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未来之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然而诸葛亮这番话却不似作伪,分明是诚心诚意地和他交心深谈。△頂點小說,这一点,司马懿坚信自己不会看错,因为他对自己看人的本事很有信心,绝对不会看走眼。
思绪急转间,司马懿咧嘴一笑,可他不笑还好,这一笑让诸葛亮感觉颇为怪异,俨然皮笑肉不笑,笑容很冷。但司马懿却没有笑容很丑的觉悟,轻笑道:“军师折节下交,令在下受宠若惊。不知军师能否如实相告,为何五日之间竟三次前往朱雀营?须知,朱雀营有郭嘉坐镇,似乎不用军师劳心?”这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是否诚心与自己结交的考验。其实他已经猜出一些端倪,只需稍加求证,即可知晓原委,却还明知故问。
也正是这个时候,司马懿恍然想起李利曾对他说过一句话:“明知故问才有问的必要”。现在回想起来,这话端是精辟,与司马懿此刻的心思十分契合。
诸葛亮闻声诧然:“仲达当真不知此中原委?据我所知,你已经跟随主公一年有余,居然不知道主公与朱雀营主将统领张飞是宿敌?”
“呃,竟有这等事?”司马懿惊讶一声,既而急声道:“在下确实不曾耳闻,还请军师赐教。”
诸葛亮轻轻摆手道:“谈不上赐教,此事并不是秘密,军中将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仲达稍加留意就能打听清楚,既然仲达还不知情,我说与你听便是。”
话音一顿。诸葛亮已然猜出司马懿在大将军府待了一年多时间竟然如此孤陋寡闻的原因,由此也证实了他的推测。一年多来。司马懿一直被排挤在西凉军之外,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军中将领对他更是拒之门外,是以司马懿直到现在仍是孤家寡人一个,彻底被孤立了。
一念至此,诸葛亮计上心来,继续说道:“仲达应该知道,张飞与涿郡刘备、河东关羽二人是结义兄弟,这三人历来同生死、共进退,结义之情为世人所称道。”司马懿闻声点头,却并不插话。倾听着诸葛亮的讲述。显然他是个善于倾听的人,耐心十足,或许这也是他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司隶大战时,刘备率领数万徐州军与中原诸侯会盟,其弟张飞于两军阵前搦战,与我军中大将许褚力战百余回合,而后与吕布联手,险些害了许褚性命。盟军大败之后,若不是赵云将军念及昔日情谊。网开一面,放其逃生,刘备、张飞兄弟二人决计无法活命。讨袁之战中,刘备三兄弟落难。张飞只身逃往豫州,被桓飞获悉行踪后领兵追杀,如不是主公及时赶到。恐怕张飞早已命丧黄泉,陈尸多时了。张飞被俘后。主公待其极厚,屡次劝降于他。奈何这厮不明事理,宁死不从。
随后冀州之战爆发,主公一时不察误中曹操和袁绍的诡计,二十余万大军尽没于一役,就连主公自己也身陷囹圄,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冲出邺城,却不料竟在即将赶到壶关之时遭遇刘备、关羽等人的伏击,险象环生,幸得公孙伯圭拼死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化险为夷。是役,公孙瓒舍生取义,主公为此悲痛欲绝,诸将力谏主公斩杀刘备三兄弟替公孙将军报仇,用其头颅祭奠公孙将军。然而,为了顾全大局,主公最终还是留下了刘备三兄弟,为随后顺利收复徐州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儿,诸葛亮语气一顿,由衷感叹道:“主公是我见过的最仁慈的君主,胸襟之豁达亘古未有,爱才惜才之心与日月同辉!自从冀州之战结束后,主公以德报怨,屈尊降贵亲自征召太医院华佗和张机两位神医为刘备和关羽二人治伤,由此才保住了刘备的性命。事后,主公不计前嫌,赐予刘备三兄弟官爵和府邸,安置其家眷和族人。然而张飞和关羽二人却并你不领情,依旧不肯效忠于主公,只在战时随军出征,其他时间一概不奉诏令。”
听完诸葛亮这番讲述之后,司马懿脸上仍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但他内心深处却如惊涛骇浪一般汹涌跌宕,深深地被李利豁达的胸襟所折服,清晰意识到也许自己误解了李利,他并没有寻机杀害自己的想法。或许,经过上党郡守府的那场生死问答之后,李利就已经收起了杀心,决定放过他司马懿了,怎奈司马懿自己生性多疑,下意识地认为李利不会放过他,一直在找机会除掉他,永绝后患。
此时此刻,听了诸葛亮讲述刘备三兄弟与李利之间的恩怨之后,司马懿恍然发现自己和李利之间的仇怨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于自己和李利之间的仇恨说出来都很牵强。毕竟,他司马家族是毁在乱兵的手上,当夜杀进司马府邸的不光是滕霄所部三千甲士,还有诸侯盟军的两千余名残兵。因此这份灭门大仇不能全都算在西凉军头上,不能强加在李利身上;严格说起来,参与司隶大战的所有诸侯都有份儿,都与他司马家族有灭门之仇。换言之,如果没有司隶大战,他司马家族就不会遭难,最多破财消灾,把上百年积累的财帛拿出一部分送于李利,即可化险为夷。
暗自思量之中,司马懿忽然感觉自己是不是太过狭隘了,过于偏激,思想太复杂,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事实上,这一年多来,他整天跟在李利身边,切身体会到李利并不是大奸大恶之徒;恰恰相反,李利待人随和,处事宽仁,平日里没有一点架子,对待亲兵和侍女都很和善,对他司马懿更是以礼相待,从未发过脾气,更不会颐指气使的故意刁难。
潜移默化之下,司马懿感觉自己活了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年多时间过得最舒心最自在。比自己家族中的生活还要轻松随意许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处处提防着李利。惟恐李利哪根神经不对,对他狠下杀手。只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么久下来,李利对他既不过分优待,也不刁难,只要他做好份内的事,就万事大吉,从未受到任何处罚,反倒是得到不少赏赐。因为他办事稳妥,思虑周全,李利先后赏赐他一幢三进宅院和三百余匹绫罗绸缎。并给他五十两金,让他安置家眷,此外还派给他十名甲士,充作随身亲兵。
正是因为这样,当李利将他派到诸葛亮帐下任职之时,他心里隐隐有些失落,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反倒自我安慰:“终于脱离虎口了。自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司马懿早晚能够出人头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直到此刻,司马懿方才幡然醒悟。清清楚楚地认识到自己离开大将军府时确实是很不舍,而他之所以想做一番大事,其实就是为了向李利证明。他司马懿绝非庸才,早晚做一番大事让李利看看。让他后悔当初把自己赶走是个失策的决定。乍看起来,司马懿就像是个怨妇。但李利和他可不是背背山,而是长期相处下来所形成的友情。尽管他们彼此都不愿意承认这份情谊,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人都是感情动物,朝夕相处一年多时间如果说没有一点情谊,那只能说明彼此之间都是惺惺作态,骨子里都是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与冷血动物无异。
非常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其心胸气度和自我反省能力绝对远超常人,否则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司马懿就是后世公认的非常之人。
沉默良久,司马懿伸手给诸葛亮倒上一杯茶,低声坦言道:“听军师一席话,在下感触良多。主公以德报怨的胸怀,在下之前亦有耳闻,却并不信以为真。然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番张飞荣升军中上将,让在下真正相信传言不虚,主公确是当世雄主。只是”欲言又止,司马懿的脸上罕见地露出几分为难之色,有些难以启齿,不知该不该说。
诸葛亮生就一颗七巧玲珑心,心思敏捷,当即会意道:“仲达兄想说你司马家族与主公有家仇之事吧?此事我早已知晓,姑且不说孰对孰错,单说这乱世之中有哪个家族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于乱世之外?你司马家族乃百年望族,即使主公不取司隶,其他诸侯也不会放过这块中原腹地,而你司马家族无论依附哪路诸侯帐下,都会遭到打压,轻则散尽家财,重则家破人亡。乱世争雄,诸侯们需要无数钱粮来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像你们这样的百年望族无疑是最为显眼的存在,说是众矢之的亦不为过。
所以,有些事情早晚都会到来,终究是躲不过去的。对于你司马家族的遭遇我深表同情,至于仲达兄如何看待这件事,日后打算如何施为,我也不想多问。但是作为一起共事的同僚,我奉劝仲达兄一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异于自取灭亡,断不可取,智者所不为也。仲达乃当世智者,思虑缜密,孰轻孰重便不用我多说了。我能说的就是,当下局势甚为严峻,待主公登基之后天下局势必将大变,届时就是你我建功立业之时。机会难得,仲达兄切莫错过,只有趁此机会积累足够的军功,日后仲达兄才有独当一面的资本,否则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获得掌军的机会。仲达兄当知,我军之中人才济济,谋士如雨、战将如云,从不缺少能征善战的统兵大将,因此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付出远超旁人的努力。言尽于此,望仲达兄善加珍惜,切不可因一时私愤而耽误了一生前程。”
“孔明良言,愚兄铭记于心,他日必定厚报。”一番交心之下,司马懿终于松口了。一对宿世之敌居然化敌为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征途上就能看到他们携手征战的身影,宛若两颗交相辉映的将星。
——————未完待续————————————————
ps: 【衷心感谢:书友“光阴如梦似幻”打赏支持,多谢!】
————————————
然而诸葛亮这番话却不似作伪,分明是诚心诚意地和他交心深谈。△頂點小說,这一点,司马懿坚信自己不会看错,因为他对自己看人的本事很有信心,绝对不会看走眼。
思绪急转间,司马懿咧嘴一笑,可他不笑还好,这一笑让诸葛亮感觉颇为怪异,俨然皮笑肉不笑,笑容很冷。但司马懿却没有笑容很丑的觉悟,轻笑道:“军师折节下交,令在下受宠若惊。不知军师能否如实相告,为何五日之间竟三次前往朱雀营?须知,朱雀营有郭嘉坐镇,似乎不用军师劳心?”这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是否诚心与自己结交的考验。其实他已经猜出一些端倪,只需稍加求证,即可知晓原委,却还明知故问。
也正是这个时候,司马懿恍然想起李利曾对他说过一句话:“明知故问才有问的必要”。现在回想起来,这话端是精辟,与司马懿此刻的心思十分契合。
诸葛亮闻声诧然:“仲达当真不知此中原委?据我所知,你已经跟随主公一年有余,居然不知道主公与朱雀营主将统领张飞是宿敌?”
“呃,竟有这等事?”司马懿惊讶一声,既而急声道:“在下确实不曾耳闻,还请军师赐教。”
诸葛亮轻轻摆手道:“谈不上赐教,此事并不是秘密,军中将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仲达稍加留意就能打听清楚,既然仲达还不知情,我说与你听便是。”
话音一顿。诸葛亮已然猜出司马懿在大将军府待了一年多时间竟然如此孤陋寡闻的原因,由此也证实了他的推测。一年多来。司马懿一直被排挤在西凉军之外,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军中将领对他更是拒之门外,是以司马懿直到现在仍是孤家寡人一个,彻底被孤立了。
一念至此,诸葛亮计上心来,继续说道:“仲达应该知道,张飞与涿郡刘备、河东关羽二人是结义兄弟,这三人历来同生死、共进退,结义之情为世人所称道。”司马懿闻声点头,却并不插话。倾听着诸葛亮的讲述。显然他是个善于倾听的人,耐心十足,或许这也是他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司隶大战时,刘备率领数万徐州军与中原诸侯会盟,其弟张飞于两军阵前搦战,与我军中大将许褚力战百余回合,而后与吕布联手,险些害了许褚性命。盟军大败之后,若不是赵云将军念及昔日情谊。网开一面,放其逃生,刘备、张飞兄弟二人决计无法活命。讨袁之战中,刘备三兄弟落难。张飞只身逃往豫州,被桓飞获悉行踪后领兵追杀,如不是主公及时赶到。恐怕张飞早已命丧黄泉,陈尸多时了。张飞被俘后。主公待其极厚,屡次劝降于他。奈何这厮不明事理,宁死不从。
随后冀州之战爆发,主公一时不察误中曹操和袁绍的诡计,二十余万大军尽没于一役,就连主公自己也身陷囹圄,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冲出邺城,却不料竟在即将赶到壶关之时遭遇刘备、关羽等人的伏击,险象环生,幸得公孙伯圭拼死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化险为夷。是役,公孙瓒舍生取义,主公为此悲痛欲绝,诸将力谏主公斩杀刘备三兄弟替公孙将军报仇,用其头颅祭奠公孙将军。然而,为了顾全大局,主公最终还是留下了刘备三兄弟,为随后顺利收复徐州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儿,诸葛亮语气一顿,由衷感叹道:“主公是我见过的最仁慈的君主,胸襟之豁达亘古未有,爱才惜才之心与日月同辉!自从冀州之战结束后,主公以德报怨,屈尊降贵亲自征召太医院华佗和张机两位神医为刘备和关羽二人治伤,由此才保住了刘备的性命。事后,主公不计前嫌,赐予刘备三兄弟官爵和府邸,安置其家眷和族人。然而张飞和关羽二人却并你不领情,依旧不肯效忠于主公,只在战时随军出征,其他时间一概不奉诏令。”
听完诸葛亮这番讲述之后,司马懿脸上仍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但他内心深处却如惊涛骇浪一般汹涌跌宕,深深地被李利豁达的胸襟所折服,清晰意识到也许自己误解了李利,他并没有寻机杀害自己的想法。或许,经过上党郡守府的那场生死问答之后,李利就已经收起了杀心,决定放过他司马懿了,怎奈司马懿自己生性多疑,下意识地认为李利不会放过他,一直在找机会除掉他,永绝后患。
此时此刻,听了诸葛亮讲述刘备三兄弟与李利之间的恩怨之后,司马懿恍然发现自己和李利之间的仇怨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于自己和李利之间的仇恨说出来都很牵强。毕竟,他司马家族是毁在乱兵的手上,当夜杀进司马府邸的不光是滕霄所部三千甲士,还有诸侯盟军的两千余名残兵。因此这份灭门大仇不能全都算在西凉军头上,不能强加在李利身上;严格说起来,参与司隶大战的所有诸侯都有份儿,都与他司马家族有灭门之仇。换言之,如果没有司隶大战,他司马家族就不会遭难,最多破财消灾,把上百年积累的财帛拿出一部分送于李利,即可化险为夷。
暗自思量之中,司马懿忽然感觉自己是不是太过狭隘了,过于偏激,思想太复杂,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事实上,这一年多来,他整天跟在李利身边,切身体会到李利并不是大奸大恶之徒;恰恰相反,李利待人随和,处事宽仁,平日里没有一点架子,对待亲兵和侍女都很和善,对他司马懿更是以礼相待,从未发过脾气,更不会颐指气使的故意刁难。
潜移默化之下,司马懿感觉自己活了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年多时间过得最舒心最自在。比自己家族中的生活还要轻松随意许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处处提防着李利。惟恐李利哪根神经不对,对他狠下杀手。只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么久下来,李利对他既不过分优待,也不刁难,只要他做好份内的事,就万事大吉,从未受到任何处罚,反倒是得到不少赏赐。因为他办事稳妥,思虑周全,李利先后赏赐他一幢三进宅院和三百余匹绫罗绸缎。并给他五十两金,让他安置家眷,此外还派给他十名甲士,充作随身亲兵。
正是因为这样,当李利将他派到诸葛亮帐下任职之时,他心里隐隐有些失落,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反倒自我安慰:“终于脱离虎口了。自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司马懿早晚能够出人头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直到此刻,司马懿方才幡然醒悟。清清楚楚地认识到自己离开大将军府时确实是很不舍,而他之所以想做一番大事,其实就是为了向李利证明。他司马懿绝非庸才,早晚做一番大事让李利看看。让他后悔当初把自己赶走是个失策的决定。乍看起来,司马懿就像是个怨妇。但李利和他可不是背背山,而是长期相处下来所形成的友情。尽管他们彼此都不愿意承认这份情谊,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人都是感情动物,朝夕相处一年多时间如果说没有一点情谊,那只能说明彼此之间都是惺惺作态,骨子里都是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与冷血动物无异。
非常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其心胸气度和自我反省能力绝对远超常人,否则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司马懿就是后世公认的非常之人。
沉默良久,司马懿伸手给诸葛亮倒上一杯茶,低声坦言道:“听军师一席话,在下感触良多。主公以德报怨的胸怀,在下之前亦有耳闻,却并不信以为真。然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番张飞荣升军中上将,让在下真正相信传言不虚,主公确是当世雄主。只是”欲言又止,司马懿的脸上罕见地露出几分为难之色,有些难以启齿,不知该不该说。
诸葛亮生就一颗七巧玲珑心,心思敏捷,当即会意道:“仲达兄想说你司马家族与主公有家仇之事吧?此事我早已知晓,姑且不说孰对孰错,单说这乱世之中有哪个家族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于乱世之外?你司马家族乃百年望族,即使主公不取司隶,其他诸侯也不会放过这块中原腹地,而你司马家族无论依附哪路诸侯帐下,都会遭到打压,轻则散尽家财,重则家破人亡。乱世争雄,诸侯们需要无数钱粮来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像你们这样的百年望族无疑是最为显眼的存在,说是众矢之的亦不为过。
所以,有些事情早晚都会到来,终究是躲不过去的。对于你司马家族的遭遇我深表同情,至于仲达兄如何看待这件事,日后打算如何施为,我也不想多问。但是作为一起共事的同僚,我奉劝仲达兄一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异于自取灭亡,断不可取,智者所不为也。仲达乃当世智者,思虑缜密,孰轻孰重便不用我多说了。我能说的就是,当下局势甚为严峻,待主公登基之后天下局势必将大变,届时就是你我建功立业之时。机会难得,仲达兄切莫错过,只有趁此机会积累足够的军功,日后仲达兄才有独当一面的资本,否则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获得掌军的机会。仲达兄当知,我军之中人才济济,谋士如雨、战将如云,从不缺少能征善战的统兵大将,因此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付出远超旁人的努力。言尽于此,望仲达兄善加珍惜,切不可因一时私愤而耽误了一生前程。”
“孔明良言,愚兄铭记于心,他日必定厚报。”一番交心之下,司马懿终于松口了。一对宿世之敌居然化敌为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征途上就能看到他们携手征战的身影,宛若两颗交相辉映的将星。
——————未完待续————————————————
ps: 【衷心感谢:书友“光阴如梦似幻”打赏支持,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