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寸步不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从这两份盟约上不难看出,南汉刘表此次笃定魏国肯定会签订盟约,吃定了魏国。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因为西凉建国之后,北魏国的处境将愈发严峻,三面都在西凉军的围堵之中,随时都要面对西凉军的大举进攻。所以魏国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如此才能牵制西凉军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与南汉结盟是他唯一的选择。
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正是迫于目前形势,魏国在盟约中一再督促南汉尽早出兵,当务之急是打通彼此间的合作通道,这是彼此结盟的前提。而联手攻取江淮则是两家结盟的核心问题。
只有攻取豫州、徐州和扬州辖下的江北郡县,北魏和南汉两大诸侯国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实实在在的占据了半壁江山,进而与西凉军分庭抗礼。如若不然,两家都将长期处于西凉军的压制之下,分隔两地,无法形成南北辉映之势,在战略上处于劣势地位,处境十分被动。
惟有先下手为强,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战局才会对这两大诸侯国有利,从而逐步蚕食李利治下地盘,壮大自身势力,尽早拥有与西凉军抗衡的实力。
除了催促南汉出兵之外,魏国盟约上也提到了粮草。不过魏国并不是向刘表索要粮草,而是愿意出钱购买,以行价为准,刘表愿意卖多少粮食,曹操就买多少。多多益善。由此可见,庞统方才所言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早就知道魏国缺粮。于是投其所好,一再提起十万石粮草。其目的就是转移曹丕的注意力。委婉地告诉他,这笔买卖魏国并不亏,只要有了这十万石粮草就可解燃眉之急,帮助魏国走出困境,不会有缺粮之危。
然而魏国真的缺粮吗?要知道,冀州是天下各州之中屈指可数的富庶州郡,昔日袁绍凭借一州之地便可养兵四十万,独力对抗西凉军长达三年之久。为何轮到曹操执掌冀州就会出现缺粮的现象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冀州非但不缺粮,反而连续三年丰收,府库充盈,甚至很多百姓家里都有余粮。如此情形,怎会缺粮呢?这是因为冀州年年丰收,并不代表其它两个州郡也是丰收年。
现如今,整个魏国确实缺粮,而且每年都缺,连续三年都缺粮。正如庞统所说。最近三年里天下太平,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但是曹操治下的兖州和青州却连年欠收。不是干旱就是蝗灾,以致百姓生计困顿,严重缺粮。而这两个州郡之所以灾祸不断,全是因为早年黄巾贼闹得太厉害,匪患丛生,连年征战,致使很多百姓无法耕作,拖家带口的躲避战祸。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片土地荒芜,百姓们的生活水平降至冰点。等到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百姓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闹饥荒。由于没有半点积蓄。就迫使百姓把官府发放的种子当做粮食给吃了,种子不够。收成自然就不好;再加上蝗灾和干旱不断,粮食产量可想而知,缺粮便无法避免。第一年缺粮,交纳赋税之后第二年肯定还是缺粮,如此一步落后,步步跟不上,以至于三年过去了,魏国仍旧无法摆脱缺粮的困境。
因此,仅凭冀州一州之地的粮食根本无法缓解两个州郡的饥荒。何况,冀州所谓的丰收,严格说起来是各大世家和豪强缙绅们获得了大丰收,因为冀州境内的公侯、将军和世家太多了,近乎六成左右的土地都是他们名下的私产,而且免征赋税。与之相比,冀州百姓交纳赋税之后也只能解决温饱而已,所谓的余粮都是从牙齿缝里节省出来的,数量极其有限不说,而且不会出售。这是他们自己省下来的救命粮,惟恐战争又起或来年收成不好,挨饿。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们都知道乱世并未结束,说不定哪天就会打仗,为了保险起见,家家户户都节省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乱世之中的平民百姓,从不指望官府救济他们,清楚地知道想要活命就得靠自己,要想一家老小不饿死,就得多攒粮食。
百姓们不出售粮食,世家大族和豪强缙绅们又不交纳赋税,魏国府库里的粮食刚刚堆满,转眼之间就发放一空。值得提的是,这些粮食并不是全部用来救济灾民、供给现有军队和发放百官们的俸禄,其中三成左右都是用来招兵买马,进一步扩充军队的。
如此以来,魏国的缺粮现象根本无法缓解,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于是魏国每年都会想方设法的筹集粮食,通过各种渠道向李利治下的商旅和荆州购买粮食,年年如此,从无例外。
但是,三年多的和平时光绝对不白给。尽管魏国一直缺粮,可是却储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其中就包括供应大军征战的粮草。这些战略物资,至少可以供应数十万大军征战一年,甚至更久。这是乱世争霸的潜规则,三大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物资储备,借此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
从这一点上看,魏国国书上所说的向南汉购买粮食以备大战之用,纯粹是托词,客气一下而已。魏国压根就不指望荆州刘表出售粮食,却又故意提出来,藉此向南汉政权示弱,表达结盟的诚意;言外之意是:我把自己的弱点都告诉你了,这足以表明我魏国是诚心诚意地和你南汉结盟。
但是,曹操书写国书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南汉方面会漫天要价,借机敲诈,居然开口就是两万匹战马和两万套骑兵装备。
所以,此刻代表曹操出面谈判的曹丕彻底被南汉盟约上的数字给吓蒙了。失神半晌,愣是说不出话来。
沉默许久,曹丕的神色渐渐恢复如常。脸上的憨笑也不见了,语气平和地对庞统问道:“这份盟约想必是出自先生之手吧?”
庞统闻声诧然。眼底闪过一抹异彩,脸色却始终不变,微笑道:“何以见得?为何子恒会有这种想法?须知,这份国书不久之后就会摆在魏帝面前,令尊绝对能认出这是我家主公的亲笔手书。”
曹丕淡淡一笑,将手中的盟约合起来放在桌上,显示出他并不打算签订这份盟约,至少现在不会签。一切还有待商榷。庞统见状后,脸色依然平静如初,同样将魏国国书卷起来放在桌上,与南汉盟约摆在一起,笑眯眯地看着曹丕,显得自信满满,似乎胜券在握。
显而易见,这场午夜谈判此刻才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虽然彼此都有结盟的意愿,但是事关自身利益。谁也不会轻易答应对方提出的条件,更不会轻易让步,一丝一毫都不能相让。点滴必争,尽可能地为自己一方争取最大的利益。
曹丕对庞统的举动同样没有反应,脸上呈现出与年龄完全不符的沉稳和冷静,与他之前憨厚淳朴的神情大相径庭。稍稍思量之后,他心平气和的道:“据我所知,荆州刘皇叔秉性宽仁,为人厚道,博学多才,志虑忠纯。素有长者之风。而这份盟约字里行间尽显咄咄逼人之势,锋芒毕现。完全看不出一点仁慈之心、宽仁之念,由此我不得不怀疑这份盟约应该是先生草拟的。刘皇叔不过是代为润笔,签字盖印而已。先生以为然否?”
庞统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不做正面答复,答非所问道:“盟约出自谁之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子恒如何对待这份盟约。我家主公与魏国结盟的诚意毋庸置疑,盟约上提到的战马和装备也确实是我荆楚大军亟待解决的难题。”显然他是默认了,这份盟约确实是他的手笔。
“子恒虽然年幼,却见多识广,岂能不知我荆州兵马擅长水战而不善陆战?事实上,我荆州和江东军并不是不善陆战,而是缺少能征善战的骑兵,不具备长途奔袭能力,由此战斗力大减,只能在水战之中称雄,却无法与西凉铁骑正面对战。
与之相比,你魏国兵马战力颇强,步军尤为精锐,战骑也能与西凉铁骑正面交锋。最为难得的是,冀州之战中魏国大获全胜,缴获战马、兵器和军械辎重无数,完全有能力支持我南汉组建一支战骑营。但是,为了公平起见,我南汉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索要战马和骑兵装备,愿意提供大量钱粮作为补偿。这是公平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子恒对此还有疑虑,那我就不得不怀疑你魏国的结盟诚意了。”自爆其短,却是软中带硬,不无威胁之意。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曹丕也不打算和庞统兜圈子,直接了当的说道:“数目确实太大,近年来我魏国组建了大量骑兵,早已没有这么多战马和装备。如果先生能够全权做主的话,钱粮不变,数目折半,我可以勉为其难的代家父签订盟约。否则,恕我直言,这么大的数目不光是我不敢签,就算家父在此,也断然不会答应。此乃肺腑之言,请先生慎重考虑,务必以你我两家的前途命运为念,切不可因一己之念而断送了南汉王朝。”表面上示之以弱,实则以退为进;临末了,又以牙还牙,反过来威胁庞统。真不愧是曹操的儿子,颇有乃父之风。
——————未完待续——————————————
<b></b>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从这两份盟约上不难看出,南汉刘表此次笃定魏国肯定会签订盟约,吃定了魏国。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因为西凉建国之后,北魏国的处境将愈发严峻,三面都在西凉军的围堵之中,随时都要面对西凉军的大举进攻。所以魏国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如此才能牵制西凉军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与南汉结盟是他唯一的选择。
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正是迫于目前形势,魏国在盟约中一再督促南汉尽早出兵,当务之急是打通彼此间的合作通道,这是彼此结盟的前提。而联手攻取江淮则是两家结盟的核心问题。
只有攻取豫州、徐州和扬州辖下的江北郡县,北魏和南汉两大诸侯国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实实在在的占据了半壁江山,进而与西凉军分庭抗礼。如若不然,两家都将长期处于西凉军的压制之下,分隔两地,无法形成南北辉映之势,在战略上处于劣势地位,处境十分被动。
惟有先下手为强,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战局才会对这两大诸侯国有利,从而逐步蚕食李利治下地盘,壮大自身势力,尽早拥有与西凉军抗衡的实力。
除了催促南汉出兵之外,魏国盟约上也提到了粮草。不过魏国并不是向刘表索要粮草,而是愿意出钱购买,以行价为准,刘表愿意卖多少粮食,曹操就买多少。多多益善。由此可见,庞统方才所言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早就知道魏国缺粮。于是投其所好,一再提起十万石粮草。其目的就是转移曹丕的注意力。委婉地告诉他,这笔买卖魏国并不亏,只要有了这十万石粮草就可解燃眉之急,帮助魏国走出困境,不会有缺粮之危。
然而魏国真的缺粮吗?要知道,冀州是天下各州之中屈指可数的富庶州郡,昔日袁绍凭借一州之地便可养兵四十万,独力对抗西凉军长达三年之久。为何轮到曹操执掌冀州就会出现缺粮的现象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冀州非但不缺粮,反而连续三年丰收,府库充盈,甚至很多百姓家里都有余粮。如此情形,怎会缺粮呢?这是因为冀州年年丰收,并不代表其它两个州郡也是丰收年。
现如今,整个魏国确实缺粮,而且每年都缺,连续三年都缺粮。正如庞统所说。最近三年里天下太平,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但是曹操治下的兖州和青州却连年欠收。不是干旱就是蝗灾,以致百姓生计困顿,严重缺粮。而这两个州郡之所以灾祸不断,全是因为早年黄巾贼闹得太厉害,匪患丛生,连年征战,致使很多百姓无法耕作,拖家带口的躲避战祸。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片土地荒芜,百姓们的生活水平降至冰点。等到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百姓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闹饥荒。由于没有半点积蓄。就迫使百姓把官府发放的种子当做粮食给吃了,种子不够。收成自然就不好;再加上蝗灾和干旱不断,粮食产量可想而知,缺粮便无法避免。第一年缺粮,交纳赋税之后第二年肯定还是缺粮,如此一步落后,步步跟不上,以至于三年过去了,魏国仍旧无法摆脱缺粮的困境。
因此,仅凭冀州一州之地的粮食根本无法缓解两个州郡的饥荒。何况,冀州所谓的丰收,严格说起来是各大世家和豪强缙绅们获得了大丰收,因为冀州境内的公侯、将军和世家太多了,近乎六成左右的土地都是他们名下的私产,而且免征赋税。与之相比,冀州百姓交纳赋税之后也只能解决温饱而已,所谓的余粮都是从牙齿缝里节省出来的,数量极其有限不说,而且不会出售。这是他们自己省下来的救命粮,惟恐战争又起或来年收成不好,挨饿。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们都知道乱世并未结束,说不定哪天就会打仗,为了保险起见,家家户户都节省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乱世之中的平民百姓,从不指望官府救济他们,清楚地知道想要活命就得靠自己,要想一家老小不饿死,就得多攒粮食。
百姓们不出售粮食,世家大族和豪强缙绅们又不交纳赋税,魏国府库里的粮食刚刚堆满,转眼之间就发放一空。值得提的是,这些粮食并不是全部用来救济灾民、供给现有军队和发放百官们的俸禄,其中三成左右都是用来招兵买马,进一步扩充军队的。
如此以来,魏国的缺粮现象根本无法缓解,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于是魏国每年都会想方设法的筹集粮食,通过各种渠道向李利治下的商旅和荆州购买粮食,年年如此,从无例外。
但是,三年多的和平时光绝对不白给。尽管魏国一直缺粮,可是却储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其中就包括供应大军征战的粮草。这些战略物资,至少可以供应数十万大军征战一年,甚至更久。这是乱世争霸的潜规则,三大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物资储备,借此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
从这一点上看,魏国国书上所说的向南汉购买粮食以备大战之用,纯粹是托词,客气一下而已。魏国压根就不指望荆州刘表出售粮食,却又故意提出来,藉此向南汉政权示弱,表达结盟的诚意;言外之意是:我把自己的弱点都告诉你了,这足以表明我魏国是诚心诚意地和你南汉结盟。
但是,曹操书写国书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南汉方面会漫天要价,借机敲诈,居然开口就是两万匹战马和两万套骑兵装备。
所以,此刻代表曹操出面谈判的曹丕彻底被南汉盟约上的数字给吓蒙了。失神半晌,愣是说不出话来。
沉默许久,曹丕的神色渐渐恢复如常。脸上的憨笑也不见了,语气平和地对庞统问道:“这份盟约想必是出自先生之手吧?”
庞统闻声诧然。眼底闪过一抹异彩,脸色却始终不变,微笑道:“何以见得?为何子恒会有这种想法?须知,这份国书不久之后就会摆在魏帝面前,令尊绝对能认出这是我家主公的亲笔手书。”
曹丕淡淡一笑,将手中的盟约合起来放在桌上,显示出他并不打算签订这份盟约,至少现在不会签。一切还有待商榷。庞统见状后,脸色依然平静如初,同样将魏国国书卷起来放在桌上,与南汉盟约摆在一起,笑眯眯地看着曹丕,显得自信满满,似乎胜券在握。
显而易见,这场午夜谈判此刻才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虽然彼此都有结盟的意愿,但是事关自身利益。谁也不会轻易答应对方提出的条件,更不会轻易让步,一丝一毫都不能相让。点滴必争,尽可能地为自己一方争取最大的利益。
曹丕对庞统的举动同样没有反应,脸上呈现出与年龄完全不符的沉稳和冷静,与他之前憨厚淳朴的神情大相径庭。稍稍思量之后,他心平气和的道:“据我所知,荆州刘皇叔秉性宽仁,为人厚道,博学多才,志虑忠纯。素有长者之风。而这份盟约字里行间尽显咄咄逼人之势,锋芒毕现。完全看不出一点仁慈之心、宽仁之念,由此我不得不怀疑这份盟约应该是先生草拟的。刘皇叔不过是代为润笔,签字盖印而已。先生以为然否?”
庞统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不做正面答复,答非所问道:“盟约出自谁之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子恒如何对待这份盟约。我家主公与魏国结盟的诚意毋庸置疑,盟约上提到的战马和装备也确实是我荆楚大军亟待解决的难题。”显然他是默认了,这份盟约确实是他的手笔。
“子恒虽然年幼,却见多识广,岂能不知我荆州兵马擅长水战而不善陆战?事实上,我荆州和江东军并不是不善陆战,而是缺少能征善战的骑兵,不具备长途奔袭能力,由此战斗力大减,只能在水战之中称雄,却无法与西凉铁骑正面对战。
与之相比,你魏国兵马战力颇强,步军尤为精锐,战骑也能与西凉铁骑正面交锋。最为难得的是,冀州之战中魏国大获全胜,缴获战马、兵器和军械辎重无数,完全有能力支持我南汉组建一支战骑营。但是,为了公平起见,我南汉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索要战马和骑兵装备,愿意提供大量钱粮作为补偿。这是公平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子恒对此还有疑虑,那我就不得不怀疑你魏国的结盟诚意了。”自爆其短,却是软中带硬,不无威胁之意。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曹丕也不打算和庞统兜圈子,直接了当的说道:“数目确实太大,近年来我魏国组建了大量骑兵,早已没有这么多战马和装备。如果先生能够全权做主的话,钱粮不变,数目折半,我可以勉为其难的代家父签订盟约。否则,恕我直言,这么大的数目不光是我不敢签,就算家父在此,也断然不会答应。此乃肺腑之言,请先生慎重考虑,务必以你我两家的前途命运为念,切不可因一己之念而断送了南汉王朝。”表面上示之以弱,实则以退为进;临末了,又以牙还牙,反过来威胁庞统。真不愧是曹操的儿子,颇有乃父之风。
——————未完待续——————————————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