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颖川书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易知道是时候表明自己的来意了。站起来对荀俭、荀绲分别施了一礼,抱拳道:“两位家主,你们都是饱学之士,对于世道时局的变化自然心里有数,刘某不敢说颖川将来会如何的混乱,但毕竟颖川之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天下真的大乱,颖川怕也会首当其次,这些,不用刘某说,想必各位的心里都明白。此次刘某到荀家来拜访,其实就是想请文若兄到洞庭湖去帮忙,相信在洞庭湖,文若兄必定能够一展其心中抱负。还望两位家主能允许文若兄随刘某前去,当然,如果荀家信得过我刘易,觉得我刘易有能力可以给荀家一个安全稳定的地方安居,相信刘易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你们荀家发展,那么,我刘易也诚心请你们荀家可以去洞庭湖新洲新城安顿,对于你们荀家,我刘易必会给予极大的关顾与方便。你们看,刘某的提议如何?”
刘易的目的很明确,表明自己的目标其实只是荀文若,向他们荀家递出橄榄枝,邀请他们搬迁到洞庭湖新洲去也只是附带的。当然,刘易也给予了荀家足够的尊重,并没有直说要他们荀家投效自己,反而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举家搬到洞庭湖新洲去,荀彧早向他们提起过,只不过,他们对刘易并不相识相熟,单凭荀彧的一面之词,荀俭也好,荀绲也好,他们都不可能贸然的将整个家族都押在刘易的身上。可是,现在刘易亲自登门向他们发出邀请。这样一来,他们还真的要好好考量一翻了。
和刘易见面,见到了刘易的本人,通过一翻接触。观一可见全貌。他们都得出,刘易,不似是那些奸恶之徒,其相貌非凡,有礼谦恭,谈吐真诚,的确当得上少年英雄这个词。加上,刘易一到。便救治了荀绲的孙儿,这让荀家上下都对刘易有一种感激之情,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点动心。
不过。举家搬迁的事,事关重大,关系到整个家族今后的命运,荀俭和荀绲都不敢轻易答应。
荀俭和荀绲交头在一起私语一翻之后,荀俭道:“请问太子太傅。如果我们荀家搬到洞庭湖新洲之后,我们荀家又将如何?怎么谋生?怎么发展?又从何发展?”
这个又不太好答,因为荀俭这问,其中包含了许多意思。
刘易稍为想了想。先答其中的一个意思道:“如果你们到了洞庭湖新洲,荀家依然是旬家。并不是我刘易的附属家族,你们在洞庭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你们荀家自由作主决定的。当然,作为一个新建起来的小城,百废待兴,许多物资或者不是那么充裕,自然及不上洛阳京城或者你们这许昌大郡城那么的繁荣,不过,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唯一要注意的,新城归新城,在新城安顿的人或家族,都不会做出有损新城发展的事,除此之外,一切,你们都是自由的。”
刘易说了后,再继续答道:“至于你们荀家谋生的问题,我想也不会是什么的问题,你们荀家在许昌是怎么做的,做什么,到了新城之后,也依然可以做。比如说,你们若要经商,做什么的商品,我们可以给予你们方便,可以助你们把生意都做到长江两岸的城镇去。想必你们都知道刘某原来便是护荆州长江都尉?我手下有一支水师船队,可以保证你们的商品能安全的在各大城镇流通。至于土地的问题,洞庭湖新洲附近,还有不少荒地,稍加开垦便是良田,我们那里现在暂时是这样,不管是个人或者家族,只要能耕作多少田地便可以得到多少田地,都可以把田地暂划归为其所有,不过,以后不准把田地丢荒,不然,得要收归新城官府所有,另外安排民众去耕作。”
“嗯,这些我们都明白的。不过,还请太子太傅原谅,我们荀家家大业大,不敢乱动,暂时还不宜搬到别处,再说了,时局的确在变化,但是以后如何,谁也说不准。我们想,不如先让文若随太子太傅前去,当然,我们也派些人一起前去察看察看,如果你们哪里的确适合我们安顿发展,我们再搬过去投靠太子太傅,你看如何?”荀俭不好拒绝刘易的好意,让荀绲代为说出来。
“那行,荀伯父,我和文若同辈论交,你们以后便是我伯父了,我们洞庭湖的大门,永远都会向你们荀家的每一个人徜开,什么时候你们想来,或者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派人通知我,我必然会扫席以待。”刘易没有过多的请求纠缠,他们答应荀彧随自己离去,这已经达到了刘易到荀家来的目的,至于荀家的人,搬不搬去洞庭湖,刘易也不强求。
对于刘易这个未来人来说,搬家什么的,根本便是小事一桩,可是对于这古时代的人来说,搬迁的确是一件关乎到整个家族命运的事。不管是谁,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的放弃家业离开。这个,刘易也早已经有心理准备,想让这些名门望族的人完全信任自己,把宝全押在自己的身上是不太现实的。他们要考察过洞庭湖新洲是否适合他们荀家安顿也在情理之中。
而让荀彧随刘易到洞庭湖去,也符合他们荀家不将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内的理念。所以,看到刘易这么有诚意,亲自到荀家来请荀彧,在刘易的诚意之下,他们也不好再阻止荀彧投刘易。
这时,天色将黑,刘易便干脆在荀家过了一夜,天明之后,才和荀彧一起离开。随荀彧离开荀家到洞庭湖去的,有他的娘子孩儿,以及一众下人侍女,还有一些族人。算起来,也有差不多一百人上下。这些人,都是和荀彧有着血脉较紧密的宗族人员,算是荀彧最亲近的一脉族人。
刘易带着荀彧等一家人出了许昌城。先和城外的军士汇合。然后派人进城采购一部份物资,刘易原来和大部队分开之时,所带的粮草只够二、三百人十来天之用,现在足有一千多号人,不采购点物资粮食等物怕也难以回得到洞庭湖。
命人进城采购物资之时,许昌城郡守也探知了在城外驻扎了一夜的军队是何人之军,他带着一众官员到了营地来拜见刘易。也算他识趣,并没有和刘易起什么的争执。也没有提刘易被董卓发旨追捕之事。他领着城内的官员来见刘易,只是想弄明白刘易到许昌来的目的,他们也有点怕刘易会留在许昌不走以致引来董卓的大军。得知刘易即将离去的时候,他又命人送了一部份军粮前来。好送刘易快点离开许昌范围。
对于这些一方官员的想法,刘易也是心知肚明的,这些也是刘易没有答应荀俭要留在许昌的原因之一,只要刘易一旦有留在许昌不走的态度,怕这些官府的官员马上便要翻脸不认人了。毕竟他们都有圣旨在手。也不怕刘易据城不走,他们起兵攻击刘易,也算是出师有名的。
刘易也不想无故生事,和官府太守客客气气的告别。还有出城来相送的荀俭、荀绲等人告别。
荀彧在路上找到了刘易说话,他有点留恋的回首看了又看。然后才脸色一整,正正式式的对刘易拜首道:“刘易兄弟。不,主公。今后你便是我的主公了,我这一家大小,全交托给你了。”
“哈哈,文若,你是知道我的,什么主公不主公的?不管如何,咱们都是兄弟,以后,咱们携手整治这万里河山,振兴大汉,今后,怕有你辛苦的时候,你、戏志才、贾诩等等,我从来都把你们当成是我的兄弟。咱们互相之间,也不用太过见外,我们大家,只要一门心思把洞庭湖新洲搞起来,以后大有可为。建功立业,名流千古也是大有可能滴。”
“嗯,什么的建功立业、名流千古的事,荀某并没有去多想,我只是想看到大汉有一天会真正的强盛起来,一切奸贼奸佞,都授首归天,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如此,便不枉我等的一翻努力了。”荀彧点头,说完他又话题一转道:“不过,我大伯父的建议,主公你为什么不同意?在许昌发展,也不是不可以啊。”
“那你说说,在许昌发展有何利弊?”刘易一边策马慢走,一边和荀彧聊着。
“如今董卓把持朝政,尽管名义上是满朝文武共同逼宫,都同意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的,可是,在天下各地官府的心目中,大家都明白其中的猫腻,对现在的朝廷,未必真的认同归心。而这,便也是天下大乱的主要根由。本来,先帝在位的时候,政令便不甚通达,各地州府官员,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迹象,现在,相信这个朝廷的政令出了不司隶八关,天下群雄,谁还会遵从朝廷政令?许昌,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有我荀家支持,主公你大可以先一步进占许昌,占得这腹地,把少帝扶正归位,以此,可令天下群雄归心,若有不顺服的,也可出师有名,直接出兵镇压便是。当然,最大的问题是面对董卓大军来攻袭的问题,可是,某相信,只要主公你振臂一呼,多少都可以得到不少地方官员的附从,在短时间之内聚集得三几万兵马,应该也可镇守得住许昌一段时间,到时候,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我们把两个基地的兵马调来,那时候,相信也有更多天下英雄来许昌,等那时候,便可以和董卓大军决战,一举定江山,只要击败了董卓,便可以重整朝纲,建立新朝廷,以统治天下。”
刘易知道荀彧说的,都是一些比较现实的事,表面上,的确也可行,如果刘易真的据许昌,在短时间之内征集三几万人马守城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也相信,一些真正忠于汉室的官员,也的确会率军前来,可是,荀彧不知道历史的发展,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天下群雄的野心。
如果说,在短时间之内。守住许昌,刘易也觉得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可问题是当守住了许昌,又或者是击败了董卓之后呢?那些率军前来各地英雄。他们便甘心完全顺服于新朝廷?特别是如果自己出兵去镇压一些不愿意顺服于新朝廷的人,到那里候,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种自己刘易便是董卓,和董卓一样,挟天子令诸候的嫌疑?天下群雄,怕现在都已经把这个时代当作是春秋战国时代来看待了,汉室盈弱,不足以震摄他们。不管谁和汉室皇帝亲近,怕都会被他们看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当然,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刘易倒也不怕,怕就怕就算是成立了新朝廷。也难以做到政令畅通,当那些前来勤王的天下豪雄率军离开之后,谁敢保证他们不会一样的拥兵自重?谁敢保证他们便会真心的为了整治大汉而尽心尽力?反正,刘易觉得,如果如此匆忙的把少帝再扶正。成立一个新朝廷,这个朝廷,并不纯粹,这是在走老路。天下纷争依然,不知何时了。所以。刘易始终都认为,如今。还是着力发展本身,当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后,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平靖天下,那时候,建立新朝廷,不管皇帝是谁,政令才可真正的得到通畅,大汉才有可能得到振兴。
今时今日,刘易是只得两个基地不错,可是,当力量所达的时候,便会有三个基地、四个、五个,以至更多,那个时候,每一个地方的官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一个官员,都是纯粹的为了振兴大汉而奋斗,那样的大汉,才可以真正的得到振兴。否则,这天下依然还是一个乱局。
刘易颔首而笑道:“文若,你有点急了,还记得当初我在张钧府上,大家初次见面的时候所说的话么?那时候我便说过,欲要振兴大汉,必须要先稳足,然后才求发展。现在,先不管朝廷如何,不管是谁做皇帝,不管是董卓把持朝政也好,或者是袁家也好,我们都要坚定不移的按原来的计划进行。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什么的朝廷,也不是为了谁做皇帝的问题,而是能让大汉的百姓真正的得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少有所学,让天下百姓,不用再受兵灾之祸,也不用再怕天灾祸害。因为,那时候将会有一个高效的朝廷,致力于救援受灾百姓,哪里有灾难,朝廷的救援便会及时的出现在哪里。这样的一个朝廷,容不下那些怀着私心、野心,鱼肉百姓的官员。所以,这个朝廷,必须全要像文若你这样怀着赤子之心的人来把持,来维护,到时候,成立宪法,整个大汉的人,人人都得遵守,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现在,我们还是不要再谈据许昌建新朝廷的事了。我们还是回到洞庭湖开尽全力发展,静观天下纷乱,大浪淘沙之后,去能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大乱之后才有大治,这个,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你我,现在都不可能阻止得了这大乱,唯有着眼于今后的大治。”
荀彧听后,沉呤了良久,忽地滚下马背,站在路中对刘易深深的躬下身子,眼内闪着智慧的光芒道:“今天听主公一席话,让荀某茅塞顿开,原来主公已经想到了今后的大治,是荀某的目光太短浅了。今后荀某必定会竭尽全力,扶助主公,死而后矣。”
“文若,快快请起,这不过是我胡乱之言,汝也更不可轻言死字。有些事,不仅仅你我便能成就的,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正直之士来共同努力。哈哈,走,我们现在便去颖川院,看看你和戏志才一再提起有着鬼才之称的小家伙郭嘉,然后把他也弄到我们洞庭湖去。相信我,今天仅只有一个小小一地的洞庭湖新洲,但是将来,你们可能便要管治一个郡城、州府,乃至一个朝廷九州。”这个时候,说话不用像早两三年前那么的谨慎了,汉室朝廷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其地位已经一落千丈,谁都敢公然的议论大汉如何如何,朝廷如何如何了。所以,刘易也放肆一把,隐隐的把自己的野心说出来。
自然,刘易知道,荀彧的心里,始终都有一个汉室正统的想法存在,历史上,他便一再反对曹操称王。刘易和他说这些,便是想一步一步慢慢的削减他对汉室正统的观念,让他的心里只知道天下百姓,不再坚持汉室正统。
事实上,荀彧现在也并不再是历史上的那个荀彧了,他和刘易共事了这么久,也早已经看清了如今大汉朝廷的本质。如今他觉得,追随刘易,为天下百姓做一些踏踏实实的事儿,要比以前空谈理想更有意义得多了。所以,他现在并没有过多去想最后皇帝是谁的问题,他只想把事实做好,做得更完美。
他再次爬上马背,开怀的笑道:“哈哈,主公说的不错,的确是我太急了。而且,还真的怀着一点私心,想着主公如果在许昌发展,那么,敝人也不用带着族人舟居劳顿,远离故乡。是我的错,以后,绝不会再有如此的想法了。嗯,我差点忘了,主公还在大力建造水师船队,到时候,这天下哪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还不是由我们来说?我们的大军,可以乘船,随时都可以到达大江南北,直达辽东南海,这打天下的事,又何用急燥呢?走!我们拼一下马力!”
荀彧一抽马臀,他跨下的战马斯鸣一声,奔驰而出。
午时才离开许昌,到傍晚的时候便入山,在一个谷地过了一夜。第二天傍晚时分,才在荀彧的引路之下,到了颖川院。
水镜先生司马徽所创立的颖川院,就在他的故乡阳翟。
阳翟是一个山城,四周都是连绵的山岭。小溪河流曲折纵横,如果没有荀彧引路,刘易怕要好几天才有可能寻得到颖川院。
颖川院,就建在一座状似龙抬头的山腹之间,四周都是一片片的竹林,山脚下还有一小河顺着山势流过。相当清静幽静的所在。
刘易命典韦、许诸两人领着军士及荀彧的族人,在离颖川院两三里地的地方先安下营寨,自己则和荀彧以及非要跟看看看的皇后、丁夫人等女一起拾阶而上,叩开颖川院的大门。
刘易本不欲皇后、丁夫人她们跟着,因为刘易到颖川院来,还有想见见水镜先生女儿司马如烟,看看有没有机会把她弄上手。有她们几女跟着,刘易还真的不方便下手。
不过,来到这么一个环境幽静幽美的地方,她们一见便喜欢,也不可阻止她们跟着前来观赏,只好任由她们跟着。再说,一路上,她们坐着马车也受尽了颠簸之苦,让她们活动活动筋骨也是好的。
刘易一行人的动静也实在太大了,远远的早惊动了还在颖川院求学的学子,刘易到了颖川院的时候,早已经有人在等着,估计是想看看是谁弄出这么大的阵仗。
荀彧以前曾来颖川院求学,但那也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早已经物是人非,面对许多陌生的院学子,他一个都不认识。本来他还想见一个认识的学子帮忙通报水镜先生或者帮忙去叫郭嘉出来。
刘易见荀彧在打量着站在颖川院门内的一众学子没有说话,自己便上前拱手道:“各位先生,鄙人刘易,今特来拜访你们院的水镜先生,不知道可否帮忙引见一下?”
“刘易?这名字怎么听着有点熟悉?不过,你们来得可不巧,咱先生游历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一个年约二十来岁的学子回礼答道。
{飘天文学www.piaotian.com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刘易知道是时候表明自己的来意了。站起来对荀俭、荀绲分别施了一礼,抱拳道:“两位家主,你们都是饱学之士,对于世道时局的变化自然心里有数,刘某不敢说颖川将来会如何的混乱,但毕竟颖川之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天下真的大乱,颖川怕也会首当其次,这些,不用刘某说,想必各位的心里都明白。此次刘某到荀家来拜访,其实就是想请文若兄到洞庭湖去帮忙,相信在洞庭湖,文若兄必定能够一展其心中抱负。还望两位家主能允许文若兄随刘某前去,当然,如果荀家信得过我刘易,觉得我刘易有能力可以给荀家一个安全稳定的地方安居,相信刘易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你们荀家发展,那么,我刘易也诚心请你们荀家可以去洞庭湖新洲新城安顿,对于你们荀家,我刘易必会给予极大的关顾与方便。你们看,刘某的提议如何?”
刘易的目的很明确,表明自己的目标其实只是荀文若,向他们荀家递出橄榄枝,邀请他们搬迁到洞庭湖新洲去也只是附带的。当然,刘易也给予了荀家足够的尊重,并没有直说要他们荀家投效自己,反而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举家搬到洞庭湖新洲去,荀彧早向他们提起过,只不过,他们对刘易并不相识相熟,单凭荀彧的一面之词,荀俭也好,荀绲也好,他们都不可能贸然的将整个家族都押在刘易的身上。可是,现在刘易亲自登门向他们发出邀请。这样一来,他们还真的要好好考量一翻了。
和刘易见面,见到了刘易的本人,通过一翻接触。观一可见全貌。他们都得出,刘易,不似是那些奸恶之徒,其相貌非凡,有礼谦恭,谈吐真诚,的确当得上少年英雄这个词。加上,刘易一到。便救治了荀绲的孙儿,这让荀家上下都对刘易有一种感激之情,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点动心。
不过。举家搬迁的事,事关重大,关系到整个家族今后的命运,荀俭和荀绲都不敢轻易答应。
荀俭和荀绲交头在一起私语一翻之后,荀俭道:“请问太子太傅。如果我们荀家搬到洞庭湖新洲之后,我们荀家又将如何?怎么谋生?怎么发展?又从何发展?”
这个又不太好答,因为荀俭这问,其中包含了许多意思。
刘易稍为想了想。先答其中的一个意思道:“如果你们到了洞庭湖新洲,荀家依然是旬家。并不是我刘易的附属家族,你们在洞庭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你们荀家自由作主决定的。当然,作为一个新建起来的小城,百废待兴,许多物资或者不是那么充裕,自然及不上洛阳京城或者你们这许昌大郡城那么的繁荣,不过,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唯一要注意的,新城归新城,在新城安顿的人或家族,都不会做出有损新城发展的事,除此之外,一切,你们都是自由的。”
刘易说了后,再继续答道:“至于你们荀家谋生的问题,我想也不会是什么的问题,你们荀家在许昌是怎么做的,做什么,到了新城之后,也依然可以做。比如说,你们若要经商,做什么的商品,我们可以给予你们方便,可以助你们把生意都做到长江两岸的城镇去。想必你们都知道刘某原来便是护荆州长江都尉?我手下有一支水师船队,可以保证你们的商品能安全的在各大城镇流通。至于土地的问题,洞庭湖新洲附近,还有不少荒地,稍加开垦便是良田,我们那里现在暂时是这样,不管是个人或者家族,只要能耕作多少田地便可以得到多少田地,都可以把田地暂划归为其所有,不过,以后不准把田地丢荒,不然,得要收归新城官府所有,另外安排民众去耕作。”
“嗯,这些我们都明白的。不过,还请太子太傅原谅,我们荀家家大业大,不敢乱动,暂时还不宜搬到别处,再说了,时局的确在变化,但是以后如何,谁也说不准。我们想,不如先让文若随太子太傅前去,当然,我们也派些人一起前去察看察看,如果你们哪里的确适合我们安顿发展,我们再搬过去投靠太子太傅,你看如何?”荀俭不好拒绝刘易的好意,让荀绲代为说出来。
“那行,荀伯父,我和文若同辈论交,你们以后便是我伯父了,我们洞庭湖的大门,永远都会向你们荀家的每一个人徜开,什么时候你们想来,或者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派人通知我,我必然会扫席以待。”刘易没有过多的请求纠缠,他们答应荀彧随自己离去,这已经达到了刘易到荀家来的目的,至于荀家的人,搬不搬去洞庭湖,刘易也不强求。
对于刘易这个未来人来说,搬家什么的,根本便是小事一桩,可是对于这古时代的人来说,搬迁的确是一件关乎到整个家族命运的事。不管是谁,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的放弃家业离开。这个,刘易也早已经有心理准备,想让这些名门望族的人完全信任自己,把宝全押在自己的身上是不太现实的。他们要考察过洞庭湖新洲是否适合他们荀家安顿也在情理之中。
而让荀彧随刘易到洞庭湖去,也符合他们荀家不将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内的理念。所以,看到刘易这么有诚意,亲自到荀家来请荀彧,在刘易的诚意之下,他们也不好再阻止荀彧投刘易。
这时,天色将黑,刘易便干脆在荀家过了一夜,天明之后,才和荀彧一起离开。随荀彧离开荀家到洞庭湖去的,有他的娘子孩儿,以及一众下人侍女,还有一些族人。算起来,也有差不多一百人上下。这些人,都是和荀彧有着血脉较紧密的宗族人员,算是荀彧最亲近的一脉族人。
刘易带着荀彧等一家人出了许昌城。先和城外的军士汇合。然后派人进城采购一部份物资,刘易原来和大部队分开之时,所带的粮草只够二、三百人十来天之用,现在足有一千多号人,不采购点物资粮食等物怕也难以回得到洞庭湖。
命人进城采购物资之时,许昌城郡守也探知了在城外驻扎了一夜的军队是何人之军,他带着一众官员到了营地来拜见刘易。也算他识趣,并没有和刘易起什么的争执。也没有提刘易被董卓发旨追捕之事。他领着城内的官员来见刘易,只是想弄明白刘易到许昌来的目的,他们也有点怕刘易会留在许昌不走以致引来董卓的大军。得知刘易即将离去的时候,他又命人送了一部份军粮前来。好送刘易快点离开许昌范围。
对于这些一方官员的想法,刘易也是心知肚明的,这些也是刘易没有答应荀俭要留在许昌的原因之一,只要刘易一旦有留在许昌不走的态度,怕这些官府的官员马上便要翻脸不认人了。毕竟他们都有圣旨在手。也不怕刘易据城不走,他们起兵攻击刘易,也算是出师有名的。
刘易也不想无故生事,和官府太守客客气气的告别。还有出城来相送的荀俭、荀绲等人告别。
荀彧在路上找到了刘易说话,他有点留恋的回首看了又看。然后才脸色一整,正正式式的对刘易拜首道:“刘易兄弟。不,主公。今后你便是我的主公了,我这一家大小,全交托给你了。”
“哈哈,文若,你是知道我的,什么主公不主公的?不管如何,咱们都是兄弟,以后,咱们携手整治这万里河山,振兴大汉,今后,怕有你辛苦的时候,你、戏志才、贾诩等等,我从来都把你们当成是我的兄弟。咱们互相之间,也不用太过见外,我们大家,只要一门心思把洞庭湖新洲搞起来,以后大有可为。建功立业,名流千古也是大有可能滴。”
“嗯,什么的建功立业、名流千古的事,荀某并没有去多想,我只是想看到大汉有一天会真正的强盛起来,一切奸贼奸佞,都授首归天,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如此,便不枉我等的一翻努力了。”荀彧点头,说完他又话题一转道:“不过,我大伯父的建议,主公你为什么不同意?在许昌发展,也不是不可以啊。”
“那你说说,在许昌发展有何利弊?”刘易一边策马慢走,一边和荀彧聊着。
“如今董卓把持朝政,尽管名义上是满朝文武共同逼宫,都同意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的,可是,在天下各地官府的心目中,大家都明白其中的猫腻,对现在的朝廷,未必真的认同归心。而这,便也是天下大乱的主要根由。本来,先帝在位的时候,政令便不甚通达,各地州府官员,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迹象,现在,相信这个朝廷的政令出了不司隶八关,天下群雄,谁还会遵从朝廷政令?许昌,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有我荀家支持,主公你大可以先一步进占许昌,占得这腹地,把少帝扶正归位,以此,可令天下群雄归心,若有不顺服的,也可出师有名,直接出兵镇压便是。当然,最大的问题是面对董卓大军来攻袭的问题,可是,某相信,只要主公你振臂一呼,多少都可以得到不少地方官员的附从,在短时间之内聚集得三几万兵马,应该也可镇守得住许昌一段时间,到时候,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我们把两个基地的兵马调来,那时候,相信也有更多天下英雄来许昌,等那时候,便可以和董卓大军决战,一举定江山,只要击败了董卓,便可以重整朝纲,建立新朝廷,以统治天下。”
刘易知道荀彧说的,都是一些比较现实的事,表面上,的确也可行,如果刘易真的据许昌,在短时间之内征集三几万人马守城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也相信,一些真正忠于汉室的官员,也的确会率军前来,可是,荀彧不知道历史的发展,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天下群雄的野心。
如果说,在短时间之内。守住许昌,刘易也觉得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可问题是当守住了许昌,又或者是击败了董卓之后呢?那些率军前来各地英雄。他们便甘心完全顺服于新朝廷?特别是如果自己出兵去镇压一些不愿意顺服于新朝廷的人,到那里候,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种自己刘易便是董卓,和董卓一样,挟天子令诸候的嫌疑?天下群雄,怕现在都已经把这个时代当作是春秋战国时代来看待了,汉室盈弱,不足以震摄他们。不管谁和汉室皇帝亲近,怕都会被他们看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当然,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刘易倒也不怕,怕就怕就算是成立了新朝廷。也难以做到政令畅通,当那些前来勤王的天下豪雄率军离开之后,谁敢保证他们不会一样的拥兵自重?谁敢保证他们便会真心的为了整治大汉而尽心尽力?反正,刘易觉得,如果如此匆忙的把少帝再扶正。成立一个新朝廷,这个朝廷,并不纯粹,这是在走老路。天下纷争依然,不知何时了。所以。刘易始终都认为,如今。还是着力发展本身,当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后,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平靖天下,那时候,建立新朝廷,不管皇帝是谁,政令才可真正的得到通畅,大汉才有可能得到振兴。
今时今日,刘易是只得两个基地不错,可是,当力量所达的时候,便会有三个基地、四个、五个,以至更多,那个时候,每一个地方的官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一个官员,都是纯粹的为了振兴大汉而奋斗,那样的大汉,才可以真正的得到振兴。否则,这天下依然还是一个乱局。
刘易颔首而笑道:“文若,你有点急了,还记得当初我在张钧府上,大家初次见面的时候所说的话么?那时候我便说过,欲要振兴大汉,必须要先稳足,然后才求发展。现在,先不管朝廷如何,不管是谁做皇帝,不管是董卓把持朝政也好,或者是袁家也好,我们都要坚定不移的按原来的计划进行。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什么的朝廷,也不是为了谁做皇帝的问题,而是能让大汉的百姓真正的得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少有所学,让天下百姓,不用再受兵灾之祸,也不用再怕天灾祸害。因为,那时候将会有一个高效的朝廷,致力于救援受灾百姓,哪里有灾难,朝廷的救援便会及时的出现在哪里。这样的一个朝廷,容不下那些怀着私心、野心,鱼肉百姓的官员。所以,这个朝廷,必须全要像文若你这样怀着赤子之心的人来把持,来维护,到时候,成立宪法,整个大汉的人,人人都得遵守,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现在,我们还是不要再谈据许昌建新朝廷的事了。我们还是回到洞庭湖开尽全力发展,静观天下纷乱,大浪淘沙之后,去能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大乱之后才有大治,这个,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你我,现在都不可能阻止得了这大乱,唯有着眼于今后的大治。”
荀彧听后,沉呤了良久,忽地滚下马背,站在路中对刘易深深的躬下身子,眼内闪着智慧的光芒道:“今天听主公一席话,让荀某茅塞顿开,原来主公已经想到了今后的大治,是荀某的目光太短浅了。今后荀某必定会竭尽全力,扶助主公,死而后矣。”
“文若,快快请起,这不过是我胡乱之言,汝也更不可轻言死字。有些事,不仅仅你我便能成就的,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正直之士来共同努力。哈哈,走,我们现在便去颖川院,看看你和戏志才一再提起有着鬼才之称的小家伙郭嘉,然后把他也弄到我们洞庭湖去。相信我,今天仅只有一个小小一地的洞庭湖新洲,但是将来,你们可能便要管治一个郡城、州府,乃至一个朝廷九州。”这个时候,说话不用像早两三年前那么的谨慎了,汉室朝廷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其地位已经一落千丈,谁都敢公然的议论大汉如何如何,朝廷如何如何了。所以,刘易也放肆一把,隐隐的把自己的野心说出来。
自然,刘易知道,荀彧的心里,始终都有一个汉室正统的想法存在,历史上,他便一再反对曹操称王。刘易和他说这些,便是想一步一步慢慢的削减他对汉室正统的观念,让他的心里只知道天下百姓,不再坚持汉室正统。
事实上,荀彧现在也并不再是历史上的那个荀彧了,他和刘易共事了这么久,也早已经看清了如今大汉朝廷的本质。如今他觉得,追随刘易,为天下百姓做一些踏踏实实的事儿,要比以前空谈理想更有意义得多了。所以,他现在并没有过多去想最后皇帝是谁的问题,他只想把事实做好,做得更完美。
他再次爬上马背,开怀的笑道:“哈哈,主公说的不错,的确是我太急了。而且,还真的怀着一点私心,想着主公如果在许昌发展,那么,敝人也不用带着族人舟居劳顿,远离故乡。是我的错,以后,绝不会再有如此的想法了。嗯,我差点忘了,主公还在大力建造水师船队,到时候,这天下哪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还不是由我们来说?我们的大军,可以乘船,随时都可以到达大江南北,直达辽东南海,这打天下的事,又何用急燥呢?走!我们拼一下马力!”
荀彧一抽马臀,他跨下的战马斯鸣一声,奔驰而出。
午时才离开许昌,到傍晚的时候便入山,在一个谷地过了一夜。第二天傍晚时分,才在荀彧的引路之下,到了颖川院。
水镜先生司马徽所创立的颖川院,就在他的故乡阳翟。
阳翟是一个山城,四周都是连绵的山岭。小溪河流曲折纵横,如果没有荀彧引路,刘易怕要好几天才有可能寻得到颖川院。
颖川院,就建在一座状似龙抬头的山腹之间,四周都是一片片的竹林,山脚下还有一小河顺着山势流过。相当清静幽静的所在。
刘易命典韦、许诸两人领着军士及荀彧的族人,在离颖川院两三里地的地方先安下营寨,自己则和荀彧以及非要跟看看看的皇后、丁夫人等女一起拾阶而上,叩开颖川院的大门。
刘易本不欲皇后、丁夫人她们跟着,因为刘易到颖川院来,还有想见见水镜先生女儿司马如烟,看看有没有机会把她弄上手。有她们几女跟着,刘易还真的不方便下手。
不过,来到这么一个环境幽静幽美的地方,她们一见便喜欢,也不可阻止她们跟着前来观赏,只好任由她们跟着。再说,一路上,她们坐着马车也受尽了颠簸之苦,让她们活动活动筋骨也是好的。
刘易一行人的动静也实在太大了,远远的早惊动了还在颖川院求学的学子,刘易到了颖川院的时候,早已经有人在等着,估计是想看看是谁弄出这么大的阵仗。
荀彧以前曾来颖川院求学,但那也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早已经物是人非,面对许多陌生的院学子,他一个都不认识。本来他还想见一个认识的学子帮忙通报水镜先生或者帮忙去叫郭嘉出来。
刘易见荀彧在打量着站在颖川院门内的一众学子没有说话,自己便上前拱手道:“各位先生,鄙人刘易,今特来拜访你们院的水镜先生,不知道可否帮忙引见一下?”
“刘易?这名字怎么听着有点熟悉?不过,你们来得可不巧,咱先生游历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一个年约二十来岁的学子回礼答道。
{飘天文学www.piaotian.com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