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苗民起义(六)--吃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于在他们之前,义民就全部过了红水河。所以义军也不耽搁,就在当夜,赶到了河对面。
接着又在徐澜的安排下,义军将带回来的清军营帐发放下去。义民们,也不用露宿野外了。只是人有点多,而营帐,又太少。使得一个营帐内,挤了三四百人。
这还都是一些妇女儿童。那些青年壮丁,仍然在野外凑合。
安排好后,徐澜又特意下令。为了庆祝反击清军的胜利,决定让所有军民,大吃一顿。这消息,立即引得全体军民欢呼。那些神情麻木的义民,脸上也显出少有的激动。
于是一大早,一锅锅冒着热气的大锅饭蒸煮出来,粘稠的稀粥,每人打一大碗。再配上拳头大的馒头,吃得人心满意足。那碗底,都被人添得干干净净。
下午则是蒸好的玉米棒子,金黄金黄的,香气匍匐。每人发两根,不分男女老幼。让一些孩子多的人家,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小孩子吃不了那么多,剩下来的,可以留着下顿吃。
再配上混着蛇肉、羊肉、牛肉的三鲜肉汤,每人碗里,最少有一块肉。到了这时候,很多义民,都开始跟掌勺的师傅套近乎。让其一定要打肥肉,不要打骨头。
但这是不可能的。汤里有那么多骨头,总会不留神的打给别人。所以徐澜就让掌勺的师傅们,在打给骨头时,多给一块小肉。
这又引得很多人转变口风,嚷着要骨头。
那些参军的义民,则完全没这个顾虑。吃的是干米饭,馒头、玉米棒子、肉汤也都是双份。只叫他们吃个八分饱。
南下的这些时日,众人都是吃不饱、睡不好,风餐露宿的,还是头一次,吃得这么好。弄得有些节约的妇女,愣是舍不得吃,留着下一顿。
没经历过饥饿的人,是永远不会体会到吃饱的好处。
所以人们吃完后,砸吧着嘴。露出白白的牙齿,和黑黝黝的脸,形成鲜明对比。
然后大家又围着篝火,唱着歌,跳着舞。壮民向来是喜欢唱山歌的,而且唱得还不错。后世不是还出了个刘三姐么?而苗民的歌声虽没那么有名,但也不差。敞开喉咙,嘹亮得很。还有一些汉人、毛南人、土家人、瑶人,都加入进来。
虽没有好酒助兴,但大家兴致高。手舞足蹈的,尽情歌唱。将一路上的心酸与疲惫,都化成醉人心悬、鼓舞人心的乐曲。也是一路上精神绷得太紧了,这么一放松下来,很多人都变得有些疯狂。
只是大部分义军都没参与进来,他们守着营地周围,时刻警戒着,守护所有人的安危。
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模样,徐澜的眼角,竟有些酸涩。他其实算不上情报司的特工,而是和廖青他们一样,是负责情报司运转的官方人员之一。
在情报司内部,除司长和副司长以外,下面又划分成六个处级部门。分别是掌管情报搜集、统计、分析的三个内务处,以及特工培养、任务指派和特勤特派的三个外务处。他就是特勤特派处的处长。
所谓特勤特派,其实就是一种救火员的身份。哪个处少了人,或者短时间内,工作量很大,缺少人手,便派特勤特派处的人暂代。也被情报司内部戏称为‘二特’。
平时的时候,‘二特’的作用不显。但在关键时刻,‘二特’就体现了出来。套用一句玩笑话说,‘二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这不,苗民南下就是一件大事,大明国内也非常重视。但人手紧张,便让他这个‘二特’处长亲自出马。联络了江夏,交代下一步任务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白莲教的使者,地位在江夏之下。
从情报司出来的人,身份总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他也不在意这短时的地位之别。
说实话,刚一接到这个任务,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因为怎么说,他都感觉自己像是救世主,像那万人敬仰的英雄一样,带着陷入苦难的人们,走向光明。
但真正接手苗民南下后,他才发现救世主不是那么好当,英雄也并没那么容易被人接受和敬仰。特别是清国艰苦的生活条件,简直刷新了他的下限。本来他也以为,自己刚来澳洲时,已经过得够苦了。但和这些义民在一起后,才知道日子还能过得这么苦。
饭不能管饱,衣不能蔽体。这样的生活,直叫人绝望。但这些义民像是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尽管一路上道路难行,但谁也没喊累,更没人想留下来。为的是进入白莲教宣传的人间天堂--大明!
特别是那句‘耕者有其田’,让这些义民们,都趋之若鹜!
待大家跳累了后,伙夫们,又呈上白日剩下的骨头混合着大米熬煮成的稀粥。每人还有一个窝窝头。一直以来,众人都只有两顿吃的,所以大晚上,突然有了第三顿,让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一些早就睡着的孩童们,也在大人的提醒下,起来领吃的。然后安然进入梦乡。
次日启程时,义民们也不向前些日子,那么无精打采的。可能是吃到荤腥的原因吧,看上去,多了几分朝气。
而在义军向南进发时,四川总督和琳,也带着七余万清军,赶到了思恩毛南人居住地。他在黎平被不明势力偷袭时,就接到了福康安病危的信笺。担心出事,他留下部分将士,剿灭不明势力。然后再带着另一部分人,青壮从简,马不停蹄的赶到福康安扎营的地点。
但他还是来晚了,除了一地的灰烬,便再没有其它。之后有很多失散的士兵找了过来,只是没有福康安的消息。这让他忧心不已!直到一个躲在地洞的将领走了出来,说是福康安已经病死了。
和琳起初还有些不信。但在地洞里,看到福康安冰冷的尸身后,他才不得不相信。立即将清军大败,总督身死的消息,写成折子。让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同时将失散的兵丁重新整为一营,继续追击苗民大军。
(谢谢喜欢吹牛的枪、天地闲人、我会飞吗,鱼、766撒旦的推荐票)
由于在他们之前,义民就全部过了红水河。所以义军也不耽搁,就在当夜,赶到了河对面。
接着又在徐澜的安排下,义军将带回来的清军营帐发放下去。义民们,也不用露宿野外了。只是人有点多,而营帐,又太少。使得一个营帐内,挤了三四百人。
这还都是一些妇女儿童。那些青年壮丁,仍然在野外凑合。
安排好后,徐澜又特意下令。为了庆祝反击清军的胜利,决定让所有军民,大吃一顿。这消息,立即引得全体军民欢呼。那些神情麻木的义民,脸上也显出少有的激动。
于是一大早,一锅锅冒着热气的大锅饭蒸煮出来,粘稠的稀粥,每人打一大碗。再配上拳头大的馒头,吃得人心满意足。那碗底,都被人添得干干净净。
下午则是蒸好的玉米棒子,金黄金黄的,香气匍匐。每人发两根,不分男女老幼。让一些孩子多的人家,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小孩子吃不了那么多,剩下来的,可以留着下顿吃。
再配上混着蛇肉、羊肉、牛肉的三鲜肉汤,每人碗里,最少有一块肉。到了这时候,很多义民,都开始跟掌勺的师傅套近乎。让其一定要打肥肉,不要打骨头。
但这是不可能的。汤里有那么多骨头,总会不留神的打给别人。所以徐澜就让掌勺的师傅们,在打给骨头时,多给一块小肉。
这又引得很多人转变口风,嚷着要骨头。
那些参军的义民,则完全没这个顾虑。吃的是干米饭,馒头、玉米棒子、肉汤也都是双份。只叫他们吃个八分饱。
南下的这些时日,众人都是吃不饱、睡不好,风餐露宿的,还是头一次,吃得这么好。弄得有些节约的妇女,愣是舍不得吃,留着下一顿。
没经历过饥饿的人,是永远不会体会到吃饱的好处。
所以人们吃完后,砸吧着嘴。露出白白的牙齿,和黑黝黝的脸,形成鲜明对比。
然后大家又围着篝火,唱着歌,跳着舞。壮民向来是喜欢唱山歌的,而且唱得还不错。后世不是还出了个刘三姐么?而苗民的歌声虽没那么有名,但也不差。敞开喉咙,嘹亮得很。还有一些汉人、毛南人、土家人、瑶人,都加入进来。
虽没有好酒助兴,但大家兴致高。手舞足蹈的,尽情歌唱。将一路上的心酸与疲惫,都化成醉人心悬、鼓舞人心的乐曲。也是一路上精神绷得太紧了,这么一放松下来,很多人都变得有些疯狂。
只是大部分义军都没参与进来,他们守着营地周围,时刻警戒着,守护所有人的安危。
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模样,徐澜的眼角,竟有些酸涩。他其实算不上情报司的特工,而是和廖青他们一样,是负责情报司运转的官方人员之一。
在情报司内部,除司长和副司长以外,下面又划分成六个处级部门。分别是掌管情报搜集、统计、分析的三个内务处,以及特工培养、任务指派和特勤特派的三个外务处。他就是特勤特派处的处长。
所谓特勤特派,其实就是一种救火员的身份。哪个处少了人,或者短时间内,工作量很大,缺少人手,便派特勤特派处的人暂代。也被情报司内部戏称为‘二特’。
平时的时候,‘二特’的作用不显。但在关键时刻,‘二特’就体现了出来。套用一句玩笑话说,‘二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这不,苗民南下就是一件大事,大明国内也非常重视。但人手紧张,便让他这个‘二特’处长亲自出马。联络了江夏,交代下一步任务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白莲教的使者,地位在江夏之下。
从情报司出来的人,身份总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他也不在意这短时的地位之别。
说实话,刚一接到这个任务,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因为怎么说,他都感觉自己像是救世主,像那万人敬仰的英雄一样,带着陷入苦难的人们,走向光明。
但真正接手苗民南下后,他才发现救世主不是那么好当,英雄也并没那么容易被人接受和敬仰。特别是清国艰苦的生活条件,简直刷新了他的下限。本来他也以为,自己刚来澳洲时,已经过得够苦了。但和这些义民在一起后,才知道日子还能过得这么苦。
饭不能管饱,衣不能蔽体。这样的生活,直叫人绝望。但这些义民像是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尽管一路上道路难行,但谁也没喊累,更没人想留下来。为的是进入白莲教宣传的人间天堂--大明!
特别是那句‘耕者有其田’,让这些义民们,都趋之若鹜!
待大家跳累了后,伙夫们,又呈上白日剩下的骨头混合着大米熬煮成的稀粥。每人还有一个窝窝头。一直以来,众人都只有两顿吃的,所以大晚上,突然有了第三顿,让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一些早就睡着的孩童们,也在大人的提醒下,起来领吃的。然后安然进入梦乡。
次日启程时,义民们也不向前些日子,那么无精打采的。可能是吃到荤腥的原因吧,看上去,多了几分朝气。
而在义军向南进发时,四川总督和琳,也带着七余万清军,赶到了思恩毛南人居住地。他在黎平被不明势力偷袭时,就接到了福康安病危的信笺。担心出事,他留下部分将士,剿灭不明势力。然后再带着另一部分人,青壮从简,马不停蹄的赶到福康安扎营的地点。
但他还是来晚了,除了一地的灰烬,便再没有其它。之后有很多失散的士兵找了过来,只是没有福康安的消息。这让他忧心不已!直到一个躲在地洞的将领走了出来,说是福康安已经病死了。
和琳起初还有些不信。但在地洞里,看到福康安冰冷的尸身后,他才不得不相信。立即将清军大败,总督身死的消息,写成折子。让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同时将失散的兵丁重新整为一营,继续追击苗民大军。
(谢谢喜欢吹牛的枪、天地闲人、我会飞吗,鱼、766撒旦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