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藏地,永远的净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那些劳役,刘易真的很难对他们说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话来。绝对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为大汉做点苦力,就认为他们可怜,就可以对他们的过去所做出来的恶行既往不咎,那是不可能的。
何况,想想那些都是一些什么人吧。很大一部份,就是当初对汉人烧杀掳掠的匈奴人、乌桓人,以及一些附从匈奴或者乌桓部族的劫掠大汉的帮凶从犯。另外,便是当年董卓军的俘虏,以及这些年来,新汉军所俘虏回来的一些天下各地诸侯的士兵。
当然,这些并不是全部,不管是匈奴人也好还是乌桓人,又或是天下一众诸侯的俘虏兵,当中,都有一大部份的人被释放,甚至,不少人都成了新汉军,现在的大汉军将士。当中,是包括一部份匈奴人及乌桓人等一小部份的异族人的。
这个,就说明了问题,不是刘易不想放过他们,要不然,为何却又会放了当中的一大部份呢?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所犯下的恶行,不足以通过为大汉做劳役而获得赎罪释放。他们,都是被查实,手上沾满了汉人百姓的鲜血,每一个被打成死劳役的人,他们都非是在战争当中杀死了汉人士兵的原因,而是在非战的时候,对一些无辜的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所以,他们罪不可恕。
刘易估计,那些对这些死劳役产生了同情心的汉军士兵,应该是大汉立国之后,统一组建了汉军之后的一些新兵。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死劳役的过往恶行,所以,才会有想法,想联名请求释放一些死劳役的念头。
对于这部份的汉军士兵,要第一时间调开,另外派军去看押那些死劳役。要知道,看守看押他们的士兵,一旦产生了同情心,这就等于是在无形中赋予了那些死劳役一种求生的欲念。看守不严,那么就会让他们有机可乘,数以十万计的死劳役,一旦暴动,那就是一件难以收拾的事。
除了调开那些士兵之外,刘易还给各军分别下了圣旨,特别提醒各军,要注意对士兵的思想教育。在训练之余又或者是执行军务之余,都要不停的要求各军士兵要坚持学习文化,并将汉军的使命灌输给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他们作为汉军,所要尽到的职责是什么,他们的信仰又是什么,只有让汉军将士,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这才是一支永远都打不垮的铁血雄师。
汉军的使命及信仰,也就不多说了。这些在大汉的基本国法当中也着重交待汉军将士。保家卫国,这个是汉军成军的基本使命与信念。而进取开拓,传播大汉文明,教化天下蛮人,使天下大同,坚决避免大汉再次遭受到异族侵害。这些,都是汉军的精神信仰。
汉军当中,有专门的宣传人员,他们都会根据朝廷的指示,经常在各军展开一些思想教育。主要是将一些历史史实情况,告诉汉军将士,告诉他们,华夏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每一个时代,都避免不了遭受到异族迫害的事实。让每一个汉军将士都要明白,那些异族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事实,所以,他们只要成为了汉军,那么就要有一些信念,有信仰,他们要为了让大汉永远不再遭受异族侵犯而奋斗,要为了和平,为了教化那些蛮人而努力。
如此,当汉军远征之时,每一个汉军将士,他们都要怀着一种满腔的热情,去将汉人的文化传播给那些还没有开化的原始野蛮人。让他们接受大汉的文化,接受教化,让那些原始部落的人,知礼懂耻,在大汉的帮助之下,摆脱贫困,过上真正的文明的生活。那些接受了教化的野蛮人,异族人,只要他们从心底里认可大汉的文化,并且感同身受,将自己也视为大汉的一员,那么,他们不成了自己人。成了大汉的子民,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这些在朝廷当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每一个汉军将士,都必须要知道的,如此,他们才可以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振兴,为了天下和平,为了大汉的永久兴盛。
加强大汉将士的思想教育,也利于刘易即将要开展的远征行动。要让每一个汉军将士都明白,大汉中土虽然已经获得统一,但是大汉现在并非乐土,并非就完全没有威胁。
另外,从西南藏地送回来的情报当中,在开通了入藏之路后,黄忠与黄叙父子所部的汉军便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给。
也有可能是黄忠看到这一次挥军入藏,已经过去了这么久,眼看就到了汉军要远征的时候了,而他却还没有为大汉彻底的取得整个藏地的控制权。另外,他与儿子黄叙率军入藏之后,留在西南作战的关、张、赵等数员大将,也分别取得了建树。通过一点一点地区的侵蚀,一个一个部族的收复,南蛮大王孟获大军因为粮食补给不足,不战自溃。原来七十二洞的蛮族联军,已经完全瓦解。
终于,孟获被赵云于其部族险地所斩。孟获一死,整个南蛮部族便成了无头之蛇,大部份的南蛮部族首领不得不投降。
当然,其中一部份对孟获死忠的南蛮大将及个别七十二洞洞主,死战不降,分别被关张等大将斩杀。
虽然还有一小部份蛮族人,逃往更南的原始森林当中去,但整个西南地区,也算是彻底的平定了。
黄忠也考虑到年后,刘易估计便会挥军远征,如果他还没能解决了藏地的事,那么这一次远征恐怕就没有他的什么事了。还有就是考虑到他的年纪的问题。从追随刘易之时的三十多岁四十岁,现在过了十来年,已经四十多岁接近五十岁了。如果这一次不参加远征,那么他恐怕就会因为年纪太大而不能再随刘易出征了。
所以,黄忠的心里着实有点心急。
而恰好,他在藏地,也没有闲着,虽然没有挥军深入藏地,但是却也分别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子深入藏地去查探情况。
汉军的探子,是有所收获的,他们的确探查到,在藏地高原,的确生存着一些与外界没有任何接触的一些藏民。他们,有一些部族,是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固定的生活围范,而有一些部族,则如大漠草原上的部族一般,过着逐草而居的生活。
当然,他们虽然并没有频繁与汉人有接触,但是,他们当中,也从别的地方,获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如织布、种植等等。他们虽然还没有文字,但是,却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事实上,当年丝绸之路的时候,虽然没有经过藏地,但是,却经过后世的新疆地区,而那些逐草而居的藏民,偶尔也会和大漠草原上的部族接触。从而获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传承。
不过,大漠草原实在是太乱了,各部族之间互相争斗太过厉害,他们这些藏地的部族,根本就不能与那些凶悍残暴的匈奴人相提并论。所以,他们不得不自我封闲起来,在藏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因为藏地高原的环境,比大漠草原上的环境更加恶劣。所以,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匈奴人,他们也都没有那份心思杀进藏地。如此,这才让藏地保持了一方净土。
相比起大漠草原上的那些小数民族,藏地的部族人显得就更加的单纯了许多。他们对于汉人派人去与他们接触的事,他们是有点愕然也有点慌张的,有些无所适从的。
这些藏民,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整个大漠草原的地区,都已经属于大汉统治的领地。在获知汉军要派出大军入藏之时,他们甚至还相当的惊惧。
藏民部落,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各个部落之间,虽然有了酋长有了亲兵式军队的萌芽。但这些,都是很原始的,平时,他们最多就是成群结队的放牧,又或者是打猎。要到外面去与人接触的时候,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
所以,获知汉人的军队已经入藏,他们真的很是惊恐万状。
他们也听说过,汉人与匈奴人之间的争斗,但那些都是很久前的事了。他们知道汉人的军队不好惹,连匈奴人都要被打得向大汉臣服,他们这些部族人,肯定也不会是汉军的对手。
还好,当与他们接触的汉军探子,找到了一些藏边地区的藏民,他们懂得说汉语及藏语的,通过交流,让那些藏民知道,大汉派军入藏,并非是要来打他们,而是真心实意来来帮助他们。
在他们半信半疑之下,送了一些粮食物资给他们,如此,他们才相信,汉军真的不是来打他们的。
最后,通过交流,与大多数的藏民部族达成了协议。那就是他们以后归大汉统治,而大汉则负责太助引导他们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黄忠之所以要急着进藏,便是打量亲自押送一批粮念物资深入藏地。随便带着军马及一些文官,正式开展对藏地的统治。只要一切都上了轨道,那么他就可以撤军回去,只需留下一定的兵力及官府的官员在治理藏地就好。
事实在,此时的藏地,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却相当稀少,整个藏地,都不知道能否找得出百来两百万的藏民来。实际,估计所有藏地的部族加起来,能超过一百万人口都算是顶天了。如果是按刘易估计,可能整个藏地不过是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毕竟,哪怕是在后世,整个藏地的人口也不过是两百多三百万。所以,此时哪里能有太多的人口?
对于藏地,当中的资源蕴藏量可能是非常的丰富,采之不尽。但是,这些都不是刘易现在可以利用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留给后人。所以,刘易现在,只需要确立,藏地是大汉一个领土就足够了。然后,每年估计都得要输送不少钱粮入藏接济这些藏民。因为,以藏地的环境,估计官府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改善藏民的生活。
还有就是,藏地太大了,藏民分布也不会集中的。大汉也不可能对每一处藏地的藏民都进行有效的统治及接济。这个,哪怕就是后世,藏地的一些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的百姓,依然是活得相当的艰辛的。
刘易考虑过,反正现在大汉也是地广人稀,如果藏民愿意的话,就干脆将他们迁出藏地,然后将藏地变成一个无人区,将其当作是这个世界上永远的净土。
不过,刘易也不会勉强,一切都看藏地的百姓自己的意愿。反正,估计汉人是不想迁徙到藏地去发展的。除非没路可走,没有办法方有可能会有汉人进入藏地定居。
刘易认为,对于藏地的问题,目前是最好解决的。因为,在这三国时期,天竺佛教虽然已经顺着以前大汉开僻的丝绸之路流入大汉,但是,在藏地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没有宗教的影响,藏民还是很单纯的,较好统治。
以后,只需在印度建立大汉的政权,禁止一切教派信仰流入藏地,那么,就可永保藏地不受信仰入侵,永保藏地纯净。
不过,无论是对于大汉本土的道教还是流入大汉来的佛教,刘易都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只要他们不干政,那么,导人向善的教义,还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经过官府的监督,以免一些教义变质,如原来的五斗米教及太平道教。
刘易收到藏地的情报时候,黄忠与黄叙父子已经深入藏地。但是,也不知道为何,刘易对于黄忠这次入藏总感到有点担忧,虽然藏地的部族,对汉军形不成威胁。可刘易总觉得有一点不安的感觉。
这种感觉没由来,但刘易就是心里不安。此际是寒冬时节,高原寒冬,或者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料不到的危险。
刘易想想,还是给信在西南的赵云等大将,让赵云率一军进入藏地支援接应一下黄忠。(未完待续。)
对于那些劳役,刘易真的很难对他们说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话来。绝对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为大汉做点苦力,就认为他们可怜,就可以对他们的过去所做出来的恶行既往不咎,那是不可能的。
何况,想想那些都是一些什么人吧。很大一部份,就是当初对汉人烧杀掳掠的匈奴人、乌桓人,以及一些附从匈奴或者乌桓部族的劫掠大汉的帮凶从犯。另外,便是当年董卓军的俘虏,以及这些年来,新汉军所俘虏回来的一些天下各地诸侯的士兵。
当然,这些并不是全部,不管是匈奴人也好还是乌桓人,又或是天下一众诸侯的俘虏兵,当中,都有一大部份的人被释放,甚至,不少人都成了新汉军,现在的大汉军将士。当中,是包括一部份匈奴人及乌桓人等一小部份的异族人的。
这个,就说明了问题,不是刘易不想放过他们,要不然,为何却又会放了当中的一大部份呢?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所犯下的恶行,不足以通过为大汉做劳役而获得赎罪释放。他们,都是被查实,手上沾满了汉人百姓的鲜血,每一个被打成死劳役的人,他们都非是在战争当中杀死了汉人士兵的原因,而是在非战的时候,对一些无辜的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所以,他们罪不可恕。
刘易估计,那些对这些死劳役产生了同情心的汉军士兵,应该是大汉立国之后,统一组建了汉军之后的一些新兵。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死劳役的过往恶行,所以,才会有想法,想联名请求释放一些死劳役的念头。
对于这部份的汉军士兵,要第一时间调开,另外派军去看押那些死劳役。要知道,看守看押他们的士兵,一旦产生了同情心,这就等于是在无形中赋予了那些死劳役一种求生的欲念。看守不严,那么就会让他们有机可乘,数以十万计的死劳役,一旦暴动,那就是一件难以收拾的事。
除了调开那些士兵之外,刘易还给各军分别下了圣旨,特别提醒各军,要注意对士兵的思想教育。在训练之余又或者是执行军务之余,都要不停的要求各军士兵要坚持学习文化,并将汉军的使命灌输给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他们作为汉军,所要尽到的职责是什么,他们的信仰又是什么,只有让汉军将士,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这才是一支永远都打不垮的铁血雄师。
汉军的使命及信仰,也就不多说了。这些在大汉的基本国法当中也着重交待汉军将士。保家卫国,这个是汉军成军的基本使命与信念。而进取开拓,传播大汉文明,教化天下蛮人,使天下大同,坚决避免大汉再次遭受到异族侵害。这些,都是汉军的精神信仰。
汉军当中,有专门的宣传人员,他们都会根据朝廷的指示,经常在各军展开一些思想教育。主要是将一些历史史实情况,告诉汉军将士,告诉他们,华夏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每一个时代,都避免不了遭受到异族迫害的事实。让每一个汉军将士都要明白,那些异族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事实,所以,他们只要成为了汉军,那么就要有一些信念,有信仰,他们要为了让大汉永远不再遭受异族侵犯而奋斗,要为了和平,为了教化那些蛮人而努力。
如此,当汉军远征之时,每一个汉军将士,他们都要怀着一种满腔的热情,去将汉人的文化传播给那些还没有开化的原始野蛮人。让他们接受大汉的文化,接受教化,让那些原始部落的人,知礼懂耻,在大汉的帮助之下,摆脱贫困,过上真正的文明的生活。那些接受了教化的野蛮人,异族人,只要他们从心底里认可大汉的文化,并且感同身受,将自己也视为大汉的一员,那么,他们不成了自己人。成了大汉的子民,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这些在朝廷当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每一个汉军将士,都必须要知道的,如此,他们才可以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振兴,为了天下和平,为了大汉的永久兴盛。
加强大汉将士的思想教育,也利于刘易即将要开展的远征行动。要让每一个汉军将士都明白,大汉中土虽然已经获得统一,但是大汉现在并非乐土,并非就完全没有威胁。
另外,从西南藏地送回来的情报当中,在开通了入藏之路后,黄忠与黄叙父子所部的汉军便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给。
也有可能是黄忠看到这一次挥军入藏,已经过去了这么久,眼看就到了汉军要远征的时候了,而他却还没有为大汉彻底的取得整个藏地的控制权。另外,他与儿子黄叙率军入藏之后,留在西南作战的关、张、赵等数员大将,也分别取得了建树。通过一点一点地区的侵蚀,一个一个部族的收复,南蛮大王孟获大军因为粮食补给不足,不战自溃。原来七十二洞的蛮族联军,已经完全瓦解。
终于,孟获被赵云于其部族险地所斩。孟获一死,整个南蛮部族便成了无头之蛇,大部份的南蛮部族首领不得不投降。
当然,其中一部份对孟获死忠的南蛮大将及个别七十二洞洞主,死战不降,分别被关张等大将斩杀。
虽然还有一小部份蛮族人,逃往更南的原始森林当中去,但整个西南地区,也算是彻底的平定了。
黄忠也考虑到年后,刘易估计便会挥军远征,如果他还没能解决了藏地的事,那么这一次远征恐怕就没有他的什么事了。还有就是考虑到他的年纪的问题。从追随刘易之时的三十多岁四十岁,现在过了十来年,已经四十多岁接近五十岁了。如果这一次不参加远征,那么他恐怕就会因为年纪太大而不能再随刘易出征了。
所以,黄忠的心里着实有点心急。
而恰好,他在藏地,也没有闲着,虽然没有挥军深入藏地,但是却也分别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子深入藏地去查探情况。
汉军的探子,是有所收获的,他们的确探查到,在藏地高原,的确生存着一些与外界没有任何接触的一些藏民。他们,有一些部族,是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固定的生活围范,而有一些部族,则如大漠草原上的部族一般,过着逐草而居的生活。
当然,他们虽然并没有频繁与汉人有接触,但是,他们当中,也从别的地方,获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如织布、种植等等。他们虽然还没有文字,但是,却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事实上,当年丝绸之路的时候,虽然没有经过藏地,但是,却经过后世的新疆地区,而那些逐草而居的藏民,偶尔也会和大漠草原上的部族接触。从而获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传承。
不过,大漠草原实在是太乱了,各部族之间互相争斗太过厉害,他们这些藏地的部族,根本就不能与那些凶悍残暴的匈奴人相提并论。所以,他们不得不自我封闲起来,在藏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因为藏地高原的环境,比大漠草原上的环境更加恶劣。所以,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匈奴人,他们也都没有那份心思杀进藏地。如此,这才让藏地保持了一方净土。
相比起大漠草原上的那些小数民族,藏地的部族人显得就更加的单纯了许多。他们对于汉人派人去与他们接触的事,他们是有点愕然也有点慌张的,有些无所适从的。
这些藏民,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整个大漠草原的地区,都已经属于大汉统治的领地。在获知汉军要派出大军入藏之时,他们甚至还相当的惊惧。
藏民部落,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各个部落之间,虽然有了酋长有了亲兵式军队的萌芽。但这些,都是很原始的,平时,他们最多就是成群结队的放牧,又或者是打猎。要到外面去与人接触的时候,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
所以,获知汉人的军队已经入藏,他们真的很是惊恐万状。
他们也听说过,汉人与匈奴人之间的争斗,但那些都是很久前的事了。他们知道汉人的军队不好惹,连匈奴人都要被打得向大汉臣服,他们这些部族人,肯定也不会是汉军的对手。
还好,当与他们接触的汉军探子,找到了一些藏边地区的藏民,他们懂得说汉语及藏语的,通过交流,让那些藏民知道,大汉派军入藏,并非是要来打他们,而是真心实意来来帮助他们。
在他们半信半疑之下,送了一些粮食物资给他们,如此,他们才相信,汉军真的不是来打他们的。
最后,通过交流,与大多数的藏民部族达成了协议。那就是他们以后归大汉统治,而大汉则负责太助引导他们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黄忠之所以要急着进藏,便是打量亲自押送一批粮念物资深入藏地。随便带着军马及一些文官,正式开展对藏地的统治。只要一切都上了轨道,那么他就可以撤军回去,只需留下一定的兵力及官府的官员在治理藏地就好。
事实在,此时的藏地,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却相当稀少,整个藏地,都不知道能否找得出百来两百万的藏民来。实际,估计所有藏地的部族加起来,能超过一百万人口都算是顶天了。如果是按刘易估计,可能整个藏地不过是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毕竟,哪怕是在后世,整个藏地的人口也不过是两百多三百万。所以,此时哪里能有太多的人口?
对于藏地,当中的资源蕴藏量可能是非常的丰富,采之不尽。但是,这些都不是刘易现在可以利用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留给后人。所以,刘易现在,只需要确立,藏地是大汉一个领土就足够了。然后,每年估计都得要输送不少钱粮入藏接济这些藏民。因为,以藏地的环境,估计官府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改善藏民的生活。
还有就是,藏地太大了,藏民分布也不会集中的。大汉也不可能对每一处藏地的藏民都进行有效的统治及接济。这个,哪怕就是后世,藏地的一些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的百姓,依然是活得相当的艰辛的。
刘易考虑过,反正现在大汉也是地广人稀,如果藏民愿意的话,就干脆将他们迁出藏地,然后将藏地变成一个无人区,将其当作是这个世界上永远的净土。
不过,刘易也不会勉强,一切都看藏地的百姓自己的意愿。反正,估计汉人是不想迁徙到藏地去发展的。除非没路可走,没有办法方有可能会有汉人进入藏地定居。
刘易认为,对于藏地的问题,目前是最好解决的。因为,在这三国时期,天竺佛教虽然已经顺着以前大汉开僻的丝绸之路流入大汉,但是,在藏地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没有宗教的影响,藏民还是很单纯的,较好统治。
以后,只需在印度建立大汉的政权,禁止一切教派信仰流入藏地,那么,就可永保藏地不受信仰入侵,永保藏地纯净。
不过,无论是对于大汉本土的道教还是流入大汉来的佛教,刘易都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只要他们不干政,那么,导人向善的教义,还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经过官府的监督,以免一些教义变质,如原来的五斗米教及太平道教。
刘易收到藏地的情报时候,黄忠与黄叙父子已经深入藏地。但是,也不知道为何,刘易对于黄忠这次入藏总感到有点担忧,虽然藏地的部族,对汉军形不成威胁。可刘易总觉得有一点不安的感觉。
这种感觉没由来,但刘易就是心里不安。此际是寒冬时节,高原寒冬,或者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料不到的危险。
刘易想想,还是给信在西南的赵云等大将,让赵云率一军进入藏地支援接应一下黄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