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函谷之强者为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灰太狼aaa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午后,寒风稍歇,阳光和煦,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实乃冬日里难得的惬意时光。
袒露在阳光下的原野山川,积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融,润泽一方土地,蕴养万物。
东岭绝涧峰顶上,盘膝而坐的两人,酒到中途,谈兴正浓。
举盏饮酒之余,袁绍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十余里外的函谷关,待一饮而尽后,眉头微蹙,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山涧绝壁之中的雄关。
“有一事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孟德能否为我解惑?”
“盟主请说,曹某尽己所能,试言之。若是言语失当,还请盟主多多包涵。”
袁绍闻言微微一笑:“孟德太过自谦了。我早已有言在先,你我二人情同兄弟,何分彼此。”
曹操含笑点头,拱手一礼以示谢意。可他心里很清楚,袁绍这么说纯粹是客套的排场话,戏言耳,切不可信以为真,否则必然招致袁绍不快。
这就是当世强者的超然体现,说什么就是什么,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根本不容置疑。然而,一旦他不高兴或是心中不快,一念之间便可致人于死地,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幻无常。如果有人不识抬举,恃宠而骄,遇到胸襟宽广的霸主或许还能侥幸活命,若是遇到心胸狭隘的霸主。必定大祸临头,性命不保。
这就是世人都想当强者,乱世之中诸侯林立的根结之所在。因为强者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言一行便能决定无数人的生死,挥手之间就能影响天下局势,搅动世间风云变幻,从而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盟主有何疑惑,尽管问之,曹某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嗯。”袁绍微微颔首,伸手指着远处的雄关:“孟德可曾想过。其实就在我等大军渡河之际,李贼完全可以挥兵出击,甚至是半渡而击。果真如此的话。我诸侯大军必定损失惨重,乃至根本无法渡河登岸。可是李贼为何自始至终都毫无反应,眼睁睁看着我等渡河扎营,全然不管不顾。置若罔闻呢?”
“呃?”曹操闻言错愕。颇为惊异地抬头看袁绍一眼,眼底闪过一丝异彩,还有几分激赏之色。而袁绍此时并未留意曹操的神情,依然望着傲然耸立于群山绝涧之中的函谷关,怔怔愣神。
诚然,袁绍这个问题让曹操大为吃惊,甚至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因为这几日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连续几天都理不出头绪。实在想不通李利为何要白白错失如此有利的战机,始终按兵不动。坐等盟军渡河扎营,继而对函谷关形成围堵之势。
但是,就在昨天傍晚大雪停止之际,曹操终于想明白了其中原委。也正是因为相通了这个问题,猜出了李利的真正用心,才使得曹操对盟军此次函谷之战的前景十分不看好,甚至很悲观。由此,也让他开始考虑程昱的提议,真正重视起来,目前他尚未下定决心,仍在权衡利弊得失,犹豫难决。
现在袁绍突然提起这个问题,这让曹操意识到一丝危机,因为袁绍远远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并不是纯粹的好大喜功之徒。细想一下,袁绍能有今时今日这般实力和地位,本身就说明他不是平庸之辈,更不是单纯依靠袁家四世三公的余荫才发展壮大起来的。
恰恰相反,袁绍不仅姿容魁伟,自幼便聪明过人,由此才让袁家几位位高权重的长辈十分喜爱,继而舍弃嫡出的袁术,一心培养袁绍成为袁家的掌舵人。仅此一节,就足以说明袁绍天资不凡,被袁家长辈看好,得以支配袁家众多的人脉资源和财力物力。事实证明,袁家长辈的眼光很准,袁绍确实比袁术强,在眼下乱世纷争之中已然成为天下间首屈一指的诸侯霸主,而袁术此时还在扬州四处征讨,尚未彻底占据扬州。
回想袁绍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曹操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自认为很了解袁绍,实际上却太过片面,有失偏颇,或者说自己曾未真正了解过袁绍。
也许袁绍身上残留着一些出身名门望族的纨绔子弟都有的孤高自傲、好大喜功的习气,或许他还有诸多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就是袁绍在遇到大事或难事之时很有主见,一点不糊涂,甚至算得上是十分英明。就像此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各路诸侯都猜测李利之所以没有趁着盟军渡河之时或是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很可能是天降大雪之故,大雪封路不利于西凉铁骑作战,因此李利不得不放弃半渡而击或是趁着盟军立足未稳偷袭盟军大营。
有这种想法的诸侯不在少数,就连曹操自己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昨天他才幡然醒悟过来,想明白了李利的真实意图。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袁绍竟然也没有盲从地附和各路诸侯的看法,而是一直在暗暗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更是将问题直接提出来,并征询他曹操的意见。
恍然间,曹操顿感为难,犹豫不决,脑海中始终盘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对袁绍据实相告呢?若是说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不说又能如何?”
“孟德、孟德,你在想什么呢?莫非你也想不出来原因,亦或是李贼惧怕我诸侯大军,不敢与我盟军正面一战?”正当曹操权衡得失之际,袁绍收回眺望远方的目光,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诧异问道。
曹操闻声惊醒,愕然回神,看到袁绍不再看着函谷关,而是一脸惊讶地盯着自己。曹操脸上的惊愕之色迅速敛去,既而淡然一笑,微微起身,朝西而坐,双眸凝神望着正对自己的函谷关。这一刻,被他刻意压制在内心深处的国恨家仇全都涌上心头,促使他瞬间做出决断。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利恶贼打赢这场战争,否则曹家和夏侯家两大家族的血海深仇就彻底报仇无望了。
“盟主可知函谷关内现有多少西凉军?”既然已经决定说出实情,曹操就不打算绕弯子。不过说话也要讲究方法,若是道明原委却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不如不说。
现在曹操心中预定的目标是,既要说明原委,又要说服袁绍按照自己的破敌之策给予李贼重重一击。即使不能一举打败李贼及其麾下的西凉军,也要给予西凉军重创,让李贼元气大伤,数年之内无力出兵中原。
“函谷关内有多少西凉军?”袁绍随口沉吟一声,既而满脸惊诧地看着曹操:“孟德何必明知故问呢?你我都知道,李贼在函谷关内集结了二十五万步骑,其中战骑十三万、步军十二万,战力十分强悍,仅比我盟军稍逊一筹。因此,我这几日一直在想我军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攻克函谷关,若是迁延日久的话,就需要提前做好长期攻城的准备。”
袁绍刚说完话,曹操便立即摇头,似是袁绍所言不确,与他所掌握的情况不符。
“盟主有所不知。为了应对此次司隶之战,李贼确实是调集了二十多万步骑前来参战,其中安邑大营屯兵十万,函谷关屯兵十六万。或许盟主还不知道,李贼本想与我盟军在安邑城大战一场,从而试探我盟军战斗力和我军将领的实力,却不料被我曹操一把大火烧掉粮仓,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退守函谷关。
飞云渡一战之后,李贼派遣数万大军昼夜搜捕,追杀曹某,似是不杀曹某誓不罢休。可惜,李贼万万想不到我曹操根本没有逃向远处,而是赶在黎明之前带足干粮再次潜入飞云渡山涧之中,就藏身在李贼当夜现身的山顶石崖之下。结果,西凉军天天在我眼前走来走去,却始终没有发现我藏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七天下来,反倒被我发现了西凉军的兵力虚实和李贼诱敌深入的战略意图。”
“兵力虚实,战略意图?”袁绍闻言大惊,满脸惊骇之色:“孟德的意思是说,函谷关内的西凉军没有二十五万,而李贼之所以没有主动出击阻拦我军渡河,就是有意让我军全部过河。此乃李贼设下的诱敌深入之计?”
“盟主一语中的,事实正是如此!”曹操点头肯定道。
“这怎么可能?如果真如孟德所说,函谷关内根本没有二十五万西凉军,那区区十余万西凉军焉能抵挡我三十六万诸侯大军?如此以来,李贼此举非但不是诱敌深入,反倒成了引狼入室,纯属自取灭亡嘛!”
“盟主此言差矣!”听到袁绍对诸侯盟军的战斗力如此自信满满,曹操终于忍不住恢复了犀利的本色。
“实不相瞒,曹某已经大致弄清楚了李贼的兵力分布情况。李贼在函谷关内聚集了十六万大军,其中步军不到六万,余下十万兵马全是西凉铁骑,企图将我盟军在函谷关前聚而歼之。除此之外,李贼借着追杀我曹操之名,派遣徐荣率领四万步军进驻荥阳,而荥阳大营和洛阳八关原本就有三四万守城郡兵。也就是说,李贼早在盟军渡河之前便在我军身后布置了将近十万兵马,依靠城池和关隘之利,将我三十余万盟军堵在函谷关前,彻底断绝我军退路。”
————————(未完待续。。)
【感谢:灰太狼aaa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午后,寒风稍歇,阳光和煦,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实乃冬日里难得的惬意时光。
袒露在阳光下的原野山川,积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融,润泽一方土地,蕴养万物。
东岭绝涧峰顶上,盘膝而坐的两人,酒到中途,谈兴正浓。
举盏饮酒之余,袁绍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十余里外的函谷关,待一饮而尽后,眉头微蹙,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山涧绝壁之中的雄关。
“有一事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孟德能否为我解惑?”
“盟主请说,曹某尽己所能,试言之。若是言语失当,还请盟主多多包涵。”
袁绍闻言微微一笑:“孟德太过自谦了。我早已有言在先,你我二人情同兄弟,何分彼此。”
曹操含笑点头,拱手一礼以示谢意。可他心里很清楚,袁绍这么说纯粹是客套的排场话,戏言耳,切不可信以为真,否则必然招致袁绍不快。
这就是当世强者的超然体现,说什么就是什么,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根本不容置疑。然而,一旦他不高兴或是心中不快,一念之间便可致人于死地,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幻无常。如果有人不识抬举,恃宠而骄,遇到胸襟宽广的霸主或许还能侥幸活命,若是遇到心胸狭隘的霸主。必定大祸临头,性命不保。
这就是世人都想当强者,乱世之中诸侯林立的根结之所在。因为强者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言一行便能决定无数人的生死,挥手之间就能影响天下局势,搅动世间风云变幻,从而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盟主有何疑惑,尽管问之,曹某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嗯。”袁绍微微颔首,伸手指着远处的雄关:“孟德可曾想过。其实就在我等大军渡河之际,李贼完全可以挥兵出击,甚至是半渡而击。果真如此的话。我诸侯大军必定损失惨重,乃至根本无法渡河登岸。可是李贼为何自始至终都毫无反应,眼睁睁看着我等渡河扎营,全然不管不顾。置若罔闻呢?”
“呃?”曹操闻言错愕。颇为惊异地抬头看袁绍一眼,眼底闪过一丝异彩,还有几分激赏之色。而袁绍此时并未留意曹操的神情,依然望着傲然耸立于群山绝涧之中的函谷关,怔怔愣神。
诚然,袁绍这个问题让曹操大为吃惊,甚至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因为这几日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连续几天都理不出头绪。实在想不通李利为何要白白错失如此有利的战机,始终按兵不动。坐等盟军渡河扎营,继而对函谷关形成围堵之势。
但是,就在昨天傍晚大雪停止之际,曹操终于想明白了其中原委。也正是因为相通了这个问题,猜出了李利的真正用心,才使得曹操对盟军此次函谷之战的前景十分不看好,甚至很悲观。由此,也让他开始考虑程昱的提议,真正重视起来,目前他尚未下定决心,仍在权衡利弊得失,犹豫难决。
现在袁绍突然提起这个问题,这让曹操意识到一丝危机,因为袁绍远远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并不是纯粹的好大喜功之徒。细想一下,袁绍能有今时今日这般实力和地位,本身就说明他不是平庸之辈,更不是单纯依靠袁家四世三公的余荫才发展壮大起来的。
恰恰相反,袁绍不仅姿容魁伟,自幼便聪明过人,由此才让袁家几位位高权重的长辈十分喜爱,继而舍弃嫡出的袁术,一心培养袁绍成为袁家的掌舵人。仅此一节,就足以说明袁绍天资不凡,被袁家长辈看好,得以支配袁家众多的人脉资源和财力物力。事实证明,袁家长辈的眼光很准,袁绍确实比袁术强,在眼下乱世纷争之中已然成为天下间首屈一指的诸侯霸主,而袁术此时还在扬州四处征讨,尚未彻底占据扬州。
回想袁绍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曹操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自认为很了解袁绍,实际上却太过片面,有失偏颇,或者说自己曾未真正了解过袁绍。
也许袁绍身上残留着一些出身名门望族的纨绔子弟都有的孤高自傲、好大喜功的习气,或许他还有诸多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就是袁绍在遇到大事或难事之时很有主见,一点不糊涂,甚至算得上是十分英明。就像此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各路诸侯都猜测李利之所以没有趁着盟军渡河之时或是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很可能是天降大雪之故,大雪封路不利于西凉铁骑作战,因此李利不得不放弃半渡而击或是趁着盟军立足未稳偷袭盟军大营。
有这种想法的诸侯不在少数,就连曹操自己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昨天他才幡然醒悟过来,想明白了李利的真实意图。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袁绍竟然也没有盲从地附和各路诸侯的看法,而是一直在暗暗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更是将问题直接提出来,并征询他曹操的意见。
恍然间,曹操顿感为难,犹豫不决,脑海中始终盘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对袁绍据实相告呢?若是说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不说又能如何?”
“孟德、孟德,你在想什么呢?莫非你也想不出来原因,亦或是李贼惧怕我诸侯大军,不敢与我盟军正面一战?”正当曹操权衡得失之际,袁绍收回眺望远方的目光,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诧异问道。
曹操闻声惊醒,愕然回神,看到袁绍不再看着函谷关,而是一脸惊讶地盯着自己。曹操脸上的惊愕之色迅速敛去,既而淡然一笑,微微起身,朝西而坐,双眸凝神望着正对自己的函谷关。这一刻,被他刻意压制在内心深处的国恨家仇全都涌上心头,促使他瞬间做出决断。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利恶贼打赢这场战争,否则曹家和夏侯家两大家族的血海深仇就彻底报仇无望了。
“盟主可知函谷关内现有多少西凉军?”既然已经决定说出实情,曹操就不打算绕弯子。不过说话也要讲究方法,若是道明原委却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不如不说。
现在曹操心中预定的目标是,既要说明原委,又要说服袁绍按照自己的破敌之策给予李贼重重一击。即使不能一举打败李贼及其麾下的西凉军,也要给予西凉军重创,让李贼元气大伤,数年之内无力出兵中原。
“函谷关内有多少西凉军?”袁绍随口沉吟一声,既而满脸惊诧地看着曹操:“孟德何必明知故问呢?你我都知道,李贼在函谷关内集结了二十五万步骑,其中战骑十三万、步军十二万,战力十分强悍,仅比我盟军稍逊一筹。因此,我这几日一直在想我军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攻克函谷关,若是迁延日久的话,就需要提前做好长期攻城的准备。”
袁绍刚说完话,曹操便立即摇头,似是袁绍所言不确,与他所掌握的情况不符。
“盟主有所不知。为了应对此次司隶之战,李贼确实是调集了二十多万步骑前来参战,其中安邑大营屯兵十万,函谷关屯兵十六万。或许盟主还不知道,李贼本想与我盟军在安邑城大战一场,从而试探我盟军战斗力和我军将领的实力,却不料被我曹操一把大火烧掉粮仓,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退守函谷关。
飞云渡一战之后,李贼派遣数万大军昼夜搜捕,追杀曹某,似是不杀曹某誓不罢休。可惜,李贼万万想不到我曹操根本没有逃向远处,而是赶在黎明之前带足干粮再次潜入飞云渡山涧之中,就藏身在李贼当夜现身的山顶石崖之下。结果,西凉军天天在我眼前走来走去,却始终没有发现我藏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七天下来,反倒被我发现了西凉军的兵力虚实和李贼诱敌深入的战略意图。”
“兵力虚实,战略意图?”袁绍闻言大惊,满脸惊骇之色:“孟德的意思是说,函谷关内的西凉军没有二十五万,而李贼之所以没有主动出击阻拦我军渡河,就是有意让我军全部过河。此乃李贼设下的诱敌深入之计?”
“盟主一语中的,事实正是如此!”曹操点头肯定道。
“这怎么可能?如果真如孟德所说,函谷关内根本没有二十五万西凉军,那区区十余万西凉军焉能抵挡我三十六万诸侯大军?如此以来,李贼此举非但不是诱敌深入,反倒成了引狼入室,纯属自取灭亡嘛!”
“盟主此言差矣!”听到袁绍对诸侯盟军的战斗力如此自信满满,曹操终于忍不住恢复了犀利的本色。
“实不相瞒,曹某已经大致弄清楚了李贼的兵力分布情况。李贼在函谷关内聚集了十六万大军,其中步军不到六万,余下十万兵马全是西凉铁骑,企图将我盟军在函谷关前聚而歼之。除此之外,李贼借着追杀我曹操之名,派遣徐荣率领四万步军进驻荥阳,而荥阳大营和洛阳八关原本就有三四万守城郡兵。也就是说,李贼早在盟军渡河之前便在我军身后布置了将近十万兵马,依靠城池和关隘之利,将我三十余万盟军堵在函谷关前,彻底断绝我军退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