,萨克森温莎帝国的黄金储备历史性的出现了五个百分点以上的同比下降。《货币币值条约》这条导火索终于燃烧到了尽头,萨克森温莎帝国无法容忍战略天平的出现如此的倾斜,这次他只有亲自上阵了。
附录:
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
(萨克森温莎帝国货币制度原为金币本位制,后改为金块本位制)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
金块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