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洞房花烛夜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祖李渊
今天我们来讲讲唐朝的历史
武德元年(618)——九年(626)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
多年以来,人们言唐帝必首称唐太宗,特别是由于著名词章《沁园春·雪》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吟咏,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倾向。高祖李渊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缺乏应有的印象,在儿子太宗“贞观之治”的盛名下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殊不知,李渊真正是一个胆略超群、富有权谋的政治家。他不仅善于把握时机开创了一代帝业,而且目光远大,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奠定了大唐帝国的基业。作为辉煌灿烂的唐帝国的奠基人,李渊不仅具备我国历史上所有创业者的杰出政治才干和胆识,而且还拥有很多政治家不曾具备的品格。李渊出生贵胄之家,这既不同于出身泗水亭长的西汉高祖刘邦,也有别于放牛娃出身且作过小和尚的明□□朱元璋,更与以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清朝的建国者有异。可以说,高祖李渊个人政治生涯中的起伏波折,与大唐帝国的兴衰隆替一样,充满了无限魅力。现在,我们就来拨开李渊身上的层层迷雾,重显这位大唐帝国开创者应有的历史风采。
李唐家世:王公贵胄
李渊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市)。由于他后来登基建唐,人们把唐王朝称为“李唐”。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对于李渊的家世渊源、出身籍贯,旧史上的记载颇多歧异,疑团不少。比如说其籍贯,宋朝人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人,而同为宋代人修的《册府元龟》和五代时人的《旧唐书》等则记载为陇西狄道人,而到李渊曾祖李熙时定居于武川。有的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李唐祖上虽然有一些行踪可考,但“并无移镇及家于武川之事”,至于说其祖上为西汉名将李广之后,后来定居陇西成为□□(高祖祖父李虎)永陵华表、石虎当地名门大族也是“改托陇西”之姓望,未必确有其事。唐朝人李延寿撰《北史》一百卷,其在全书之后作“序传”,更是盛称其“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zhuānxu)高阳氏。在唐尧之时,高阳氏有个儿子叫庭坚,官居“大理”,因自称为理氏。在商纣之时,其先人以直道得罪逃隐,因为食木子而得活命,遂改理为李氏。周朝时的柱下史李耳是其祖上。这么说,李唐家世有很多粉饰成分,关键是加上了一些耀眼的光环。按照著名史家陈寅恪的说法:“李唐先世本为汉族,或为赵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户’,或为邻邑广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华盛之宗门,故渐染胡俗,名不雅驯。”应该说明的是,南北朝以来,社会上注重门第和家庭出身,李唐家世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也便属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隋唐波斯银币
不能否认的是,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其家族开始飞黄腾达。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家”。因为功参佐命成为西魏的开国功臣,官为太尉,还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李唐的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后来又倚赖婚姻巩固了这样的家世门风。以八大柱国为核心的军人之家,历史上往往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由于李虎和宇文泰交情很深,在宇文泰的儿子篡(西)魏建(北)周时,虽然他本人已死,仍被追封为唐国公。至此,李渊的家世就与唐联系起来。所谓唐,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唐尧之唐。李渊的父亲李昞在北周时官居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爵唐国公。李渊建国以后,追尊祖父李虎为□□景皇帝,追尊父亲为世祖元皇帝。
在北周时期,李渊的父亲就迁居到长安。由于父亲早死,家中排行第四的李渊7岁就袭爵唐国公。他的母亲独孤氏,是同为八柱国之家的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还有一个女儿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这么说来,李渊自从祖父以来,家世贵显,不仅是北周皇室宇文氏的姻亲,也是隋朝杨家的贵戚。细论起来,李渊乃是隋文帝的内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
李渊的妻子窦氏,也是鲜卑军事贵族。其父窦毅,在北周时为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自幼聪明,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武帝大加喜爱,将其养于宫中。窦毅见女儿才貌如此,认为不能随便嫁人,要为她善择“贤夫”,遂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凡求婚者发给两支箭,能用箭射中孔雀眼睛者才有资格。结果前后有求婚者数十人,均未能如愿。只有李渊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目,窦毅大喜,终将女儿许配给他。这一故事说明在他们生活的北朝时期,武学才艺仍然是贵族子弟的立身之本。李渊能够脱颖而出,反映出他此时的卓尔不群。
李渊任隋郑州刺史时,于大业二年(606)祈求李世民病愈所刻石碑像记
在隋朝建立之初,李渊还只是因为贵族的出身补为千牛备身。这是贵族子弟的进身之阶,不过,一直到隋文帝在世时,李渊也只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后称为太守)。到隋炀帝大业年间,李渊才调任中央朝廷担任了殿内少监,后来又改任卫尉少卿。在他个人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其妻窦氏发挥过重要作用。李渊任职地方时,她曾经劝李渊迎合隋炀帝对声色犬马的喜好,将自己的数匹骏马进献。李渊开始时犹犹豫豫,结果招致隋炀帝的不满。后来,李渊幡然醒悟,屡屡搜求鹰犬进献,很快便得到了升迁。
在那个极其注重家庭门第出身和姻亲关系的时代,李渊一出场就获得了很多人不具备的极大便利。他自言“承七叶之余庆,资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里,家称公室”,正是真实的写照。
大业末年,隋炀帝的□□引起了天下大乱。这不仅加深了隋炀帝统治的危机,也进一步激化了隋炀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隋朝大贵族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有相当多的贵族子弟追随其后反对隋炀帝,进一步加重了隋炀帝对大臣的猜忌。李渊身为隋朝贵戚,也不能幸免。隋炀帝在一次巡幸当中,征召李渊来行宫觐见。李渊称病没有前来,结果招致隋炀帝的不满。隋炀帝曾对身边的宫人说:这病,可得死否?在这样的形势下,李渊除了更加倍小心谨慎以外,必然也要设法自保,寻求出路。
由于隋炀帝出兵高丽、镇压各地的造反者,不能不继续重用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以前,李渊政治上仍然忠于隋炀帝,尽心尽职。到了大业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情况发生了逆转。因为,就在这一年,他在太原开始谋划起兵。从此,李渊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太原古城壁建国立制:奠基大唐
李渊从太原起兵进入关中,一路军纪严明、宋刻唐长安城残碑秋毫无犯。占领隋朝旧都大兴城(即长安,今西安)以后,更以高超的政治手腕与政治谋略展示出一个新王朝开创者的风采。
占据长安,建立唐朝在李渊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下,防守长安城的隋军很快土崩瓦解。李渊大军占领京师以后,“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为稳定局势,立即出城驻扎,完全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占据咸阳以后还军灞上的做法。李渊也严明军纪,“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在政治上完全占据了主动。
李渊按照既定的政治思路,首先立代王侑为新君,历史上称为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这实际上是李渊从政治上确立了代王为正统,取消了早已失去民心的隋炀帝的正统地位,为自己后来的改朝换代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隋炀帝以后,此举的政治意义就越发凸现出来。隋朝末年,不仅有很多的割据者称帝称王,隋朝宗室也有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扬州)拥立秦王浩为帝,东都洛阳王世充所立的越王侗(皇泰)等。群雄逐鹿,李渊在长安立代王,当然也就是另树一帜了。
唐长安城下水道铁闸门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十五日,李渊迎13岁的代王侑即皇帝位于大兴殿。李渊被授为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理军国机务。以大丞相赞辅国政,其实是汉魏以来权臣夺取军政大权的一贯做法。远的像曹操篡汉、西晋司马氏代魏的故事不说,近世隋文帝杨坚的代周,也和此时李渊的身份没有两样。这样做,尽管也是掩耳盗铃的做法,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虽失意于后主(杨广),幸未负于先帝(杨坚)。”就是说,虽然背叛了隋炀帝,他也不想落个臣子谋篡的恶名。
义宁二年(618)三月,代王侑以李渊“功德日隆,天历有归,欲行禅让之礼”,朝廷大臣也劝他顺水推舟。但是,由于当时李渊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没有答应。后来,裴寂等率群臣二千人又三番五次劝进,李渊仍然态度坚决。一直到了五月,他才假装勉为其难,同意正式即位。
唐长安城青龙寺遗址出土的石灯台残段义宁二年(618)五月二十日甲子,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因为其封爵为唐王,故改国号为“唐”,仍然定都长安。
高祖李渊
今天我们来讲讲唐朝的历史
武德元年(618)——九年(626)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
多年以来,人们言唐帝必首称唐太宗,特别是由于著名词章《沁园春·雪》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吟咏,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倾向。高祖李渊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缺乏应有的印象,在儿子太宗“贞观之治”的盛名下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殊不知,李渊真正是一个胆略超群、富有权谋的政治家。他不仅善于把握时机开创了一代帝业,而且目光远大,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奠定了大唐帝国的基业。作为辉煌灿烂的唐帝国的奠基人,李渊不仅具备我国历史上所有创业者的杰出政治才干和胆识,而且还拥有很多政治家不曾具备的品格。李渊出生贵胄之家,这既不同于出身泗水亭长的西汉高祖刘邦,也有别于放牛娃出身且作过小和尚的明□□朱元璋,更与以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清朝的建国者有异。可以说,高祖李渊个人政治生涯中的起伏波折,与大唐帝国的兴衰隆替一样,充满了无限魅力。现在,我们就来拨开李渊身上的层层迷雾,重显这位大唐帝国开创者应有的历史风采。
李唐家世:王公贵胄
李渊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市)。由于他后来登基建唐,人们把唐王朝称为“李唐”。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对于李渊的家世渊源、出身籍贯,旧史上的记载颇多歧异,疑团不少。比如说其籍贯,宋朝人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人,而同为宋代人修的《册府元龟》和五代时人的《旧唐书》等则记载为陇西狄道人,而到李渊曾祖李熙时定居于武川。有的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李唐祖上虽然有一些行踪可考,但“并无移镇及家于武川之事”,至于说其祖上为西汉名将李广之后,后来定居陇西成为□□(高祖祖父李虎)永陵华表、石虎当地名门大族也是“改托陇西”之姓望,未必确有其事。唐朝人李延寿撰《北史》一百卷,其在全书之后作“序传”,更是盛称其“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zhuānxu)高阳氏。在唐尧之时,高阳氏有个儿子叫庭坚,官居“大理”,因自称为理氏。在商纣之时,其先人以直道得罪逃隐,因为食木子而得活命,遂改理为李氏。周朝时的柱下史李耳是其祖上。这么说,李唐家世有很多粉饰成分,关键是加上了一些耀眼的光环。按照著名史家陈寅恪的说法:“李唐先世本为汉族,或为赵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户’,或为邻邑广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华盛之宗门,故渐染胡俗,名不雅驯。”应该说明的是,南北朝以来,社会上注重门第和家庭出身,李唐家世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也便属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隋唐波斯银币
不能否认的是,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其家族开始飞黄腾达。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家”。因为功参佐命成为西魏的开国功臣,官为太尉,还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李唐的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后来又倚赖婚姻巩固了这样的家世门风。以八大柱国为核心的军人之家,历史上往往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由于李虎和宇文泰交情很深,在宇文泰的儿子篡(西)魏建(北)周时,虽然他本人已死,仍被追封为唐国公。至此,李渊的家世就与唐联系起来。所谓唐,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唐尧之唐。李渊的父亲李昞在北周时官居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爵唐国公。李渊建国以后,追尊祖父李虎为□□景皇帝,追尊父亲为世祖元皇帝。
在北周时期,李渊的父亲就迁居到长安。由于父亲早死,家中排行第四的李渊7岁就袭爵唐国公。他的母亲独孤氏,是同为八柱国之家的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还有一个女儿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这么说来,李渊自从祖父以来,家世贵显,不仅是北周皇室宇文氏的姻亲,也是隋朝杨家的贵戚。细论起来,李渊乃是隋文帝的内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
李渊的妻子窦氏,也是鲜卑军事贵族。其父窦毅,在北周时为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自幼聪明,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武帝大加喜爱,将其养于宫中。窦毅见女儿才貌如此,认为不能随便嫁人,要为她善择“贤夫”,遂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凡求婚者发给两支箭,能用箭射中孔雀眼睛者才有资格。结果前后有求婚者数十人,均未能如愿。只有李渊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目,窦毅大喜,终将女儿许配给他。这一故事说明在他们生活的北朝时期,武学才艺仍然是贵族子弟的立身之本。李渊能够脱颖而出,反映出他此时的卓尔不群。
李渊任隋郑州刺史时,于大业二年(606)祈求李世民病愈所刻石碑像记
在隋朝建立之初,李渊还只是因为贵族的出身补为千牛备身。这是贵族子弟的进身之阶,不过,一直到隋文帝在世时,李渊也只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后称为太守)。到隋炀帝大业年间,李渊才调任中央朝廷担任了殿内少监,后来又改任卫尉少卿。在他个人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其妻窦氏发挥过重要作用。李渊任职地方时,她曾经劝李渊迎合隋炀帝对声色犬马的喜好,将自己的数匹骏马进献。李渊开始时犹犹豫豫,结果招致隋炀帝的不满。后来,李渊幡然醒悟,屡屡搜求鹰犬进献,很快便得到了升迁。
在那个极其注重家庭门第出身和姻亲关系的时代,李渊一出场就获得了很多人不具备的极大便利。他自言“承七叶之余庆,资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里,家称公室”,正是真实的写照。
大业末年,隋炀帝的□□引起了天下大乱。这不仅加深了隋炀帝统治的危机,也进一步激化了隋炀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隋朝大贵族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有相当多的贵族子弟追随其后反对隋炀帝,进一步加重了隋炀帝对大臣的猜忌。李渊身为隋朝贵戚,也不能幸免。隋炀帝在一次巡幸当中,征召李渊来行宫觐见。李渊称病没有前来,结果招致隋炀帝的不满。隋炀帝曾对身边的宫人说:这病,可得死否?在这样的形势下,李渊除了更加倍小心谨慎以外,必然也要设法自保,寻求出路。
由于隋炀帝出兵高丽、镇压各地的造反者,不能不继续重用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以前,李渊政治上仍然忠于隋炀帝,尽心尽职。到了大业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情况发生了逆转。因为,就在这一年,他在太原开始谋划起兵。从此,李渊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太原古城壁建国立制:奠基大唐
李渊从太原起兵进入关中,一路军纪严明、宋刻唐长安城残碑秋毫无犯。占领隋朝旧都大兴城(即长安,今西安)以后,更以高超的政治手腕与政治谋略展示出一个新王朝开创者的风采。
占据长安,建立唐朝在李渊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下,防守长安城的隋军很快土崩瓦解。李渊大军占领京师以后,“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为稳定局势,立即出城驻扎,完全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占据咸阳以后还军灞上的做法。李渊也严明军纪,“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在政治上完全占据了主动。
李渊按照既定的政治思路,首先立代王侑为新君,历史上称为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这实际上是李渊从政治上确立了代王为正统,取消了早已失去民心的隋炀帝的正统地位,为自己后来的改朝换代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隋炀帝以后,此举的政治意义就越发凸现出来。隋朝末年,不仅有很多的割据者称帝称王,隋朝宗室也有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扬州)拥立秦王浩为帝,东都洛阳王世充所立的越王侗(皇泰)等。群雄逐鹿,李渊在长安立代王,当然也就是另树一帜了。
唐长安城下水道铁闸门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十五日,李渊迎13岁的代王侑即皇帝位于大兴殿。李渊被授为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理军国机务。以大丞相赞辅国政,其实是汉魏以来权臣夺取军政大权的一贯做法。远的像曹操篡汉、西晋司马氏代魏的故事不说,近世隋文帝杨坚的代周,也和此时李渊的身份没有两样。这样做,尽管也是掩耳盗铃的做法,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虽失意于后主(杨广),幸未负于先帝(杨坚)。”就是说,虽然背叛了隋炀帝,他也不想落个臣子谋篡的恶名。
义宁二年(618)三月,代王侑以李渊“功德日隆,天历有归,欲行禅让之礼”,朝廷大臣也劝他顺水推舟。但是,由于当时李渊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没有答应。后来,裴寂等率群臣二千人又三番五次劝进,李渊仍然态度坚决。一直到了五月,他才假装勉为其难,同意正式即位。
唐长安城青龙寺遗址出土的石灯台残段义宁二年(618)五月二十日甲子,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因为其封爵为唐王,故改国号为“唐”,仍然定都长安。