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骁骑 > 【第621章】 海纳百川容者大

【第621章】 海纳百川容者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伐大捷来得正是时候,若是将此捷报传示大营,定能鼓舞全军士气!”

    看完手中信帛的一瞬间,贾诩眉开眼笑说道。

    李挚点头附和道:“军师之言甚是。如此大捷理应通报全军将士,为周瑜将军请功,遥向庆贺!”

    “请功,庆贺?”李利愕然应声,既而笑声道:“请功就不必了,我就在跟前,正在盘算如何对周瑜论功行赏呢!至于庆贺吗,眼下强敌压境,我军接连失利,丢城失地,这个时候设宴庆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暂且记下吧,等到大战结束后一并赏赐,省得麻烦。呵呵呵!”

    贾诩欣然点头,赞叹道:“周瑜将军确实了得,智勇双全,虽然年轻、资历浅,却屡立奇功,战功赫赫。在微臣看来,如果说桓飞将军是我军第一战将的话,那么周瑜将军就是我军最擅用兵的第一大将,堪称帅才!”

    “哦?文和可是不常夸人,此次竟对周瑜评价如此之高,实在让我感觉有些意外。”李利神情微怔,会心笑道。

    贾诩闻言后,神情郑重地肯定道:“主公言重了。微臣所言并不是恭维公瑾将军,而是据实直言,实事求是罢了。周瑜将军初入我军时,我也曾怀疑过他的统兵征战能力,甚至还埋怨主公太过信任他,以至于他初次跟随主公出征便委以重任,竟然独掌一军,全权负责北伐战事。为此,我甚为忧虑,曾想劝谏主公不可拔苗助长,使得周瑜初来乍到便要承担巨大压力,担心他担负不起,连累北伐将士。

    事实证明。主公当初的决定是英明的,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破格提拔周瑜将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慎重决断。

    池阳城一战,我北伐大军旗开得胜,一战之下稳定军心,让将士们坚信我军一定能彻底打败蛮军,赢得最后的胜利。随后一个月内,周瑜领军出征连战连败。但每次战败都是败而不溃,伤亡不大,虽然吃了败仗难免影响士气,却动摇不了我军必胜的信心。果然,青狼谷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一战奠定北伐胜局。战后。全军将士才真正认识到周瑜将军的通统兵才能。称之为用兵如神亦不为过,由此我军将士才算心悦诚服地认可周瑜将军。”

    语气稍顿,贾诩深有感触地道:“现如今周瑜将军收复河套失地,彻底覆灭南匈奴,这就意味着并州西北部四郡之地已经收入囊中,即朔方郡、上郡、五原军和雁门郡。这四郡之地原本就被蛮夷所占据。朔方、上郡和五原三郡被南匈奴抢占,雁门郡被西部鲜卑袭扰,大半城池落于鲜卑人手里,但青狼谷一役中南匈奴和西部鲜卑的控弦之士折损殆尽。

    而今匈奴王庭被我军攻陷。匈奴覆灭,盘踞五原和雁门郡的西部鲜卑必然闻风丧胆,落荒而逃。如此以来,我军不仅收复河套失地,而后即可顺势收取并州西北部四郡,等于一举攻取大半个并州。接下来,周瑜率领大胜之师趁势攻入并州腹地——太原郡,若是战事顺利,极有可能一举拿下并州全境。只要并州纳入主公治下,即使诸侯盟军能够攻下司隶各郡,也不足为惧,因为司隶各郡已然袒露在我军铁蹄之下,早晚都是我们嘴边的肥肉。因此,微臣认为北伐大捷对于我军此次中原之战极为有利,只要并州在我们手里,司隶就跑不掉。”

    详细分析目前形势后,贾诩终于说出本意:“所以,北伐大捷对我军至关重要,周瑜将军居功至伟,主公理应重赏。而接下来的并州战事与此前对蛮军作战截然不同,毕竟并州是我大汉疆土,周瑜将军所面对的敌人都是经过天子敕封的大汉官员。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周瑜将军眼下还只是左中郎将、北伐军主将而已,官阶不够,说出来的话自然份量不足,很难招降并州各郡郡守和刺史。故此,主公眼下可以将北伐将领的战功暂且记下,待战后一并赏赐,唯独周瑜将军例外,必须赐予他一定的权限和官职,并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如此才能确保我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取并州全境。微臣斗胆谏言,请主公三思。”

    在贾诩的详细阐述中,他始终以微臣自居,俨然将李利视作君王。其实不光是贾诩如此,李玄、李儒和郭嘉等人同样以臣子自居,藉此向李利表明心迹。

    自从李利升任骠骑大将军之后,便已位居三公之上,随后又得到诏令,乘銮驾、持天子剑,代天罚罪,其地位之高、权柄之盛,已然不逊于帝王,惟独欠缺一尊王冠而已。是以李利身边的一众亲信谋士,无声无息中改口,常以微臣自居,而李利似乎从未注意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称谓,对此不置可否。不过李利麾下将领却没有改口,仍然以末将自居,显然是叫习惯了,远不及文臣谋士心思细腻,注重细节。

    贾诩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李利,确实应该给予周瑜应有的官职和权限,否则于战不利。

    稍稍思量后,李利轻轻颔首,微笑道:“文和言之有理。周瑜领兵在外,此前面对的都是蛮军,官职大小倒是无关紧要,如今转战并州,的确需要足够份量的权限,否则并州各郡太守未必相信他作出的承诺。时不我待,必须尽早决断,以免耽误并州战事。”

    话音稍顿,李利对李挚吩咐道:“传令李玄,请旨敕封周瑜为安北将军、武乡侯,全权负责并州战事,北地郡、安定郡和汉阳郡等三郡郡府兵悉数听从周瑜调遣。敕封鲁肃为并州刺史、都亭侯,主持河套、并州政务,整编郡府兵,施政法令与凉州相同,尽快恢复民生。

    另外,传令周瑜。命张辽率领五千金猊卫由并州上党前来安邑大营,征调许褚、陈到、何曼等将领随军前来安邑。命令去卑从匈奴战俘中挑选两万控弦之士,组建朔风战骑,与张辽一同返回安邑,军前听用!”

    “诺,末将遵命!”李挚躬身应声,当即转身离去。

    目送李挚离开,贾诩神情微变,诧异道:“主公,此次敕封周瑜将军的官爵似有不妥啊!这都是李暹少将军的官爵。此番改赐周瑜,岂不等于无故罢免了少将军的军职?”

    “呵呵呵!”李利闻言后,哑然失笑道:“我这个弟弟眼下正忙着大婚呢,根本无暇顾及军政,何况他是北地太守。只是挂着安北将军之名而已。此次北地郡遭遇蛮军入侵,他负有一定的责任。之前没有处罚他。现在正好秋后算账,一并惩处。”

    说到这里,李利欣然笑道:“这两年他政绩尚可,却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待此战过后,将他调离北地郡,好好歇息一下。给他三个月时间大婚成亲。这些年他一直跟着我东征西讨,几乎从未停下来歇歇脚,饱受奔波之苦。如今他终于成家立业了,我作为长兄。岂能无休止地驱使弟弟效命疆场?”

    贾诩若有所思地轻声道:“主公所言不错。少将军十五岁跟随主公征战沙场,一直以来不曾有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无怨言。如今大婚在即,少将军确实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等到大婚之后,主公自有安排。不知微臣所言确否?”

    李利微微颔首,随之与贾诩对视而笑,并未做出正面回答。

    “刚刚军令之中,主公下令匈奴降将去卑组建朔风营,不知是何用意?”贾诩笑声问道。

    李利笑呵呵地看着贾诩,笑道:“文和似乎不太信任匈奴战骑,是担心他们未必真心降服于我吗?”

    “主公明鉴,我的确有些担心这些匈奴降兵未必真心为我所用。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得不防啊!”贾诩毫不顾忌地坦言道。

    李利闻声微怔,稍稍思索后,沉吟道:“文和有此顾虑不无道理。然而南匈奴人并非洪水猛兽,细说起来也算不上异族,反倒与我汉人交往甚密。自从北匈奴远遁西域之后,南匈奴便依附我大汉,其族人之中半数以上都有我汉人血脉,甚至一部分本身就是汉人。正因如此,我才没有将他们彻底灭绝,有意将其兼并,彻底融入我大汉民族之中。早在北伐出征前,我就嘱咐过周瑜和鲁肃,待匈奴覆灭后,将其族人部众全部分散开来,分别前往我治下三州重新安置。自此以后,我大汉疆域之内不会再有匈奴人,只有汉人。

    所以,对待匈奴降兵,我们不能避而远之,弃之不用。恰恰相反,我们要把他们混合整编成军,为我所用,如此才能尽快将其融入大汉民族。若是我等仍旧将他们视作蛮夷仇敌,处处提防,还不如直接将其诛杀殆尽,如此一了百了,永绝后患。须知杀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大汉民族要想长盛不衰,永远矗立不倒,单凭杀戮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一颗博大包容之心。对于那些与我汉人有着血脉兼容的民族,我们不需要一味忍让,而要征服他、兼并他,继而将其纳入我族之中。”

    语气稍顿,李利深有感触地说道:“惟有如此,我大汉民族才能历经千秋万世而不衰,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永远矗立于东方神州之上!”

    李利这番话确实是有感而发,贾诩排斥大汉周边的蛮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身为后世之人的李利却没有如此强烈的排斥感,因为东晋后期的五胡乱华以及南北之乱,这个长达两百余年的混乱时期其实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无论是南匈奴、鲜卑和乌桓,还是武陵蛮和益州南蛮,最终都将融入汉人之中。只不过这个过程很漫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间还要经历无数次厮杀和征伐,持续上千年之久。

    李利从没想过将所有蛮夷全都融入汉人之中,而是有选择地征服收降,对于一些盘踞海外的蛮夷则不然;比如扶罗韩、高丽和倭岛蛮夷,他就主张能灭就灭,能杀就杀,除恶务尽。

    就在李利思绪纷飞之际,贾诩点头说道:“既然主公已有定计,微臣自当遵从。不过我还是建议主公不可启用蛮夷降将担任朔风营主将,眼下我军战将如云,很多将领都能胜任统领之职。请主公三思。”

    “嗯,文和所言正合我意。”李利欣然颔首,微笑道:“朔风营组建之初,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暂由去卑担任主将。因为他比我们更加熟悉匈奴战俘的情况,让他挑选降兵无疑是做合适的人选。此次调遣他们前来参战,就是想考验一下他们的忠诚与战力,待此战结束后再重新整编,将领也随之重新调整。”

    “原来如此,主公英明!”贾诩欣然应声,与李利对视一眼,会心而笑,至此彻底放心了。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