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死水微澜】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夜渐深,街市上愈发热闹。
适逢乱世,像长安城这样热闹的夜市是极其罕见的。
相比之下,在其他两大诸侯国内几乎是天黑之后街市上就没有行人了,大大小小的城池全都沉浸在夜幕的沉寂当中,根本看不到如此热闹的景象。
随着夜幕彻底拉开,进入南苑酒楼的人越来越多,大厅里人声鼎沸,喧嚣之极,整条街都被它笼罩其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南苑酒楼是长安城夜晚的无冕之王,整座城池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丰富多彩。
酒楼有东、西两个大门,这并不是为了方便,而是等级森严。从东门进入酒楼的都是达官显贵,至少也是中郎将或议郎以上的文武官员和他们的子嗣,裨将及以下的官员均是无缘经此门入内。他们可以绕到西门进入酒楼,因为西门就是为他们这些中低层官员和商贾豪强们设置的,进入酒楼之后就是大厅,吃喝玩一应俱全。
与之相比,东门就不同了。达官显贵们进门之后直接上楼,他们在楼上有长年包房,有专人服侍,无论是欣赏歌舞还是大吃大喝都享有高人一等的待遇,享有优先权。当然了,他们的消费自然也是极高的,一晚上的开支足够在大厅里消费十天,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的平民百姓两年的开支。
显而易见,南苑酒楼就是彻头彻尾的消金窟,是富人才有资格涉足的地方。普通人一辈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根本无法想象达官显贵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从傍晚到现在。酒楼门前一直是车水马龙,每一刻钟都有数以百计的锦衣华服之人进入酒楼。半个时辰下来,酒楼里已经容纳了上万人,却仍然不显拥挤。看情形,即使再来一万人,南苑酒楼也能一口吞下。
事实正是如此。这家酒楼的占地面积与北城的皇宫不相上下,除了建筑装饰上面略有不及之外,建筑面积和奢华程度丝毫不逊于皇宫。因此,很多人私下议论,南苑酒楼其实就是皇帝李利的行宫。与当年董卓建造的郿邬没有本质的区别,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郿邬不同的是,李利很少露面,并且南苑酒楼是对外开放的,允许所有有钱人前来享受消费。就因为这样,关于南苑酒楼的诸多传言渐渐被人抛之脑后,再也没有人对此说三道四,更不会把这个消金窟与皇帝李利联系在一起。然而南苑酒楼是皇家名下产业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它和一般酒肆或烟花柳巷之所截然不同。在这里消费意味着高人一等的身份和地位,许多人都将能够进入酒楼而引以为荣,作为自己对亲戚朋友或同僚炫耀的资本。
今天夜里前来酒楼的人明显与以往不同,半数以上都是前来长安应试的士子。他们衣着光鲜,三五成群的结伴而来,交纳了最低消费十两金之后经西门进入酒楼。看起来。他们家境都不错,又或者几个人凑钱交纳了门槛费。特意前来看看新鲜,凑个热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前来酒楼的应试之人里面几乎没有参加武举的武士,由此可见,武士们大多出身寒微,负担不起如此高昂的门槛费。
“这些年轻人倒是很会享受,与你我年轻时大不相同啊!”看到大厅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李利不由得轻声感叹道。
此时郭嘉和诸葛亮就站在他身边,刚才他们商议事情的时候,甄宓便自觉退回房中,此刻正在给他们煮茶。正是由于甄宓十分乖巧,李利才会长期把她留在身边,就连今夜出宫也带着她。或许李利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只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听到李利的话后,郭嘉道:“最近几年诸侯国之间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很多地方豪强和商贾缙绅们游走于三大诸侯国之间,大发横财。因此,新近崛起的财主和富户不在少数,腰包鼓起来之后就想求取功名,他们自己无暇分身,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眼下大厅里的年轻人只怕就是这些暴发户的子嗣。”点到即止,郭嘉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从他的话语中不难听出,他对这些应试士子有成见,似乎很不看好他们。显然,这与他们尚未出仕便结伴出入酒楼有关,一事无成之时就想着享受,这种人即便有才能亦是枉然,不堪大用。这是郭嘉对他们的直观看法。
李利闻言后微笑不语,脸上露出不置可否的神情,诸葛亮见状后,面带笑容道:“奉孝之言与我不谋而合。最近半个月来,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年轻士子前来酒楼,其中不乏留宿于此的风流浪子。据酒楼主事统计,半个月下来,在此留宿的士子已有两千余人,其中半数以上的士子来自南汉刘表治下,两成人来自北魏,余下三成则是我晋国的年轻人。这些人出手阔绰,动辄一掷千金,连眉头都不眨一下,很有气魄,比朝中一些出身世家的官员还要洒脱得多。具体名单已经送到吏部,至于如何区处,想来相国随后就会向陛下请示。”很明显,诸葛亮和郭嘉的看法是一致的。
听出诸葛亮的话中不无试探之意,李利轻笑道:“自古取士之道就以德才兼备为佳,其中德行还在才能之上,不修德行,即便再有才能也不能用。然则这是太平之世的选才标准,不适合用于乱世,至于乱世的选人用人之法,我此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乱世之中但凡已有一技之长者皆可用之,德行尚在其次,扬长避短,只要使用得当,就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效果。当然,如果能够找到德才兼备的人才自然最好,如果不能,不妨退而求其次,善加利用一下这些德行有失之人。不过使用这种人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为上,待时局平稳之后即可弃之,否则这些人就会成为我晋国的蛀虫,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何抉择,你们自行商议,做好备案,事后呈报于我即可。”
郭嘉、诸葛亮闻言后欣然点头,李利见之心头一动,接着问道:“既然出入酒楼的应试之人就有两千多人,那此次前来应试的所有文人武士又有多少呢?明天就要开始考核了,想必应试人数已经统计出来了。”
诸葛亮应声答道:“陛下所料不差,微臣与奉孝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奈何我等尚未开口就被陛下带到这里。一时疏忽,恳请陛下宽宥。”
“不妨事,早说晚说都一样。只要你们提前做好安排,考试途中不出问题就行。”李利毫不介意地摆手说道。
“谢陛下。”诸葛亮接声示谢,遂不假思索道:“截止今日午时,据吏部统计,参考文试的共有两万四千七百二十一人,参加武举及诸子百家的共有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三人,文武合计六万余人。所有前来参试的文人武士之中,三成来自荆州刘表治下,约两万人左右;两成人来自北魏曹操治下,约一万余文武,余下五成都是我晋国人士。值得注意的是,我晋国参试人员中半数以上都是参加武举,且都来自雍州、凉州、并州和司隶四州之地;参加文试的只占总人数的四成,其大多来自皇家学院、益州、徐州和豫州等地。”
诸葛亮话音未落,郭嘉便接声说道:“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长安招贤馆设立至今已整整十二年了,除了最初招募到几位贤才之外,此后一直没有进展,却招募了数千名食客。此番科举取士一经公布,招贤馆里的两千多名食客全都报名应试,并且还有一千多名来自南汉和北魏诸侯国的文人武士前往招贤馆登记造册,但他们同样报名参试,而在招贤馆登记似乎只是为了获取一些钱财,以解燃眉之急。”
李利闻言后眉头微微跳动两下,沉吟道:“竟有这么多人参试?看来我等初步拟定的选拔标准并不过分,完全可以照此实施。即便如此,一次录用三千余文武官员恐怕随后不好安排啊,数目太大,没有这么多空缺职位呀!”语气一顿,李利又道:“至于招贤馆的事情倒是不足为奇,我汉人骨子里都是高傲的,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有人愿意接受嗟来之食。此次科举考试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堂堂正正出仕的机会,能够凭借自身本事赢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是以他们自然不会放弃,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此次科举考试之后,招贤馆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撤掉吧,重新修葺一下,改为军机处辖下的军方驿馆,作为军中将领回京听候调遣时的馆驿。”
郭嘉注意到李利说话时有些心不在焉,当即劝说道:“陛下不必担忧。眼下我晋国之内确实无法安置这么多文武官员,但是天下尚未平定,只要战事一起,一切自可迎刃而解。”
诸葛亮接声附和道:“是啊,谁都能看出此次科举是个绝佳战机,南汉刘表和北魏曹操岂能看不出来?是以他们不会放过机会的,一定会有所行动,只要他们先动起来,这潭死水就盘活了,我等就能见招拆招,伺机出兵,再战中原!”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
夜渐深,街市上愈发热闹。
适逢乱世,像长安城这样热闹的夜市是极其罕见的。
相比之下,在其他两大诸侯国内几乎是天黑之后街市上就没有行人了,大大小小的城池全都沉浸在夜幕的沉寂当中,根本看不到如此热闹的景象。
随着夜幕彻底拉开,进入南苑酒楼的人越来越多,大厅里人声鼎沸,喧嚣之极,整条街都被它笼罩其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南苑酒楼是长安城夜晚的无冕之王,整座城池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丰富多彩。
酒楼有东、西两个大门,这并不是为了方便,而是等级森严。从东门进入酒楼的都是达官显贵,至少也是中郎将或议郎以上的文武官员和他们的子嗣,裨将及以下的官员均是无缘经此门入内。他们可以绕到西门进入酒楼,因为西门就是为他们这些中低层官员和商贾豪强们设置的,进入酒楼之后就是大厅,吃喝玩一应俱全。
与之相比,东门就不同了。达官显贵们进门之后直接上楼,他们在楼上有长年包房,有专人服侍,无论是欣赏歌舞还是大吃大喝都享有高人一等的待遇,享有优先权。当然了,他们的消费自然也是极高的,一晚上的开支足够在大厅里消费十天,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的平民百姓两年的开支。
显而易见,南苑酒楼就是彻头彻尾的消金窟,是富人才有资格涉足的地方。普通人一辈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根本无法想象达官显贵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从傍晚到现在。酒楼门前一直是车水马龙,每一刻钟都有数以百计的锦衣华服之人进入酒楼。半个时辰下来,酒楼里已经容纳了上万人,却仍然不显拥挤。看情形,即使再来一万人,南苑酒楼也能一口吞下。
事实正是如此。这家酒楼的占地面积与北城的皇宫不相上下,除了建筑装饰上面略有不及之外,建筑面积和奢华程度丝毫不逊于皇宫。因此,很多人私下议论,南苑酒楼其实就是皇帝李利的行宫。与当年董卓建造的郿邬没有本质的区别,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郿邬不同的是,李利很少露面,并且南苑酒楼是对外开放的,允许所有有钱人前来享受消费。就因为这样,关于南苑酒楼的诸多传言渐渐被人抛之脑后,再也没有人对此说三道四,更不会把这个消金窟与皇帝李利联系在一起。然而南苑酒楼是皇家名下产业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它和一般酒肆或烟花柳巷之所截然不同。在这里消费意味着高人一等的身份和地位,许多人都将能够进入酒楼而引以为荣,作为自己对亲戚朋友或同僚炫耀的资本。
今天夜里前来酒楼的人明显与以往不同,半数以上都是前来长安应试的士子。他们衣着光鲜,三五成群的结伴而来,交纳了最低消费十两金之后经西门进入酒楼。看起来。他们家境都不错,又或者几个人凑钱交纳了门槛费。特意前来看看新鲜,凑个热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前来酒楼的应试之人里面几乎没有参加武举的武士,由此可见,武士们大多出身寒微,负担不起如此高昂的门槛费。
“这些年轻人倒是很会享受,与你我年轻时大不相同啊!”看到大厅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李利不由得轻声感叹道。
此时郭嘉和诸葛亮就站在他身边,刚才他们商议事情的时候,甄宓便自觉退回房中,此刻正在给他们煮茶。正是由于甄宓十分乖巧,李利才会长期把她留在身边,就连今夜出宫也带着她。或许李利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只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听到李利的话后,郭嘉道:“最近几年诸侯国之间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很多地方豪强和商贾缙绅们游走于三大诸侯国之间,大发横财。因此,新近崛起的财主和富户不在少数,腰包鼓起来之后就想求取功名,他们自己无暇分身,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眼下大厅里的年轻人只怕就是这些暴发户的子嗣。”点到即止,郭嘉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从他的话语中不难听出,他对这些应试士子有成见,似乎很不看好他们。显然,这与他们尚未出仕便结伴出入酒楼有关,一事无成之时就想着享受,这种人即便有才能亦是枉然,不堪大用。这是郭嘉对他们的直观看法。
李利闻言后微笑不语,脸上露出不置可否的神情,诸葛亮见状后,面带笑容道:“奉孝之言与我不谋而合。最近半个月来,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年轻士子前来酒楼,其中不乏留宿于此的风流浪子。据酒楼主事统计,半个月下来,在此留宿的士子已有两千余人,其中半数以上的士子来自南汉刘表治下,两成人来自北魏,余下三成则是我晋国的年轻人。这些人出手阔绰,动辄一掷千金,连眉头都不眨一下,很有气魄,比朝中一些出身世家的官员还要洒脱得多。具体名单已经送到吏部,至于如何区处,想来相国随后就会向陛下请示。”很明显,诸葛亮和郭嘉的看法是一致的。
听出诸葛亮的话中不无试探之意,李利轻笑道:“自古取士之道就以德才兼备为佳,其中德行还在才能之上,不修德行,即便再有才能也不能用。然则这是太平之世的选才标准,不适合用于乱世,至于乱世的选人用人之法,我此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乱世之中但凡已有一技之长者皆可用之,德行尚在其次,扬长避短,只要使用得当,就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效果。当然,如果能够找到德才兼备的人才自然最好,如果不能,不妨退而求其次,善加利用一下这些德行有失之人。不过使用这种人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为上,待时局平稳之后即可弃之,否则这些人就会成为我晋国的蛀虫,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何抉择,你们自行商议,做好备案,事后呈报于我即可。”
郭嘉、诸葛亮闻言后欣然点头,李利见之心头一动,接着问道:“既然出入酒楼的应试之人就有两千多人,那此次前来应试的所有文人武士又有多少呢?明天就要开始考核了,想必应试人数已经统计出来了。”
诸葛亮应声答道:“陛下所料不差,微臣与奉孝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奈何我等尚未开口就被陛下带到这里。一时疏忽,恳请陛下宽宥。”
“不妨事,早说晚说都一样。只要你们提前做好安排,考试途中不出问题就行。”李利毫不介意地摆手说道。
“谢陛下。”诸葛亮接声示谢,遂不假思索道:“截止今日午时,据吏部统计,参考文试的共有两万四千七百二十一人,参加武举及诸子百家的共有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三人,文武合计六万余人。所有前来参试的文人武士之中,三成来自荆州刘表治下,约两万人左右;两成人来自北魏曹操治下,约一万余文武,余下五成都是我晋国人士。值得注意的是,我晋国参试人员中半数以上都是参加武举,且都来自雍州、凉州、并州和司隶四州之地;参加文试的只占总人数的四成,其大多来自皇家学院、益州、徐州和豫州等地。”
诸葛亮话音未落,郭嘉便接声说道:“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长安招贤馆设立至今已整整十二年了,除了最初招募到几位贤才之外,此后一直没有进展,却招募了数千名食客。此番科举取士一经公布,招贤馆里的两千多名食客全都报名应试,并且还有一千多名来自南汉和北魏诸侯国的文人武士前往招贤馆登记造册,但他们同样报名参试,而在招贤馆登记似乎只是为了获取一些钱财,以解燃眉之急。”
李利闻言后眉头微微跳动两下,沉吟道:“竟有这么多人参试?看来我等初步拟定的选拔标准并不过分,完全可以照此实施。即便如此,一次录用三千余文武官员恐怕随后不好安排啊,数目太大,没有这么多空缺职位呀!”语气一顿,李利又道:“至于招贤馆的事情倒是不足为奇,我汉人骨子里都是高傲的,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有人愿意接受嗟来之食。此次科举考试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堂堂正正出仕的机会,能够凭借自身本事赢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是以他们自然不会放弃,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此次科举考试之后,招贤馆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撤掉吧,重新修葺一下,改为军机处辖下的军方驿馆,作为军中将领回京听候调遣时的馆驿。”
郭嘉注意到李利说话时有些心不在焉,当即劝说道:“陛下不必担忧。眼下我晋国之内确实无法安置这么多文武官员,但是天下尚未平定,只要战事一起,一切自可迎刃而解。”
诸葛亮接声附和道:“是啊,谁都能看出此次科举是个绝佳战机,南汉刘表和北魏曹操岂能看不出来?是以他们不会放过机会的,一定会有所行动,只要他们先动起来,这潭死水就盘活了,我等就能见招拆招,伺机出兵,再战中原!”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